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1705-10-24),一代传奇侍女苏麻喇姑在大清皇宫中结束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终年93岁。

在她出殡那天,除皇五子、十子、十四子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他的出殡仪式,话说这三位没去的皇子,也是事出有因。皇五子、十子要留下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则在紫禁城外。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重头戏,康熙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决定将苏麻喇姑安葬在京东清东陵,与孝庄文皇后放在一起。

这里要说一下关于孝庄皇后的小插曲,孝庄皇后在清朝后宫中也是一位传奇女性。她于康熙二十六年病逝,享年75岁。在死前她留下了遗嘱,她说她不要和她老公皇太极合葬葬,原因是“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

孝庄皇后真正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很可能与她和多尔衮的绯闻有关。总之,康熙遵照皇祖母的话,将其安置在了“暂安奉殿”,恰好在顺治帝孝陵的附近,后来孝陵改称东陵。因此,孝庄皇后一直寄放在清东陵附近的“暂安奉殿”,一呆便是37年。

苏麻喇姑与孝庄皇后也是主仆情深,所以,康熙做这样的安排也是有所考虑的。接着说回苏麻喇姑。

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送到殡宫之后,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皇十二子提出要给苏麻喇姑守灵。按照惯例,像苏麻喇姑这样的仆人身份,哪里有皇子守灵、供饭、三七诵经的道理。

负责操办殡事的皇三子胤祉没敢应允,奏报给了康熙,康熙批示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着依其所请”。得到批准后,皇十二子胤祹住在了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每天派一人给胤祹做伴。

雍正即位后,决定将孝庄皇后好好安葬了,为她特别建了一座昭西陵。但是问题来了,之前与孝庄同宫的苏麻喇姑怎么办呢?

同样雍正也考虑到了苏麻喇姑与孝庄的主仆关系,在孝庄的昭西陵东南向约1.5公里处,也为苏麻喇姑建造了一座园寝。

苏麻喇姑死后为何能得到皇室家族的如此厚爱?可以肯定,她在生前绝对不是一位普通的侍女,人人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位侍女是如何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之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呆了80多年?

这与她善良和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在复杂的环境中,这种优良的品质升华为一种处世的智慧,使她在皇宫漫长的岁月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苏麻喇姑原名索玛勒,一说苏茉儿(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口袋。在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为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病逝后被称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一生有三重身份,其一,她是孝庄皇后的心腹;其二,她是康熙帝玄烨的启蒙老师;其三,她是皇十二子的胤祹的“养母”。

在这三个身份当中,最重要的身份便是孝庄的心腹侍女,她在深宫之中伴随孝庄近60年,可以说参与了孝庄的大半个人生。孝庄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都有她参与的影子。

苏麻喇姑生年不详,大约出生于1612年前后,生于蒙古族科尔沁部落的一个牧民家庭。由于长相秀丽,聪慧有加,机缘巧合被科尔沁贝勒府选中,入府成为贝勒寨桑之女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

聪明人与聪明人打交道,很快便结成了同盟,苏麻喇姑很快便得到了布木布泰的信任。那时正值后金满人崛起,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了取得蒙古贵族的支持,推出了政治联姻政策,清朝的后宫里充斥了不少蒙古王宫的女人。

布木布泰也是由于政治联姻的需要,嫁给了皇太极,走入了大清王朝,成为一代传奇的孝庄皇后。当时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侍女,跟随孝庄一同来到了盛京。

苏麻喇姑很优秀,她不仅在女红方面是个行家里手,比如她参与了清朝开国衣冠式样的制定,这在《清史稿》中也有记载。而且还有着男性方面的优势,她自小生长在草原上,练就了一身好骑术。到了盛京后,又学会了满文和汉文,并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麻喇姑凭借自己的这些优点,成为了孝庄皇后的得力助手。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之后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夺皇权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多尔衮选择了退一步,将孝庄与其子福临推到了龙椅上。

当时顺治帝福临只有6岁,实际朝政大权都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按照当时的规矩,母子二人每月只能见面一次,其余时间母子要联系只能私下秘密进行。

苏麻喇姑就充当起了孝庄与顺治母子二人之间的联络员,这项工作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甚至还会危及孝庄与顺治的性命。

在那段特殊岁月里,苏麻喇姑对于孝庄而言,不只是个侍女,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主仆,更像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培养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苏麻喇姑用自己的忠诚与智慧赢得了孝庄的尊敬,也奠定了自己在皇宫的地位。孝庄后来称她为“格格”,康熙则尊他为“额涅”,众皇子则视她为“祖母”。

可以说,孝庄经历了大清开国的四朝,苏麻喇姑也跟着走了四朝。她一生未婚,将近60年一直陪伴在孝庄身边。

在此期间,由于她满汉全通,还做了康熙的启蒙老师。作为老师,她也尽心尽职,即使在清宫流行天花期间,也坚持出宫与在城外避痘的玄烨见面授教。

康熙的一手好字就得益于苏麻喇姑,他对这位老深表感激,曾说:“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苏麻喇姑比孝庄小10岁左右,比康熙大30岁左右,传闻中的康熙恋苏麻喇姑,纯属子虚乌有。

孝庄死后,对于苏麻喇姑来说,在精神上是一个沉重打击,她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与孤独中。康熙怕她承受不了打击,将自己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她抚养。

按照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内廷主子才有抚养皇子的资格。康熙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足以表明他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看重。

时年已是70多岁的苏麻喇姑也没让康熙失望,她再次重振旗鼓,发挥余热,把她余生的爱全部毫无保留地给了胤祹。

后来胤祹也成为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皇子,他不但没有卷入九子夺嫡的皇权争斗中,而且在复杂的环境中保全了自己。

尽管在雍正朝初期,经历了被打压,但最后还是上位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又被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

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在苏麻喇姑死后,胤祹主动提出要为她守灵,足见他们之间的感情至深,也可以想象,苏麻喇姑对胤祹的影响深远。

综上,足以见证这位普通侍女的传奇人生,以及她对皇室家族的奉献精神。人心都是肉长的,皇族也不例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康熙四十四年,正当康熙塞外秋巡时,突然接到一位宫女死亡的讯息,他急令务必要用冰块保存尸体,等他返回再看此宫女一面再行葬礼。

这位宫女就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侍女苏麻喇姑,康熙回宫后下令以嫔礼规制为其发丧,并将其棺椁与孝庄太后梓棺存放一处。

也许有人质疑,苏麻喇姑身份只是宫女,可其葬礼规制如此之高,为什么其地位要高过皇亲国戚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苏麻喇姑历满清五朝,恪慎恪勤奉献一生。

苏麻喇姑出生于科尔沁普通牧民家庭,其原名苏茉儿,只是到了顺治晚期才改称苏麻喇,于其去世后又被尊为苏麻喇姑。

科尔沁大草原孕育的苏麻喇姑,美丽聪慧自带蒙古女子的豪爽之风。她因缘际会被蒙古贝勒看中,买入府中做了二小姐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个二小姐就是日后大清孝庄文太后,这亦是主仆二人传奇人生的开端。

两人年龄相仿性情相投,苏麻喇姑跟随布木布泰一起学习满蒙文化,很快就精通满蒙文字,并习得一手好书法。

当13岁的布木布泰,嫁做后金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侧福晋时,苏麻喇姑又做陪嫁随侍在侧,主仆共同应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苏麻喇姑不但被布木布泰调教的做事干脆利落,成其得力心腹忠仆,而且为大清极尽聪明才智做出非凡贡献。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擅长设计裁剪。皇太极初登帝位剑指天下时,其龙袍及满朝文武朝服皆由苏麻喇姑设计缝制。她设计的朝服不但美观还便于骑马行军,可以说她为清朝入关后的服装风格定下了基调。

苏麻喇姑可不只是手巧那么简单,她还颇有政治头脑。

皇太极薨逝后,其长子豪格与叔叔多尔衮皆对皇位志在必得,而当时庄妃(布木布泰)之子福临只有六岁,孤儿寡母势弱顿陷夺位政治漩涡之中。

苏麻喇姑为保庄妃母子取胜,冒险去见多尔衮晓以利害关系,促使多尔衮放弃皇位之争转而支持福临。苏麻喇姑以身涉险才有了顺治帝顺利登基。

顺治初登帝位年幼无知,因而朝政被多尔衮一手遮天。

孝庄太后眼见儿子弱小急需自己教导辅助,可是窘于宫规每月只得见儿子一面,不能天天耳提面命。

这时的苏麻喇姑又起到了联络员的作用,她每天利用宫女身份便利往返孝庄母子之间,替孝庄传授福临为君之道以应对多尔衮的嚣张擅权,可以说苏麻喇姑于风雨飘摇中,为稳固顺治帝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顺治为情所扰全无帝王果敢个性,孝庄对儿子深为失望。

因而当康熙出生后,她就看中这个孙子着重培养。也许她觉得儿子专情皆是迂儒们教养之过,也许她觉得苏麻喇姑不但精通满汉蒙三种文化,而且颇有女性温婉会哄孩子开心,可以寓教于乐将帝王应有的心术、品格特质根植于康熙之心。

反正孝庄这次反向思维未聘迂儒,而是托付苏麻喇姑做康熙启蒙老师。

当时康熙因出天花在外避痘,苏麻喇姑为教育康熙每天往返皇宫与避痘所风雨无阻。康熙扎实的文字书法功底就是这段时间打下的基础。

苏麻喇姑不但教其文化,更倾情将孝庄总结的帝王应有的素养与权术以及自己的体验,循序渐进融入康熙骨血。

康熙日后开创大清盛世堪称千古一帝,除了自身天赋异禀外,可以说苏麻喇姑这位启蒙老师相当成功,尤其是康熙未像其父那般痴情一女,就是苏麻喇姑秉孝庄之意教育成功。

观苏麻喇姑一生从努尔哈赤起,身历五朝为稳固孝庄一脉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苏麻喇姑在孝庄身侧辅助,大清天下早已不是顺治一脉承袭,因而其在孝庄祖孙眼中犹如恩人,其待遇地位当然异于他人。

但其又颇有做人大智慧,明知自己言行可以影响朝政,却恪守奴仆本分只做自己该做之事,从未僭越干涉政事,一心忠于孝庄一脉,甚至其晚年信佛亦是为主人祈祷护佑。这应是其一生能护自己周全得孝庄一脉尊重原因之一。

二,苏麻喇姑服侍四代,唯爱唯善情如家人。

苏麻喇姑与孝庄冲龄为伴,六十年风雨一起走过。孝庄嫁给皇太极后,一直未受太多宠爱甚至其名位一降再降,漫漫长夜陪伴身侧的只有苏麻喇姑。

尤其是皇太极逝后,当时孝庄只有三十岁,又是苏麻喇姑伴其迎风沐雨,一起闯过生死难关。

两人关系是主仆,但其感情早已融为一体似闺蜜姐妹,更像家人。

孝庄表面称呼苏麻喇姑名字,背后经常宠溺的称其为格格,这可是皇族之女才有的称谓,可见孝庄确已将其视为家人。就连顺治亦感念苏麻喇姑的教养之恩,亦将其视为平辈家人。

而康熙与苏麻喇姑感情更胜顺治,只因顺治专宠董鄂妃并不重视康熙母子,因而康熙自幼未感觉到太多父爱。

尤其是康熙三周岁左右出宫避痘,终未逃过天花病魔,当时天花病死率很高的,其身边除了保姆乳娘,只有苏麻喇姑不惧天花,每天教导并侍候其病中起居。

那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光,苏麻喇姑用爱心将其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又教会他帝王之道。她于康熙是启蒙老师,更似母亲,因而康熙常常称其为额捏就是满语妈妈的意思。

孝庄逝后,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为派遣其寂寞,又将十二阿哥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当时宫中只有嫔位之上的小主才有权利抚养皇子。苏麻喇姑感谢康熙苦心,又将全部的爱给予胤裪。

胤裪之母位分低下,其在康熙众多皇子中并不受重视,他却在苏麻喇姑这里享受到无尽关爱,并在苏麻喇姑的善良与人生阅历的熏染之下,养成低调平和的性格。

因而九子夺嫡时,他一直保持中立只专心办理差事未参与其中,他成了康熙皇子中结局最好最长寿之人,这也应是苏麻喇姑用爱与智慧教育的功劳。胤裪感念苏麻喇姑的关爱,一直称其为祖母。

纵观苏麻喇姑一生,其身历五朝服侍四代终生未嫁,是清初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其恪慎恪勤唯爱唯善,用爱与善良以及知进退的睿智赢得了孝庄祖孙四代的极度尊崇,并被视为家人。其虽身为宫女可其在宫中用度定制,皆在皇室成员边缘,位列非皇室成员之首。

苏麻喇姑以九十多岁高龄病逝,康熙皇子们多数出席葬礼,尤其是胤裪感念恩德,自愿留下守灵,为其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皇子们轮流陪伴胤裪,皇子守灵、供饭、诵经皆是宫女身份未曾有过的先例。这亦是苏麻喇姑用一生的奉献与睿智换回的,她值得拥有。

苏麻喇姑以嫔礼出殡,与孝庄梓棺相伴。最终雍正年间孝庄安于昭西陵后,她被葬在昭西陵风水墙外,主仆生前相伴死后亦相随。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时期,她因此也是这段时间内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虽然她是侍女的身份,却被当时的大清皇室看作是家人。

苏麻喇姑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她很聪明,对孝庄又很忠心,所以深得孝庄的信任。皇太极去世后,孝庄之子福临(顺治皇帝)虽然继位,但朝政大权却在多尔衮手中。那时顺治皇帝因为年幼,是需要他母亲孝庄的帮助,但那时他们母子却不能经常见面。

在这断时间里,苏麻喇姑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便成为了孝庄和顺治皇帝之间的联络人。

后来玄烨(康熙皇帝)出生后,孝庄就让苏麻喇姑照顾玄烨,让苏麻喇姑为玄烨“手教国书”,苏麻喇姑可谓是康熙皇帝的一个较早的老师。

苏麻喇姑虽然是孝庄的侍女,但是苏麻喇姑和当时的皇室有着很深厚的关系,深受康熙皇帝的礼遇。在康熙皇帝时期,当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那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因为孝庄的去世,她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那时是很悲伤、孤独的。

康熙皇帝为了让苏麻喇姑能得以开心、健康,所以就把皇十二子胤裪给苏麻喇姑抚养。在当时清朝宫廷惯例,只有嫔以上的身份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却能抚养皇十二子,可见当时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的敬重。

苏麻喇姑在她九十多岁时去世,康熙皇帝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出殡那天,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有事外,其余成年的皇子都参加了苏麻喇姑的出殡。

之后皇十二子胤裪又提出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康熙皇帝也答应了胤裪的请求。之后皇十二子就给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而其他的皇子则轮流陪着胤裪。在当时大清规制,以苏麻喇姑这样的身份,是没有皇子供饭、诵经的先例。可见苏麻喇姑在清宫皇室中的地位。

那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的地位在当时为何如此高呢?

苏麻喇姑虽然是侍女,但是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也因此和清廷皇室有了很深的渊源,她为康熙皇帝“手教国书”,对孝庄太后忠诚。苏麻喇姑对康熙皇帝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皇十二子胤裪在苏麻喇姑的抚养、培养、教导下,这对胤裪以后能得以高寿、尊贵,起到很大的作为。

因为在康熙晚年发生众子夺嫡的时候,胤裪很少参与其中,因此在雍正后来登基后,胤裪不仅没有遭到打压,而且还受到封赏,并且在乾隆时期,胤裪也被颇为重用。

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个特殊的人物,她虽然是侍女的身份,却和当时的大清皇室犹如一家人。

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苏麻喇姑(1612-1705年),其实叫苏麻喇,“姑”是对她的尊称后来加上去的,蒙古族,1625年蒙古女子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苏麻喇正是随嫁侍女之一,此后她一直伺候在孝庄身边,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虽为一介婢女,但被清室视为最亲近的人,其地位甚至高过某些皇亲国戚,死后以妃嫔之礼下葬,算是功德圆满。

苏麻喇姑参与了清朝冠服的制订,图为苏麻喇姑画像。

随嫁侍女肯定是亲信,才能陪到婆家照顾自己女主人,苏麻喇也是一样,早在科尔沁时,苏麻喇就和孝庄情同姐妹,嫁到皇太极后,清祖制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所以孝庄思念儿子福临,一般由苏麻喇去探望或传话。皇太极死的那年孝庄才30岁,遗孀生活基本与苏麻喇相伴,关系从主仆上升到亲情和依赖。

图为康熙第12子胤裪,由苏麻喇姑抚养长大,未参与夺嫡,封为和硕履亲王,他是康熙皇子中最长寿的,活了78岁。

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被抱出宫养病时,也是苏麻喇代表孝庄出宫探视康熙,康熙8岁登基后,饮食起居由乳母和宫女负责,而苏麻喇常来检查仆人的工作,并辅导康熙认字,逐渐苏麻喇成了康熙的启蒙老师。1687年孝庄去世,按照孝庄旨意,康熙需要照顾苏麻喇,于是康熙安排苏麻喇抚养自己皇12子胤裪。

胤裪的履亲王府位于今天北京的俄罗斯大使馆内,当年苏麻喇姑在此跟着胤裪生活,活了94岁才去世。

要知道清廷只有贵妃一级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苏麻喇以一宫女身份获此殊荣,可见康熙对她尊敬。后来的康熙几个皇子争夺皇位,12子胤裪没卷入其中,康熙甚感欣慰,封为履郡王,晚年时胤裪多次获得代父祭祀行礼资格,这都归功于苏麻喇的养育结果。

苏麻喇姑墓位于孝庄昭西陵1.5公里处。

所以苏麻喇姑虽为无名份的宫女,但她是孝庄的第一红人,形同姐妹,是受顺治、康熙尊敬的大姑姑,地位极其特殊,苏麻喇姑在清宫内奋斗了80多年,对于宫人来说又是资格最老的人,她赢得了爱新觉罗皇室的尊重与信任,也成就了清廷独一无二的顶级宫女,被人亲切称为苏麻喇姑。

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她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亲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苏麻喇姑本名苏茉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长年不洗澡,只有到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于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因为生活穷困,10多岁苏茉儿便入科尔沁贝勒府当丫鬟,被分给贝二女儿布木布泰做贴身侍女,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孝庄太后。

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只比康熙的年龄大一点,其实她和孝庄差不多年纪。在孝庄被送到皇太极身边时,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侍女也来到了盛京,是孝庄最为亲近和信任的人。因为擅长女红,心灵手巧,苏麻喇姑曾参与制定后金冠服制度,作为一名侍女,能够参加如此重要的工作,可见其能力绝非一般。

清朝入关之后,苏麻喇姑一直跟随在孝庄身边,认真勤勉,尽职尽责。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苏麻喇姑充其量不过是一名受太后宠爱的宫女而已,并无出奇之处,之所以她后来能成为一代传奇,地位甚至高过很多皇亲国戚,主要还是因为她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照料康熙“出痘”

清朝入关之后,宫中开始流行天花,死了很多皇亲贵族,使得人们对这种疾病十分恐惧,皇子出生之后都要到宫外“避痘”。康熙作为顺治第三子,当然也不例外,出生不久便到宫外“避痘”,当时住在宫城西华门外一所宅第。

因为恐惧天花,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照料康熙,毕竟那时候,无论从长幼之序还是顺治的喜爱程度看,似乎都轮不到康熙来做皇帝,当然也就没有人愿意来烧他的“冷灶”。

但是孝庄很喜欢这个孙子,便命苏麻喇姑前去照料。在康熙“避痘”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返于太后所住的慈宁宫与康熙住所,精心照料康熙。

当时康熙不过两三岁,自然对苏麻喇姑心生亲近,并且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苏麻喇姑去世。

第二件事:教导康熙学习

在苏麻喇姑的精心照料下,天花竟然没有夺去康熙的小命,只是在他脸上留下了几个小麻点。康熙出痘痊愈之后,重返皇宫,苏麻喇姑又肩负起了教导康熙学习的责任,成为康熙的第一任老师。

嘉庆年间的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康熙)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因而康熙常常称其为额捏,满语就是妈妈的意思。

康熙后来能成长为一代明君,当当初苏麻喇姑的教导不无关系。

第三件事:抚育皇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0多岁高龄的孝庄太后去世,康熙十分悲痛,但苏麻喇姑更比康熙悲痛十倍,从成为孝庄侍女的时候起,两人就情同姐妹,无论是福临继位前的危难时刻,还是孝庄成为太后以及太皇太后的风光时期,她都始终坚定的站在孝庄身后,至今已经六十多年了。

孝庄的去世,让苏麻喇姑备受打击,感情和精神都无处寄托。因为苏麻喇姑服侍了孝庄一辈子,不曾婚育,也没有孩子,无人承欢膝下,心情难免抑郁,闷闷不乐。

在康熙眼里,苏麻喇姑是和自己祖母一样重要和亲近的人,所以当他看到苏麻喇姑闷闷不乐的时候,心里也很着急。恰好此时皇十二子胤祹出生不久,而按照清朝后宫的规矩,胤祹的生母因为地位较低不能抚育皇子,所以康熙就将胤祹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后宫之中嫔以下尚且没有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作为一名侍女,竟然能够抚养皇十二子,可见其在宫中地位之高,已经超过了普通的妃嫔。这在历朝历代的后宫之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对皇室忠心耿耿的苏麻喇姑又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胤祹的身上。在她的教导下,胤祹处事为人低调谦逊,养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因此,在康熙的成年皇子中,胤祹是为数不多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之一,也因此受到了康熙的喜爱,多次代替康熙主持祭祀仪式。

到了雍正即位之后,虽然雍正对众多兄弟进行了严厉打压,但对这位十二弟却放心得很,封为多罗履郡王。之后虽然因“治事不能敬谨”,从多罗郡王降至固山贝子,但不久之后雍正就恢复了他的爵位。到了乾隆朝,他还被封为和硕履亲王。最终胤祹活了七十八岁,高寿而终。胤祹能够得以善终,苏麻喇姑功不可没。

死后极尽哀荣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终年九十多岁。

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康熙下令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太皇太后置于一处(当时孝庄虽已去世十八年,但仍尚未下葬)。

出殡当日,康熙的成年皇子除个别无法参加外,其余诸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皇十二子胤祹还提出,“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按照惯例,为像苏麻喇姑这样侍女身份的人办丧事,没有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但康熙知道后,不仅破例应允,还为此大大表扬了胤祹一番。

雍正年间,孝庄太后正式入葬昭西陵,苏麻喇姑也被葬在不远处,永远陪伴着她的主人。

综上所述,苏麻喇姑虽然只是孝庄身边的一名侍女,但她的卑微出身丝毫掩盖不了她的高尚品德,她为清朝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毫不逊色于孝庄太后,尤其对康熙而言,更是兼具了母亲和启蒙老师的身份,正是因此,她得到了清朝皇室的极度尊崇,地位甚至高过了皇亲国戚。

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苏麻喇姑,可谓是大清后宫的第一宫女,不仅是清朝唯一按照妃嫔礼仪下葬的宫女,而且还与孝庄文皇后葬在一起。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1705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予以嫔妃之礼安葬,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成为大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按照妃嫔礼仪下葬的后宫宫女。

众所周知,孝庄文皇后去世后,康熙将自己祖母的灵柩一直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37年没有下葬,而苏麻喇姑的灵柩死后也停放至此。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后,雍正在昭西陵东墙外为苏麻喇姑另建一座陵寝,用以安葬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也不是皇帝的妃嫔,尽管因为身份的限制不能与她侍奉了一生的主人——孝庄文皇后合葬,但是作为一介宫女,不仅能够以妃嫔之礼治丧,并且还能葬入皇家陵园,也是一种的莫大的荣誉,足可见清朝康雍两位皇帝对于苏麻喇姑的敬重与爱戴。

苏麻喇姑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自幼陪伴孝庄文皇后,侍奉其一生。苏麻喇姑,初名苏茉儿,出身于科尔沁蒙古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后科尔沁贝勒府中,让成为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和孝庄文皇后也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主仆之谊。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孝庄文皇后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远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苏麻喇姑作为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随同来到盛京。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并在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此时的孝庄文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

此时开始,苏麻喇姑陪伴着孝庄文皇后渡过了多尔衮专政的时期,并且在顺治去世后,帮助康熙继位,随后又一直照料并且陪伴着孝庄文皇后直至其去世,可以说,在皇太极去世后,与孝庄文皇后关系最为紧密,同时也最得孝庄文皇后信任的人非苏麻喇姑莫属。

苏麻喇姑的身份不仅仅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同时也是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的老师,还是康熙皇十二子胤祹的养母。

在初入盛京,陪同孝庄文皇后学习满汉文化的过程中,苏麻喇姑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

在多尔衮专政时期,有意将顺治皇帝与孝庄文皇后隔绝,以便控制顺治,但是孝庄文皇后与顺治皇帝之间,通过苏麻喇姑进行联络,并且其对于顺治皇帝的教育和教导也是通过苏麻喇姑实现,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顺治皇帝实际上的老师。

在康熙皇帝继位之前,年幼的康熙因为出痘被隔离在宫外,这期间便是也苏麻喇姑负责照顾康熙起居,同时负责教育培养康熙,“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后来顺治皇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极为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功不可没。

在这之后,身为一介宫女的苏麻喇姑也成为了康熙皇子的养母,在康熙的安排下,定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要知道按当时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康熙的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出生的时候因为生母德妃乌雅氏身份太低,不具备抚养皇子的资格,所以才将胤禛交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所以,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足可见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

由此可见,苏麻喇姑不仅仅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更是对顺治、康熙两位帝王影响巨大的老师,康熙甚至唤其为“额娘”,因而苏麻喇姑在宫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为清朝历代帝王所敬仰和推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