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童年的我,家紧靠镇里的养鱼塘,垂钓趣事儿件件桩桩。
一根帐竹,在煤油灯上将补衣针,或者大头针加热育弯,在白线上扣一小段玉米杆作浮漂,在阴沟里挖些曲线,这样钓鱼的装备,竿、线、钩、食就齐全了,当然受钓鱼竿长度的局限,大鱼不上钩,也钓不到,尽钓些小鬼鱼和小白虾,我们小孩乐在其中。
今天提及起来还兴奋的是,夏季天气炎热,养鱼塘里可能缺氧,中午时河面上游浮着成群的大小参鱼,我们就将饵料改为苍蝇,向鱼群里一甩钩就钓上来一条参鱼,几乎钓钓不落空,甚是有趣和过瘾。
说来也奇怪,养鱼塘每年出现一两次翻塘现象,大小鱼好像作魔变邪一样,争先恐后尽往塘边游,我们逮起来十分容易、方便…
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诗词形象的反应了儿时学习垂钓的情景,有些人喜欢钓鱼是半路出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了,从此无法自拔,有些人是小时候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打发时间,于是钓鱼成了儿时的乐趣之一。我出生在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那里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自然少不了钓鱼的地方,现在想想童年时代跟水跟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说我小时候钓鱼的那些趣事。
跟父亲初学钓鱼
老家后面是一条长长的河,名字叫东荆河,是长江的支流,汇入汉江,最终绕了一圈又流入到长江。整个村子被这条河环抱其中,每年六七月河水猛涨,一直漫到屋后,河里鱼种特别多,农忙过后,父亲会砍几根竹子做成鱼竿,其他工具也是就地取材,简简单单。那时候父亲就是榜样,父亲干什么都喜欢跟着,钓鱼自然也少不了我,尽管我什么也不会,但是我可以帮忙拿工具,提着小桶在后面跟着,坐在父亲身旁的小凳子上,学着他的样子提竿抛竿,夕阳下,一老一小,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就像一幅风景画,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水里的小动物都是我的朋友
从小就特别喜欢水,和水有着不解之缘。据说2岁时候还不懂事一个人不知道怎么走到水边,掉进家门口的池塘里,家里人找不到我都快急疯了,后来在池塘里发现了我,被一团塑料薄膜包裹着,才没有沉入水中......后来,长大一些了,喜欢在水边发呆,看水面上爬行的小动物,寻找水边栖息的鱼虾,这些事对那时的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有一次在池塘边钓鱼,一条小蛇游了过来,停在我面前的草丛上,贪玩的我用鱼线慢慢一圈圈绕在它身上,最后将它提了起来,真是兴奋不已,为了向小伙伴们炫耀,还将它拖着回了家,后来大人告诉我,这是一条小赤链蛇,有毒,那时候无知无畏,丝毫不知道害怕,还觉得自己很厉害。
放学后的愿者上钩
后来,随着学习任务慢慢加重,钓鱼的时间就渐渐少了,但还是会挤时间钓鱼。放学后,扔下书包,趁父母不注意赶紧跑到家门口的池塘边,搬开墙角的砖头就能找到蚯蚓,挂上后扔进水中,再回去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想起鱼竿还在水里放着呢,赶紧冲过去提起一看,上面居然有一条可怜的小鱼,一阵惊喜,取下后又扔入水中,接着回去写作业,就这样跑着跑着在钓鱼的陪伴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结束语
钓鱼对于我不仅仅是一项兴趣爱好,更像是对儿时无忧无虑生活的追忆和向往,没想过鱼获多少,只享受一杆一线静坐水边的那种感觉。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大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渐渐迷失在生活的迷雾中,如果你不知道生活的方向,那跟我一起来钓鱼吧!
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那时候还小,鱼钩是用缝线针,鱼线是没有的,也是用衣服的线绑,在一些小水沟钓!
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我的爸爸,对于我来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至今为止留给我唯一的好印象就是小时候跟着他一起去鱼塘钓鱼,而年少时的我也因为运气好钓上了一条大草鱼,至此,这就是我爸爸在我心里留下的唯一的一个好印象。
我还有个弟弟,可是他却能从小跟我爸开玩笑,嘻皮笑脸,互相逗着乐,而我永远是那个不敢造次的老大。想想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惧怕我爸和不想刻意的去接近他的,也许就是从我向他要一瓶老酸奶而反被狠狠的拧了一下屁股的时候开始的吧。
说来话长,那是九几年吧,我爸那会还是他们单位的司机,经常陪着领导出去,由此周末带上我们跟领导家人一起去郑州逛街。路上领导的孩子看见有卖老酸奶的就说要喝,那种玻璃瓶装的酸奶,上面是一层纸用皮筋箍着,插了管子喝;而我看见了也想要,就开始哼哼唧唧的问我爸要,那会一瓶酸奶5块钱,已经算不少钱了吧。我爸当时什么表情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是他当时就没答应,哄我往前走,而我还哼唧着,冷不丁的屁股上一阵火辣的疼,感觉到他拧我屁股了。我大叫了一声跳起来就往前跑了两步。扭头看到的是他愤怒的面孔,我也不敢说话,只好扭过去低着头往前走。而此时的眼眶早已被泪水挤满,有疼痛也有委屈。可我却不敢说什么,至于后面都是怎么过的已经不记得了。从这次以后一直到我成家,我印象中都再也没有主动的问他要过任何东西了。就算是看着他带着弟弟出去吃饭局,出去玩乐,我都没有再提出过要跟着一起去的要求。自此我变成了家人眼里又乖又听话又懂事的那个老大。
一次不懂得化解尴尬的父亲,让我对他的亲近感再无分毫。只知道他是我爸,我是他儿子。
而因为在上海一个人为了养家让老婆孩子过的舒服点,努力的留在上海工作,只因为这里工资高。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无奈只能让老婆带他回家上学。留下我一个人。
黄浦江边看邮轮
周末变的无聊而无所事事。看着上海处处布满的河道,经常看到钓鱼的人。让我又想起了曾经跟爸爸一起钓鱼带给我的快乐。而那快乐竟然会是我对我爸至今唯一的好感来源。
从真正的开始了解钓鱼,才发现原来想钓上鱼有很多的技巧需要学习,就去钻研,去看视频,去关注哪些钓鱼人。学习看钓位,看鱼情,看饵料,鱼线粗细,鱼钩大小,没想到钓鱼是这么一门需要研究的学问。
各种的钻研和学习,才能换来鱼儿上钩,钓到大鱼时拉杆的拉力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到周末天气好了必定要出去钓上个半天才过瘾。也会录制一些视频发出去跟大家分享。想想我儿子,也是很喜欢鱼和水的,曾经在上海的时候还为了带他看海和老婆一起大老远的跑到奉贤的碧海金沙。看到儿子在水中玩乐的样子,追着小鱼跑,挖沙子,别提多开心了。
带着儿子在碧海金沙玩
而这马上要五一了。虽然今年疫情影响很严重。不过好歹现在国家控制的很好。也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带着儿子去钓鱼。不一定是非要钓到。只是想让儿子体验到钓鱼的快乐。因为这是我从我爸爸那里从小体验到的唯一深刻的快乐记忆。所以我希望我能让儿子也记得我在他小时候带着他一起快乐的钓过鱼。
还有一点劝慰吧,希望有孩子的父亲,不要对你的孩子太过凶狠,孩子小可能无法体会到大人爱面子等所需要处理的细节。但是他们却能感受到你带给他们的恐惧和欢乐。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父亲,那就学会控制自己吧。不要随意的去爆发,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解释,也许他现在不懂。可是你温柔的对待至少不会让他心中埋下对你的恐惧和排斥。另外,就算远在他乡,当有机会跟孩子一起玩乐的时候,就算是玩沙子玩泥巴,我想孩子都会开心的记住跟爸爸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的。不要有了空闲只想起自己累了需要休息。那样孩子会在不知不觉间长大,当你想再跟他亲近的时候会发现已经晚了。所以,不要留下遗憾。与孩子家人一起多创造些美好的回忆吧。
一家人看着奉贤海港的日落
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80年代的乡村是很贫穷的,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肉是很少能吃到的,所以我们小伙伴们下学之后就到河里抓鱼摸虾,既解了肉馋,也成为了我们的童年趣事。我记得是用5分钱买来两只鱼钩(带倒刺的),到屋后竹林里寻觅一根粗细适中的“钓鱼竿”,用买来的洋线三股捻成一根钓鱼线,接着往鱼线上穿浮漂,我们是就地取材用公鸡的羽毛梗,剪成一小截一小截往鱼线上穿,再找来用完的旧牙膏铅皮,剪下一小块当铅坠,放在鱼钩上方一、二寸的地方,就这样一副简单的钓鱼竿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鱼餌,我们到阴暗潮湿的墙根处挖红蚯蚓,用一小罐子装着,往内面加一些潮湿细土以保证它们始终是活的。
就是这些简单的装备,钓到了很多的鱼儿,大的小的,色彩斑斓的,也许那个时候的鱼也傻吧。会钓的不会钓的都能钓到鱼,亦或许那个年代,就连河里也是贫瘠的。只要有吃的,鱼儿都会一哄而上。岁月悠悠,那个年代已经深深的植在我们的记忆里,但是那些快乐的时光仍会萦绕在心头。
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
回想三十年前家住农村的我,门前一条很大很长的河,一到钓鱼季节也会有很多的人到河边钓鱼,不过那时侯钓鱼和现在概念有些不同,那时侯都是想改善一下伙食,而现在都是娱乐和健身的标准。
那时侯钓鱼我们的线钩漂和杆都是自产的,钩是绣花针用火烧红弯成钩形用水浇使其产生钢性不易拉直。线就没几号几号那要求了,找到一根能钓鱼的线就不错了,漂的材料很简单,能找到鹅毛很不错了,找不到就用烂拖鞋的那种底,切成长条小块绑上就算漂,杆就更容易了,我家后山的小竹子很多,想漂亮就用火烧一下有弯的地方拉直后淋点水,漂亮的鱼杆就做成了。
那时侯的鱼不知道是太笨还是太饿,很容易上钩。现在还商品饵拉搓搞尽就是不上钩,时代进步可能鱼儿也真变聪明了吧。
三十几年前,能钓几条鲫鱼回家,别说那就是美餐一顿,如果是钓到大鱼回家加上父母的一顿夸奖那滋味有很多人也应该领教过吧!别提心里那多么的美滋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