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为何《红楼梦》中只字未提,难道女人都是大脚?

小脚肯定有大文化,不光是在小说中,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事,三寸金莲作为审美的一个标准,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但《红楼梦》也并不是对女人的小脚只字未提。书中有对脚的特写,但的确很少,那么《红楼梦》中的女性到底是大脚还是“三寸金莲”?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 缠足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从《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与缠足发展史对比

1 缠足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缠足在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葩的现象。然而在今人看来啼笑皆非的缠足文化却在中国传承了有上千年的历史,究竟“三寸金莲”有何魅力,让无数女性前赴后继忍着剧痛也要缠足?

缠足究竟起源于何朝何代,没有统一定论,说法众多。这里介绍三种起源说,第一种说法,说起源于汉朝,证据是:明代杨慎所写《丹铅总录》引《杂事秘辛》中,记载了汉恒帝的皇后梁商女以细绢束足,使期看上去纤小,因此确定汉代已有缠足。

第二种说法起源于六朝,主要依据是:南齐东昏候用凿金贴地成莲花,并命潘贵妃行于莲花之上,美其名曰步步生莲花,后人也将小脚叫做金莲。

第三种说法起源于五代,南唐李后主李煜宠幸舞女,他为宫嫔窅娘建造了一座六尺高的金莲舞台,装饰精美,令窅娘以帛绕足,并使脚尽量弯曲,成新月状,显得妖小美丽。后人也纷纷效仿窅娘脚的“弓纤之美”。这个传说一直流传下来,到了15世纪,窅娘的传说是最多用来解释缠足由来的。

众多起源说法都存在两个共同点,一都与皇帝后宫的女性相关,不是妃子就是舞女;二是纤小的脚都被视为女性之美。

《菩萨蛮》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池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到了宋代,女性缠足有了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宋代诗人苏东坡有咏足词《菩萨蛮》。缠足诗词的出现是以缠足习俗为前提条件的,由此可见,缠足在宋代已开始流行,还出现了专门用来缠足的鞋子,叫“错到底”。但是流行还仅限于贵族阶层的上流社会、或富贵人家,在元代《南村辍耕录》有提到,缠足在“熙宁、元丰之间(北宋1068-1085年间),为之者犹少”。

到了南宋,临安成为缠足的流行之地,特别是妓女的缠足之风,当时称之为“杭州脚”,小脚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被占统治地位的男性所看重。

到了元代,缠足之风更盛于宋。最明显的印迹就是元代作品中的词曲杂剧,都有描述到妇女的小脚。元朝不缠足的妇女也有,但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一种观念,皆以缠足为荣,不缠足者为耻。

明代是缠足之风的鼎盛时期,妇女所缠之足,不仅要小,言必三寸,而且还要呈弓形。明武宗选美,不仅看长相,还要当场脱鞋验脚,看其是否缠足,是否缠得有形。缠足变成了选美的主要条件。

到了清朝,满族女子不提倡缠足,清朝入关后对汉族的缠足之风持反对态度,并一再下令禁止。但是缠足之风一直没有遏制,到了康熙七年,禁缠令只好废除了。

之后,到清朝末年,随着维新之士等有识之士,以及传教士等开始提倡反缠足,由此又拉开了一场天足运动。

最后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缠足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 从《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与缠足发展史对比

《水浒传》作者公认为施耐庵,生卒年代 约1296—约1370年,元朝起始时间为1271年—1368年,明代建于1368年,也就是说作者的成长环境及生活习惯和风俗都是在元朝培养起来的,他算是元末明初之人。

缠足在元朝乃至明朝都是一种很流行的文化,明太祖朱元璋是汉人,也成长于元代,他还把缠足上升到了社会地位尊卑的地步。他把张士诚旧部变为丐部,下令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以此来羞辱张士诚的旧部,意为下贱之人。

再结合,上述缠足的历史发展,元代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提到女人的小脚,并且形成一种尊卑的观念。所以我们在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中读到“三寸金莲”,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也符合当时人们的价值观。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卒时间 约1715—1763年。曹雪芹身上有一个公认的信息,他们家族是满族的包衣,有家奴的意思,包衣是服务于满州贵族的,一些包衣因受宠而显贵,曹雪芹家族就符合这个传统。所以曹雪芹成长所受满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理念更多。

结合上述,满族人的妇女不提倡缠足,满族皇帝也不热衷于小脚,于是推行了一段时间的禁缠足令,但最终失败了。由此,不难看出,在曹雪芹的意识当中,缠足对于妇女并不是必须的,也没有尊卑之分。所以在《红楼梦》中,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述女子的脚是大还是小,部分描写视情节而定。比如提到尤三姐,“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有半刻斯文。”,这里的金莲可能就是指小脚了。再比如配合人物形象,写到傻大姐,“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做起粗活来很是爽利简捷”。

另外,依我们对曹雪芹的研究,他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学者,在他的作品中,他能把女性塑造的个个才华出众,又不乏怜香惜玉之态,或许他根本不提倡女性去摧残自己的脚,自然不会把这种缠足文化夸大来写。

《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为何《红楼梦》中只字未提,难道女人都是大脚?

女人裹足之风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裹足继续向纤小发展,明代的裹足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明代马皇后一双大脚,俗说“露了马脚”,便由此而来。

纵观裹足的历史,说其大有文化,本人极不认同,即使是文化也是一种陋习文化,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只说是为了满足男人们的畸形审美需求。可我觉得其更有深层的寓义。无非使封建礼教社会男尊女卑的具体体现,无非是对女人人身自由的限制的中一种身体的摧残,也是对女人存天理灭人欲失节事大的最好注角。

清人入关之后,是明令禁止女人缠足的。因此《红楼梦》中对此少有书写,也并不奇怪了。可从书中去看,仍有三寸金莲之情形,不能说没有提及。

此一陋习延续久远,小时候在农村小脚女人见过不少。自己的婆婆便是

小脚,常常修剪,那种畸形至今思之极恐,可见缠足之痛。问之为什么缠足,说是脚大脸丑,是不能嫁人的。由此可见,此一陋习害人之深。甚喜解放之后,这种对女人的人身摧残,才算绝迹了!

《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为何《红楼梦》中只字未提,难道女人都是大脚?

《红楼梦》中有没有女子被裹脚了呢?曹雪芹在书中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从书中的一些描述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迹象的,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有些是裹脚的,有些是没有裹脚的,我们先来说说哪些是裹了脚的。

晴雯 第七十回:宝玉清晨看房中几位服侍他的姑娘嬉闹,只见“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著头发”。 此处“红睡鞋”是指的缠足,因旧时裹足女子睡觉是穿鞋的,不过有的版本并没有写红睡鞋。还好有宝玉作《芙蓉诔》“忆捉迷屏后,莲瓣无声”。莲瓣即三寸金莲,可以让我们断定晴雯缠足。但是因为晴雯在园中一直都是一个丫鬟,丫鬟承担着劳动力的作用,所以推断晴雯应该不是全裹足,而是半裹足,这样就可以满足基本的劳动能力。
尤三姐 书中记载: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这里提到的金莲无意就是“裹脚”了,但是书中对于尤三姐的姐姐尤二姐以及尤氏老母并没有详细记载他们是不是裹足,所以无法贸然做出判断。


《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为何《红楼梦》中只字未提,难道女人都是大脚?

一.“三寸金莲”:扭曲的审美观

几个人摁住四五岁的小女孩,不顾女孩的哭喊,用长长的布条把脚紧紧裹住,使其皮肤溃烂、脚骨折断,然后变形,最后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

这就是过去给女孩子裹脚(也叫缠足)时的情景。

这种陋习几千年来一直摧残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至于中国古代女子从何时开始裹脚,一直众说纷纭。

从上古神话传说,一直到各个当权者的逸闻趣事,无外乎是因为男人扭曲的审美观、女人为了取悦男人才成为风气。

小脚的女子因为身体的原因,走起路来比较慢,身体摇摇摆摆、婀娜多姿,所以看上去楚楚动人、倍感娇柔,因此得到男人们喜爱。

说句题外话:而在我的老家,女人们提起裹脚,最恨的是孔老夫子,据说裹脚是孔老夫子提倡的(估计与他的言论有关)。

现代学者研究称:缠足兴起于北宋(有实物可证,在福建福州的一座北宋古墓里,出土了六双女鞋),兴盛于明清,直到民国孙中山总统发布“劝禁缠足文”,缠足之风才逐渐停止。

二.《水浒传》中的“三寸金莲”

元朝的时候,蒙古人不缠足,但不反对中原人缠足。到了明代已是裹脚的“兴盛期”,不同于宋代只是贵族女子才缠足,明代各界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开始缠足,而且越缠越小,以致有“三寸金莲”一说。

当时评判美女的标准就是看脚的大小形状。所以当时男人们皆以娶小脚女子为荣,大脚女子为耻。

朱元璋的皇后因为没有缠足,被人嘲笑称“马大脚”,最后还成就了一个贬义的成语“露出马脚”。

历代文人对缠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用诗词歌赋赞扬小脚的美,这种畸形的的审美观,促使了缠足的流行(就像今天的以瘦为美)。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受历代文人的影响,所以在书中,除了要纵横沙场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其他的全是小脚美女。

宋江的女人阎婆惜是“金莲窄窄”,皇帝爱的女人李师师也是一双小脚。

他特别描写了潘金莲的“三寸金莲”,西门庆在王婆家勾搭潘金莲时,筷子掉在地上,西门庆首先看到的是“尖尖的一双小脚儿”,后来甚至有西门庆用潘金莲的绣花鞋当做酒杯喝酒的场景。

这也说明当时男人的审美观:爱人先爱脚,小脚是当时女人美丽的标志。

三.红楼梦中为什么只字不提女人的小脚

清兵入关后,曾武力强迫男子剃发,所以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

对于女子裹脚,清廷也几次下令停止,但每次都没有达到目的,因此有“男降女不服”之说。

但满人女子从不裹脚,孝庄太后曾下过渝旨:有缠足入宫者,斩!据说这道渝旨一直悬挂在清宫的神武门内。

《红楼梦》一书,虽然作者曹雪芹有意模糊时代背景,故事无年代可究,但根据“脂砚斋评红楼”,其中人物事件与曹家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曹家盛于康熙年间,对于缠足,康熙曾下诏:禁妇女缠足,违者罪其父母家长。”

作为康熙宠臣,曹家不可能不遵守皇帝下达的命令,再让女孩子缠足。

就拿贵妃元春来说,肯定是一双天足,假如是小脚,根据清廷祖训,不可能入宫为妃。

薛宝钗出场,也是为了选妃而进京,单是是一双小脚这一项,就不符合条件。

至于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动辄站在门槛上骂人,更不可能是小脚。

所以,元春姐妹以及官宦亲戚家的女儿,可以肯定是不缠足的。

书中着重写脚的,就是尤二姐初见贾母,贾母命她“拿出手来我瞧瞧”,而鸳鸯却是“揭起裙子来”。

可见,掀开裙子自然是看脚的大小。

看过之后,贾母说了一句:“倒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还俊些。”

这个“齐全”,到底是指尤二姐缠足还是没有缠足?

咱们再来看看尤二姐的出身:跟随母亲改嫁,与贾珍有染。就这两条,可以看出尤二姐出身算不上高贵,普通的汉人女子是肯定从小缠足的。

书中第六十五回,作者这样描写尤三姐:“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古来“金莲”一词就是形容女子小脚,可见尤三姐也是缠过足的。

因此上,尤二姐尤三姐是小脚。

如若说丫鬟仆妇也有缠足的,是有可能的,因为仆妇中皆是汉人,当时的社会风气,汉人不裹脚才不正常。

不过,丫鬟仆妇做些粗活,也不可能缠裹成“三寸金莲”。

虽然作者惯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手法,把一切问题弄得朦朦胧胧、似是而非,在女子缠足的问题上,有意避开女人脚大脚小,但细究下来,还是有“马脚”可露。

《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为何《红楼梦》中只字未提,难道女人都是大脚?

原因之一,作者本人不喜欢这种裹小脚的风气。

原因之二,在《红楼梦》小说中曾写道“无朝代可考”,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虚构的年代,没有历史背景、也没有时间的约束。作者为了避嫌,不设定时间,并且故意忽略了一些和当时朝代相同的东西。即便如此,红楼梦也一度被禁。

《水浒传》中有“三寸金莲”,为何《红楼梦》中只字未提,难道女人都是大脚?

《红楼梦》刻意模糊了故事发生的年代,所以人物的服装,发饰都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红楼梦》女子到底是大脚还是小脚也没有刻意写出。不过透过字里行间,还是能发现,《红楼梦》里,有大脚也有小脚。

四大家族的老家在金陵,金陵的汉族女子是缠足的。但是书里的小姐,都没有大脚和小姐的描述。

王熙凤是大脚。原因是王熙凤与贾琏打架后,往贾母房里飞奔,如果王熙凤是小脚,那么她走路都走不快,更跑不了 。

薛宝钗也应该是大脚。宝钗扑蝶,她跟着蝴蝶跑那么远一定是大脚。

晴雯是小脚。清晨,“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著头发”和芳官闹在一起。裹小脚的人都常年穿睡鞋,即使睡觉也穿着。晴雯穿“红睡鞋”,证明她缠足。宝玉的《芙蓉诔》有一句:“忆捉迷屏后,莲瓣无声”。莲瓣即三寸金莲。

尤三姐也是小脚。【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这里,清清楚楚的写明尤三姐是一对金莲。尤三姐是小脚无疑。

《红楼梦》里唯一明确写出脚的大小的是傻大姐。傻大姐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做起粗活来很是爽利简捷。

《红楼梦》对女孩子的脚没有太多讲究。也许与时代有关。清朝女子有缠足的,也有不缠足的。满族女子不缠足,汉族女子缠足。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