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亲眼见过挨饿的人吗?
出门在外之人,途中客车遇到堵车或者列车晚点,买卖人忙于生计,家中摊上大事,还有在家弄饭时,偶尔阴雨天柴禾受潮点不着,碳炉熄火,误了吃饭时间点,连同关押在看守所里的嫌疑犯,忍饥挨饿人人应该有之,无需亲眼所见,也是常有的事情,一点不足奇。
当然题主用意我也心知肚明,实话实说,我是60后,打我记事起到目前为止,尽管吃过杂粮粗粮、槐树花、海樱菜等众多野菜,和家人去过郊区农村拾过麦穗,拣过黄豆,刨过山芋,但从真正意义上而言,真没有吃不饱饭挨过饿的记忆。
您亲眼见过挨饿的人吗?
我见过挨饿的人,就是1960年饥荒年代,一家五口人,因男人犯了国法,入了监狱,家中剩男人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因粮食短少,母亲嫁到几十里远的村里,妻子嫁到几十里的村里,还带着小儿子。这样家里只剩姐姐和弟弟二人,嫁走的人时常给家里两个孩子送些吃的,不致饿死,活了下来。
还有一家没饭吃,有天,那个四十岁的男人,脱去衣服,躺在地下,大地是凉的,用地上的凉爽去冰低烧的身体,人饿极了就会低烧的。这样一冰,虽饥饿,但好受些了。
您亲眼见过挨饿的人吗?
还要说去亲眼见没见过别人挨饿,就是我自己,也曾经挨过不少饿呢!挨饿的日子肯定不好受,如果身体差、体质弱,又缺少营养的人,莫说长时间吃不饱饭挨饿,就是拿一顿饭不吃,你就发慌,心中上气不接下气,像要掉气心脏像往往蹦一样;头昏眼花,肚子里像在用粗造石块在磨,咕咕咕地叫个不停不说,全身上下都是软绵绵的有气无力。
当饿得非常利害时,不用说爬坡上坎行走或者去参加劳动,就是你原地不动地站着,马上就想坐下,坐着就想躺下。如果是晚上空着肚子去睡觉,即是怎样翻来覆去也睡不着,爬起来无论吃点舍,哪怕是喝点糖开水后去睡,也能入睡。人是铁饭是钢,这句话一点不假。
如今没有挨过饿的人,根本体会不太深。早在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集体伙食堂时期,伙食团按参加劳动和不劳动者分成甲乙丙丁末几个等级吃饭,在有粮的时候,我们当小学生的也只能是吃丙级,老称一顿三两米的罐罐饭,如果是麦子岀来了,就把麦子磨成的粗面做成馒头状,只有我的拳头大小,加点汤菜。本来就不饱,有的孩子两三口吃完了,有的孩子舍不得吃拿在手中,像抓虱子一样的吃。
那一年,正在青黄不接之时,伙食团完全断了粮。在吃菜叶子汤的那段日子,既无油又无盐,即使肚子胀暴一会就饿了,我们只要一下课,同学们也不怎么活动,只是一排排坐在石梯子上,懒洋洋的打话平伙,都来回忆往日吃得怎么怎么的好。在摆淡中,有的同学口水就掉出来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铃声响了又去规规矩矩坐起上课。那时后多大的孩子还尿床,我经常听到隔壁的同学半夜挨打的哭声。[大笑][大笑][大笑]
现在来回想,当时的大人们,同样全是吃的无盐无油的菜叶子汤汤,还要在生产队劳动,有的人吃了菜汤汤,全身发肿,也不误工。因为我们还小,不知他们是怎样熬过来的。不过后来有的在大队医院吃了一些用米糠加山上的黄金籽做的粑粑后得到了恢复。还好,第二年的麦子胡豆又出来了,我们生产队最终没有饿死一个人。
如果当时不是党中央发现问题的严重,并及时采取了有力措施,解散了伙食堂,人们才慢慢地松了口气,无论吃好吃孬肚子填得饱,不后果真的不敢设想。
我的深刻体会是,有时要把无时想,尽管现在是不缺少什么,特别是不缺粮与肉,但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眼光放长,从长计议,一定要把农业抓紧抓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不饿肚子,不再重受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那段苦日子。
您亲眼见过挨饿的人吗?
应该是六几年,我们这里的农村日子也很苦。记得一个蓬头垢面,棉袄打了很多补丁的老妪领着一个比我大点的男孩讨饭,我奶奶给了小孩一块渣窝(就是豆腐渣与玉米混合蒸的)。那小孩高兴地跳起来:“奶奶!奶奶!我讨了一块小饼!”听大人说他们是沧县的,晚上就睡在碾棚里,这场景时常在我脑海浮现。那时讨饭都成群结队,有的看见讨饭的不回家,因为怕讨饭的,那讨饭的苦苦哀求半天不走实在可怜,给吧,自家也没吃的,不给吧,讨饭的不走……唉😔一言难尽!
您亲眼见过挨饿的人吗?
我小时候经常挨饿呀
您亲眼见过挨饿的人吗?
不是见过,4O年前,遍地都是,特别是农村,每家每户都得挨饿,穿的破破烂烂,吃了上饨没有下饨,想想那时真是一言难尽,幸好有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人民才吃饱穿暖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