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敬老院有什么坏处?

老人住敬老院,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坏处”也不是没有。

敬老院,不是家里,服务人员,也不是自己的儿女。对服务员,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很多老年人在家里的时候,唯我独尊,对家人颐指气使,稍不如意,脾气就大。这样的老人,到了敬老院,如果不能改掉这些坏毛病,很难想象这种人在敬老院会是什么后果。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几十年在家里养成的习惯,真的那么容易改掉吗。

所以在敬老院生活,你不能轻易地发脾气,对于发脾气发惯了的人来说,是不是感觉有些“憋屈”。

敬老院一般都是集体用餐,虽然大多伙食不错,但却也是人家做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习惯不都一样,时间长了,难免有一种“亏嘴”的感觉。

在敬老院,你的活动范围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家里,爱去哪去溜达就去哪里,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回来。但是在敬老院,恐怕就不能这样随便了。想出去溜达,敬老院的院子里可以随便溜达,再想远走,可能就需要“请示领导“了。

有很多老人喜欢小动物,在自己家里,你可以养一个小宠物。喜欢猫的可以养一只小猫咪,喜欢小狗的可以养一只小狗,但是在敬老院,肯定不会允许大家都养宠物的。你只能看着别人的小宠物和主人亲密,自己只能心里痒痒。

敬老院为老年人的后半生提供了保障场所,尤其是对于孤寡老人,更是唯一的依靠。但是有一些限制还需要每个人去适应。到什么地方就要遵守什么规矩,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一些“坏处”,实际上也都是为了老人的安全和健康。理解了你才能自觉遵守,理解了,你才能过的开心快乐。

老年人住敬老院有什么坏处?

以我对敬老院的了解,我不会送母亲去那儿。

我母亲的亲家母、邻居住进了养老院,母亲常会去看她们。据母亲说的情况,我觉得养老院算不得一个好去处。

她亲家母的儿子、孙子都很有钱,也有居家照顾老人的条件,但他们都烦她。老人在养老院住的双人间,月费1800元。所谓服务就是提供住宿、一日三餐,洗涮不问,也没有其他娱乐设施。两位老人因年事已高,懒得去洗手间,床尾各置一马桶解决排泄。母亲说房间里的尿骚味令人作呕,但两位老人仿佛久居鲍鱼之肆,未闻其臭。

邻居老人先前是名闻邻里的洁净人,干净得没有朋友,像这样讲究到了病态的人眼中便没有合适的人,两个媳妇身上都有一千个毛病。老伴去世后,自己选择住养老院。住着单间,请了保姆,但总是用不长。她干净但也有怪癖,小便不用手纸用纱布,又非一次性,要保姆洗,又怀疑保姆未尽责,常拿了纱布强保姆闻嗅,要她检验是否有异味。母亲去瞧她,早餐是一碗粥、一个馒头、一鸡蛋和一小盘炒青菜,这与她先前的早餐真真是云泥之别。母亲感叹不已,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却……。母亲很自慰,虽已年过九十,自己行走得动,子女也还孝顺,饮食更是想吃什么都有得吃,而敬老院的老人则是给什么吃什么,个性化的饮食要求想都甭想。

仅从住宿、饮食来说,我就不同意送老人去敬老院。人到老年,已无多少物质要求,难道仅有的口腹之欲还不努力去满足吗?比如我母亲喜欢吃饺子、馄饨,这在养老院属于奢侈品。当然我所说的养老院是五线小县城的养老院,但是又有哪个养老院能满足众多老人参差不齐的口味?

老年人住敬老院有什么坏处?

不管敬老院还是养老院,名为养老,实为送老人最后一程,谈不上质量好坏。只要生活能自理,没必要进养老院,只有那些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才会选择去养老院养老,我就举几个真实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有次去朋友开的一家养老院玩耍时,正好碰见一个患老年痴呆的病人大小便失禁,边走边拉,弄得到处都是,护工发现后怒发冲冠,上去就是几老拳,并強行把老人按在地上脱光衣裤清洗干净。有一个全身瘫痪不能说话的中年人,护工在喂饭时更搞笑,不知护工没有耐烦心还是心情不好,时常走神,饭喂到鼻子上都不知道,那饭大一口小一口,人还没吃饱,弄得胸前全是饭菜就走了,那人愤怒的脸神焖得通红,又无法表达,真是活受罪。这些情况家属在的话要好一点,但家属不可能天天陪伴在老人身边,难过的还是老人。还有一个老人生活完全自理,愿意住养老院的,他有一个儿子,对他十分不孝,在他病重期间,硬拿饭塞在他嘴里,老人怀疑儿子巴不得他早死,自己带上工资卡去了养老院。真应了那句老话,人活得越长久越受罪,养老院是很多老人没有选择的选择才去的。至于里面好坏,只有养老院的老人清楚了。我想说的是在你生活能自理时,那怕子女不够孝顺或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你,尽量选择自己养老,等到手脚不能动的那一天,再说吧!

老年人住敬老院有什么坏处?

老年人住敬老院好处还是很多的,起码一日三餐有人照料,有休闲娱乐场所,有什么疾病有人发现和协助治疗等。

要说有什么”坏处”我来分析一下:

几年前我去过敬老院参观,也和一些老人有过交流。一个老人说她特别想吃桔子,但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不给她买也不让她吃。我打听了一下,他们说老人糖尿病挺严重的,医生不让她吃。看我们要走了,老人拽住一个人的衣服,偷偷塞给她10块钱,说让她给买桔子吃。看到老人馋成那样,当时我的心里是有点难受。

我还观察到,有的老人退休金不高,大家4个人住在一起,好一点的2个人住在一起,大部分都是失去老伴的人。其中有人特别“不讲究”,卫生习惯极差,也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原因,会一口浓痰吐在地上,还不停的咳嗽,扔得满地的卫生纸,看着极不雅观,也影响到别人安静休息。

有的子女把老人送到敬老院里感觉自己就“完事大吉了”,很少去看望。敬老院里人再多、服务设施再好,我看到有的老人也是有想家想孩子的感觉,似乎觉得特别孤单,他们久久的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风景,好像总在等待着什么人来。

有的老人觉得饭菜不是很合口味,但是又不愿意说出来。敬老院一般都是“大锅饭”,其饭菜水平应该还是不错的,对个别不能吃的人,也是尽量给做点“小灶”,但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口味和需求。比如包饺子,有人想吃韭菜馅的,有人想吃荠菜馅的,有人喜欢吃芹菜馅的,有人愿意吃肉有人不愿意吃,众口难调。自己想吃的吃不到,没有在家的“满足性”和随意性,在家里面你想吃啥做啥,馋啥就赶紧去买,在敬老院就不要讲究那么多了,吃饱饭就行。

还有的老人觉得服务人员的照料没有子女细致、贴心。要知道,那么多老人都需要照顾,怎么可能像在家里得到子女的专人负责呢,他们会对生活难以自理老人护理上偏重一点,小病小痛的可能会忽略。

其实,老人到了一定岁数,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将来如果不是顾保姆专职照顾,最好还是选择去敬老院。自己有个什么事情,人多也好办,那里各种医疗设施也齐全,失语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会有很多的保障。

到了那时候,老年人最好就不要存钱了,选择一个条件好一点的敬老院养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我们这里有不少老年夫妻选择去敬老院一个房间居住,互相关爱照顾对方,就像在家里一样,真是挺好的。

图片来源网络。

老年人住敬老院有什么坏处?

养老院不是疗养院,注定提供不了夏天避暑,冬天保暖的风景;养老院不是养生院,锦衣玉食伺候着,汤汤水水滋润着;养老院不是三甲医院,分门别类的医生大咖,时刻准备把你的疾病“一针见效”。

说一个我爸妈进养老院,一个月就被“劝退”的事情吧,顺便聊一聊养老院有哪里不好:

一、仅仅是为了找寻“自由”,一个月就被“劝退”。

我爸比我妈年龄大一岁,我妈今年65,我爸今年66,他俩纯粹是看别的老姐妹进养老院了,想跟着一起去,聊聊天,解解闷,就双双搬进了养老院,一个月3500元。

怎么说呢,这个价格在小县城不低了,因为之前有熟人介绍,养老院就给他俩打了一个团购价。

好了,一进养老院事就来了。

先说我爸,一早有起来买菜的习惯,现在进了养老院,不需要买菜了,因为有食堂,而且也没有地方做饭了。

我爸是个特别爱玩的人,一大早就带着两块压缩饼干、一壶茶,扛着鱼竿跑出去钓鱼了。

我爸鱼瘾挺大,一年差不多得有340天以上是在小河边度过的,为此我妈整天骂他,“整天就知道伺候鱼老祖,家都不要了”。

我爸有几个鱼友,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窝子,一大早,小鱼就会准时去那里开会。

我就曾经和我爸去钓过鱼,一上午,我钓了十几条,我爸钓了一百多条,他都用双钩或者三钩,根本不会等“小鱼咬住,再朝上送”再提杆,浮子只要动了,直接提杆,这样就有很多小鱼是被钩住肚子、眼、尾巴等部位而被钓上来的。

因为钓鱼,我爸都快成了“非洲人”了,整天在河边陪着小鱼风吹日晒,脸都是黑红色的了,硬是包了一层厚厚的浆。

养老院早上点名,我爸不在,中午点名,我爸还不在,等到下午了,我爸提着十几斤鱼,一脸“包浆”回来了。

工作人员就提意见,能不能在棋牌室下下象棋,打打扑克,多好啊?

可是我爸不乐意,都偷跑回家弄“酒米”好几次,工作人员说,能不能在养老院弄,这样整天跑,出了问题算谁的?

我爸偏说,自己的配方得保密,为此工作人员跑去院长那里告状好几次。

我妈更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她不仅喜欢旅游,还喜欢“张罗旅游”。

什么意思呢?

就是负责和旅行社联系,负责拉客的活儿。

退休人员工资低了,但是还想出去旅游,怎么办?

就去一些三四线,七八线城市旅游。

比如你们要是觉得去北京看香山红叶贵,没关系,我妈带你们去通州看红叶,红色的叶子嘛,也就那个意思,但是这么一来能省很多钱。

一个月,我妈得出去十几天。

而且,她还有个爱好,做直播,家里面麦克风、直播椅子什么都,弄了一套,在养老院,一顿海吹侃大山,不折腾到十二点是不可能下播的。

所以,经院领导慎重考虑,把这两个不安分的入住人员“劝退了”。

我爸还振振有词,“你们养老院怎么不挖个鱼塘呢”?

我妈倒还好,已经在养老院跑了一圈,为他们建了微信群,准备来年开春,组个团,也不枉白进了一次养老院,顺便发展了一下业务。

二、和一个“卖咸鸭蛋”的做邻居,我爸妈感觉“拉呱”都没有共同语言。

养老院是有标间的,我爸妈住的是一间,隔壁就是个“卖咸鸭蛋”的阿姨。

你们可能要问了,一个“卖咸鸭蛋”的,哪儿来的钱去进养老院。

我就要解释一下了,人家不是单纯的“卖咸鸭蛋”的,还有自己的“蛋鸭养殖场”,有自己的“深加工中心”,还有在县里面几十个“咸鸭蛋”销售点。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爸妈的邻居是一个“蛋总”。

虽说是个“蛋总”,人家还是挺平易近人的,每年冬天都用最传统的手艺“腌咸鸭蛋”,不知道你们闻过“咸鸭蛋”味道嘛?

腥腥的,臭臭的,赶上个出太阳的好日子,大冬天屋里面就会招来苍蝇。

尤其是那种传统的“土法腌制”的,真的特味儿,但是吃起来特好吃!

所以,我爸妈沾了“蛋总”的光,接受了“蛋总”的两箱子鸭蛋,“蛋总”也接受了我爸钓的“小鱼”。

但是彼此之间真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啊,我爸整天看手机视频,看如何钓“几十斤的巨物”,我妈整天忙着旅游的事情,蛋总整天忙着“养鸭子、下蛋、腌制鸭蛋、卖鸭蛋”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交流。

我去“蛋总”家拜访过几次,问我最多的就是“我做的鸭蛋好吃吧,吃完再来拿啊”!

所以,这种毫无交流的“尬聊”,也是我爸妈对养老院没有什么留恋的原因。

三、冬天除了土豆就是萝卜,把我爸的肠子都“吃细了”。

我爸是O型血,就是常说的“肉食动物”,一顿饭没有肉,就像没吃饭一样。

但是养老院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本着“少油、少盐、少肉”的原则,一顿饭,青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的老年人便秘;冬天里面,萝卜是顺气的,土豆是微量元素最丰富的。

但我想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萝卜、土豆在冬天都是最便宜的。

没办法,我爸就从外面叫外卖,送红烧肉来吃。

结果发现食堂的叔叔阿姨们也都馋了,一份红烧肉根本就不够吃。

这样一来,外卖就得叫上个两三份才能够吃的。

我妈就有意见了啊,这么一来,在养老院吃的不好,还得自己另外掏腰包去买红烧肉吃。

去找养老院商量,能不能改善一下伙食标准,养老院的答复是:目前入住的人数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可能开小灶,因为小灶的成本比较高。

所以,一个月养老院住下来,我爸差不多瘦了有四五斤。

反正,后来我爸妈都从养老院里面搬出来了,虽然说养老院的“管理有点严、人员结构有点复杂、伙食油水有点少”,但是也圆了我爸妈住养老院的好奇心。

我想,如果以后有条件的话,还是把保姆请到家里面比较好,想钓鱼的钓鱼,想旅游的旅游,自己的兴趣爱好丝毫不受影响。

老年人住敬老院有什么坏处?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老人放到养老院,特别是条件一般的养老院。

我父亲今年80岁了,和我们不在一起居住,他有一个好朋友,就住在前面的一栋楼里面。

那家是老两口,男的身体差点,而且是企业退休的,收入不高,他老伴是银行退休的,收入高点。

男的前一段时间身体明显看起来越来越虚弱,正好老伴心脏不舒服需要住院,家里孩子照顾不过来,家里的老大就与其他几个兄弟商量,把老头送到敬老院去。

可能是确实没有办法了,老头自己也说了不算,送去了敬老院。

我父亲知道了以后,就去敬老院看过那老头一次。看到了他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老头的精神状态,感到挺同情他的。

吃饭还是按时送饭,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愿吃也不管。房间里没有卫生间,上厕所需要到每层楼的公厕,很不方便。而且老头十分愿意回家不愿意在敬老院,说他儿子来给他送过药,但是没有见老人,而是委托护理人员捎过去。

但是老人正好从窗户里看到了,打电话问他儿子的时候,他儿子还说是别人捎到敬老院的,自己没亲自去。老人听了也没有说别的,只是对我父亲说了好几遍,他确实看见自己儿子了。就是担心老头跟着回家,不敢见面。

听了父亲说了这些,觉得老人年纪大了,没有自主能力以后,下场很可怜。

如果有可能,还是不要去敬老院,关键是心情不好,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如果孩子能够照顾,老人多活几年没问题。当然如果老人性格开朗,敬老院条件足够好,也可以去敬老院的。看自己的条件和选择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