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就送到养老院呢?

目前,老人养老有很多方式,以前只有靠子女养老,子女孝顺,也有条件,老人就有福了。如果遇到子女不孝顺,或者没有条件,这样的老人境遇就很难预料了。

而现在,除了靠子女养老以外,进养老院养老几乎成了老人养老的主流方式。甚至可以说,进养老院养老,是老人养老的大势所趋。

不过,老人进养老院养老,子女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

1,选择适宜的养老院

由于养老院档次不同,对老人的护理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做子女的在打算把自己的父母送进养老院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养老院做好调研,给父母找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环境。

2,要经常探望

老人进养老院,生活上难免感觉孤独,做子女的一定要经常去看望自己的父母,绝不能一送了之。每次去看望父母,要带一些好吃的,老人也像小孩子一样,虽然老人吃不了多少东西,但是对于孩子带来的东西,还是欢天喜地的。这是一种心情啊。

3,不要来了就走

看望父母,要多和父母说说话,不要来了就走,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多了解一下养老院的生活,了解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老人有哪些意见,父母的健康状况,卫生状况等。有时间,可以帮助老人洗洗澡,换换衣服,给老人讲一讲社会上的一些新闻等。

4,再好的养老院,毕竟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做子女的要在适宜的季节拉着老人出去溜溜,换换沉闷的空气。如踏踏青,欣赏春暖花开,或者欣赏美丽的秋景等,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在老人行动不便之后,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只要是老人满意,子女能经常看望老人,并逗老人开心,对老人和对子女都有好处。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就送到养老院呢?

虽然现在敬老院设施设备都比较键全,但中国人的传统家是舍不得离去,叶老归根,老来返乡之理。

这几年我连续去敬老院探望姑妈和舅妈,她们的老公死后,儿子媳妇都在上班挣钱,为了减轻负担住进了敬老院,她们有许多苦衷,α,一小间住3~4人老人,有的打呼噜,有的半夜哭闹,有的不讲卫生随便吐痰,有的拿了电视遥控器不肯放,有的大小便在床上,弄得满屋臭味,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经常会死人。b,生活习惯不一,有的经常不肯换洗,有的东西存放不规律,有的早起晚睡吵醒同伴,有的吃饭满地是,有的鼻涕眼泪常流真凝心,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亲朋好友来了一帮又一帮,谈天说地影响正常休息。C,闲话多人心杂聚一堂,有的一天到晚唠叨不停不显累,吹牛吹到半夜不肯停,有的老年痴呆傻逼装疯,有的清高不合众,有的什么都想贪,有的苦恼易发火,寻找别人来出气,看看人家这个那个来探视,想想自己孤零零,触气触来触霉头,攀比心态不平衡。d,饭菜口味不配胃,众口难调也难弄,不比家里随便吃,咸淡不由你来定,老年人牙齿痛,饭菜咬不动,吃不了又没到点饿肚子,只能忍耐度时光。

千好万好自家好,金窝银窝心不上自家草窝,谁不说俺家乡好,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进敬老院。我爸我妈90岁,不能自理我也绝对不会让他们去敬老院,父母就是这一个,生活不易需善待,今天送她去敬老院,明天儿子送你也进敬老院。也许我写的只是负面的,但愿敬老院的所有老人健康快乐幸福!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就送到养老院呢?

我的婆婆因患老年痴呆症晚期最后成了植物人,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每天四次鼻饲营养液,每三天换个尿袋,每月换一次胃管和尿管,换胃管时必须叫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去,为了照顾她我们请了一位保姆,保姆每周五下午请假回家,所有的周五、周六都由我和老伴负责照顾,但一到逢年过节保姆就要回老家,我们不得不再去找人,有一年家里的保姆回去的时间较长,我们三个多月换了六个人,最后还是我们自己照顾,就这样她在家里整整躺了五年。第六年我们看到报纸上介绍了北京有唯一的两家五星级养老院,一家是北京市第一福利院,我们曾经去看过,一进那个不能自理区,一股臊味迎面扑来,我们马上转头回家了,直到看到报纸的报道我们去了另一家位于石景山区的寿山福海养老院,到了不能自理区发现那里干干净净一点味道也没有,当时那里还有床位就立即决定把老人送到那里。老人在家里躺了五年,因为照顾得好,身上一个褥疮也没有,入养老院前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养老院负责人说,今后发展老人身上有一个褥疮就是他们的责任。老人在家卧床时因为没有条件只能每天擦擦身,到了养老院那里有专门的浴床和浴室给老人洗澡,还可定期理发修脚,把老人打理得干干净净的,到了节假日里面的工作人员轮休,也不用我们到处去找人了,换尿管、胃管都就地解决了,老人一直活到97岁离世,我们后来想想:怎么没早点发现这个养老院啊?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就送到养老院呢?

要让我说,把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送到养老院,由专业人士管理照顾,对老人来说,是个很好的归宿,子女只要把钱准备好,抽空来探望一下,就各得心安了。

现在社会上兴起一个新词汇,叫"不忘初心",要求党员不忘初心,时刻记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求广大领导干部不忘初心,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要求青年一代不忘初心,时刻记住自己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

那么我们老年人是不是也该不忘初心呢?我们也曾青春年少,当我们初为人父人母时,是否也曾夸下海口,说我们把儿女养大成人是应尽的义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私奉献,父母是绝对不图儿女回报的!

应该说,这是每一位做父母都该永远牢记的初心。

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老年人,一步一步见证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经历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事实,看到了子女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现状,再死抱着由儿女陪伴终老,让子女养老送终已成为很难实现的愿望,儿女真的无力做到了!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国家养老机制,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健康发展形成,不同层次规格的养老院遍地开花,让无暇陪伴照顾老人的子女能够安心工作,挣钱养家,让一部分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的老人老有所归,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在有人看管,照顾,疗护和侍奉中安享天年,这难道不是当今老人的最大福祉吗?

我已是七十三岁的老人,如果我有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的一天,我不用儿女送我去养老院,我会高高兴兴的主动去,没有为什么,只为减少孩子的负担,不成为儿女和社会的拖累和包袱!

让我们老一辈人初心不改,做让儿女放心的好老人!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就送到养老院呢?

需要送到养老院的这些老人,一般子女都已经是六十多岁,也已进入老年的人了,他们其中有的人身体已经开始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而且他们还要负责照顾孙子辈的责任,可以说真的是力不从心了。特别是照顾那些长期卧床的老人,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体会不到那种艰辛和近乎崩溃的状态。养老院里的照顾可能不是一对一的照顾,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因为照顾老人再把子女累病了,那对于这个家庭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还是把老人送到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养老院里,由更专业的人来照顾比较合适。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方便就送到养老院呢?

我有个同事的丈母娘今年89岁,儿子过世了,老人把房子过户给孙子了,年纪大了,儿媳妇嫌弃老人这不好那不好,吃的不应时,也不可口,老太太营养不良,还不敢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姑娘看不下去了,接到自己家呆个把月,自己还得上班挣钱养家,也不是常法,又到二姐家住些日子,家里也没人陪,有个头疼脑热,有个急病的也没人知道,姐俩跟嫂子商量一下,共同承担费用送老年公寓去了。没办法,不愿意去也不行啊!三天两头送点儿吃的,送点儿换季的衣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两个人负担四到六个,甚至八个老人,累死也照顾不过来啊!所以说,她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尽量保养好我们自己的身体,少给儿女添麻烦,就是我们为儿女做的最好的!

再说一句,要有老窝,这是最好的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