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代的?

或许这世上真有宿命一说,李广和他的子孙都与悲剧结缘,都经历了从辉煌骤然转向悲剧的一幕,但不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历史还是给予了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

李广之死

在抗击匈奴的岁月里,首功当然是给千古一帝汉武大帝,其次要给卫青、霍去病等这些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将领们,他们为华夏版图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在这些将领当中,李广算是一位比较特殊的抗奴老将,有着“飞将军”之称。他一生与匈奴人激战七十多次,但却奇怪的没有封侯,反而有几次险些要命。

据《史记》记载,李广出生于一个骑射世家,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朝时的李信。李信是秦国名将,参与了秦国剿灭燕、楚、齐国的作战行动,特别是在灭燕过程中,曾追击到了逃跑的燕国太子丹,赢得了为秦王所信任。

受家族的影响,至李广时,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李广便在此时参了军,由于善骑射,杀敌勇猛,很快便做了汉朝的侍郎。与他一同入伍的还有他的堂弟李蔡,二人那时按官职可享傣䘵八百石。

李广是一位历经三朝的老将,在汉文帝时,他曾随同文帝出行,在文帝面前有过人的表现,比如射杀猛兽,遇敌勇猛,以至于文帝曾感叹,如果他生在高祖时代,必定是一个可封万户侯的主儿。

文帝此言是有道理的,李广人生的不得意,也可以归结为生不逢时。汉武帝刘彻固然有制服匈奴之志,但如果手下没有可以制敌的大将也是徒然。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卫子夫,又因卫子夫得到了卫青,再之后是霍去病,包括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利,这些人说白了,都是关系户。

卫青是卫子夫弟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公孙傲与卫青是曾经的同事关系,都是从建章营出来的,公孙贺是卫青的大姐夫。李广要想在这一群关系户中凭借实力建功立业,更何况经历了文景两朝,至武帝时代,他已然垂垂老矣,的确是有些困难的。个人认为,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困境之所在。

在汉武帝朝,李广主要参与了以下几次大战。

  • 龙城大捷

马邑之围失败后,匈奴很是愤怒,接连三年疯狂报复汉朝。元光五年(前130年),刘彻派出了四路大军还击匈奴,分别由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令他们各领一万人马行军。

在这四人当中,只有李广有与匈奴的作战经验,其余三人都是新人。刘彻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练兵,只要能打出威风就行,同时也在选拔真正能委以重任的大将。

尽管李广有着与匈奴作战的丰富经验,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在匈奴人心中的名望很大,因此匈奴人也为李广准备了“厚礼”。

这四路人马一出,匈奴人就收到了消息。在这次作战中,公孙贺最幸运,出去溜达了一圈,连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见着就回来了。公孙敖遇到了一支实力强劲匈奴劲旅,折损了七八千人马,好不容易才得以逃生。

李广则遭遇了数倍于自己的匈奴主力的围攻,不仅全军覆没,而且李广本人也做了俘虏。不过,他在被押往匈奴的途中,侥幸逃脱了。

在这四路人马中,卫青是唯一一个打了胜仗的军队,取得了有历史意义的龙城大捷。而李广因大败,自己又被活捉,论罪当斩,不过可以用钱来赎命,于是,李广才得以免于死刑,降为平民。

从客观意义上来看,这种处罚对于李广是不公平的。李广遭遇数倍于己的兵力,虽全军覆没,但被抓后,他表现英勇,伺机逃脱,找到失散军队后,再战匈奴才逃脱,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不应一概而论。

  • 漠南之战

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再次被起用,跟随卫青一同出击攻打匈奴。这次出击虽然获胜,但过程却异常艰辛,汉军歼敌万余人,自身也折损严重。不过对于达到朝廷行赏标准的有功者,刘彻还是进行了加封。遗憾的是,李广的军队并没有达到标准。因而他也没有战功可言。

  • 河西之战

元狩二年(前121年),刘彻又派出四路大军进攻匈奴。此次霍去病是主打军队,公孙敖是配合霍去病作战,而张骞和李广则从右北平出塞,分两路行进,张骞领一万人马,李广率四千人马。

行军百里后,李广便遭遇了匈奴左贤王部四万大军的围攻。李广奋力抵抗终于等到了张骞的援兵,但失败已成事实。

此战后,张骞因行军迟缓,延误战机,理应处死,仍可用钱赎罪,降为平民,而李广功过相抵,依旧没有任何封赏。

  • 漠北决战

元狩四年(前119年),刘彻再次调集十万大军,分别由卫青、霍去病统领,分东西两路进击漠北。此次行动刘彻誓在与匈奴右部决战。

李广跟随卫青从定襄出发,北行千里之后,卫青得到了匈奴主力伊稚斜单于的位置,大战一触即发。但是在兵力分配上,卫青却有意徇私。

李广认为自己是本次作战的前锋,理应与匈奴军率先开战。但卫青因为受到武帝旨意,认为李广年老且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战,怕他不能俘获单于。于是,卫青令李广从东路进攻。

除了武帝的告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孙敖。此前公孙敖失去了封侯,此次也担任中将军参与了此次作战,鉴于二人的关系,公孙敖曾救过卫青的命。所以,大将军卫青也想让他在这次作战中立功,并凭借军功恢复爵位。因此,李广这位前将军就必须让路了。

这次行动并不成功,李广的军队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师后,由于迷路并没有按时抵达,卫青也没有活捉大单于。事后,卫青质问李广因何错过了大决战的时机,李广对卫青的调令本身带有情绪,再加之这次出战本身是他向武帝求来的,目的就是要同匈奴单于大战一番,不成想他一辈子的愿望就这样没了,从思想上,他是相不通的。

于是,在多重情绪的波动下,他抽刀自杀了。

李广自杀对汉朝军队的影响力很大,几乎改变了汉朝之后对匈奴的作战方式。李广死的时,他的儿子李敢正跟随霍去病对付匈奴左贤王部。

漠北之战结束后,李敢回到长安后听到父亲的死讯,认为是被卫青逼死的,于是就去找卫青问罪,并刺伤了卫青。卫青也为李广的死而难过,所以对于李敢并没有怪罪。

但是,当霍去病听说李敢找卫青麻烦后,心情难以平复。于是,在他与李敢一同随武帝去甘泉宫狩猎时,霍去病一箭射死了李敢。

刘彻认为此事十分恶劣,但由于爱护霍去病,最终武帝还是将此事压了下来,对外宣称,李敢是在狩猎时不小心被鹿给撞死了。不过,霍去病也因此被贬往河西去戍边,到了河西不久,他就暴亡了。

李广、霍去病之死,对于汉朝军事都是重大打击,而对于李广家族的悲剧还在继续。

李陵叛降

李广的家族很不幸,前面提到了李蔡,虽官至丞相,但最终也没摆脱被逼自杀的命运。李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年轻时就去世了,另两个儿子也是不得善终。这种厄运一直延续到了他的孙子李陵身上。

李陵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儿子,李当户死的时候,李陵还没有出生,所以李陵是个遗腹子。李家一门世代为将,李广的神射之术完美的遗传到了孙子李陵身上。

在李陵成年时,他就被选入了羽林军,并担任长官。刘彻对李陵还是十分喜爱的,这种喜爱大有对待霍去病的架势。当年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时,刘彻给了他八百骑,而李陵也享受了这个待遇,在他手下也有八百骑。

天汉二年(前99年)秋,在李陵的恳求下,刘彻答应他率五千步卒跟随便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向北行军一个月后,便遭遇了匈奴三万骑兵的围剿。

尽管匈奴以六敌一,但李陵英勇作战,冷静指挥,在态势上并未输,并给予了匈奴兵巨大的压力。但最终因内部有人投降了匈奴,将李陵的情况全部供述给了匈奴人,李陵苦战后,最后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李陵投降匈奴后苟活于匈奴军营中,汉武帝在得知李陵军的战况后,为没有及时派出援军而感到惭愧。一年后,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营地,试图接李陵回汉。

但公孙敖并没有与匈奴交战,抓了匈奴的俘虏,从其口中得知李陵在匈奴传授兵法战术,对至汉军难以取胜。公孙敖回去之后如实向汉武帝作了汇报,武帝大怒,一怒之下将李陵的母亲和家族成员杀了个精光。

然而可悲的是,这件事实际是个误会。俘虏口中所说的李将军指的是先于李陵投降的将领李绪,并非李陵,公孙敖是否知晓这一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因这个误会,李广家族遭受了灭门惨案,这也导致了李陵再无回到汉朝的可能。

所以,李陵的结局是,最终老死于匈奴。

综上所述,从李广到其子、其孙,他们的命运都带有一种悲情的色彩,这或许就是家族命运吧。

一代名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代的?

李广祖孙三代的事迹主要记载在《史记》和《汉书》中。

李广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当户、李椒、李敢。

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韩嫣,他是男的,是韩王信的曾孙。汉武帝为胶东王的时候他俩便有同窗之谊,武帝即位之后又增加了同床之谊(时嫣常与上卧起),非常受宠幸。又一次韩嫣和汉武帝嬉戏的时候言出不逊,正好被李当户看见了,李当户路见不平一声吼,把韩嫣赶走了,汉武帝觉得李当户是个人才(上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上以为能)但是李当户和他的弟弟李椒都在李广之前英年早逝。

李敢在李广死后被任命为校尉,追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匈奴旗以及斩首众多而被封为关内侯。但是当他知道父亲李广之死与卫青有关之后,曾经打伤了卫青。卫青虽然极力隐瞒但是还是被霍去病知道了,在一次汉武帝、霍去病、李敢都参加的狩猎活动中,霍去病用箭射杀了李敢,而此时卫青和霍去病在汉武帝朝的帝王如日中天,汉武帝便撒了个谎,说李敢是鹿撞死的。

李广有两个孙子,分别是李禹和李陵。

李禹是李敢之子,他也非常勇猛,受到太子刘据的喜爱。有一次他喝多了酒,侮辱了武帝的侍中,侍中在武帝面前告状之后,武帝决定吓唬吓唬他——让他到虎圈中与虎搏斗。当李禹在顺着绳子向下走的时候,汉武帝却突然下令把他再拽上来,这回李禹不干了,他直接用刀把绳子割断,跳到了虎圈里。汉武帝觉得这真是条汉子,便把他救了上来。不过后来李禹被人告发与投降匈奴的李陵勾结,便被处死了。

李陵的悲剧国史君(国史通论)已经多次详述,他到底该不该背负卖国的骂名,就看大家怎么想了。不过汉昭帝即位之后,李陵的故交霍光曾经派人前往匈奴,希望李陵能回来,李陵的回答是:“陵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所以终生再未踏入汉土一步。

一代名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代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军李广侍君三朝,终生以抗击匈奴为己任,一生参与抗击匈奴的战役高达七十余次,李广是个骁将,可惜不是个福将,也因时运不济未能封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时,李广已年逾花甲,依旧想随军出征,汉武帝因其年迈没同意,但禁不住李广三番五次的请求,便任他为前将军,随卫青大军出征。

卫青大军行至塞外时,活捉到了敌兵,盘问出匈奴单于的藏身地点,卫青亲率精兵寻找单于下落,令李广与右将军从东路合兵接应,东路迂回绕远,又没有向导引路,李广的队伍在中途迷路,没能赶上卫青与单于交战,及时支援卫青,使得单于逃跑,卫青无功而返。

在卫青盘问迷路原因,好向汉武帝提交作战失利说明时,李广一言不发,卫青便派人去提审李广的幕府人员,这时李广一人去大将军府抗下了所有罪过,称自己戎马一生,不想被那些言官品头论足,宁愿以死谢罪,当即自刎身亡。

借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太史公对李广将军的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李广一生共有三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三子李敢,李当户与李椒命薄,先于李广去世,所以李广自杀后仅留下三子李敢。

虎父无犬子,将门里长大的李敢也是自小从军,曾因立下战功获封“关内侯”,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李敢正在霍去病帐下效力,父亲死讯传来,李敢执着的认为就是卫青故意调离李广,李广才会迷路贻误战机,羞愧自杀,在愤怒之下打伤了卫青。

卫青体谅李敢失去父亲的心情,没跟他一般计较,可是霍去病知道自己的部下竟然殴打自己的偶像舅舅,心怀愤恨,后来甘泉宫狩猎,霍去病、李敢碰到了一起,霍去病把李敢当猎物射杀了。

李氏最出名、最有争议的后代就是李广的孙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了,李陵也是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

公元前99年,李陵奉皇命出征匈奴,为主帅李广利分兵五千,不想与匈奴八万主力军相遇浚稽山,大战八天八夜,最后寡不敌众,投降匈奴。

汉武帝误信了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攻大汉的谣言,诛杀李陵三族,还将为李陵美言正名的司马迁处以宫刑,陇西李氏都以与李陵同族为耻,自此李陵彻底断了回乡之路,娶了匈奴公主为妻,做了匈奴的王爷。

汉昭帝继位后,李陵少时同僚好友霍光、上官桀主政,曾派人来接李陵返汉,李陵以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令自己再次蒙羞而谢绝了,此后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载,直至去世,汉朝忠烈之后却无奈葬在了敌国他乡。

一代名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代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诗句赞扬了李广的功绩。可惜造化弄人,其子其孙的人生结局却令人惋惜伤感。

公元前119年李广参加漠北之战,后因迷失道路末能参战,羞愤自杀。

李广之子李敢因此事与卫青、霍去病结仇,并且多次刺杀卫青未果,被霍去病射杀。

李陵做为将门之后欲重振家风,希冀建功立业。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匈奴,命李陵为大军押运粮草辎重,李陵上书武帝愿领五千部众配合大军出击匈奴,李陵的五千步卒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八万匈奴骑兵军团围攻李陵所部,八昼夜的激战之后,李陵军团全军覆没,李陵本人被俘。

消息传至长安原本希望李陵战死殉国的武帝怒不可遏,朝会之上众人皆声讨李陵投降匈奴辱没汉帝国的尊严,唯太史公为李陵辩解,惹来了宫刑之祸。

后来汉武帝又得到李陵在为匈奴训练士卒以击汉军的传闻,于是下令杀死了李陵满门,后来证实此乃子虚乌有之风语。李陵至此以汉朝人断绝了关系。匈奴人很是礼遇李陵单于将公主嫁给李陵为妻,又被封右校王。公元前89年李陵率匈奴军与汉将商秋成的三万汉军打过一战。

昭帝即位后,汉室捎话给李陵,望其归故国,李陵说自已已无国无家可回,又无可牵挂之人,拒绝了汉廷之请。公元前74年李陵老死匈奴。他这一生充满了国仇家恨的矛盾,他传奇的经历也成了后世人品评的素材。

一代名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代的?

李广以飞将军闻名,李广虽有射猎之才,到老无封,李广自杀后,升职加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代名将李广自杀后,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代的?

李广死后,李氏一族并没有改变悲催的命运,最后被以叛国的罪名灭族,只留下了李陵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在匈奴人的地盘过着并不快乐的日子,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他成了可耻的背叛者。司马迁因为替李陵开脱,因此被处以宫刑,而李陵的叔叔李敢也死在了霍去病的手里。

李广死后,李敢作为李广的儿子,并没有立刻去找卫青的是非,因为他是霍去病的部下,也因功被封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父亲的死并不会让李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李敢突然像是开了窍,直接到了大将军卫青的府邸,对卫青拳打脚踢,要不是左右及时制止了他的进一步行动,恐怕他就要让卫青“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了。卫青表现的很淡定,隐忍是他最突出的能力,他没有发作,也没有惩处李敢,如果按照军法他甚至可以把李敢就地正法,但是卫青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李敢的背后一定有强大的势力支持,否则李敢怎么敢和权力鼎盛的卫氏一族对抗呢?除非他不想活了,要知道卫青和霍去病并称为“帝国双壁”,就算是汉武帝,在称道他们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对他们的忌惮,因为汉武帝深受外戚之害,因此对于卫青和霍去病是即用且防。

面对李敢的挑衅,卫青选择隐忍不言,但是霍去病年轻气盛,他可不会纵容李敢如此为所欲为。他在一次汉武帝狩猎的时候,射杀了李敢,李敢没有反抗,因为他不能反抗,但是他也不能辩驳,因为他要维护自己身后之人。

李敢死后,李氏就剩下就剩下李陵了。但是李陵所带领的五千步兵遇到了数万匈奴人的骑兵,敌众我寡的局面下,最后李陵弹尽粮绝、外无救兵,他被部下打晕了过去,成为了匈奴人的俘虏,最后只好选择假意投降,想像爷爷李广一样找机会杀敌立功。但是他没有那个机会,因为他的背叛,李氏被族灭,汉武帝断绝了他回来所有的的路。

李氏三代人的命运:李广被孤立,李敢被利用,李陵被抛弃,帝王的丰功伟绩下是无数的政治阴谋和数不清的将军冢。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