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冷水蒸还是开水蒸?
包子,是我们非常喜欢吃的一种美味,一提起包子,很多人都会口齿生津,甚至不少人每天早点就专吃包子。
在我国,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包子,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东叉烧包;北京庆丰包子,新疆烤包子;开封灌汤包;山东水煎包;杭州小笼包,等等,我们当地前几年有一种太子包,也非常受大家欢迎。可见“包子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
我们在饭馆里买的包子,鲜香可口,咬一口满嘴汤汁,真是令人心满意足。其实,包子这种食品,我们在家里,也完全可以做出非常满意的包子。不过很多人做包子,往往达不到饭馆里面的效果,蒸出来的包子,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除了里面的馅儿还可以以外,其他的似乎都不太成功。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好包子下锅时水的温度。
要想蒸出来和饭店一样的包子,水温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包子皮是发面的,而发面的酵母最佳温度是30度,要想保持包子皮不变形,不缩小,就不能用温度过低的水。就是说,包子下锅时,锅里的水不要低于30度。
但是,开水下锅也不行,如果水开了再下锅,酵母瞬间遇到高温,马上就烫死了。所以说,不管是过低的水还是开水下锅,蒸出来的包子皮就会又硬又黄,不仅不美观,还影响口感。
正确的做法是,水温30度左右包子下锅,水开之后蒸20分钟左右熄火,但是不要马上打开锅盖,继续焖上3--5分钟,这样,蒸出来的包子,会更加香甜松软了。
蒸包子冷水蒸还是开水蒸?
包子因为带馅,口味不是一般,又恰似自带“小菜”,几个包子就是一顿美味早餐,深受食客们的喜爱。馅儿在于根据自己的喜好,精心调制,只有包子皮才有被挑剔的可能。说到包子皮,又发面蒸制的技术要求和窍门。
包子是冷水蒸还是开水蒸,完全取决于发面时所用的发酵物。若是用老面发面蒸包子要用开水上锅;若是用酵母,或发酵粉、或泡打粉发面蒸包子要冷水上锅。
老面发酵蒸包子要用开水蒸制①老面发面多了加碱的一道工序。使用上次蒸包子时留下来的一小块面团的酵母菌来达到发面的效果。这是传统的发酵方法,是靠来自于空气中的酵母和各种杂菌的发酵作用,使面团膨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产酸的原因,会使面团有不良的酸味。
因为有酸味的存在,在面发好后要蒸包子的时候,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纯碱来中和酸性。加碱没有规律可循,全凭经验。这是由于发面受老面用量的多少、和面水的水温、季节气温及发面环境的影响。不过,用碱有了范围,即1斤面加碱4——6.5克,使用时尽量由少到多进行调试。
②包子冷水蒸制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失败。加碱适量的面团,最直观最有把握的是取一点兑好碱的面烧熟,面色淡黄色。不过,即使兑碱适中、做好了包子胚,它仍然在发酵。若是冷水上锅开蒸,在加热烧水、上气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碱的流失,也就是常说的“跑碱”现象。由于“跑碱”将使包子“半道”缺碱,蒸熟出锅的包子颜色发暗、味道发酸、“体形”不是萎缩,就是塌陷,也有可能是“死面”。
③包子开水蒸制只适用于用老面发酵。老面发面做的包子用开水上锅,加热而很快上气,在既定的时间内达到熟透的效果。不会出现“跑碱”现象,出锅的包子表面白净、表皮松软、还会有丝丝碱香味。
用酵母发面蒸包子用凉水上锅①酵母在适宜的发面环境下达到发酵效果,其发酵能力逐减弱。酵母是新型发酵物,属单细胞真菌。它与面团发酵时是生物发酵,属于物理反应。酵母菌将面粉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和二氧化碳,让面团变成了蜂窝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达到起发的效果。同时酵母的发酵能力会逐渐减弱,把握好起发面团的程度,面团不会发酸,也不需要在面团中加碱。
②酵母发面蒸包子冷水上锅等于“醒胚”。一般来说,包子胚做好后醒胚时间不能按馒头“二次醒发”的时间来操作。包子胚醒发不要超过15分钟,这是由包子皮而决定的。醒过15分钟的包子在冷水上开蒸,开火加热的过程,酵母仍有很弱的发酵能力,使胚子慢慢经历一个发酵过程,弥补发酵不足,“迫使”包子胚醒发,这其实也是包子的再次醒发,使包子胚体积增大。
③冷水蒸“酵母包子”的优点。酵母发面蒸包子不会有“跑碱”现象的发生,而是在加热上气中水蒸气的产生,包子皮在逐渐变得蓬松,包子馅也在不同熟化,其“香味”能慢慢的渗透到包子皮,增加了包子的香味。更重要的是包子内外均匀受热,不会出现生硬等问题。
结语
蒸包子用开水还是冷水,其实也无一定的固定模式。比如”老面包子”在不一次性发到位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大温水(忌用冷水);“酵母包子”在一次性发到位的前提下,也可以开水上锅,只是考虑一下包子馅食材,比如大肉之类,建议还是冷水上锅。素包子可以开水上锅。
【温馨提示】别人的只是经验,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怎么得心应手便怎么做。
蒸包子冷水蒸还是开水蒸?
你好,我是萍妹小厨,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包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它是由加酵母发酵的面和各种各样的馅包起来的,蒸出来松软又好吃。
馅调好,面揉好就可以蒸出一锅好包子?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这样就会少走点弯路。
1.和面。我们和面的时候要用温水,酵母的生长温度为30°C左右。我们要注意创造这个条件,达到了这个温度,起发就很快。•热水会烫死酵母,这样面也就发不起来了。•冷水和面,面会发的很慢或者发不起来,要想吃到这一锅包子估计早着呢。
2.发面。和好面可以在面盆上用保鲜膜覆盖住,然后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这样会大大缩短面醒发的时间。
3.二次醒发。包子包好之后进行二次醒发。醒发半个小时生胚变大就可以了,这样蒸出来又软又香。然后热水上锅蒸15分钟,时间到关火3分钟再出锅,这样可以防止包子回缩。
至于你讲的冷水上锅蒸好还是热水上锅蒸好,个人觉得这要视情况而定。
1.包子包好没有进行二次醒发,直接上锅就蒸,那就要用冷水蒸,因为没有二次醒发,冷水慢慢加热的过程中包子也慢慢受热,包子也就醒发开了。
2.包子包好进行了二次醒发,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热水蒸,面已经醒发完成了,热水直接蒸就可以。
小贴士:发面时加入白糖是为了去除酵母的异味,提升口感。如果是烙饼加入白糖更容易上色。加入几滴白醋,发酵的面团更蓬松。口感更好。
感谢🙏你的邀请,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蒸包子冷水蒸还是开水蒸?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蒸包子是冷水蒸还是开水蒸好?
包子包好后,蒸的时候是冷水上屉蒸,还是开水上屉蒸。这问题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是冷水还是开水开始蒸,取决于:一是,准备做包子的面发的怎么样?二是,包好后,包子二次醒发好没有?我的观点是蒸包子需要锅把水烧开再上屉蒸。前提是:1,面发的合适,就是面发的好,一个小时左右就发大一倍以上。
2,包好包子后,15分钟的二次醒发,包子又增大一些,手摸包子感觉肉乎乎。
这种情况下,包子可以开水上屉。开始蒸时不需要大火,避免火急热气热水滴到包子上烫坏部分包子。开锅计时蒸15分钟关火,闷一分钟再揭盖。包子会蒸的胖乎乎的。再说一下主张凉水蒸包子的观点,那是包好的包子,二次醒发,由于温度太低,二次醒发没起作用,包子没变化。准备放蒸锅里,用蒸锅从凉到热的过程给包子进行二次醒发,才采取的措施。
和朋友分享一下我开水上屉蒸的包子,
介绍一下步骤:
1,发面:普通面粉都可以发面蒸包子,用酵母发面25℃室温下面粉和酵母的比例100:1克。用温水和面,水温别超过38度。
2,和好的面团放置温度25度的条件下醒发一个小时,面团就能醒发好。
醒发好的面团会增大一倍
3,调制好包子馅
4,揪好小面挤,擀皮包包子。擀面皮需中间厚一些,避免包子蒸漏底。
包包子
5,包子包好后,需要在温度25℃的环境下最少再醒发15分钟,看着包子又增大一些,并且摸着包子肉乎乎的,才可以上屉蒸
6,锅里水烧开,摆上包子,间隔大一些,避免包子蒸熟后粘连。
7,蒸包子开始的几分钟不需要大火蒸,然后开大一点火,蒸15分钟关火,停一分钟揭盖
揭开锅盖后
蒸好的包子还是不错
蒸包子面团醒发的好,包好的包子又经过二次醒发,并且醒发的也好,就是应该开水蒸包子!蒸包子冷水蒸还是开水蒸?
蒸包子是冷水蒸还是开水蒸好?
这个问题和蒸馒头时,是冷水上锅还是开水上锅蒸的好一样,争议不断。有人说我习惯冷水上锅蒸,有人说我习惯开水上锅蒸,最终得到的馒头都是蓬松宣软的。由此看来,这和什么样的水温上锅蒸关系不大蒸包子也是一样,不能单纯的说用哪种水温蒸出来的包子就松软好吃一些,主要还是根据包子生胚二次发酵的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水温。如果是死面皮的包子,就不需要考虑水温的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冷水蒸?包好的包子,二次醒发时间不够,体积增大的不太明显,褶皱没有舒展开,这种情况是可以用冷水上锅蒸的,因为冷水变沸腾还需要一个过程,水温升高的过程中,酵母菌还在不停的工作,包子的体积会继续增大,所以蒸熟后的包子皮也会松软可口。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开水蒸?包好的包子经过充分的二次醒发,包子体积有明显的增大,褶皱都舒展开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开水上锅蒸。如果用冷水上锅蒸,水温不断升高的过程中酵母菌持续工作,会导致包子皮过于蓬松,内部组织过于稀松,反而口感不太好。用开水蒸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无论是冷水上锅蒸,还是开水上锅蒸,包子面的第一次发酵和第二次发酵都很重要,即便是冷水上锅蒸,也不能省去二次发酵这一步,不然包子皮不会太松软。除了冷水和开水,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蒸包子,生胚状态鉴于二者之间,可以用四五十度的热水来蒸,包子也一样松软可口。
无论是冷水上锅蒸,还是开水上锅蒸,关火后都不能立即开锅。因为此时锅内的气压非常高,突然揭开锅盖,包子遇冷会立即收缩塌下去,关火后焖三到五分钟,再开锅,就能很好的避免包子塌陷这种情况发生。
我是楚香村,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蒸包子冷水蒸还是开水蒸?
你好,我是美食领域优质原创作者芸姨,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蒸包子最好是水开后在上锅蒸,这样蒸出来的包子又白,又大,又饱满。
冷水上锅蒸出来的包子,一般都有塌陷,发扁,而且口感也没有开水上锅蒸出来的劲道。
我是芸姨私房菜。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