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
我以为对工人群体来说,目前退休养老金以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设计最为公平,比较合理。
而对体制内的精英阶层,单就退休金而言,与工人是有相差,但悬殊不是很大,可以接受,但是体制内退休人员享有住房补贴,这笔钱一下就拉大了与普通退休工人的养老金距离。
其次还有职业年金,没有办法,人家有话语权,决策权。
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
退休金什么区间比较合理?退休金最合理的方式是没有区间,国家公民不分等级、不分层次,无论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商人等;凡是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应全部享受统一平等退休养老金!
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
脱离社会发展阶段,不顾国家生产力水平现状,无视社会分工和贡献大小,幻想个人收入一律平等,纯粹是无知无赖无耻行径!对这种妄图不劳而获者大家应当嗤之以鼻!
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
如果说是退休金的水平问题,一般来说每月养老金收入在2800~3200元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按照国际普遍的认定标准,退休金(养老金)只要达到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70%~80%,就能够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会因退休导致生活水平出现大幅下降。这也就是比较合理的一项证明了。可是人们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多少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为8903.08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为5340.33元。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比较低,确实也属正常。
国家统计的工资待遇标准,实际上包括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所有的待遇,属于应发工资,一般到手工资也就是80%~85%左右。
按照80%计算的话,大家平时的到手工资也就是城镇非私营单位7200元,私营单位4200元。如果养老金能够领取到3/4左右能够维持合理的生活,也就是需要养老金5400元和3150元。
怎样能够领取到这样水平的养老金呢?按照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待遇主要跟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相挂钩。
如果说按照100%基数缴费40年的话,养老金确实能够领取到5000元左右。
如果是按照60%基数缴费,40年的话,养老金领取3000元以上也是比较轻松的。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缴费40年有些困难,但是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制度,国家也在丰富养老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养老储蓄等等第三支柱的制度。
年轻人未来应当能够通过30~35年的积累领取到这样的养老待遇水平。
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
就题分析认为,以普通的社会阶层的干部与工人及职场工作人员,应按各人的年龄不同给予每一层次的养老金数额的安排。
但有人也会说,在职时各人在岗位的贡献有大小,那就按在岗时各人贡献大小分配。
按单位的实力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等制定出各种激励奖励措施,给予这些人相应的高薪也很正常,因为个人财富的积累主要要靠在职时。
当然缴纳养老保险按现今办法,高薪与低薪按现一样比例缴费社保,也无可厚非。
但缴费社保也是必须的,否则,你干任何工作不缴社保或城乡养老保险,年纪老了至少就会出现保障的不全面。
而退休后的人就应按以上各年龄段不同的养老金发放区间较合理。
因为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循环机制也会随之老化,吃也吃不多,就医现象却多起起来。
实现全民免费医保,我国那么多人口也是件很困难的事,至少目前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就题谈谈个人看法罢了。
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
退休金在什么区间比较合理?下面笔者谈谈个人对此敏感问题的分析与解读,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参与研讨,取得共识。
我认为,退休养老金设置必要的区间概念,这是自然而然的。假如养老保险的区间范围设置在0到100之间,则基本养老金,单位补充养老金,也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养老金,它们各自替代率水平的权重占比几何,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政策问题,是需要合理布局并妥善加以解决的。
大家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茧而出,先行一步。当时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水平,是按照58%左右严格控制的。而替代率百分比的其余部分与空间,是预留给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的。这就是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制机制与制度的基本雏形。
必须清楚,基本养老金作为退休待遇的主体部分,它的目标任务是保障年老体弱退出生产工作岗位后的基本生活。因此,基本养老金的区间范畴是举足轻重的,权重占比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94年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低于则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超过70%才能维持现有生活水平。
总之,退休养老金的区间概念,各层次与各支柱养老金的份额界定,事关养老保险制度的科学构建,涉及现行制度规范的运行与管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平均替代率水平,超过百分之80至90,而企业退休待遇的替代率水平则在40至50左右。这就是失控与超越区间范畴的明证,这是必须直面与聚焦的尖锐矛盾,这也正是退休待遇双轨制被诟病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