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我们本地没有这种风俗,家里老人去世,入土为安后,孝男孝女将披麻戴孝的白布,换成印个“孝”字的黑纱袖箍,要佩戴七七49天才脱孝,因而带着孝箍期间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人家忌讳、反感,说霉气、不吉利。

但这种习俗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被逐渐简化,即已逝老人安葬后,孝男孝女在坟墓前跨三堆火,当场就脱孝,但是老人过世,孝男家三年之内,过春节家里不贴春联、不放烟花爆竹,这种风俗一直在保留。题主所言的那样,在如今快节奏的年代中,不现实,也很难做到,有些老传统的东西,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在更新与变化…

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好久没有回过家乡,不知道这种风俗有没有改变,但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现在我们那里已经没有了,至于不能串门,在老人未入土之前,当地的确还有这种忌讳。

曾听老人们说,家有老人去世,过去要守灵一星期,入土为安后,要一期一期的去上坟,直到过了100天,做子女的才可以脱掉孝服,但是做长子的,三年之内必须穿戴白鞋子。

白鞋子其实就等于披麻戴孝,因为他有孝在身,所以不能去走亲戚,也不能去串门,平时忌讳穿红戴绿,也不能去参加任何喜庆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的忌讳了,老人去世三天就会被火化,安葬之后,做子女的就会脱掉孝服,传统的期期上坟习俗,被简化成五期、七期和一百天。

老人去世三年,是子女的重孝期,当地过春节时,是不能贴春联的,三年之内的每年祭日,子女要在这天回去祭拜,如果村里有未出五服的同辈,大家也会一起去上坟。

前一二年的祭日,办的相对简单,但是三年这天就不同了,这是当地的一大祭,所有沾亲带故的亲朋,几乎都要前去,这是我们那里人说的“半喜半忧”,会宴请民间艺人前来助兴,这天非常隆重,客人多的时候,仅酒席就可达百桌。

三年过后,守孝期虽然过去,但老人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每个子女的心里。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好的风俗要继承,你问的这个风俗不应该传承!一些人就是那样,老人在时不孝不负责任,死了就讲传统这样那样的,假装孝道,太没意义了!我个人关点是,老人在世时多多孝顺老人,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多亲近老人,这才是原因的根本!老人去世了讲那么多封建迷信有用吗?

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你说的是守孝三年,现在改了!

古时候,但逢有家中老人去世,士农工商,都是要守孝三年的。不但守孝,还要在坟前结庐而居。

在这三年里,子女们不得办理婚嫁之事,不能安排如上梁、开业、满月酒等喜事。如果子女中有做官的,还必须离职,会家中守孝,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叫做"丁忧"。“丁忧”期满之后,才可以出来继续做官。

据一株吊兰所了解,在本地已经没有守孝三年的做法。只是在办理丧事期间,孝子不能够走亲戚、串门子。一般都是烧过五七纸之后,就谁该干啥干啥去,等烧周年纸的时候再聚在一起,到坟前祭奠去世的老人。

一株吊兰认识一个人。那年,他父亲去世,他整整三个月没有理发、洗澡,虽然已是末秋天气,他那头发看上去就像一个非常非常邋遢的道士;浑身散发出的气味,离几丈远都能把狗熏吐。左邻右舍不但没有夸他有孝心,反而怀疑说:这孩子是不是着了什么魔?想想也是,这都是什么年代了。

其实,只要心中有“孝”,何必拘泥于形式?老人在世的时候,用心伺候就是最大的孝。

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不能走亲戚,!!

没有这个说法,家里老人去世,守孝l00天,,

孝子不能剪头发,不能穿红,过年不能放炮,烟花!

家里老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走亲戚,不能串门,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自己看啦,反正我们是49天内尽量不去串门,不去参加红白事,不进新房和婚房。我奶奶今年1月7日过世,我有去整理棺材遗物,还跟随去下葬。1月20日左右我兄弟叫我去他家喝酒,我拒绝,我说没49天,不去。这段时间村里喜事,我爸妈也都没去。这几天我二姨丈弟弟的女儿出嫁,我们算姑婆这边的,女方按辈份叫我外婆叫姑婆。我二姨丈叫我外婆要叫岳母,也叫姑妈。女方的妈妈一直叫我爸妈,我们一家去。订婚宴、今天回门宴。不过也是过49天以后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