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的人,都是一些“老人”,特别是那些喜欢回忆,喜欢怀旧的上了些年纪的人。
严格的讲,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不是留念那时候的生活,更多的是怀念那时候人的淳朴和善良,以及那时候人的精神面貌。
那个时候,几乎家家过的都很清贫,但是人们的心地纯洁,为人善良。做工人,一心铺在岗位上。做领导,当公仆,一心为民。
就拿为中国人民打下江山的老一代革命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一国的领导人,穿的睡衣还有补丁。三年自然灾害,主动降低自己的工资,七个月不吃肉,和人民同甘共苦。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去世时,穿的都是旧衣服,连一件新衣服也没有,让人泪目。
那时候,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一大批人们的好公仆。如焦裕禄、王进喜、孟泰、雷锋、时传祥等,他们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体现,他们的精神,不仅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对于今天的人,都是学习的榜样。
老一辈子的人,怀念过去,并非就是让我们回到那个时候的生活,而是要让年轻人更多的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让年轻人好好的珍惜现在的一切,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和生活。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前些天就曾经看到过好几篇类似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一个注册为作家的朋友写的东西,《凡是怀念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苦难的人都是xx、xx(恶毒骂人话)》;另外一篇是微头条《怀念计划经济的都是些什么人》。今天又看见了这么一个问答题。
就像枕头,尽管包皮不一样,但里面的瓤子大同小异,不是荞麦皮,就是别的糟糠。不知是不是同一人。不过,这无关紧要,至少说的是一个意思。
我就纳闷了,现在这些人是怎么了,难不成都变成骂街的泼妇了?给新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三个年代的人招你惹你了?还是把你家孩子扔井里了?没有吧?
说实话,出生在那三个年代的人,是不如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后的人幸福。因为蒋介石集团逃离大陆的时候,好东西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带不走的,都糟蹋坏了。
新中国1949年建国时,那真是满目疮痍,一贫如洗,问题极多,百废待兴。惨到连许多日常需要的东西都没有,也没有能力制造。
那时候过来的人都知道,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人力车叫洋车,肥皂叫洋胰子,水泥叫洋灰,镐头叫洋镐,铁皮叫洋铁皮,布匹叫洋布,手表叫洋表,油灯叫洋灯,蜡烛叫洋蜡,万花筒叫西洋镜,白纸叫洋纸,棉线叫洋线,煤油叫洋油,水果糖叫洋糖,做买卖的地方叫十里洋场或洋行,铁锹叫洋锹,制服叫洋装,口琴叫洋琴------总之,不带洋字的东西很少。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新中国初建时的落后萧条景象。
在当时的艰难情况下,自然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活上自然会苦点、累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且即使是像这几位朋友说的“怀念”,其实我觉得,也是正常的。
但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英明领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到七十年代初期,我们该有的,什么都有了。不仅有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军工体系,农业也正在机械化路上行走。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给我们国家打下了此后几十年坚实的和平安定基础。没有那时候的艰苦奋斗,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很难想象。
但我在这里必须纠正一下,那三个年代,绝对谈不上苦难,最多只能算是暂时的困难。因为生活在新中国,老百姓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精神状态不同了,腰杆子挺起来了,人人平等,活得像个人了,再不是国民党时期的低级、下贱的贱民了,再怎么困难,也比旧社会强百倍、万倍。
说起苦难,中国近二百年的苦难,只有两次,一次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瓜分中国。另一次,就是抗战时期。其他时段,不管个人有多苦多难,都不能叫苦难,最多只能算是困难。尤其是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怎么能叫苦难?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勒紧裤腰带和我们老百姓一起共渡难关,那怎么能叫苦难?
只有心灵阴暗的人,才会把新中国初建28年叫做苦难;只有对中国共产党怀有刻骨仇恨的人,才会把新中国28年叫做苦难;只有被新中国镇压的那些民国遗老遗少,才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28年叫做苦难;只有那些自私自利、想贪赃枉法而又在毛泽东强大魅力面前无法施展阴谋手段的人,才会把毛泽东时代叫做苦难。
咱不谈政治,只说感情。凡是上述五十、六十、七十三个年代(计划经济时代)或者比这更早出生的人,只要是个正常人,只要是个有感情的人(不包括牛、马、羊、猪、狗等畜生,因为没有研究过它们)都会怀念那个年代。不抬杠,理由如下:
一,那时候人和人关系和谐,相处不累,一家有事,大家都来打听是怎么回事,看看能不能搭把手。生活没有压力,一家可以生七八个孩子,尽管艰苦点,但总能活下来。另外,无论工作、学习,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有钱没钱,都能上学;有钱没钱,都能看病;有钱没钱,都能结婚;有人没人,都有工作。
有一段时期,因为国家解决不了城市就业压力问题,执行了一段时间的上山下乡政策。不管怎么样,中国共产党总是在想办法让大家都有饭吃,不至于像万恶的旧社会,让没饭吃的人饿死,或者卖儿卖女。
二,那时候,因为我们的父母都健在。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学习上有什么烦恼,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事,可以和父母亲倾诉。父母亲不一定能够给你解决实际问题,但至少可以在心理上给你安慰,让你不愉快的情绪或者压力缓解一下。
三,那时候兄弟姐妹多,心地纯真,没有现在这么多私心杂念。大家在一起,欢欢乐乐的,一起学习,一起努力进步。有不会的问题,互相解答,你追我赶。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这么费劲?每天既要上班挣钱养家,还要陪着、督促孩子写作业,写完了还要检查作业?没有兄弟姐妹是其中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咱不敢埋怨老师,更不敢埋怨教育体制。
四,凡是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她)当然会怀念自己小时候或者风华正茂的时候了。那是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段。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放飞梦想的年代!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大家为了过上现在这种好日子,都在拼命干活。只要是个正常人,怎么会不怀念!没有那时候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出大力、流大汗,现在的人哪来的丰衣足食?什么都不会有,只能喝西北风。
五,凡是那三个年代出生的人,现在都在五十到七十岁之间。我们知道,人上了岁数,肯定会怀旧。因为前路迷茫,只能回头遥望。遥望什么呢?遥望过去曾经有过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遥望自己年轻时候曾经有过的春风得意,人生辉煌。
前些天,我曾经写过一篇同类型的小稿子,结果引来个别烂人的咒骂,骂完了他说:“我七十了,怎么就不怀念那个时候?”
我回答说:“正常人都会怀念过去。蒋介石在大陆栽了那么大一个跟头,丢掉了江山社稷,丢掉了几百万军队,丢掉了委员长头衔,他还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呢!其实他也明白,反攻就是做梦,就是哄哄自己。但为什么还要那样呢?其实他何尝不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怀念过去的岁月呢?因为在大陆的时候,他年轻过,风华正茂过,在广袤的土地上呼风唤雨过,在父母面前撒娇过、淘气过。
“一个人如果不怀念小时候,不怀念年轻时候,不怀念已故的父母,不怀念过去------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和我们正常人不是同一个科目,不是同一个种类。”
题主,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怀念过去的,都是有情有义的好人;怀念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有血有肉的善良人;怀念计划经济的,无论时代变成什么样,他们都是不想变成坏人的人。你可以说他们笨,但不能说他们无情无义。
怀念过去是人的本性,我倒是想问一下: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但又不怀念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不知道那是些什么动物?它们是人吗?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五十年代末和六七十年代,经历过,57年反右,58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大搞人民食堂。59年反右倾,59-61年三年困难时期,66-76年十年内乱。
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生活必需品都按票证供给:
城市户口的,粮票,肉票,油票,布票,棉票,线票,菜票,煤票,等等票证限量供给。
农民,只有布票,每年每人几尺到是七尺三,年每人每天粗粮不到一市斤。
农村的姑娘择偶对象是:一兵,二干,三工人。
彩礼是:对柜,被褥,新衣服。
七十年代后期升级到:自行车,挂钟,手表,缝纫机。
哦,除那个时代的极少数既得利益者,大多数人不是怀念而是在回忆!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是一群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有着坚定信仰的中国人!
那是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争先、各个奋进的年代,那是一个可以舍己为人、有些崇高理想的年代,那是一个为建设美好新中国讲奉献、肯付出的时代,那是一个虽然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的时代,那是一个劳动最光荣的时代,正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无私付出,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是一个体现公平正义的年代,社会到处充满正能量,为官者俯下身子为民服务,劳动者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人有精神追求,乐于助人,乐于为国家为民族献身,人们都充满希望的向着美好的生活努力。
那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工业建设门类齐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无数的国家基础建设;二弹一星横空出世,提升国力,震撼世界;人们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荣;社会和谐、党群干群关系融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很多在永远是值得怀念的时代。
有些人总是拿着那个时代的种种缺点来说事,我们不否则那个时代的物质匮乏和曾经所犯的错误,我们提倡的那时代社会的精神面貌,正是因为有着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引导,那个时代的人们积极向上,互相关心,干群一致,社会风气清正廉明,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指路航灯!只有永远沿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指引的方向,才是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什么意思?告诉你吧,都是一些行得端,走得正的人,而且是当年的工农兵的成员,也有很多当时家庭成份不好的成员,虽然当时工资低但物价稳定,这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的共识,我不知道你提出此议题的中心是什么意思,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此议题也有一种反面的效应,在此我就不讲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称,比如工作稳定,衣食无忧,不会担忧炒鱿鱼,虽然工资低可以供养四口之家,很少发生过领导打属于他管理的员工事件,如有发生轻则降级处理,重的去蹲七天大狱,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的人,都是些正直善良不忘本的人,是敢于面对历史和未来对国家和民族有道义有担当的人。他们为什么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因为他们大多是从那个年代一路走过来的历史见证者和亲历者,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那是个让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火红年代,那段历史是那代人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没有那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年代的大干社会主义创造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有之后的改革开放,共和国的丰碑上有那代人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值得我们后辈人为他们自豪骄傲的年代!那些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