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红楼梦》中,贾母是宁荣二府德高望生的长辈,她可以说是儿孙绕膝,晚年享尽天伦之乐。贾母心地善良,又是长辈,说话又有份量,对后代子孙也多是和善。比如她说把林黛玉接来贾府便接来了,没人敢说不字;她疼爱内侄孙女史大姑娘,便常接她来贾府住些日子;她还把宁国府的贾惜春放在荣国府养着。但是她的善良也不是随意施舍的,贾迎春遭遇中山狼,她也没有插手。至于贾环,大概根本入不了她的眼,更不用说和贾宝玉比。

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贾环品行不端,顽劣;第二,贾环母亲的缘故;第三才是贾环的出身。下面具体分析第一,贾环品行不端,顽劣在贾母的眼中,地位出身不是放在第一位的。比如探春同是庶出却一样受重视,再比如在清虚观打醮,贾府一众女眷来了,一个小道士没来得及躲出去,在人群里混钻,一下钻到凤姐怀里,凤姐扬手就是一巴掌,众人叫着“拿,拿,拿!打,打,打!”。贾母听见动静,问明缘由,说是小门小户的孩子,没见过世面,怪可怜见的,别把他再唬着了。她不仅让人叫那小道士进来,还赏了他些钱买果子吃,命人不要为难他。这样的小细节书中有很多,所以,贾母不喜欢贾环,主要原因是由于贾环心眼毒,嫉妒心重,品行不端。贾宝玉在众人是个宝,这极大的引起了贾环的嫉妒,所以他和他母亲赵姨娘几次三番想害宝玉。他又想用蜡油把宝玉眼睛烫瞎;又在贾政面前陷害宝玉,说宝玉强暴金钏,导致了金钏跳井,那次宝宝差点被贾政打死;他娘还搞法术要害死宝玉和王熙凤。这种治人于死地的心肠是何其歹毒,可想而知,有这种黑心肠的人,平日里的行为也好不到哪里去。贾母是个聪明人,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心里一清二楚,只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在她临死前,嘱咐凤姐“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贾环是个什么德行,她是心知肚明的,自然情感上也喜欢不起来。

蒋勋老师说,其实贾环也挺悲哀的,贪上那么一个不知冷热的娘,亲姐姐也不理,地位又不高,小时候的顽劣反而是一种强烈寻求存在感的表现,要发散聚集在心里不平衡的“毒气”,也是对贾环的另一面解释。他的“毒气”恐怕只有丫鬟彩霞能理解,人就是这么奇怪,再坏的人也是有人爱的。

第二,贾环母亲的缘故古时男子可以一妻多妾,妻和妾区别很大,正妻大多出身高贵,家世显赫。妾的身世就比较杂了,有是贴身伺候的通房丫鬟,比如平儿,袭人这些丫鬟,多半都是被正妻压着生活。平儿在凤姐和贾琏的夹缝中生存。尽管袭人没有如愿成为贾宝玉的姨娘,但在这条路上,她一直在为贾宝玉选择正妻。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中,她知道贾宝玉的最爱是林黛玉,可是她可不想和林黛玉相处,当她听了林黛玉口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心中触动很大,更是坚定了和薛宝钗结盟的决心。赵姨娘的角色原也是贾政身边的丫鬟,之后顺理成章上位成姨娘,依她在贾府的表现,想必做丫鬟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贾府,赵姨娘能保住自己两个孩子出生并平安长大,这大概是她最大的功劳。尤二姐就没有那幸运,遇上了王熙凤,不但孩子没保住,连小命都没了。可见,在深宅大院里混,没点手段也是不行的。林黛玉的话没有错,如果不去卖命的抗争,就会被压倒,永无翻身之日。也正因为赵姨娘的的不断抗争,为自己为子女,所以引来贾府不少人的记恨和种种不屑。但是她足够脸皮厚,从家奴到丫头,从丫头到通房,从通房到姨娘,一步步走来,过五关斩六将爬到这个位置,记恨她的人,估计早已排成长队了。

所以,她在贾府不仅因为妾的身份低微被人看不起,而且因为好争斗招惹是非,也遭来了不少人的嫉妒。这些讨厌她的人,自然会把这种厌恶带到她的孩子身上。贾探春无情又聪明,她连亲娘都不认,只认王夫人,可谓“有其母必有其女”啊。

第三,贾环的庶出身份妻和妾所生子女,也有嫡出和庶出之分。这种身世差别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凤姐曾评价探春,“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这是女儿家。说到男儿,亦是有所分别。正妻所生的嫡子,有正宗之意。自古皇家,嫡出子嗣继位,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这是贾宝玉和贾环在地位上的差别。再说贾宝玉,一出生就不同凡响,衔玉而生的公子,再加上无论品貌还是德行,或是才气,又懂怜香惜玉,他都在贾环之上,不光是贾母喜欢,大观园里女子无不喜欢他。综述,以上三点主要原因造成贾母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红楼梦》原著,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荣国府里贾母确实很疼爱宝玉但几乎没关心过贾环。

因为荣国府大体分为二个大派系,一个是元春、贾母、贾政、王夫人、贾宝玉、王熙凤等当权派;一是贾赦、邢夫人、赵姨娘、贾环等的在野派。

元春是皇帝的女人,宝玉是元春的亲弟弟,他们同为一个派系,贾母疼爱宝玉也就很正常了。

贾宝玉的舅舅,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深受皇帝重用,身为九省都检点,是享有军权的实力派。

贾宝玉长得最像他祖父,让贾母充满回忆。

古代姨娘地位极低几乎和丫头的差不多,庶出子地位自然低下,贾环是姨娘生的,地位低下。

古人大都迷信,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充满神秘和特别,贾母疼爱宝玉也和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出生经历有关。

贾玉长相俊美,虽然很顽劣但他聪明灵透,文章和诗词写作水平很高;贾环长得猥琐,人也蠢笨(他编的灯谜大家都看不懂)。

荣国府已经走向没落,贾赦袭了爵位但他是个老色鬼,一事无成。贾政也无大功名,只在部里做个级别不高的小官。

所以要想重振贾府的荣耀,子孙永享荣华富贵,只能靠科举。原本很有希望的贾珠早死,重任落到灵透的宝玉身上,所以贾母特别疼爱他。

还有,贾母作为老年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全,再加上文章篇幅限制,也不能什么事都写。

赵姨娘如同泼妇,做事情不讲究,连她女儿探春都不喜欢她,贾母更是讨厌她。恨乌及乌,所以也不喜欢她的儿子。

所以贾母更疼爱宝玉与贾环互动很少。

《红楼梦》原著,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谢谢悟空邀请!贾母疼爱孙子,是人之常情,隔代亲啊。

贾母并没有独疼贾宝玉,她是最疼贾宝玉。

一、贾母疼爱贾琏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破醋”,王熙凤过生日,贾琏与鲍二家的躲在家里私会,被凤姐堵了个正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贾琏明仗着贾母素习疼他们,连母亲、婶母也无碍,故逞强闹了来。”

二、贾母疼贾珠

英年早逝的贾珠,是贾府“玉”字辈的男丁中最出色的一个,也是最有希望振兴门楣的一个。贾珠也是荣国府的长孙,历来有“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之说,贾母没有理由不疼他。

三、贾母疼贾环

《红楼梦》成书的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无论贾母有多疼爱孙女、外孙女,添了贾环这个男丁。她的心底必定是喜欢的,也许,顾及到王夫人的感受,表现的没有那么明显,但并不会影响老太太疼孙子的心。更何况,贾环也是贾政的儿子。两个儿子中,贾母喜欢贾政要多过贾赦。

贾环小的时候,受到赵姨娘挑唆,做了很多错事,引起贾母反感,否则,她会一直疼贾环的,她疼爱探春就是力证。

四、贾母最疼贾宝玉

贾母最疼贾宝玉,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笔者觉得,贾母最疼贾宝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因素如下:

1、贾宝玉的出生带有神话色彩

神瑛侍者下凡历缘,含玉而生,通灵宝玉还有除邪祟的功能,总之一句话,贾宝玉的降生,给贾府带来了振兴门楣的希望。

2、贾母深爱丈夫,爱屋及乌

第二十九回,端午节,元妃赐恩,大家去看戏,张道士和贾母的对话:

张道士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止,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这玉儿像他爷爷。”

3、元春疼爱贾宝玉

元春省亲,明白地叙说,元春进宫前,疼贾宝玉的情状是如同母子。

偌大一个贾府,居然靠元春来撑门庭,悲哀啊。贾母心里对元春,是又疼又怜有愧。

看在元春的份儿上,贾母也要多疼贾宝玉一些。

4、贾宝玉长得好、性情好

贾宝玉的外貌,非常美: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人的正常心理,大多喜欢美的事物,看到贾宝玉觉得赏心悦目,看到贾环觉得猥琐,相比之下,当然疼爱贾宝玉要多过贾环。

相对于书中的其他男性,贾宝玉的性格比较好相处,口碑也不错。

当然了,也许贾母最疼贾宝玉有王夫人娘家实力强大的因素在,但我依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述四个方面。

《红楼梦》原著,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红楼梦》里,贾宝玉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物,其中最疼爱他的当属老祖宗贾母了。与之同比,贾环在贾母心里存在感就要低多了。那么,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1、 贾宝玉出生自带光环。

原著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政老爹的夫人王氏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

古代人重视风水命理,他们把很多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认成是上天安排。贾母经常去道馆、佛场祭拜,家里还安置了栊翠庵这么一座庵堂,贾宝玉出生戴玉,与众不同的命理一定会让贾母认为这是上苍赐给贾家的贵人。

贾宝玉出生自带光环,这种厚爱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

2、 宝玉有爷爷的遗传基因。

原著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对贾母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止,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这玉儿像他爷爷。”

念悲去,独余斯良苦此身,常自魂牵梦萦,忧思难忘。家族众多子孙中,只有贾宝玉遗传了爷爷的身材相貌、言谈举止,虽然除去巫山不是云,但也可以暂时排解贾母思君之情。

贾宝玉身上残存着爷爷的影子,这份隔辈的遗传基因是任何人都没有的。

3、 贾宝玉身份尊贵。

封建社会嫡庶有别,嫡出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重视。

贾宝玉为正室嫡出,母亲王夫人出自金陵四大家族的王家,身份显赫。贾环为妾氏庶出,母亲出自贾府丫鬟,身份卑微。

所谓子凭母贵。贾宝玉尊贵的身份,足以让贾母对他宠爱。

4、 贾宝玉容貌俊美。

原著中形容宝玉生的“面和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形容贾环生的“人物猥琐,举止荒疏。”

《美好的生活》中黄磊曾说:“长得好看的人,确实容易先被人看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宝玉俊美的外表,与鄙俗粗陋的贾环站在一起,连政老爹都要“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更何况祖母了。

贾家子孙中,贾母最疼爱宝玉和黛玉两个孙辈,常常念叨着“两个玉儿不听话”。黛玉病死时,贾母含泪哭到:“你是我外孙女,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

偌大家族,贾母疼爱贾琏、贾珠、贾兰,当然也疼爱贾环,但是最疼爱的始终只有贾宝玉。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红楼梦》原著,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贾母一共有四个孙子,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还有一个没出场的“贾赦长子”。这四个中,贾母公开偏爱的是宝玉。

除了宝玉,贾琏似乎也比较得宠,甚至敢于酒后仗剑,直闯到贾母面前:“贾琏明仗着贾母素习疼他们,连母亲、婶母也无碍,故逞强闹了来”,由于祖母的疼爱,敢于无视邢王两位夫人,这当然是非常的疼爱了。

不过这里说的是“素习疼他们”,是复指。“他们”是谁?如果说是宝玉,就是祖母对孙辈堂兄弟的疼爱超过了儿媳辈,这当然说得通。但宝玉又没有参与他们的吃醋撒泼,凭什么把宝玉拉进来?

“他们”是指贾琏和凤姐夫妻。虽然仗剑而来,贾琏并没有真的打算杀妻,只是夫妻吃醋闹事。由于贾母的疼爱,敢于争吵到祖母面前。如此而已。

也就是说,贾琏获得疼爱,有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凤姐:妻子在老祖母面前能干、聪明、乖巧,巩固或者加深了贾母的宠爱。

这样大费周章地分析贾琏夫妻的宠爱,不难理解贾环不得宠爱的原因:不在贾母身边生活。当然,这也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贾母不喜,所以不在贾母身边;很少在贾母身边出现,对贾母的喜欢了解不深,偶然见面会惹贾母不悦,更加重了无宠的程度。

但是,贾母对贾环的冷落和不喜,不会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虽然不喜欢他的生母赵姨娘,但同母的姐姐探春,不是从小跟着贾母生活吗?虽然探春在较早的时候也得不到贾母的另眼相看,但通过相处,通过努力,贾母(包括王夫人)渐渐认可了她,这才有了后来协理大观园的权力与锻炼机会。

贾环为什么没有在贾母身边生活呢?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宝玉、元、迎、探、惜以及黛玉,还有时来时去的湘云,有机会在贾母身边生活呢?

先说亲戚。湘云“襁褓之中父母违”,自小父母双亡。但是渐渐长大之后,叔叔婶婶是她的法定监护人。如果让湘云长期住在贾家,就有“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得人耻笑”之嫌,所以贾母只能接她来小住。

黛玉则是因母亲病逝,没有其他长辈女眷可以照顾,贾母与林如海达成默契,才接到贾府的。尽管如此,林如海死后,黛玉仍有被其他远支亲属收养的可能。所以贾母一定要贾琏陪黛玉同去,事毕再接回来。显然是不肯让黛玉沦落到像湘云一样、但又比湘云更悲惨的生活环境里。这些,是贾母的大慈悲,尽可能照顾失怙的孤儿。在贾府内部,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在宁国府这里,贾敬一心修仙,贾珍一味“高乐”,谁也顾不上惜春的成长与教养问题。

在贾赦这里,儿女之情非常淡泊,对贾琏与迎春都不太关心。

在贾政夫妻这里,元春是长女,宝玉是次子,都比不上长子贾珠的地位重要。而且贾珠本人很争气(当然跟王夫人的管教分不开),是王夫人的重点培养对象。

这个模式套用到赵姨娘这里,长女探春是无所谓的,儿子贾环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要留在自己身边,无所谓的可以送到祖母处抚养。

也就是说,贾母虽然有最好的环境,却从来没有为抚养权而争夺过。哪怕是赵姨娘,贾母也尊重她对儿女的抚养权力。只有亲生父母不够重视、不够疼爱、照顾不过来的,贾母才收到自己身边抚养。这位睿智而慈悲的老太太,等于是一个高档的孤儿院,却培养出更有品味一批人才。

《红楼梦》原著,同样是孙子,贾母为什么独疼爱贾宝玉,而忽视贾环的存在?

宝玉出生时就带着玉~~,那可是能补天剩的一块,也就是人间的玉玺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