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
说到《水浒传》中的女人们,大家脑海里最先出现的便是潘金莲,没错,她的确是小说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但是这种代表性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一种偏见与狭隘,导致女性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之一沦为“淫妇”和“荡妇”的代名词。
“风流多情”这四个字,从广义上理解,它实际上意义是广泛的,“风流”指风度仪表,古代时特指人既英俊又有才华。“风流”一词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场合相当广泛,比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矶”、“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等等。“多情”是指就一个人的性格而言,重情重义,感情丰富。但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们更习惯将它贬义化,将这“风流多情”与男女之间的私情和滥情混织在一起。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评价《水浒传》里的“风流多情”的女性,未免重蹈覆辙,不能体现时代所赋予女性的进步性,因此,我将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我认为在《水浒传》中,能称得上“风流多情”的女性,担得起大义的女性唯有李师师。她在《水浒传》中不是一个主要人物,但却是一个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角色。也因此有人称她为“侠妓”李师师,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女性智慧的肯定。“风流多情”之见多识广的李师师李师师的家门上有一副对联“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可以说这一副对联是对她的总体评价。先说这“歌舞神仙女”,小说中对李师师的相貌描写“少年声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俦。万乘当时垂睿眷,何惭壮士便低头”。对于李师师的外貌,燕青最有发言权,他长在富贵之家阅历丰富,对女性之美自然有一番鉴赏理论。“灯下看时,端的好容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从燕青的反应可以看出,李师师容貌的“世罕俦”,“纳头便拜”也应了“何惭壮士便低头”。
在第八十一回,燕青再次见到李师师,作者对其容貌描写更为具体。此时的李师师在燕青眼中“别是一般风韵”: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枝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可见,李师师的容貌当得起“绝美”二字。再来看她与宋江等人的第一次见面,李师师的国色天香便给一帮梁山大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师师亲手与宋江、柴进、戴宗、燕青换盏。不必说那盏茶的香味,细欺雀舌,香胜龙涎。”,花魁娘子如此礼贤下士,亲于斟茶,热情相待。李师师的第一次出场,以平易近人的热情感动众人,以柔情似水的温柔俘获众人,李师师便在宋江等人心中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到了第二次见面,宋江以黄金百两作为见面礼,李师师拜谢道“员外识荆之初,何故以厚礼见赐?却之不恭,受之太过”,“却之不恭,受之太过”一句说得既巧妙得体又没有假意推辞的虚伪。当宋江露出梁山大汉的粗鲁时,“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揎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柴进忙替他打圆场,但李师师一句“各人禀性何伤”,轻飘飘一言,让尴尬之中的宋江有了知己相惜之感。对于李逵的无礼,她说了一句“我倒不打紧,辱没了太白学士。”,一语双关,既调侃了李逵,又娱乐了众人,体现出她的幽默风趣之睿智,可见她的见识非同一般女子。
“风流多情”之赋有侠义精神的李师师再看“风流花月魁”,在《水浒传》中,在促使宋徽宗宥赦并招安宋江的问题上,李师师起到了别人无法取代的关键作用。李师师在小说中出场三次,其中两次都与梁山招安有直接关系。梁山英雄实现大聚义后,大哥宋江从梁山的长远大计出发,想通过相关途径向皇帝表过被招安的愿望。但由于当时朝政被高俅、蔡京等奸佞之臣把持,走正常途径是行不通的,于是只有另谋它路。在元宵节京师放花灯之际,宋江等人潜入京城,想通过与徽宗打得火热的李师师表露心迹。宋江先派燕青出马,与李师师接上头,并以重金收买了李师师的“经纪人”李妈妈,最后得以与李师师见面。宋江作词一首,诗中有“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李师师难解其意,正遇要问,不料徽宗从地道已至后门,这是见到皇上的绝佳时机,但关键时刻却被李逵给搅乱了,并且暴露了身份。
随后朝廷大力围剿梁山,宋江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仍未能获得招安。于是宋江派燕青二次进京见李师师。在第八十一回,李师师再向燕青问起“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此句之意。且看李师师语:“今喜汝来,且释我心中之疑,你不要隐瞒,实对我说。若不明言,绝不干休!”这番话绝不是平凡风尘女子所能言,言语中透出一股豪侠之气。随后燕青只得说明实情,李师师听了不惊不慌,说道:“休恁地说!你这一班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你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这番话体现了她的至圣至明,流露出对梁山好汉侠义精神的赞许之情。常言道英雄相惜,如果李师师没有这点侠义情怀,又怎能对梁山“贼寇”以义士相称,并说他们是“屈沉水泊”?对梁山诸人的同情,最终促使她对梁山招安的意愿做出了努力。在她的努力下,燕青不但面见皇帝,而且将梁山忠义以达圣听,将几次征剿、招安梁山的实情如实道来,还为自己讨得了一纸赦书,并最终促成了梁山的全部人马招安。
现实中的名妓李师师在《水浒传》之外的李师师也不是一名等闲之辈,在历史的书卷中,也有一些关于她侠义言论行为的记载。张邦基《汴都平康记》中说:“李师师慷慨飞扬,有丈夫气,以侠名倾一时,号飞将军。每客退,焚香啜茗,萧然自如,人靡得而窥之也”。宋徽宗曾将安南国(今越南)进贡的美酒赐给李师师,她把御酒又转赠给了边防将士,要主帅效仿汉代李广,把御酒注入泉井,以便可以让每一个士卒都能尝到。当时有诗云:“九天玉露出禁苑,不赐楼兰赐勾栏。幸有凤城飞将在,甘泉宫酒入酒泉。”李师师从此得了“飞将军”的绰号。但是当时主帅并未将御酒倒入泉井,而是自己喝了。李师师闻言,又拿出白银三千两给主帅,求其购买美酒,慰问出征将士,结果又被主帅贪污了。一气之下,李师师派出刺客去刺杀主帅,也未如愿。但从此李师师以“侠义”之名震荡京师。对于李师师的现实结局,有史家记载,但真实难辩。靖康之难,金主慕李师师之美色,将其掳获北上,并欲纳为妃。不料,李师师在金殿之上历数金人之罪,威武不屈,碰壁而亡,后人赞其“庸中佼佼,铁中铮铮。”,这虽不可考,但传说亦显现出她的“侠义”之名。综上所述,在小说中,李师师有潘金莲般的美貌,她多情,却绝不轻佻放荡。她有孙二娘般的侠气,但她的侠义更博大。在现实中,她也是烈女一枚,巾帼不让须眉。由此可见,李师师的确不愧为一代“风流多情”的女性代表。《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
孙二娘风流多情,要不是老公跟在屁股后面看着,肯定会出风流事。
武松远远见到孙二娘时非常有镜头感,"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镮,鬓边插着些野花。"这太色彩吸引眼球了。
估计武松和两差人当时就忘记了疲劳,脖子伸的鸭子样,眼球能瞪出眼眶,小跑着来到店前,直近一看,鼻子差点喷血。
孙二娘从窗台上跳下来迎接他们,"下面系条鲜红的生娟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敞着胸脯开饭店?分明是开青楼的架式,孙二娘就是个风流娘们。
武松见了也直咽口水,于是开始调戏孙二娘,先说馒头里有小便处的毛,又问人家老公为何不在家,一个人是不是很寂寞。武松本是一条好汉,说出这些风话,全是被孙二娘香艳的打扮冲昏了头。
孙二娘麻翻武二郎后,举动更是咋舌,她"脱那绿纱衫儿,解了红裙子,赤着膊,便来把武松轻轻提起来。"没想到被武松"当胸前搂住,两兄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夹,压在妇人身上。"
这分明是要出事的节奏,但是关健时刻,一个人出现了,孙二娘老公一一菜园子张青。
书中说张青刚打柴回来,估计张青怕这风流媳妇出事,早在窗外偷听,直到武松要占便宜了,才出面阻止。
虽然武松轻薄了孙二娘,但武松强健的体魄,打虎威名,却让孙二娘动了感情,心里一直挂念着武松。
武松走后,孙二娘开始担心武松性格火爆,会出问题,就借口让手下四个赌徒出去找“行货”,并细心地吩咐,只用挠钩抓活人,就是害怕伤害到武松。没想到被真被她猜中了,武松在飞云浦、张督监家里杀人报仇后,破庙中睡觉时被这四个人抓住,送到孙二娘身边。分别数日又相见,孙二娘和武松感觉格外的亲,都拿出大把的银子赏这四个赌徒。四个人意外得了不少银子,却不明就里。
菜园子张青看着两人辣的眼神,感觉自己就要变得像菜园子里的绿菜了。武松如果在他们家住的时间长了,两人肯定会擦出火花。他又惹不起母夜叉媳妇,到时候场面就难堪了。于是他对武松说:“不是我不留你,现在官兵天天挨家搜查,万一出了事,怕你怪我。”这就是找理由往外推武松。
武松也觉得叔叔、嫂嫂叫得太亲太肉麻,心中暗暗滋生的恋情有点压不住,迟早要出事。于是准备上二龙山。
孙二娘听说武松要走,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指着武松脸上刺的金印,对张青发邪火:“你如何便只这等让叔叔去?前面定吃人捉了。”张青有点吃醋,但对母夜叉老婆无可奈何,便应付说:“贴两块膏药不就得了。”孙二娘更是生气:“天下只有你乖,说这等痴话,这个如何瞒得过做公的。”其实张青又不傻,他就是想快点打发这个情敌走人,没有多想。
其实孙二娘早就想好了,她把武松打扮成头陀,这样外出才会安全。
从孙二娘为武松做的每一件事可以看出,她对武松动了情,但毕竟已经嫁给了张青,只好送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把感情压在心底,继续和老公开黑店。
《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
《水浒传》中若论风流多情的女人,当属李师师。
李师师乃东京名妓,色艺双绝。才情容貌深得文人墨客的欣赏,野史上,和很多的名人交往密切。宋徽宗赵佶亦对李师师一见倾心,为方便与之交往,从皇宫挖地道与师师闺房相通,以方便相见。
李师师虽是烟花女子,在《水浒传》也是个风流多情女子,成功安排了燕青拜见宋微宗赵佶,让其表述梁山泊全伙好汉的忠义,客观上促成了招安。
宋微宗一代君王,燕青乐艺称绝。看上并交往这些人,足以证明李师师的风流而不下流,多情却不滥情的品格。
当然《水浒传》风流女子不少,像阎婆惜丶潘金莲丶潘巧云等等,她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归纳起来,都不能称风流,只能说是自甘坠落,无耻下流罢了。
综上所述,《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子当李师师莫属!《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
巜水浒传》中风流多情的女人不少,其中有两人,妻嫂风流不守妇道,导致了宋江怒杀妻子阎婆惜,武松杀死奸夫西门庆和淫妇潘金莲,为哥哥武大郎报仇雪耻,最终宋江和武松两人被逼都先后上了梁山。还有一个女人就是东京的名妓李师师,把宋微宗皇帝迷得神魂颠倒的,试想一个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君王,身边美女如云,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供他享受,可他偏偏确看上了名妓李师师,经常从密密通道到李师那儿去私会,可见李师师非同一般妓女,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赢得皇帝的欢心,足以说明李师师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为此,我以为潘金莲、阎婆惜两人只不过是令人不耻的荡妇,而李师师才真正是风流多情的女人。
(一)
《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
潘金莲!因为她在巜水浒传》里的表现是最为出色,最为露骨,且还因自己的多情私欲作怪害死了丈夫。从而成为千古憾谈,流名人间,警示后人。
其他也有,但本人认为唯有金莲,令人不赞。又记忆新!
作者伟大!他,用心在教育后人。
《水浒传》风流多情的女人应该是谁?
应该是潘金莲吧。
风流多情,最起码不是因为贪图钱财才愿意跟一个人在一起的。
潘金莲也算个苦命女子,小时候被卖入财主家当丫鬟,虽然出落的如花似玉,才貌双全,但是,又很不幸地被歹毒的主家婆嫁给又矮又丑又穷的武大郎。
武大郎和潘金莲做多只是搭伙过日子。
他们不可能有也永远不会有精神上的默契。
当武大郎天天挑着担子出去卖蒸饼,为最基本的衣食忙碌的时候,潘金莲只能宅在家中,透过帘子,看街景解闷。
没人陪她下棋,没人听她唱曲,没人值得她去写诗,去填词,去做一双精致的绣花鞋。
天上的云来来去去,她只是茫然地随波逐流,尽管她还年轻得赛过春天刚开的花儿。
然后,武松出现了,跟武大郎截然相反,高大勇猛,气概凌人。潘金莲立刻心动了,她的美丽,不就该配这样一个丈夫吗。可是,有缘无份,武松是女性绝缘体。
接着,西门庆出现了,跟她一样风流有才调,还一表人才,还对她百依百顺,她是真的爱上他了,无关他的财产。
她的作,她的闹,她对他其他妻妾的恨妒,也是因为爱他啊。
可惜,最终还是一份虐缘。
风流多情,潘金莲绝对当得起这几个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