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此话不假,我步入老年也有此心态,退休一年来,养老金积聚20000块钱,节假日就四处遛达,打探哪家银行拉存款搞活动。
只要送礼有优惠,哪怕是一袋米、一壶油甚至是几双袜子,总之有彩头就能接受,至于存款利息银行间也大同小异,反正一年定期在2点几上下,自己就那点钱无关紧要,利息多也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了多少,但在乎存款的银行能安全保险又可靠。
奇怪的是,今年各大银行都热衷于大额存单,对一万两万看不上眼,唯有一家民X银行一万定期一年,利息照付,当场再返还现金40块,还是80块,记不清楚了,我当时心动了,回家取钱时一寻思,感觉钱没有礼物有成就感,最终打了退堂鼓。
一番折腾后,到现在自己的钱也没有存进银行,这样也罢,有时独自一人看着厚厚一沓百元大钞,再经手过过数,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我就在基层银行上班,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他们去银行存款,第一时间不是看利息有多少,而是看能送多少的礼品。
存款送礼品,基本上是所有商业银行揽储通用的手段。
送油、送米这一招,对年轻人没啥吸引力。因为很多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不做饭的。但是对老年人,那真的是深受他们的喜欢。
存钱就送礼品像我工作的银行,常年做存定期送礼品的活动。
只要存定期一年,金额达到一万块钱以上,就有礼品送。
1万块钱,送一壶一升的玉米油
2万块钱,送一袋五斤的米
3万块钱,送一提纸
4万块钱,送一袋十斤的米
5万块钱,送一壶五升的玉米油
10万以上,可以兑家用小电器。像热水壶,电饭煲,养生壶……
20万以上的金额,就可以送超市的购物卡。
你存的越多,送的礼品的回馈力度就越高。一百万以上,可以向区局打申请报告,帮你定制礼品。
像同样的存5万块钱定期一年,两家银行利息一样。一家不送礼品,一家送十斤的油。
你会怎样选择?
存20万,两家银行利息一样。一家不送礼品,一家送600块钱的购物卡。
你会怎样选择?
存100万,两家银行利息一样。一家不送礼品,一家可以送5000的购物卡,或者是给你定制冰箱、洗衣机。
你会怎样选择?
所以,这种存钱送礼品的活动,只要你会算账,都知道怎样选择。莫说是老年人了,对年轻人同样有吸引力。
老年人存款,不但看重礼品,更会给你讨价还价要礼品像每天银行关门以后,柜员都要打电话营销。就是要通知明天定期到期的客户,让他们记得过来转存。
很多老客户一接到电话,就是首先问利息,然后再问礼品怎么送的。
像这种送礼品的活动,其实严格来说属于违规的,涉及不正当竞争。所以,礼品都是一年比一年少,活动力度一年比一年小。
很多老客户就表示不满意,然后就会说明天过来看一下,再决定要不要转存。
等第二天的时候,客户来了,也不直接说转存。就是会和你讨价还价,要礼品。
本来十万块钱,按照规定只能送两壶五升的油,但是她就是要多拿一袋米。
十斤的给不了,那你也要给五斤的。
如果要的太多,就没办法给。很多客户就假装不存了,然后出去溜达一圈,每个银行问一遍。
对比以后,觉得还是你这里存钱送的极品多,她再过来转存。
还有的阿姨,存一万块钱,只能送一壶一升的玉米油。但是她不同意,就是要两壶。
你不给,她也不说不存了,就是一直拉着你磨。
有的时候银行很忙,你忙的分身乏术。面对这样的阿姨,你没别的办法,只能赶紧送到她满意为止。赶紧把她打发了,你才能去做别的事情。
存钱多的叔叔阿姨,她家里一年的米、油、纸巾,银行都给她包了。像我们银行,有个客户阿姨,存了300多万的定期一年。
如果是要购物卡的话,一万块钱可以送到80。300万,就是可以送2.4万的超市购物卡。
但是她不要购物卡,只要米、油、纸巾,以及传单被套等。
有一次我们给她送礼品,去她家一看。这个阿姨家里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银行送的。
做饭的电饭煲,微波炉,烤箱,热水壶,碗,筷子,水杯,电风扇,电动洗脚盆,被子……连门口垫的毯子,都是带着我们银行的标志。
她的礼品一次性拿不完,都是分很多次拿。每次家里没有生活用品了,她就来银行挑礼品。
差不多,她就把银行当成了免费的超市。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首先讲个笑话,说一个老太太去A银行说,你们银行存款利率低,你看人家B银行多高,说着就慢慢往门口走,发现没人理她,转过身说,我都说了这么多,你们咋就不明白,留两桶油我不就留下来了吗?
老年人喜欢存款,老年人也喜欢米面油,但是老年人喜欢存款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米面油。
中老年人爱存款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老年人由于年岁已高,这个时候抗击风险的能力是很低的,他们更喜欢也更适合低风险的产品,就比如银行存款,保本保息,会让他们看着很踏实。此外放在家里还不安全,有可能被盗、弄丢或者发霉等等,放银行又安全,每年还有利息,何乐不为。
其次,中老年人他们经历的时代变迁、事间冷暖更多,当他们经历了一些事情,对风险能有更清醒的认识,在某种层面你也可以理解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年轻人刚入社会,经历的大风大浪少,容易初生牛犊不怕虎,更愿意尝试挑战风险。
最后,对于现在的新兴事物,年轻人接受更快,但是老年人接受程度远不如年轻人,存款存了几十年了,而银行理财产品也就是最近十年才开始兴起的,最火的也就是近五年。所以中老年人更爱存款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新事物还是不放心。
不过米面油也是有用处的,银行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大家的利率也差不多,这时候中老年人是不是就可以待价而沽了,既然利率差不多,你是不是多送我点东西,我才去你那存,至于为什么中老年人更喜欢米面油而不是其他礼品呢?
因为他们那代人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很多人都经历过苦日子,知道日子最难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炫酷的包包,而是吃的!我们看到南美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疯抢面包等食物,对他们来说这个最实在,所以格外偏爱。此外米面油都是生活必需品,家里做饭的基本就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更多是在外面吃或者在父母家吃,他们对米面油更加亲切也不难理解,而作为银行自然要投其所好,吸引存款。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银行里的米面油,并不是白送的,而是用钱买回来的。而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一方面是有优惠活动,而另一方面是优惠活动加利息收入的划算性。当然,正视这个问题,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也就不单单是因为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了。
1、中老年人最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银行定期存款。
中老年人的投资理财方式有很多,但金老师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之一就有银行定期存款。原因也很简单:①、风险系数低;②、保本性强;③、年化收益率水平虽然不高,但也是稳定;④、就算需要应急资金,也能违约;⑤、人工便利程度强。
现在银行基准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为1.5%、二年期为2.1%、三年期为2.75%。看上去银行利率并不高,但是各个银行之间有着不等幅度的上浮,通常能上浮10%-30%的水平,这样算来,银行储蓄的年化收益率也就不低了。
当然,对比银行中低风险同等期限的理财,还是低得一筹。而银行定期存款的资金,银行作为投资的渠道有很多,贷款、理财等。而为了更好的揽储,或者是逢年过节时完成银行储蓄任务,所以在这时银行就会推出一些送礼的优惠活动。而优惠活动,间接的提高了利息收入,毕竟米面油都是用资金购买来的。当然了,作为适合投资理财的方式,中老年人也会计算计算,在年化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还有米面油的优惠活动,利息收入能更高一些,显然更加划算。
正因为关注到银行存款,而在关注的基础上还有礼品相送,当然也就会更加喜欢了。
2、中老年人投资理财,可以搭配式理财。
往往在与大龄投资者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投资理财的渠道很单一,很多仅仅只有银行定期存款这一项。虽然风险系数低,但年化收益率却不能拉高。所以,可以在中低风险的各类产品中进行搭配投资,一则风险可控,二则能提高利息收入。当然了,利息收入的增加肯定要比米面油送礼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多。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去姑父家吃饭,听到他在说:家里大米不够了,明天我去银行领两袋大米回来。
我一愣,难不成银行是他家开的啊。姑父哈哈一笑,说家里房子小,现在银行是他家粮库。想吃饭直接去领。姑父说同事存了100万,银行经理说1000斤米你们吃不完家里也放不下占地方,大米存在银行,等不够了安排人送过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姑父和姑姑都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两个人一个月合计2.5万退休工资,也就是说,四个月,就有十万收入。
姑姑和姑父的唯一女儿嫁出去了,家里也不缺什么用钱的地方,没几个月就十万的去存。姑父觉得炒股风险大,他们在国家铁饭碗做了一辈子工作,安稳惯了,那种炒房炒股炒币的事情是不会去想的。
既然他们这么求安稳,就是找银行保本的理财,平日就是几家银行转,成了周边几家银行吹捧的明星,跑到任何一家营业部,大客经理、柜员都会笑容满面的出来,用最大的热情迎接他们,吹捧他们,还送他们油米面。因为他们知道姑父过来肯定有钱要存!
果真是!姑父手头上有个三五万元,就开始存钱了。兜了一圈银行,比较下利息谁家高,固定收益谁家年限要求低,保本理财谁家要求金额低。比如农商行三年4.05%利息,但是邮储五年4.5%利息,工行两年3.7%利息,在这个时候,谁家银行机灵,给他们大米多,姑父家就存谁家。
姑父退休后一直清闲,也没有什么吃喝麻将爱好,平日里就是摆弄下自己的存折,抽屉里厚厚一沓,拿出来数来数去,然后看哪张要到期了,就准备存哪家?就因为这个,姑父家里大米、油面都不用买了。
等我后来负责一家营业部的时候,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很少到店里,都是退休的老头老太为主,一方面他们清闲,过来有人聊天,特别是他们之中有的当过领导,现在退休后没人拍马屁,到银行存钱,柜员围着他们转,非常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还有老年人把钱交给儿女不放心,还是自己过来,一方面实打实地听银行权威说法,卡里有多少钱,另外他们在选择利息和风险下,看哪家银行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多,他们就存哪家,这个时候大米成了非必要但是最后考虑的关键因素。
我们也考虑送其他产品,比如手机,但是他们不一定感兴趣,而且手机价格太贵。还有考虑送过家电,不过这些他们家里都有了,如果不是家电坏了,拿回去也是闲置。我们也考虑送纪念币、邮册、衣服,但是对他们来说,没有柴米油盐实用。
拿到了柴米油盐,这些短时间放得起,又是生活必需品,每天都要消耗,所以存钱的时候更愿意接受柴米油盐。
另外来存钱后,拿着大米出去,周边人都看到,那些老邻居就会问,他们就会帮银行宣传目前的活动,大家相得益彰。
平日老人去买米,不太可能买太多,100斤大米很难搬得动回家,每次大概就是10斤米买,而我们银行存款送10斤大米,对他们来说正好。等下一波吃完的时候,大概就是一个月,一个月退休工资到账了,就又开始来存钱领大米了。
加油站现在加油送礼,最受欢迎的也是大米油盐面,电信摆摊搞活动,乡下最喜欢领的就是鸡蛋。保险在农村宣传,送的就是毛巾、抽纸、米面。
因此,从银行角度来说,大米便宜,包装大,显眼,摆出去储户都看得到,成本低宣传好。而对老人来说,大米油面是每天都要的,存钱送礼,其他礼品挑花眼,但是最后还是会选择米、油、盐。
有人说中老年人喜欢去银行存款是为了米面油等存款送礼的优惠活动,是真的吗?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位列世界前茅,截止2018年5月,住户存款余额高达68.4万亿,人均存款余额4.92万。而超过40%的美国人只有不到1万美元的存款,以备退休之需,20%的美国人则不喜欢存款,而将其投资于股市,基金和保险投资渠道等。由此可见,中老年人存款,不仅仅是为了存款送礼品的优惠活动那么简单。
存钱防老仍然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初衷。虽然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况且,这其中特别是农村广大地区,还未真正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即使参保的,其保障能力也是不足的。尤其体现在医疗保险方面,即使城镇职工在大病治疗中,剔除已报销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因病致贫时有发生。如果不存款储蓄,几乎将晚年生活生存置于风险之中。
其次,中老年朋友是家庭经济来源的支柱,生活负担重。面对父辈,在社会保险缺失或不足时,不得不承担生老病养的赡养重任;对于儿女,教育,医疗,创业以及购房买车等还要给予必要资助,否则大批工薪一族将难以维持高房价和高物价的生活支出。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责任,作为家庭主要收入者,中老年朋友选择必要的储蓄存款是必须的。
传统储蓄观念还未与新兴理财观完全融合。大部分居民喜欢去银行存款,也喜欢高利率或存款送积分礼品等,但更多人不喜欢有风险的产品,哪怕一丝风险也不容易接受。保本保息在传统储蓄观中因为根深蒂固,而一时难以与新兴理财观难以融合,同时由于理财产品市场个别平台和产品的不规范,负面消息频出,对两种观念的融合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从表面上看,貌似平台多多产品多多,而实际真正适合大众投资者的,不忽悠的客户的,就太少了。投资渠道不能做到多元化,大众化,储蓄存款有时就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很多人不了解新兴理财工具,怕风险,再加上不良平台的负面效应,以及尚未高度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等,中老年朋友选择储蓄存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银行为揽到更多存款,采取各种送米面油等福利方式,居民需要存款,但也希望拿到足够高利息的同时获得其他福利,于是二者一拍即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