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当年黄金荣扫大街的照片传到香港后,杜月笙彻底打消了再返上海的念头。那么,黄金荣选择留在上海,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又为何在80多岁高龄时现身街头扫起了大街?

实际上,解放后,黄金荣晚年在上海的生活过得还算圆满,之所以去扫大街,还是因为他犯了点事儿,扫大街只是一种“温柔”的惩罚。

解放前后上海三大帮主的没落
  • 张啸林殒命上海滩

旧上海繁华纷乱的“十里洋场”,鱼龙混杂,藏污纳垢,曾一度是流氓横行的“人间天堂”。上海滩青帮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就是当时典型的人物代表。

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流氓大亨,在浪尖上混迹一生后也迎来了人生惨淡的落幕。早在抗日战争打响后,上海三大亨便分道扬镳,张啸林做了汉奸,杜月笙逃往香港,唯有黄金荣留在了上海。

日军曾在占领上海后,想请黄金荣出山,以加强对社会的管控,利用黄金荣的声威并吓试图操纵上海市民,以此实现日军对上海的统治。但黄金荣在民族大义面前,选择了拒绝,他虽是个坏人,但始终不愿当汉奸卖国。

于是,日本人又找到了张啸林。张本是上海滩与黄、杜二人势力相当的青帮大亨,但后来境况不尽如人意,在三人中位列老末,这使他心有不甘。此时正好碰上日本人入侵上海,而其他二位大亨中,一位出走,另一位躲避,正好是他张啸林再次独霸上海滩的时机。于是,张啸林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走上了一条投敌卖国的不归路。

此后,张啸林与日本特务部长土肥原以及永野修身,三人一起密谋了各种反动策略。不少青帮弟子看到张大有重新得势的苗头,也纷纷投奔于他。

张啸林也的确“风光”了一阵,又是给日军收购大米、煤炭等军需物资,又是从辽沈地区倒卖木材,从中也捞了不少钱。远在香港避难的杜月笙听说张作了汉奸,曾派人捎话给张,劝他悬崖勒马洗手别干了,至少为自己留下个清白的名声。

但是张哪里听得进去,他早已被眼前小利蒙混了双眼,不仅不听劝还大骂杜月笙。没过多久,他就上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黑名单。当时国民党军统在上海展开了“铁血除奸”行动,已经暗杀了不少汉奸。

但是军统对张啸林的刺杀并不顺利,先后几次行动都失败了,为此戴笠相当恼火。最后军统找到了张啸林的贴身保镖林怀部,最终于1940年结束了汉奸败类张啸林63年的人生。

  • 杜月笙埋骨香港

1949年,上海滩一片愁云惨淡,杜月笙见国民党大势已去,识时务的他转头与我党加强了接触。他向我党保证在上海他一定“安分守己”,为此也积极主动地做了不少工作。

比如他主动提出用上海的救急面粉来交换秦皇岛的煤炭资源,由于当时战事频繁,上海还不在我方控制之下,北方煤运中心秦皇岛与上海之间的煤炭运输出了问题,导致上海黄浦江上大批船只因缺乏燃料只能停航。

杜月笙的这一主张,保证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的正常通商,使得东部沿海航线没有因为战乱陷入混乱的境地,对于他的表现也得到了周恩来的赞赏。

虽然我党向杜月笙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在老蒋的威逼利诱和步步紧逼之下,杜月笙最终还是选择了逃离上海。但是鉴于老蒋的奸诈,他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了香港。

到了香港之后,不管从哪方面与上海相比,都免不了悬殊巨大。然而更大的则是杜月笙在心理上经历的落差,上海是他赖以发迹的地方,有他经营一生的社会基础和人脉基础,但是比香港比不来上海,来到这个陌生之地,他再也无法呼风唤雨了,经济上也颇为拮据。没过多久,他的哮喘病就复发了。

哮喘病基本占据了杜月笙最后的时光,他在香港的岁月基本都是在床第间度过的,有时还要靠吸氧维持呼吸。家人邀请名医前来诊治,但杜月笙说,他的病不在身上,而是在心里,如果他选择留在上海,他是不会沦落到这般田地的。

实际上,在杜月笙移居香港后,我党也没有放弃争取他,一直在与他保持联系,劝说他返回大陆,定居上海,他的一个儿子就被我党争取了过去,留在上海当了联络员,时常往返香港和大陆之间,为杜传递中共放出的友好信息。

但是杜月笙始终没有回到上海,一个是身体原因,另一个就是他始终无法忘记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对我党犯下的累累罪行。

在杜月笙生命的最后时光中,最让他值得安慰的事情就是孟小冬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1951年8月,杜月笙病逝于香港。

那么,黄金荣怎么选择留在上海呢?

黄金荣的晚年生活

在上海解放之际,黄金荣没有选择逃跑,他选择留在了上海。不离开的原因有三:

其一他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且年迈多病,又喜欢泡澡堂子和抽大烟,所以他实在不想挪窝,也算是故土难离吧。其二他认为自己运气还可以,当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张啸林做了汉奸,杜月笙到香港避难,他也一样呆在上海,日本人和汪精卫也没把他怎么样。抗战胜利后,汉奸张啸林被暗杀,他黄金荣虽然不再风光,但老蒋也没敢把他怎么样。因此,他相信自己的运气还行。

其三,他还拿到了免死金牌,曾任淞沪警备司令的杨虎,在解放前就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联系,并奉命做上海各帮会头目的思想工作。他向黄金荣传达了我党的意见,只要黄金荣拥护我党,不再做坏事,就可以既往不咎。

为了配合我党的工作,黄金荣也做了不少工作,首先,他上交了四百多名青红帮头目的花名册,并告诫手下门徒不要再作恶。其次,他还写了一份交代国民党财产的报告。这些都表明,他愿意接受改造。

上海解放后,黄金荣也确实得到了优待,依旧住在黄公馆,大世界、大戏院等还在他的名下,他依旧可以获得不少的收入。

但是这种好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因为坏事做太多,许多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纷纷要求严惩黄金荣。为了平息民愤,军管会和上海市政府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召开座谈会向市民解释为什么不杀黄金荣,同时要求黄金荣向人民坦白过去所犯的罪行,并认罪道歉。

1951年,黄金荣曾写过一份“悔过书”,并在《文汇报》、《新闻报》发表过。他承认了自己以前所犯下的罪行,并真诚地向人民请罪,希望得到政府的宽大处理。同时自己也夹起尾巴做人,深居简出,早晨去茶馆吃茶,晚上去澡堂泡澡。

但是黄金荣有抽大烟的嗜好,同时还爱搓麻将,这些都是我政府明令禁止的。黄金荣想戒掉大烟,但烟瘾太大,于是就在家里藏了不少上好的烟土,然后偷偷的抽。更离谱的是,他的二儿子黄源泰还在家里私藏了枪支。

这些事情最终都被举报了,当大批的烟土和一大捆步枪被搜出来时,黄金荣也无话可说了。政府认定了他的罪行,但鉴于他80多岁的年纪,也没把他送进大牢,而是罚他每天早晨到大世界游乐场的门口扫大街。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便有了上海大亨黄金荣扫大街的照片,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上海。还有不少人为了看他如何扫大街,专门跑到大世界门口围观。

黄金荣虽然生命的最后三年中,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但他的思想包袱也很重,再加上几次对他的谈话,要求其交代罪行,还有儿媳李志清席卷他的财产偷渡到香港,这些对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最终于1953年6月去世,终年86岁。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蒋介石毕恭毕敬的给黄金荣磕了三个头,仅仅一年多后,黄金荣扫街照就传到国内外。

其实所谓扫街不过是打卡摆拍,没扫几天,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扫街照片一出,波及面太广,国内外报纸大肆报道,考虑到影响对当时形势来说具有两面性,所以就停止了黄金荣的“工作”,毕竟当时的政策倾向是宽待为主,安定为主,平稳过度为主,当然,汉奸什么的不在优抚之列,虽有特例,但属少数,比如孙殿英,而黄金荣在上海日据期间,安心做宅男,从不出头,更不给日本人做事,以至于养小弟都费劲。

老蒋的三叩首

想想,反差还真大,就在一年多以前,“委座”还亲自登门拜寿,以表对黄金荣这个“前恩师”的尊重,所以47年黄金荣的80大寿(虚岁)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是黄金荣庆生,二是光耀门楣的庆祝,古今混世界的人能等到最高“元首”登门拜寿的,几乎是没有,太给面子。从心态上来说,黄金荣也需要显摆显摆了,对杜月笙的后来居上,黄一直是耿耿于怀的,正好趁此扬眉吐气。

老蒋也对得起他,把黄金荣扶到正座太师椅后,随便从旁边座位抻个椅垫放到地上,恭恭敬敬的给黄金荣磕了三个头,黄金荣拦都拦不住,连忙说鞠躬足够了,足够了。他俩的前尘往事举国皆知,但是自北伐后,黄金荣就退帖了,再没有什么名义上的瓜葛。

老蒋这姿态表示,事儿过去就算了

啥事呢,暗杀事件,在80大寿的前一年,黄金荣收到一份礼物,700年的野山参黄金荣也舍不得吃,所以就转赠给蒋介石,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心腹、负责送礼的人赵九高是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的铁杆兄弟,为避祸才投奔了黄金荣,时值王亚樵10年死祭,赵九高将人参泡在了无色无味的毒药中,然后晾干才送去蒋介石府邸,但在切片的时候,被人发现人参做过手脚,化验之下黑锅就落到了黄金荣头上。

黄金荣亲自押送赵九高向蒋介石交人并负荆请罪,赵九高被枪毙后,黄金荣又碍于江湖道义去给赵九高扫墓,所以两人之间有些间隙,蒋介石后来也想开了,他也混过社会知道帮派这套规矩,再说当初没有黄金荣,一屁股两肋债的蒋介石没命活着离开上海,趁着黄金荣80大寿,头都磕了,这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黄金荣自己心结打不开

当然这只是不去香港和台湾的原因之一,黄金荣还是担心清算,时值当时,他也不想过多的掺和到政治中去,当时不单台湾,老蒋在香港也有其人脉和势力,所以台港,黄金荣哪儿都不去。不单如此,45年还有过杜黄联合拆台老蒋禁毒的事情,那事因内战不了了之,谁知道哪天又想起来再另行清算,其实在老蒋心中,杜月笙更遭恨。

上海解放前,李志清“帮”黄金荣搬了次家,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一说是黄金荣自己乐意,毕竟李不老,还有扑腾、享受的机会,总之黄金荣自此,毛干爪净,一文不名。杜月笙跑到香港去,虽然也穷,但是还有点余财,逃命足够了,黄金荣跑到香港谁养他呢,他的“事业”都在上海,他的大世界刚续租10年,那是他最大的家当,这份财产他难以割舍,以至于临死还在念叨,大世界可能保不住了。

杜月笙虽然劝过黄金荣,但是黄金荣顺坡爬,找杜月笙借20万美金,杜月笙当时全部家当估计也没这数,还有一大家人要养,所以没借,事实证明,杜月笙并非不仗义,他死前只有11万美元财产可分。

上海解放后的黄金荣

解放军的接管事务繁忙,但即便这样,对一直宅在家里的黄金荣,军管会也请示过处理意见,刘少奇综合了大家的意见给予批示,黄金荣确实罪大恶极,但是别人都跑了,他不跑证明对这个国家,黄还是有感情的,而且在解放之初就将自己几百门徒的名单交给了解放军,有了这份名单,门徒们才没敢乱动,为稳定局势做出了一定贡献,也表达了黄支持解放军的心意,闭门不问外事更是不抱以敌意,我们就暂时“不动他”。

但是上海很多市民并不知道这事,纷纷要求政府法办甚至枪毙黄金荣,听到人民的心声,杜宣受命马上行动起来,来到了黄府,虽然有几十人镇场,但黄金荣还是湿了裤子,连“名义上是孙子,其实是儿子”都跟政府交代了(和儿媳不轨,有了孩子)自称杀过人,绑过票,贩过毒,卖过人,无恶不作,多谢国家宽大给了次机会。后来又在各大报纸发布自白书认罪,诚心改过,扫街这事有两面性,正面意义是让广大人民看到了罪行累累的黄金荣受到了惩罚,另一面,如果下手太重某些可争取力量会彷徨甚至抵触,所以仅仅几天不了了之,国家的大度不是没有回报的,比如李宗仁这类人都是看到国家言而有信才回国的。

如果黄金荣去了台湾可能怎样?

黄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写东西的时候也总是提醒我自己,别总拿别人当傻子,黄金荣之所以不去,不可能仅仅是猜测自己会受到苛待,对自己的位置,黄金荣了解的很清楚,别看蒋介石现在恭恭敬敬的,其实呢:

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老蒋在国内施行了一套稳定政治、经济方面的举措,有一部分都被杜、黄破坏了,即便老蒋既往不咎,但是到台湾再搞这么一出戏咋办,扬刀立威之下,黄是有可能被祭旗的,而且当时港台不比内地,黄金荣并没有根基,他还敢自己圈占围场子?那老蒋可没法放过他。老蒋说的夜壶,说的是杜月笙这类人,其中也包括黄金荣,能被利用的话不会好过,用不上······那就更不好过。

53年,在四大金刚和五虎将这些黄金荣的嫡系势力被清除后,黄金荣完全放弃了保住财产的期盼,岁数大了,长期压力之下,一泄劲人也就完了,高烧无法退热,就这么走了。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黄金荣是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大亨”可不是什么雅称,它的全称是“流氓大亨”,专指那些出身低下的无业流氓,利用帮会势力,网罗门徒,继而成为地方一霸的人物,这是上海滩特有的称呼。

黄金荣利用在法租界当督察长的机会,勾结官商政客,成为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收罗门徒达1000多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欺压群众,专营鸦片走私和赌博产业,发了财后开了大世界剧院。1927年,黄金荣组织“中华共进会”,积极参与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战时期还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与日寇合作。

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去了香港,有人也劝黄金荣去香港,黄金荣想自己都80多岁的人了,恐怕没到香港就死在半路了,还不如呆在上海不动,他的信条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听天由命。

上海解放初期,黄金荣蜇居家中,他家上下有二十多号人,都住在龙门路均培里1号,这是一幢三层洋房,有几十间房子,他的大世界,黄金大戏院还照常营业,他也照常享受着自己的三大爱好,抽大烟、搓麻将和下澡堂,到1951年初,黄金荣的好日子到头了,这时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市民自发地涌到他家门口,要求他接受批斗,同时公安机关接到许多控告信、举报信,要求惩办黄金荣。

党中央在上海初期有明确的方针,对帮会人物只要不出来捣乱,不干扰社会治安,老实接受改造,就不动他们,特别是对黄金荣这样的头面人物,这对安抚帮会成员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上海市政府出面召见了黄金荣,向他宣布了党的政策,希望他能配合政府的工作,写个悔过书,求得群众的谅解,没想到上海《新闻报》,《文汇报》,刊登了《黄金荣的自白书》后,群众的怒气更大了,纷纷要求枪毙黄金荣,为了执行党的政策,为了稳定上海的秩序,同时为了平息群众的愤怒,政府要求他干一些身体力行的劳动,这样就可以宣传说,他已经在接受改造了,于是他就在大世界门口开始扫地了,这种扫地只是装装样子摆个Pos而已,因为84岁的年纪连走路都很费力了,哪还扫的动地,扫地没持续多少时间,二年后黄金荣因病去世,享年86岁。

谢阅读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说到旧上海滩传奇的故事,在这里曾经能呼风唤雨的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一定是少不了的,其中,会做人的杜月笙应该是名气最大的。不过三个人中,最先发达的却是黄金荣了,他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杜月笙还在卖水果,张啸林也还只是一个在大街上打架斗殴的小混混了。

黄金荣靠着巡捕房起家,自然有着自己精明的一面,可是很多人都会望着他晚年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照片感叹几句。一方面觉得他是罪有应得,另一方面却觉得他是不是有点老糊涂了,当年怎么不随着杜月笙去香港了。

其实黄金荣一点也不傻,他选择留在上海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他当时要的是落叶归根,不想客死他乡,而他最后出来扫一两次大街也只是象征性的给那些愤怒的百姓一个交代,并不是真的成为了一个清洁工,天天扫大街了。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杜月笙去了香港,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杜月笙临终的遗言,是希望回到高桥,葬在自己父母身边的,却最终还是没有如愿。这样换个角度看,是不是会觉得当时80多岁的黄金荣的选择其实一点也不傻了?

一,80多岁的黄金荣选择留在上海。

1949年5月1日,杜月笙带着家人去了香港,这个是他第二次去香港了。1937年,在上海沦陷的时候,他就去过一次了,他每次去的时候,其实都是叫了黄金荣的,毕竟他是进了黄公馆,得到黄金荣夫妇重用后,才一步步发达的,重情重义的他怎么会忘了这份恩情了。

不过黄金荣两次都没有离开上海,1937年的时候,69岁的他选择在上海闭门不出,没有给日本人做事,还是没有丧失民族气节。这一次他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更不想离开了,他是这样说的:“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二,黄金荣扫大街,劳动改造自己。

黄金荣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自己都已经81岁了,说难听点,一只脚已经迈进棺材里面去了,搞不好半路上就倒下了。他何必要客死他乡了,还不如就在上海了,并且当时他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和章士钊夫人都和他说过“既往不咎”的话。

黄金荣不愿意离开上海,我觉得还有个因素就是被他辜负的原配林桂生也一直在上海了。他得不到林桂生的原谅,就在黄家花园里面种了几百棵桂花,据说市面上能买到的品种都进了这个花园,他还是忘不了林桂生陪着他的点点滴滴吧。

解放初的时候,黄金荣的日子还是很悠闲,每天照旧三件套:吸大烟、搓麻将、下澡堂。

不过很快到了1951年镇压反革命了,大家也发现了黄金荣原来没有走,还在上海呆着了,很多人给政府写信要求严惩黄金荣,他在解放前也还是干了很多坏事的。只是当时的黄金荣已经83岁了,身份也特殊,上海市政府想了想,就叫他在报纸上公开刊登了《黄金荣自白书》,也就是悔过书了。

然后就是我们都熟悉的一幕了,黄金荣出现在上海大世界前面扫大街改造自己了。其实这也只是象征性的行为吧,给了愤怒群众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自己过去罪恶行为的一个交代。

1953年6月20日,85岁的黄金荣在黄公馆去世,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青帮大亨顾竹轩给他买了一口棺材,并下葬于苏州灵岩山下的陵园,黄金荣落叶归根的夙愿还是满足了吧。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临近上海解放的时候,杜月笙携家带口逃往香港,曾经找到黄金荣,准备带他一起到香港去。黄金荣说自己年事已高,就算死也想死在上海。当时的黄金荣已经80多岁了。杜月笙也没有强求。所以黄金荣就留了下来。

解放以后,黄金荣作为黑社会头子,历史上还有工人阶级的血债, 处境确实很微妙。但其实,共产党考虑到稳定上海局势的需要,其实并没有对黄金荣进行镇压。上海当时一片萧条,百废待兴。黄金荣和杜月笙这样的人,虽然是黑帮出身,但是在上海的关系门路很广,能够联络很多人,对于恢复上海的经济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共产党其实对他们非常客气。不光是对黄金荣,对杜月笙也是如此。杜月笙匆忙离沪,没有来得及将上海的财产处理完毕。解放以后,他派自己的大儿子到上海处理财产事宜。共产党没有进行任何阻拦,还主动向他提出,希望杜月笙能够回到上海。

那么那张著名的大世界门口扫地的照片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谈一谈黄金荣和上海大世界之间的历史渊源。大世界是民国时期上海最出名的综合性娱乐中心。是由商人黄楚久创办的。后来黄楚久因为从事投机生意失败,不得不将大世界低价卖给了黄金荣。所以黄金荣可以说是大世界的老板。

其次,让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地,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像黄金荣这样的原黑帮分子改造成功,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黄金荣虽然曾经是大世界的老板,但现在也和普通的员工一样,没有特殊待遇。至于这张照片流传之后,港台地区媒体所做出的解读实际上偏离了共产党的本意。

最后,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黄金荣的这张照片其实是个摆拍。黄金荣本身年事已高,也不可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黄金荣去世的时候,享年85岁。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这种年纪去世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寿终正寝。而他去世的时候,各种运动还没有发生。自然也不会冲击到他。黄金荣在解放以后的日子,也许在物质享受上面不如民国时代,但是恐怕也谈不上政治迫害。有意思的是,黄金荣其实比杜月笙还晚去世两年。而杜月笙实际上年纪比他小的多。去世的时候刚刚60出头。

青帮大佬黄金荣晚年为何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大街?

曾几何时,“青帮三大佬”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但近代风云变化,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三位大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迎来了不同的结局。

青帮三大佬的关系

“青帮三大佬”的关系十分微妙。

三人之中,黄金荣年龄最长,资格最老;杜月笙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张啸林年龄、资历居中,而杜月笙和张啸林的发迹都受过黄金荣照顾,两人都曾充当过黄金荣的小弟。

后来两个小弟的翅膀硬了,三人转而并驾齐驱,从上下级关系转为平等的合作关系,还合作创办了“三鑫公司”,黄、赌、毒,无所不涉,联手控制了上海滩。

随着时间推移,最有政治头脑的杜月笙搭上蒋介石这根线,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杜月笙后来居上,成为“青帮三大佬”中的领军人物。

青帮三大佬的结局

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占领上海青帮三大亨做出了不同选择。

杜月笙一直坚持“政治正确”,先到香港,后又到重庆。抗战结束后,杜月笙回到上海,重整河山,谋求政治地位,却被蒋介石摆了一道。1949年上海解放前,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在香港病逝,晚年生活算得上平静。

张啸林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继续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无恶不作,结果引起公愤,1940年在上海被戴笠领导的军统组织刺杀身亡。

黄金荣因为年龄大了,不愿远离,选择留在上海滩,但拒绝和日本人合作。

抗战胜利后,黄金荣在上海生活的波澜不惊。1949年上海解放前,上海的权贵富豪大多收拾包袱远走高飞,黄金荣的儿媳悄悄席卷了黄金荣的金银珠宝和全部积蓄离开。

有人劝黄金荣飞到香港或台湾,但黄金荣拒绝了,他活的很明白。

这一年黄金荣已经82岁,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与其客死他乡,还不如留在上海。

黄金荣的最后生活

解放军进驻上海后,黄金荣显得很低调,他整日蛰居在家,深入简出,不问外事,以致于很多人以为他早就逃之夭夭,或者被捕入狱了,也没人理会他的下落。

1951年,上海各大报纸刊登了黄金荣的悔罪书,一下子在上海滩引起轩然大波。黄金荣作为青帮的代表人物,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杀黄之声十分强烈。

但解放军考虑到上海的复杂形势,应该以稳定为主,对黄金荣进行了善待,没有太过为难他,并且表示只要他不出来惹是生非,老老实实接受劳动改造,就不会动他。

黄金荣是个聪明人,只好响应号召,接受劳动改造,开始拿着扫帚扫大街,而他扫大街的主要范围就是“上海大世界”——这正是黄金荣最重要的产业,现在已经不属于他了。

扫大街只是象征性的“改造”措施,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黄金荣就回家休养了。

1953年6月20日,黄金荣在上海黄公馆闭上了眼睛,终年85岁。

很多人认为黄金荣留在上海是一个错误选择,不如杜月笙那么明智,但黄金荣曾亲口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这是一个82岁老人的真实想法,至少他死在了家乡。

黄金荣没有料到的是,他的墓后来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92年才由他的后人在原址为其重建衣冠冢。如果你觉得他可怜,想想明朝权奸严嵩的下场就明白,这是他当初“黄、赌、毒、黑”无一不涉,无恶不作的报应。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