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众女子联诗,宝玉落了第,于是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来插瓶。宝玉要了红梅来,众人又联起了咏红梅。在此之下,宝玉来去一趟栊翠庵咏出了此诗。
01 妙玉为何出家为尼
依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出家人,一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多为情所困寻求解脱,可谓彻悟,比如传说中的顺治帝,要么家境败落无处可去,比如贾惜春。另一个原因便是丧夫失子出家寻求后半生的依靠,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也当过和尚,原因则是为了混口饭吃,谈不上什么大彻大悟。而妙玉则不同,她家境殷实,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年纪轻轻出家做了尼姑,书中交待的原因是: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以上可见,妙玉原本并不打算出家,只是自身这病,替身皆不能去,最后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入了空门。这足以说明妙玉六根并不清静,只是肉身在空门的槛外人,思想上还在尘世之中,更何况还是带发修行。她对人生的理解,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2 “为乞孀娥槛外梅”还是“为乞嫦娥槛外梅”
孀娥,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舜妻娥皇女英,二是指代嫦娥。娥皇女英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皇英,是帝尧的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舜继位后,在南方巡视时,死于苍梧。两位妃子前去寻找,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两人抱竹痛哭,泪水浸染青竹,最后泪尽而亡,“潇湘竹”或“湘妃竹”便因此而得名。说到此处,不禁想起另外一个人,没错,就是林黛玉。她与妙玉的经历很相似。两人从小便都是病不离身,都有过被和尚劝入空门的往事。只是黛玉没把和尚的话当回事儿,而妙玉则是为身子好从了各尚的话。两个人同与空门有缘,一人入一人出,好似在槛内槛外站着的两个女子。此诗出自贾宝玉,他与这二人又恰恰志趣相投,互有好感,好比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此处如用嫦娥取代,虽也是神话人物。她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老公的长生不老药,而奔上月宫成了仙女。在此处的解释就很牵强了,本人更趋向于“为乞孀娥槛外梅”。所以曹雪芹将妙玉比作了“孀娥”,其诗又出自贾宝玉,用意极深。《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把嫦娥比喻独守月宮,与妙玉修身庵中,同出一辙,性质一样。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为乞嫦娥槛外梅”是宝玉的诗句。大观园里众儿女在芦雪庵联诗,因说到妙玉那里的红梅开的好看,大家想折几枝来赏玩,又都怕和妙玉打交道,最后派宝玉去折。宝玉最后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又按照规定做了这首诗。
全诗如下: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面广寒宫中有嫦娥仙子,神话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吃了灵药独自飞升,也是飞到了月宫之中,被人们称作嫦娥。所以,人们会误以为嫦娥单指一个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嫦娥不是指一个人,而是对仙女的统称。《西游记》中八戒酒醉以后调戏的就是众多仙女中的一个,大概是刚刚跳舞的仙女之一,书中把她叫做“霓裳仙子”。
那么,我们知道了“嫦娥”是指仙女,就好理解宝玉的诗了。他就是把妙玉比作了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嫦娥”和上句的“大士”相对,都是在夸赞妙玉的高洁,雅致,表达了宝玉对妙玉的欣赏和崇拜。
至于,有些朋友说的,用“嫦娥”暗指妙玉有过婚史,是和后羿之妻一样的人,我是不赞同的。如果要这样理解,那前一句的“大士”做何解,难道要说妙玉是观音菩萨转世吗?
我是烟雨江南,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烟雨江南话红楼。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其实电视剧中把妙玉比做嫦娥是有争议的。因为嫦娥弃羿奔月,与妙玉身份并不相符。有古本中《访妙玉乞红梅》一节中的联是“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霜娥槛外梅”,而非“乞嫦娥”。霜娥,是传说中的掌管霜雪的女神,又名青女,和嫦娥完全是两个形象。。。。说到妙玉的美貌高冷,倒是更与霜娥的身份贴合。红学家蔡义江先生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中认为“霜娥”乃“嫦娥”之误,认为当是嫦娥,如今大家多从蔡说了。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嫦娥在偷吃灵药飞天之前,是后羿的妻子。也即是说,嫦娥有婚史,不是姑娘了。此处以嫦娥喻妙玉,按曹雪芹的惯常笔法,当有隐喻……
《红楼梦》“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什么将妙玉比作嫦娥?
奉迎讨好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