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代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抗金,为何却落个莫须有的罪名。

南宋立国之后,岳飞、吴玠、刘锜、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和杨沂中等将领,曾联手击溃金兵的多次进犯,并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

南宋军民似乎从这些胜利中看到了“王朝中兴”的希望,但却在这时,南宋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岳飞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了。

“莫须有”出自《宋史·岳飞传》,“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岳飞的案子确实查无实据,秦桧是岳飞之死传统说法的罪魁祸首,说他与金人勾结,为卖国求荣残害忠良。也有说秦桧与高宗赵构合谋,认为岳飞阻碍了南宋妥协投降的政策。

赵构本与皇位无缘,正是靖康之耻发生后,他作为皇室的“漏网之鱼”才有了当皇帝的机会。换句话说,他是因徽钦二帝的祸得了自己的福。

登上皇位之后的赵构,也的确气吞山河了一番,对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启用了一批能打胜仗的将领,但是当这些将领崭露头角时,赵构却不干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他选择了逃跑,最终逃到了江南,定都临安,并确立了“妥协求和、偏安自保”的基本生存方针。岳飞之死说到底,如果没有宋高宗的同意,又何以致死呢?

不论秦桧还是赵构,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祸。他之所以被杀,实际上是被文武群臣所嫉妒,再加之犯了皇家禁忌,多重政治因素招来了杀身之祸。

被文官仇视的岳飞

宋代以来一直是重文轻武,以文抑武,宋朝设有枢密院,它是国家的最高军事机构,但作为军事机构的主官,包括边关统帅,都是由文官来担任的。这听起来有点奇葩,但这却是宋朝固有的一种观念和制度。

南宋一立国面临的形势便是强敌压境,在这种情况下,军人们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军人的声音逐渐由弱变强,或者说有了一些话语权。

南宋偏安一隅,受地域资源的局限,无法像少数民族那样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因此,对于南宋抗金的最佳良方就是守城。

几万乃至几十万金兵,一路打过淮河、黄河,南下时却偏偏遇到了汉人真正的英雄--岳飞。岳飞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大斧队,砍马腿,利用这一强有力的战法,岳家军存了金兀术的三千铁甲,并且在野战中,也多次击败金兵。

岳家军刚成立时不过万人,后来总兵增至十万,这样一来,年轻的岳飞就成为了一个战区的主帅。这支过硬的军队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岳飞又如此年轻有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却引起了朝廷和文官的深度不安。

宋廷为了限制岳家军的扩建,对军官的编制数量进行了限制,但岳飞并没有受制于宋廷的管制,军队规模照旧扩大,军官照加不误。

宋高宗一面给岳家军增加粮草,一面又默许执政的文官集团实施削弱武将兵权,恢复传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传统体制。

于是,在宋金两国签订绍兴和议后,以秦桧为首的文官集团,便立即解除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三人的兵权,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的几个宣抚司,将三支部队的指挥权归到了枢密院。

赵构和秦桧,对岳家军连下十二道金牌,让其搬师回朝。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容不得岳飞等军人的做大。因此说,岳飞之死实际上是被宋朝重文轻武,以文抑武的思想所害。

被武官嫉妒的岳飞

岳飞由于军功显赫,被皇帝拜为太尉,官居一品。而负责指挥全国抗金行动的知枢密院事只是个正二品,这样将帅之间的关系就不太好处理了。

张俊与岳飞同为抗金将领,看着岳家军的飞速扩张,他也是眼红的。绍兴七年,岳飞计划联合诸将北伐,原本赵构也是同意的,并将两支部队将由岳飞指挥。对此,张俊有很大的意见,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上奏高宗说岳飞想兼并其他部队,拥兵自重。

赵构很是担心,岳飞不但没有实现北伐的愿望,而且还被监视了起来,知枢密院事往岳家军派了个监军来监视他。之后,岳飞被部下污告,便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最终被投入了监狱。

尽管舆论哗然,但并舆论并没有能挽救岳飞。在秦桧的主导下,岳飞案被从严从快地解决了,岳飞、岳云和岳家军的重要将领张宪都被杀害。

可见,岳飞之死与同行的挤兑也有很大关系。

皇家之禁忌

一个优秀的人必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本没有错,但如果脱离了自己领域,未必是件好事儿。

岳飞因为自己功高,专门爱管皇家的家务事。第一件便是干涉高宗的接班人,赵构有本有一子叫赵旉,但很小就死了。后来据说赵构得了不孕不育症,于是便选了比自己低一辈的赵伯琮进宫,并由张婕妤抚养。

后来吴皇后得宠,也闹着要再选一子由自己抚养,将来的皇位要竟争上岗,赵构一时难以定夺,为此也非常烦恼。而岳飞却偏喜欢撞枪口,见了面他就劝宋高宗早作定夺。

作为武将干预朝廷大事,这是皇帝最忌讳的,事后便收到了文臣的口头警告。

第二件,岳飞经常高喊的口号“迎徽钦二帝还朝”,这让赵构心里十分不受用。说不让“二圣”还朝吧,不符合孝悌忠义的理念,但如果真要把徽钦二帝给迎回来,自己又将置于何处?

绍兴和议签订后,金人送还了宋徽宗的棺木和赵构的生母,钦宗还是没有被 迎回来,至于赵构是如何与金人谈判的,无人知晓。但赵构却因此而一举两得,既显示了自己的孝悌之心,又免除了“夺门之变”的隐患。

此外,岳飞被杀与他的个人性格因素也有很大关系。他与朝廷里的文官集团,特别是能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关系紧张,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关系也不好。对于宋高宗,他也是动不动就以辞职回家相威胁,而且越到战事紧张,越爱摔乌纱帽。所以这些都为他的遇害埋下了祸根。

岳飞之死让一个王朝断了脊梁,南宋失去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将领,还失去了一个能打胜仗的真正的民族英雄。几百年来,他用一腔爱国热血鼓励了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一首“满江红”更是流芳百世。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岳飞被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主政者重文轻武,总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在宋高宗跟宰相秦桧那里,就变成了妥协投降的和谈政策了,南宋广大君臣的软弱屈膝跟岳飞的强硬抵抗主张水火不容,必然要受到南宋权臣的排斥与打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二,宋朝赵太祖起家于五代时期后周武将,自然对五代时期武将动辄自立为帝的事非常敏感,杯酒释兵权后,一直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让文官掌握调兵权,武将掌握练兵权,文官级别比武官高,将帅与士兵频繁调动,难以形成稳定的隶属关系,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或者叛乱。靖康之变后,武将集团在抗金过程中逐渐势力壮大,在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官集团跟宋朝皇帝都不愿意看到武将势力坐大,必然联手打压武将集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三,宋高宗是在宋徽宗与宋钦宗被俘后被立为皇帝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桧也是宋高宗认命的丞相,他们君臣得势都是靖康之变后的权宜之策,而岳飞打着雪靖康之耻的旗号,想迎回徽钦二宗,这已经犯了宋高宗与秦桧的大忌,徽钦二宗回来,宋高宗势必要让位与父兄,甚至性命难保,这种结果,宋高宗与秦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宋高宗与秦桧必然会联手阻止岳飞北伐迎回二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四,宋高宗让岳飞北伐,只是想打击一下金军,适可而止,就撤军。而岳飞性格倔强固执,太过自我,在宋高宗十几道令牌召其撤军时,岳飞却拒不执行,这就是抗命,宋高宗必然愤怒,同时岳飞手握重兵威信极高,况且要迎回二帝,这让宋高宗感到无比的恐惧,直接促成了高宗与秦桧提前动起了杀心,最终被害死,一代抗金英雄就此陨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

可他为何偏偏不被南宋执政君臣所容呢?

岳飞墓前跪着的罪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和王俊,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凶手吗?

显然不是,杀害岳飞的主犯是宋高宗赵构,其他人只是他豢养的政治猎犬。

苟且偷安是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宋朝的主基调,“靖康之变”后,整个宋室听到北风吹来都会瑟瑟发抖,宋高宗赵构更上一层楼,直接吓得痿掉了男人最重要的器官。

一个痿掉的男人,心里的阴暗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不可能“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男人。但他也决不允许有人在他的面前“壮志饥餐胡虏肉”。

岳飞的被害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一个苟且偷安的王朝,心理阴暗的君主容不下、驾驭不了自己王朝的大英雄,只能用卑劣的手段劣币驱逐了良币。

纵观整个宋朝,苟且偷安被披上了一层迷人的外衣—重文轻武。

重文就是厚养文人士大夫,从而塑造了宋朝官僚群体大部分人的价值观—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是为了享乐。

这个看似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彻底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宋。

南宋末年的权相贾似道也曾血染疆场、横刀襄阳,但成为权相后,立马变了一副嘴脸。享乐代替了激情、蟋蟀取代了战马。

宋高宗赵构的爷爷宋神宗是宋朝历史上少有的雄性荷尔蒙旺盛,想要富国强兵,一雪祖宗之耻的大宋官家。

满朝文人士大夫都知道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对西夏用兵,收复失地。

可除了王安石,支持宋神宗的还有谁呢?

缺少了大多数文人士大夫支持的改革注定是失败的。

宋神宗是孤独的,面对满朝文武的享乐主义、不思进取,他又能怎么样呢?

况且文人士大夫们还为他们苟且偷安下的享乐主义竖起了一块正义的牌子—用兵西夏即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宋高宗赵构的老爸宋徽宗更是将享乐主义推向了时代的最高峰,以致禅位于儿子宋钦宗,也未能避免耻辱地亡国。

宋高宗赵构继承了这种享乐主义的文化基因,虽然他无法企及他老爸在享乐、在艺术上的高度,但苟且偷安下的享乐至上仍然是他人生的主基调。

公元一一二七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史称“靖康之变”。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

南宋政权初建,他无法也不可能享乐,只好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了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赵构享乐至上的人生观迅速抬头,他迫不及待地跌进了温柔乡,整日莺歌燕舞、欢饮达旦,竟然忘记了金人就在身旁虎视眈眈。

金人举着刀杀来了,他大惊失色,从女人的怀里滚落下床,吓得男性器官萎了,从此雄性荷尔蒙损失殆尽,从此享乐至上的人生观又蒙上了一层懦弱。

他不想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般的人生,他只想要苟且偷安下的享乐至上的人生。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所以谁挡了他的苟且偷安,谁挡了他的享乐至上,他就要定点清除谁。很不幸,充满无限雄性荷尔蒙的岳飞,杀金兵犹如砍瓜切菜的岳飞,运筹帷幄、每战必胜的岳飞就成了他定点清除的对象。

苟且偷安、享乐至上的宋高宗赵构,其实内心深处充满了无法消解的恐惧。他怕金国人,他怕岳家军,更怕岳飞本人。他只能用他残存的雄性荷尔蒙无比阴暗地揣度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大英雄。

他怕岳飞即使收复了失地,江山就不再姓赵,而是姓岳。那么打下来的江山又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精忠报国”,他只记得当他刚刚逃到临安不久,苗傅和刘正彦就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他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他被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

同样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在宋高宗赵构的心里,岳飞和苗傅、刘正彦没什么不同,如果有机会岳飞也同样会赶他下台。

他宁可苟且着活着,因为他要享乐,可活着是享乐的前提,活着才能享乐,岳飞就是宋高宗赵构苟且地享乐的最大敌人。

虽然他重新建立了宋,但他并非开国之君,他没有开国君主们的雄心壮志,他没有开国君主们纵横疆场的魄力,他更没有开国君主们驾驭英雄的能力。

他只能苟且,他也只能苟且。因为对他而言,享乐才是最重要的。哪怕苟且地活着。

那么岳飞就是他最大的障碍,他只有杀了岳飞,他的心才能安。他才能假装战胜了恐惧。

让这个懦弱的、心理阴暗的人躲在历史的尘埃里吧!

还是让我们听听岳飞的呐喊“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才是我们民族应该永远记住的高音。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因为岳飞有本颌,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加上秉性刚直,义正辞严难免不受恶人忌嫉妒而产生后生可畏或藐视元老之嫌。其次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即使胜了,那我这个皇帝就保不住了,因为,前任皇帝被解救出来了,所以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继尔使秦桧为首的当权派谗媚附和,一箭双保,致使精忠报国的民族巨将在两股势力的扼制下被以“莫须有"罪而惨遭屠戮,不可不谓悲哉。以上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1.高宗赵构还怕他老爹回来,尤其是害怕他哥哥钦宗回来对他的皇位产生威胁,皇位不保。2.秦桧是一个权利欲患者,是一个拍马屁患者,第一是要迎合高宗赵构的心意,从而能得到恩宠,虽然官是不能再升了,但是地位能得到提高。第二是能得到大金的恩宠,虽然是当了卖国贼,只要是能得到恩宠,当狗都行。秦桧是黄帝大金两头当狗,摇着尾巴,主人看了心里高兴,到最终却跪在岳飞的身前已经800多年了,遗臭万年。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岳飞被害有人说是皇帝赵构所为,历史上让秦桧夫妇背着黑锅,岳飞被害一方面是岳飞自己的无知不识时务,一方面是死于敌人的调拨离间计。

南宋的皇帝赵佶和赵恒被金国虏去,宋高宗赵构继位当了皇帝,成了既定事实,岳飞应该尊重事实,不该再节外生枝,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的口号,本来老话讲一山难容二虎,你把皇帝的父亲和皇帝的哥哥迎回来了,当今的皇帝往那,岳飞的政治口号最终直接导致了岳飞被害。

岳家军的战斗力超强,敌人喊出了“撼山易·撼岳军难”,敌方的这句话才是岳飞被害的主要原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时,敌人赞扬岳飞才是岳飞真正被害的原因,这句话是敌人的反间计,使皇帝赵构起了疑心最终杀害了岳飞 ,岳飞的死敌人的离间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