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李瓶儿先后四次嫁人,为何依旧能获得西门庆的全部宠爱?
在《金瓶梅》中,李瓶儿生病后,西门庆班也没心思上了,就待在家守着她。病入膏肓后,道士又不让他往瓶儿房里去,他却怎生忍得,宁可他死了,也须厮守着,和她说说话。
李瓶儿死后,他哭得肝肠寸断,在房里离地跳了三尺高,还说李瓶儿死了,他的人生也了无生趣了,最后还厚葬了她。
从李瓶儿生病到死亡,我们似乎在西门庆身上发现了他的真情,对李瓶儿的真情。这是真的吗?西门庆在小说中,他的形象特点除了贪财和玩权,还有就是好色了。这样一个玩弄女性,把女人当工具的流氓式的人物,他怎么会有真情呢?
但是,从他对李瓶儿的态度上看,特别是李瓶儿生病之后,他看上去似乎真的很动情,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错觉。西门庆对李瓶儿的情感,只不过体现的是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李瓶儿也不是省油的灯李瓶儿原来是蔡太师女婿梁中书的小妾,梁中书死后嫁给了花子虚,后来和邻居西门庆勾搭成奸。花子虚死后,她并没有马上嫁入西门府,而是招了蒋竹山入赘,成了蒋竹山的妻子。直到蒋竹山被驱逐后,她才嫁给了西门庆,成为了西门庆的小妾,排行第六。
她的确前后嫁了四个男人,但是她在对待这四个男人的态度上,前后变化也是相当的大。
一嫁梁中书为妾,她基本没有得到靠近梁中书的机会,因为梁中书有位彪悍的醋妻,而且相当狠毒,看不顺眼就要害人性命,奴婢小妾死了也不得安宁,还要埋在她家的后花园内。
迫于梁中书正妻的淫威,李瓶儿不敢造次,基本在外书房内乖乖地与养娘同住。梁中书是太师蔡京的女婿,而蔡京在宋徽宗时代,权势熏天,举朝结舌。
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也是宦官专权最猖狂的时代。他最宠信的就是“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和李彦,而蔡京又位列六贼之首,虽屡遭罢免,但屡次必卷土重来。
梁中书有这样一个实力派靠山,财富自然水涨船高。李瓶儿也从他身上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必须感谢梁山好汉的帮忙。
李逵大闹大名府,杀了梁中书一家老小,李瓶儿在混乱中席卷了大量珠宝(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的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逃往东京。
到了东京,又被花太监看重,嫁给了花太监的侄子为正妻,于是有了二嫁花子虚。李瓶儿与花子虚的关系,远不及她与花太监的关系好。也有人说,他们三人的关系就如同《红楼梦》中贾珍、贾蓉和秦可卿三人之间的关系差不多。
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秦可卿死了,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又大张旗鼓地为她操办后事,可见,关系并不一般。花太监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此,他对侄媳妇言听计从,临死前还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了李瓶儿,现银起码有三千两,另还有四箱柜蟒衣玉带,帽顶绦环,这让花子虚情何以堪呢?
花子虚活得很窝囊,花太监活着的时候,听信李瓶儿的谗言,时不时地被花太监打骂。花太监死后,他钱没捞着,还吃了官司,一气之下病倒了。
在他生病后,作为正室的李瓶儿,不仅舍不得拿钱给他看病,而且还将不少财产转移给了私通的西门庆。
花子虚病亡后,正当李瓶儿打算嫁入西门府时,东京发生政治变故,西门庆的亲家牵扯了进去,西门庆只好先料理家事。于是,李瓶儿嫁西门庆的计划落空了。
寂寞中的李瓶儿,随后招赘了蒋竹山为夫,奈何蒋竹山并不能满足她的欲望,逐渐被她冷落,以至于被流氓欺侮,吃了冤枉官司,李瓶儿不但不管,还索性将他扫地出门了。
蒋竹山被扫地出门后,李瓶儿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西门庆。自打成为西门庆的小六之后,她对丈夫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变。
李瓶儿通过一婚二婚获取了巨额财富,她爱财远胜过于爱“人”。在她积聚了惊人的财富之后,她的情感部分开始爆发了。
她对花子虚无感,在蒋竹山身上得不到她想要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寄托,当西门庆出现在她眼前时,这个男人满足了她在潜意识中对男性的所有想象。
西门庆是一个集富商、官僚和恶霸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人物,在当地有身份有地位。他的性格特点有三个,即贪财、好色、玩权。
所以,西门庆的身份和地位给李瓶儿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使李瓶儿产生了崇拜感,她心甘情愿依附于他,并愿意把自己的巨额财产交给他保管,这让西门庆是深受感动的。
此外,两人在性格上也有着共同的特点,比如贪财与好色,共同的特点必定能产生共同的语言,从而触发一段真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李瓶儿与西门庆的交好,实际上内涵了很多情感之外的东西,他们能彼此满足双方,各取所需,所以,看上去就是一段真情的演绎,实际上并不存在。
西门庆性格中感性的一面西门庆是家中老大,想骂谁骂谁,想打谁打谁,潘金莲和李瓶儿也一样挨过他的马鞭子。所以,他在家里就是一个不讲情面的霸王。
但是,他有时候却惧怕潘金莲,而且是真怕。第十三回,他夜里翻墙与李瓶儿偷情,此事被潘金莲发现后,潘金莲对他爱搭不理的,他便“先带几分愧色”,潘金莲用手撮着他的耳朵骂他负心,他竟然为此在她面前下跪求饶,而且这不是他第一次下跪求饶。
再看第二十一回,他与大老婆吴月娘闹别扭,不说话。可是有一天夜里他回家,发现吴月娘在月下烧香拜天,祈求西门庆早得贵子。对此,他深受感动,又是作揖又是承认错误,最后又是“折跌腿装矮子,跪在地下,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的赔不是。
这些情节都表现出西门庆感性的一面,这种感情让他在处理女人之间的争宠问题上,时常表现出一种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态度。
潘金莲与来旺老婆宋惠莲争宠,在如何处理来旺的问题上,他一会听潘金莲的,一会听来旺老婆宋惠莲的,说好的事老是变卦。对此,潘金莲和宋惠莲对他有着相同的评价。
潘金莲说他,“你空耽着个汉子的名儿,原来是个随风倒舵,顺水推船的行货子!”宋惠莲说他,“你干净是个毬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
两个女人的评价都指出了他的同一个毛病,那就是游移不定、缺少主见,这让他在妻妾争宠中处于被动,并且显得有些尴尬。
西门庆在妻妾争宠中,所展现出的感性的一面,实际上真正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一个人再坏,也有几分真情。一个人再理性,也有感性的时候。
所以,当李瓶儿生病后西门庆的种种表现,不上班,不关心赚钱,不顾形象嚎啕大哭,甚至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取李瓶儿的生,这些都可以视作是他感性一面的体现。
当然,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李瓶儿的确带给了他很多东西。她性格好能体谅他,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一大笔财富。
因此说,西门庆在处理女人问题上的感性,和李瓶儿本身的个人经历,在表面上促成了一段真情,实际上也只是浮云。
如果他对李瓶儿真有情,他就不会在李瓶儿出殡后的第一个晚上,就与李瓶儿的女仆如意儿勾搭成奸,而且还在李瓶儿的灵位前。可见,在西门庆的情感世界中,没有真情这回事儿,自私和淫欲才是他的最爱。
《金瓶梅》李瓶儿先后四次嫁人,为何依旧能获得西门庆的全部宠爱?
李瓶儿这个人物在《金瓶梅》中很是特别,堪称是前后反差最大的一个女子,她以偷情的方式出场,让读者以为又来了个跟潘金莲一样好淫的人物,甚至猜测她和潘谁会更胜一筹,可是往后看才发现此女居然十分窝囊和本分,简直就是一个贤惠老实还受气的小媳妇,都让人怀疑,开始那个为偷情想尽办法的女人到底是不是李瓶儿。
不过仔细一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瓶儿与西门庆的情感是以性起,以爱终。
李瓶儿的四段婚姻是这样的:
1、梁中书待妾
梁中书是太师蔡京的女婿,地位显赫,家资巨富。但梁中书夫人妒心甚重且心肠狠毒,婢妾被她打死后多埋在后花园内,李瓶儿因此无法靠近梁中书,只在外书房内与养娘同住。
在梁山火烧大名府,梁中书和老婆逃亡,家眷被杀干净,李瓶儿带着一大笔金银财宝(一百颗西洋大珠和一对二两重的宝石)趁乱逃出,投奔京师花太监。花太监将她许配给自己的侄儿花子虚。
2、花子虚之妻
之后,李瓶儿和花子虚来到清河县居住。房子就在西门庆家隔壁。花子虚是清河县中少有能和西门庆匹敌的财主。然而,花子虚好饮酒游玩,常留宿娼妓之家,故而李瓶儿也常独守空房。
西门庆因听说李瓶儿长得白净可爱,已经暗中动了淫心,一直想一见芳容。一日,借送酒醉的花子虚回家之际,初遇李瓶儿,二人眉来眼去已各自有意。后来,李瓶儿给西门庆暗通消息,西门庆趁花子虚留宿妓院之际,夜晚翻墙进入花家,与李瓶儿成其好事。李瓶儿百般媚态,连她的奴婢都献给了西门庆,可谓一味讨取西门庆欢心,全不念与花子虚夫妻之情。
此时,令读者感叹李瓶儿不过是一贪淫寡义之女。后花子虚在跟家产争夺战中得病去世,李瓶儿便与西门庆商议,要嫁给西门庆。
西门庆一来是对李瓶儿有朦胧的欲望和感情,二来更看重的是李瓶儿拥有巨额的财产:如六十锭元宝共三千两白银,两口描金箱柜里全是珍宝古玩等,也答应某日迎娶李瓶儿。
3、许嫁蒋竹山
李瓶儿正一心盼着嫁入西门庆之时,西门庆忽然遭遇一桩官司,吓得闭门躲事,错过了约定的婚期。李瓶儿苦等西门庆不至,对自己的前程愈发担忧,加之相思生了一场病。这时医生蒋竹山登场了,他在给李瓶儿看病时,举止轻薄,李瓶儿也借机与之相好,二人很快结婚。李瓶儿甚至出资让蒋竹山开了买卖。可是很快李瓶儿发现蒋竹山不是自己所要之人,首要一点就是完全不能满足她的欲望。此时西门庆也听说了李瓶儿嫁给蒋竹山的事非常恼火,悄悄唆使几个流氓到他家捣乱,将蒋竹山恨恨欺负了一番,还让蒋竹山吃了冤枉官司。李瓶儿非但不救,反倒趁机跟蒋竹山一拍两散。
4、西门庆之妻
当西门庆躲过了灾祸,终于还是迎娶了李瓶儿。李瓶儿满心欢喜终于嫁给了意中人,谁成想结婚的头一天西门庆就将她冷落,随后一连三天连面也不露,李瓶儿自感羞愧难当,悬梁自尽。好在被众人救下。这之后,西门庆将李瓶儿驯得服服帖帖。
李瓶儿自打进入西门庆家之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从此开始了“贤妻良母”似的新篇章。饶着她带来的财富最多,还跟西门庆的几房妻妾不争不抢,和和气气,委曲求全。西门庆也像花子虚一样还是经常留宿娼寮,可她也不再有怨言;潘金莲争风吃醋占尽上风,她也是一味忍让委曲求全。后来还为西门庆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官哥。她也因此成为西门庆六房妻室中最“露脸”的人。
可是她的命运终究还是以悲剧收场。官哥本就体弱多病,潘金莲又总是妒火中烧,设计将官哥害死。李瓶儿悲痛欲绝,她自己又在例假来时被西门庆强行行房,导致了血崩之症。每到病入恍惚之时,就看到花子虚的冤魂前来索命。
此时,西门庆对李瓶儿也已经完全是一片真心,终日里想着如何能将她的病治好,可以说从求医到请神用尽了各种办法,可惜事与愿违,一切努力都像石沉大海,李瓶儿在一片凄凉的气氛中死去。
李瓶儿死去之后,西门庆不愿将其下葬,常到她的灵前痛哭,还找人画了一幅她的肖像挂在灵堂之中。可见他对李瓶儿已完全是一番真情了。其后,李瓶儿的阴魂也曾托梦与他,暗诉衷肠苦情。
小说在李瓶儿去世的这一回起首,引用了一首七律:
玉钗重合两无缘,鱼在深潭鹤在天。 得意紫鸾休舞镜,能言青鸟罢衔笺。 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若向蘼芜山下过,遥将红泪洒穷泉。这首哀婉至极的诗歌来历并不明确,有说是刘禹锡的《怀妓》,也有说是刘损的《愤惋》。但明显是一首悼念红颜爱人悲痛欲绝的诗词,其中“覆水难收”、“断弦难续”之意,正是西门庆当时心情的写照,面对死去不能复生的爱人,也只有将一把心酸之泪洒向黄泉,聊为祭奠。
西门庆本是一个好色贪财、逢场作戏、“降老婆的班头”,他对异性的情欲与征服的念头远远大于情感,可为什么他对李瓶儿有如此深爱呢?
只有仔细品读二人行动轨迹的交集,才可看出其中的几大原因:
1.西门庆发现李瓶儿对自己付出了真心,由此触动了真情。
也许他开始还会有一种暗中的戒备,难免自己不是下一个花子虚或者蒋竹山。而李瓶儿在嫁入西门家的彻底转变,不但让他彻底抛开了戒心,也让他感受到了真爱。
李瓶儿在自缢未成之后,对怒气未消的西门庆曾这样说道:
你就像医奴的药一般,一经你手,教奴没日没夜只是想你。再看西门庆,
“自这一句话,把西门庆旧情兜起,欢喜无尽”李瓶儿对西门庆的话,虽然卑贱而谄媚,但在上吊不成之后发出此语,却不可否认是出于真心,而西门庆恰恰又是一个征服欲和权力欲极强的人,可以说从此便愈发的榫卯相合,两情相洽了。
2.李瓶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母以子贵。
官哥,是西门庆生命中唯一见到的儿子(另一个儿子孝哥,是西门庆的遗腹子)。古人把儿子看得极其重要。所谓母以子贵,能为家生儿的女子,他在感情上自然会不自觉的倾斜。
寻花问柳,花营锦阵,只不过是西门庆的生活,西门庆一生最大的梦想有二:一是有儿子继承家业,二是在官场上能步步高升。所以,当他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宝贝儿子后,便给他取名“官哥”,这是要将两个梦想合而为一了。
只可惜事与愿违,官哥不但体弱多病,养了一岁多还是没活了,被潘金莲养的狸猫给吓死了。李瓶儿痛失爱子,已经有想死的心了。西门庆再难过中缓过来之后,不断抚慰着李瓶儿。在他的内心深处,李瓶儿是最能给他带来希望的人,或许,他还盼着李瓶儿某一天再为他生一个儿子呢。
3.李瓶儿在家恪守妇道让西门庆觉得有所歉疚。
李瓶儿携带巨额财产而来,按理说财大气粗,完全可以借机凌驾于众妻妾之上,如果不是个善茬儿,甚至都可以压正妻吴月娘一头。但李瓶儿自嫁入西门家之后,凡事不争不抢谦让有加,而且不是出于虚伪,而是自觉自愿,似乎她嫁入这个家庭之后,就把她藏在心底的善意全部激发出来一般。西门庆虽然平日对妻妾的争风吃醋大大咧咧视而不见,但久而久之也一定会被李瓶儿的“善”所感动,乃至对自己以前欺负李瓶儿的恶行十分愧疚。
在《第六十三回 韩画士传真作遗爱 西门庆观戏动深悲》一回,西门庆家为李瓶儿办丧事摆下戏台,西门庆因看戏触动真情而落泪:
西门庆看唱到“今生难会面,因此上寄丹青”一句,忽想起李瓶儿病时模样,不觉心中感触起来,止不住眼中泪落,袖中不住取汗巾儿搽拭。正是他对李瓶儿又爱恋、又惋惜、又愧疚的心情的写照。
《金瓶梅》李瓶儿先后四次嫁人,为何依旧能获得西门庆的全部宠爱?
李瓶儿在西门庆的几房妻妾中最先生下儿子,推敲一下还是与西门庆的盛宠有关。
01西门庆不在乎“贞节”为什么李瓶儿嫁过四次人,西门庆都不介意呢?
其实,潘金莲也跟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张大户,一个是武大郎,西门庆不介意,娶回了家。
西门庆还娶过妓女李娇儿和卓丢儿,可以看出,西门庆在这一点上是挺开放的。他不太在乎女人的“贞节”。
02李瓶儿是个“白富美”李瓶儿和与西门庆的其他妻妾一比,她除了漂亮,层次还特别高,见过世面较多。
她先跟梁中书,后跟花太监,什么好东西都见过,在西门庆看来,她和自己一样有钱,有些情趣用品,是她带给给西门庆的,西门庆给高官送礼时,她能提供寻常地方上弄不到的上档次的礼品。
西门庆当然要高看她一眼。
03失而复得,难被掌控,增加了情感砝码的重量李瓶儿遇到西门庆时,是西门庆的结拜兄弟花子虚的老婆。两人勾搭上后,花子虚病死,李瓶儿从等西门庆来娶,到甩了西门庆,嫁给蒋竹山,其实西门庆是有责任的。
西门庆遇着了官司,面临风险,把李瓶儿抛在一边,也不说清楚,让李瓶儿猜来猜去,惴惴不安,最后相思成疾,被蒋竹山趁虚而入。
李瓶儿和蒋竹山结婚后,西门庆既想念她,又恼恨她。
李瓶儿和蒋竹山的露水姻缘结束后,又嫁给了西门庆,结婚后,西门庆故意几天不进她的房,李瓶儿心中很气苦,算是西门庆给李瓶儿些颜色看看,也算是出了李瓶儿背叛自己时胸中郁结的一口恶气。
为什么最宠爱李瓶儿,可能这次感情波折也起到了一点发酵感情的作用吧。感情在波折与磨难中,增长得最快哩。
04做成了深情夫妻,却面临死别李瓶儿嫁给西门庆后,人生别无所求,一心一意对待西门庆,不久生了儿子官哥。潘金莲很妒忌李瓶儿受宠,利用自己的猫吓坏了官哥,官哥不久就死了,失去儿子的李瓶儿伤心抑郁而死。
李瓶儿病重不治时,让西门庆办丧事少花冤枉钱,西门庆听了很伤心,表示就是穷死了也不肯亏负了你。痴心的李瓶儿,死前都在考虑西门庆一家以后还要过日子。
李瓶儿是西门庆的妻妾中最对西门庆“无条件相爱”的,所以,李瓶儿死后,西门庆特别伤心。
“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的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甚么!”在房里离地跳的有三尺高,大放声号哭。《金瓶梅》李瓶儿先后四次嫁人,为何依旧能获得西门庆的全部宠爱?
《金瓶梅》中,李瓶儿原来是梁中书的小妾,梁山好汉李逵大闹翠云楼,杀了梁中书全家老小,梁中书和夫人各自逃生。为了躲避战乱,李瓶儿趁乱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量重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上东京投亲,遇见了广南镇守花太监,因侄儿花子虚没妻室,就使人说亲,娶为花子虚正室。
实际上,李瓶儿和和花太监过了几年不明不白的日子,丈夫花子虚只是名义上的“夫妻”。花太监死后,给李瓶儿和花子虚留下了巨额遗产。可李瓶儿和名义上的丈夫花子虚又没有一点感情可言。
好景不长,花太监另外的三个侄子告官,要求分花太监遗留下的遗产。花子虚于是吃了官司,被收入监狱。没有办法的李瓶儿只好求助西门庆帮忙,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给了西门庆走关系运作的银子三千两,过去的三千两银子放到现在就是亿万富翁,把号称清河县最有钱,而且见过世面的西门庆惊的目瞪口呆,西门庆连忙告诉李瓶儿用不了这么多,可死心塌地准备嫁西门庆的李瓶儿却说“剩下的放你家里,奴迟早是你的人”听的西门庆喜出望外,李瓶儿顺便还转移了大量的箱笼、衣服等重贵物品。
西门庆用少一半的银子走通了关系,花子虚被放回家,饥寒交迫的花子虚本来在监狱就受了惊,连日劳累得了一场伤寒,又受了一口重气,花子虚呜呼哀哉。
李瓶儿好不容易遇见了自己喜欢的西门庆,刚刚激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煮熟的鸭子说飞就飞了,西门庆又遇上了官司,说好的我嫁你娶转瞬间就没了,李瓶儿人财两空。思念加上焦虑,使李瓶儿噩梦不断,寝食难安,时间不长就形容枯槁,如同鬼魅,眼看性命不保。在这种情况下,李瓶儿的家人请来蒋太医(蒋竹山)治好了李瓶儿的病,又从蒋竹山的口中知道了西门庆家的许多事,加之蒋竹山窥觑李瓶儿的美貌,添油加醋的自然不会说西门庆的好话,最重要的是李瓶儿知道了西门庆是朝廷要抓捕的犯人,听此消息,李瓶儿暗暗叫苦,经过慎重的考虑,李瓶儿招赘蒋竹山上门。
李瓶儿的病按现在的说法是得了“相思病”,李瓶儿青春年少,和花太监不清不白的混了几年,花太监死了以后,丈夫花子虚实际上是名义上的丈夫,但李瓶儿遇见了一表人才的西门庆,内心被压抑多年的情感瞬间被激活,李瓶儿自己也对西门庆说“你就是医奴家的药一般,只教奴日夜想你。”可现在“药”玩失踪,没有了“药”的李瓶儿只能得病。
李瓶儿固然有自己的难处,但“药”没了,只能找另外一副“药”代替,虽然蒋竹山这副“药”疗效很差,但有总比没有好。但蒋竹山每每不和李瓶儿的意,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性生活”不和谐,被李瓶儿赶出家门,又求嫁西门庆。
进入西门庆家的李瓶儿变得温柔可人,性情温和,和西门府中上下人得关系都处的很好。一方面是李瓶儿有钱,另一方面李瓶儿又给西门庆生了孩子。时间不长,西门庆就做了官,西门庆也认为李瓶儿给他带来了好运气,所以,西门庆非常宠爱李瓶儿。
《金瓶梅》李瓶儿先后四次嫁人,为何依旧能获得西门庆的全部宠爱?
家里原有本《金瓶梅人物》,薄薄的一小本,记不得谁写的了,从来没有翻看过。后又借到本《刘心武揭秘金瓶梅》,刘心武把它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洛丽塔》作比,全面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其实后来读过书后,我认为还是低估了我们自己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的社会跨度更大,赤裸裸的全面描写了人性,有缘在我这个有些许人生阅历的年龄幸会此书,暗自窃喜。
这个版本是香港陈湘记书局发行的,书已经很旧发黄了,至少有三十几年的时间。出版说明中说是民间人家珍藏的一个抄本,可称是“乐而不淫”,真是绿色环保无公害。《金瓶梅》为什么被称作“奇书”呢?它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都颇有争议,还有就是有很多的淫秽语言所以不能广泛流行,名声不太好,导致删减版的健康书籍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得到。这些其实也都是不必争论的枝杈问题,主要是此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百态和人间万象,描写了西门庆一家由盛到衰的变化,人在得意和失意时的表现,贪欲、嫉妒、刁难、贪赃枉法、趋炎附势、明争暗斗、恩将仇报、夫妻无情、兄弟反目、男女偷情、争风吃醋......真善美假恶丑都一览无余。我想或许是它太真实的让人看到了阴暗面,人性中的恶,丑陋,原罪,让人感到惊悸,所以才不会很好的流行开吧!
《金瓶梅》成书早,难说后边的人不从中受了什么启发,写成了自己的作品。刘心武认为《红楼梦》是受了启发,我觉得也是有些道理的,凤姐就有潘金莲的影子,同样的心狠手辣。还有金庸的《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也是七个老婆,一样的奸淫欺盗,一样的七个老婆他都爱。
首先扫盲一下何为金瓶梅,“金”是潘金莲,“瓶”是李瓶儿,“梅”是庞春梅,代表的都是书中的女性人物,谈说此书从人物论的角度比剖析故事情节上应该较好捋清脉络些,故事情节实在是有些太琐碎庞杂,一百回目里面不知道说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而且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的居多,市井俚语也很有语言特色,描写大雨、大雪、季节的语句很丰富,书中的诗词谶语读来挺耐人寻味的。
简单介绍一下西门庆和他的老婆们吧,每个老婆代表了女性的某一个优点,大老婆月娘端庄贤淑,二老婆李娇儿出自青楼院中温柔有才艺,三老婆孟玉楼家境殷实有地位,四老婆孙雪娥原大房中丫头出身厨艺高超,无老婆潘金莲巧舌如簧三寸小脚,六老婆李瓶儿肤白如脂,总之是各有各的优点和好处。就算是有这么多老婆,西门庆也仍然到处寻花问柳,上至招宣王府的林太太,下至小厮伙计媳妇宋惠莲、王六儿,妓院歌女李桂姐、吴银儿、韩二姐,丫头小玉奶妈如意,甚至小厮书童,不择女人出身和嫁不嫁人,离不离婚或是改嫁,只要是喜欢就尽收入房中屋里,供他消受。西门庆好事做的不多,坏事做绝,结局也是相当的悲惨,终至贪于淫乐,精尽身亡。留下一大家子老小,到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幻化的幻化,辉煌过后难免没落,这是恁谁也绕不过的坎儿,弯弯绕绕兜兜转转仿佛回到初始。
潘金莲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在《水浒传》中也出现过,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妻子,与西门庆有奸情后被王婆教唆,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水浒传》中被武松当场打死,在《金瓶梅》中则是改嫁了西门庆,西门庆死后被月娘赶离家门寄住王婆家中,武松发配多年返乡后把她割头杀死,命运也是非常惨。潘金莲是这几个老婆中最爱出风头,并且识文断字的一个,心机颇多,心狠手辣也称得上,李瓶儿的儿子官儿哥就是被她用雪狮子设计惊吓而死,一伤两命,李瓶儿不久也命陨了。
再来说说李瓶儿吧,这个人物其实读到后来我是有些迷惑的,她的前夫原是西门庆热结十兄弟的老四花子虚,虽然也是流连于花柳巷中,但从兄弟玉皇庙结拜仪式上,花子虚不少掏银子上看,还不是小气之人,其余人等哪有钱来凑。李瓶儿却吃里扒外,将财产转移到西门庆院里,西门庆还吃了不少花子虚的官司钱,花子虚最后因气身亡,李瓶儿等着西门庆来娶自己,却不知道西门庆怕受上京牵连不敢外出,看病结识了医生蒋竹山,让蒋竹山入赘并出资与西门庆对门开起了生药铺。被西门庆把蒋竹山打走,最后还是嫁给了西门庆。嫁入西门庆家中后,倒好像是改了性情,也不与人争了,尤其对潘金莲,几次忍气吞声,直至命丧黄泉。
庞春梅是三个女子中,我还算是看得到闪光点的一个,她是潘金莲房中的大丫头,也是被西门庆收用了的,是潘金莲的好助手,加上性格大方,乖张伶俐,很得宠爱。西门庆死后第一个被赶出西门府中时,竟是一滴眼泪不掉的。庞春梅的生世没有交代,出了府中后,却是因祸得福嫁入守备府中,做了大奶奶,又生了儿子,更得宠爱。而且她也算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掩埋了潘金莲,帮扶了月娘,人生看似顺风顺水的时候,却因荒淫无度,也是年轻丧命。
陈敬济是西门庆的女婿,典型的扶不起来的阿斗,西门庆在时,还算是有些用处,虽然也是行偷鸡摸狗之苟且,但还是有所收敛,西门庆去后,原形毕露,爹娘的养育之恩都忘,逼死了妻子西门大姐,家父朋友几次三番帮他都是拉拽不起来,混得成了乞丐,最后还是春梅府中张胜把他找到,拉回府中冒充春梅的弟弟,他与春梅偷腥,密谋加害张胜,反被张胜听了去,几刀下去把自己小命倒是结果了。
应伯爵(应白嚼)、吴典恩(无点恩)、常时节(常失节)、孙寡嘴、卜志道(不知道)等都是西门庆的兄弟,说是兄弟不过就是蹭吃蹭喝的帮闲,看名字就知道了。其中应伯爵是最会帮闲的,就像是“万金油”,极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西门庆是个好靠山时,便常来常往,跟着混吃喝玩乐,帮着西门庆勾搭连环,也帮着其他兄弟和西门庆张嘴借钱从中牟利。西门庆死后马上又转投了别处。就是个无情无义、拍马溜须的小人。
《金瓶梅》可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太多了,例如书童怎么就无声无息的走了,没有明确的交待。李瓶儿前后性情的转变,在我一直不太理解。潘金莲和庞春梅难道真的是性亢奋,荒淫无度吗?李娇儿出身自妓院,西门庆死后第一个监守自盗走出府中重回院里的,难道真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吗?春梅对月娘的态度和对孙雪娥的态度差异太大了,原同为府中之人,因为月娘还有势力存在而孙雪娥毫无用处才如此的吗?西门庆死后,丫头也有送到异乡的,也有如小玉般与玳安成家的,老婆们重回院中的有,改嫁的有,死的有,卖为娼妇的有,还有守节的月娘,活的时间最久,家奴玳安养老,得以善终。
一部《金瓶梅》,一段血泪史,看后足以唏嘘感叹不已。这套奇书接地气,有生活,影射前朝历代,反映现实社会,就是拿到现在来看,人性又有什么不同?无非也都是如此而已。社会上也无非都是财色的故事吸引人,不管怎么样,也都要有三寸气在。用一句书中的箴语: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金瓶梅》里的李瓶儿,一直是一个受男人追捧的人物,先后嫁给了梁中书、花子虚、蒋太医和西门庆,还和花子虚的叔叔花老太监不清不楚。
李瓶儿改嫁数次,还越来越受青睐,绝不仅仅是因为长得漂亮,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有钱。
当李瓶儿还是花季少女的时候,她就给梁中书做了妾,可见她的出身并不是很好。
但李瓶儿却非常会经营自己,关键时刻能狠下心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成为了富婆。也是凭借着不菲的身家,李瓶儿越来越受男人的欢迎。李瓶儿到底多有多少身家呢?
第一,一百颗西洋大珠和二两重的一对鸦青宝石
李瓶儿作为梁中书的小妾,虽然不受重视,但却因为这个身份获得了第一桶金。当李逵在梁中书家大开杀戒时,李瓶儿在逃跑之际不忘顺手牵羊,整整带走了梁中书家里的一百颗西洋大珠和二两重的一对宝石。
这些东西对于有权有势的梁中书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却价值不菲。西洋大珠就是产自西洋的夜明珠,是西洋人进贡朝廷之物,几经辗转落到了梁中书手中。仅这些东西西,足够一个中产之家吃一辈子了。那二两重的一对鸦青宝石的价值也难以估量。
第二,继承了花太监的大量遗产
李瓶儿跑到京城后,碰到了花子虚的叔叔花太监。当时他刚刚升任广南镇守,因花子虚没妻室,就使媒婆说亲,让他娶李瓶儿为正室。可书中介绍的很清楚,李瓶儿其实是被花太监霸占了,成了他的玩物。
所以花太监死后把钱财基本都给了李瓶儿,连花子虚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钱。通过与花太监搭上关系,李瓶儿又一次实现了人生蜕变,积累了丰厚的财产。
当花子虚吃了官司,托西门庆搭救时,李瓶儿便搬出六十锭大元宝,共计三千两。李瓶儿床后还有四箱柜蟒衣玉带,帽顶绦环,都是值钱珍宝之物,也都一并给了西门庆。
当李瓶儿决定抛弃花子虚,开始转移财产的时候,李瓶儿是这样说的,“奴这床后茶叶箱内,还藏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凑着你盖房子使”。这些东西也都很值钱。
西门庆与李瓶儿结婚时,西门庆雇了五六副扛,整抬运四五日,才把李瓶儿的东西搬到家里,都堆在新盖的玩花楼上。可见李瓶儿的财产之巨,绝非一般人能比。
李瓶儿一介女流,从粱中书到花太监再到花子虚最终到西门庆,阅人无数,但财产却有增无减,李瓶儿绝非等闲之辈。这个女人就是凭借着极深的城府出人头地,但最终也是一场空,发人深省。
今天我们的身边又有多少这样的女人!
《金瓶梅》李瓶儿先后四次嫁人,为何依旧能获得西门庆的全部宠爱?
李瓶儿其实是求着进西门家的。很多人都说西门庆看上了李瓶儿的家产才娶她的,其实是没有错的。但对于西门庆来说,娶不娶李瓶儿都是可以的,反倒是李瓶儿三番五次的求着西门庆娶她。
我们不谈李瓶儿前几任丈夫,就从她认识西门庆开始。
李瓶儿和西门庆之间“借色猎色”。某天,西门庆被花子虚邀请来家中做客,但花子虚此时并不在家。李瓶儿接待了他,并对西门庆讲:
“今天他请大官人往那边吃酒去,好歹看奴之面,劝他早些来家。两个小厮又都跟的去了,止是这两个丫鬟和奴,家中无人。”这似乎只是一句平常的嘱咐,可是又让人深深地感觉到李瓶儿把西门庆当知心人、好朋友,把家中此时的情形都告诉了他。之后西门庆便有了打算,在宴席上将花子虚灌得大醉。
在送他回府时,李瓶儿又向西门庆告状:“奴为他这等在外胡行,不听人说,奴也气了一身病痛在这里。往后大官人但遇他在院中,好歹看奴薄面,劝他早早回家,奴恩有重报,不敢有忘。”
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李瓶儿对西门庆有意呀,西门庆也不傻,自此以后,西门庆就安心设计,图谋李瓶儿。
他屡屡邀请一帮狐朋狗友,喝酒作乐,就这样把花子虚圈在院里,饮酒过夜。他自己便脱身来家与李瓶儿约会。
两人从一开始便是见色起意罢了,芝麻瞧绿豆对上了眼。
我想,若不是花子虚出了事,他们会一直享受着这偷情的快乐吧。
花子虚出事后,花家的其他几个兄弟要来分家产了,李瓶儿知道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护不住,便将财产转移到西门庆那里去,她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跟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心意。
可没想到,西门庆得到钱之后,便渐渐的对李瓶儿失去了耐心。
李瓶儿为了嫁到西门庆家中,甚至五求西门庆,到了最后更是以钱财来诱惑西门庆。直到这里,西门庆才稍微露出了一点兴趣。但还是拖了很久。
最终西门庆还是娶了李瓶儿,至于为什么,作者在第十六回的回目说得很清楚——“西门庆谋财娶妇”,图她的钱罢了。
李瓶儿为什么会得到宠爱?一、第一点应该很清楚了,为了钱。
二、生的漂亮,而且西门庆都要赞美她“好个白屁股儿”。西门庆老婆虽多,李瓶儿也是容貌最顶尖的,怎么让西门庆不“满心欢喜”?
三、日久生情,西门庆喜欢上了李瓶儿
李瓶儿生病临死之际,,道士告诉他:“忌不可往病人房里去,恐祸及汝身”。
西门庆呢,他心中哀恸,口里只长吁气,寻思道:“法官戒我休往房里去,我怎坐忍得?宁可我死了也罢,须得厮守着,和他说句话儿。”
这不就是他真情流露的地方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