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如何衡量他们是否合格呢?

我是70年代的学生,四年级班主任张老师就是位民办教师,是位南京下放女知青,大圆脸戴一付黑边框的大眼镜,在语文课堂上,声音宏亮,阐释透切,生动易懂,也不乏幽默风趣,在孔乙己一课中,她那演戏般的表情与夸张的口吻"还欠我几个钱呢?"至今我记忆尤新,仿佛就在昨天,张老师是位很不错的好老师,后来按政策她返回省城,是否再当老师,是否民转公,不得而知,但作为她的学生一直甚是想念与惦记。

题主所言,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即使有也是个例,但在我们就读的九年制(5+2+2)学校从未听说过,当年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为高中学历,经常被学校安排去本县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并考试,后来听说教体育的小吴老师,教音乐的陈老师参加函授和夜大,取得大专文凭才考得民转公,成为正式教师,还有教化学的王老师,通过自学考取淮阴师范,回来在县中当老师……

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如何衡量他们是否合格呢?

六十年代的民办老师大多都是高小毕业,水平大约相当于现在初中一二年级的水平。虽然学历不高,但由于那时候文化人奇缺,高小毕业当教师也算合格的。况且那时候的高小毕业生和现在单纯的应试教育相比,可以说多才多艺。音乐、美术、书法都不错,特别是书法、珠算,现在的高中生也无法比拟。我的一个邻居就是这样的民办教师。春节时,可以说在大门口摆上桌子帮人写对联,村里办宣传栏都是他画标头,村里宣传队演戏,他会拉二胡、弹琴、吹笙。算一个文化名人。

七十年代由于大跃进式普及高中教育,民办教师多为高中毕业,但水平并不高。因为那时高中办学水平太低了,名为高中学历,其实连现在的初中生也比不上。那段时间民办教师多是靠关系,良莠不齐。

学历和学识最好的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入职的民办教师。那时我国教育已走上正规,并且那时入职的民办教师都是通过招考录用的。

不论是什么学历的民办教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就教育上来说,县市有教师进修学校,地市以上有成人教育学院。开始是考试招录,后来是自愿报名学习,前前后后都获得了中师学历或大专学历。后来靠这些学历转为公办教师,当然与全日制毕业的师范生相比,其学历是含有水分的。但这是对历史欠账的弥补,今后再也不会重演这样的历史了。

现在这部分教师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在职的已不多了。祝他们健康长寿吧!

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如何衡量他们是否合格呢?

看来,你并不真正了解民办教师这个群体,也一定没有深入调查。

我是1972年高中毕业后,基本上没停几天就被大队聘请担任工分教师的。

在我进校以前,也有一些比较老的原乡聘请的工分教师,那大都是文化大革命前的高初中老三届学生(66级、67级、68级)。

1966年以前,全国是没有工分教师的,那时聘请的教师叫公办代理,挣的是很低的工资,户口是农民,没有转成商品粮户口,也有人叫民办公助。这些教师一般月工资是公办教师的60%左右。

这些人中,确实有极个别高小毕业的。

但这个群体中这种人极个别。

不要把那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想象的那么不负责,会随随便便派一个人进学校去教书。

1966年以后进校教书的教师,到1981年前,各地乡县地区差不多都举行了工分教师的清理整顿,做了三次(乡、县、地区各一次)清理整顿,对不能胜任的已做了初步清退。

1981全国民办教师大清理大整顿,这次是严格的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坚决予以清退,我乡连几个完小的教导主任都清理了。

几次整顿清理,依我乡为例,先后大概清退了三十多人。

1981年全省这次大整顿,还有一部分免试人员,但条件比较苛刻,好像一是文化大革命(66)以前的高中毕业的,二是教龄满二十年的,三是获得地市以上先进教师荣誉的(这些人中有小学毕业)。

1986年,全国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其中有一项硬指标就是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率。

若不达标,上级验收会不得过关。故好多原初中毕业当教师的全部通过函授取得了中师文凭。

六年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务必是中师及以上(高中毕业相当于中师)。

最后再说2000年民办教师全部招转,说是全部其实并非全部,还是举行了考试的,个别水平极差的肯定不予以招转,只是那时教师队伍中真正小学毕业的没有几个,可能全在免试人员之内。

那时第一次招转公办教师时有免试人员,时间差不多在1991年左右,亦就是那些基本上是紧挨公办代理后进校的人员,条件教龄务必满三十年。满三十年,你想一下,66年参加工作的都不行。

所以,民办教师队伍学历是达标的,小学毕业的一个乡镇中最多二三个(满三十年教龄免试招转为公办的)。

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如何衡量他们是否合格呢?

信口雌黄,请免开尊口

挑事,是啵?现在社会上有人因为报酬、师德等问题专门抺黑教师,你又从另一个角度"推波助澜"。

首先声明,我三代亲属没人干过民办教师。我是80年代中期分配的中师生,我考中师时,初中生还是先考中专,后考省级重点高中。近四十年来,我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资格回答你的问题。

文革后,民办教师的聘任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7年至1982年。

恢复高考后,国人求学积极性空前高涨,凡有小学的学校均设立初中,谓之农中。由于师资奇缺,确实有些教师是初中毕业生,当然也有小学毕业生。

第二阶段:1982年至1998年。

1982年,各地农中撤得撤,合得合,几个村的农中联合办学,谓之联中。当时,每个乡镇除一所国办初中外,保留约4至5处联中。

很多乡镇采用统一招聘形式,凡考试不过关的民师一律辞退。经过这次招考,小学毕业的老师基本淘汰,新招聘的民办教师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生。当然,其中也有初中毕业生。

第三阶段:1998年,民办教师成为过去。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5年,国家每年都要投放指标招考民办教师到师范院校,毕业后和统招生一样分配,成为公办教师。

1998年,凡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包括学校食堂工人,全部转为公办教师。不符合条件的,一律辞退

这就是真相,至少鲁南地区是这样。请问,你所谓的"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是小学毕业"数据来自哪里?如果是官方资料,请拿出来晒晒!如果是道听途说,信口雌黄,请闭上尊口。

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如何衡量他们是否合格呢?

关于“民办教师”是否是合格的教师,回答如下:

我所接触的民办教师,都是合格优秀的教师。

一,我们要知道:民办教师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当时,缺少能识字有知识有思想的人。

如果这些人,放在现今来对比,至少是985、211毕业的人才。

二,他她们这些民办教师,在当时,不仅白天要给学生孩子们上课,晚上还要去各村为村民“扫盲”(就是教不识字,不会算账的人上课)。

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民办老师”,我终生敬重他她们!

中国,如果没有民办教师的付出和贡献,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也没有今天的平安幸福!

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如何衡量他们是否合格呢?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国家对教师的文化水平,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今日头条》中的楼主提出:“民转公的教师有好多人都是小学毕业,他们怎么就是合格的呢?”下面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提出问题者,对“民办教师”的阅历不是十分了解。“民办教师”中,没有很多小学毕业的老师,只有极少数个别通过各种渠道上来的,后来经过教育部门的各种考试,也逐渐被淘汰了。所以提出以上的问题,我认为不够切合实际。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的是毛主席开创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农村所有男男女女,都以种田为生,大家都卯足精力,集中建设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从没有出现过外出打工现象。那时候“计划生育”工作还沒有开始抓,所以农村出现了“生育高峰”,生育多的,一对夫妇生有七、八个小孩,生育少的,至少也有三、四个小孩。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造成农村小学的教室与及教师的紧缺。

在当时国家经济还不够富裕的情况下,大队领导筹集各生产队集体资金,急剧增建学校。

六十年代,处于建国初始阶段,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有待复兴,那时候的正规师学校还比较少,一个大队的学校,只能分到3、4个师范毕业的国编老师,其他都是在本地临时招聘的“赤脚老师”,后来称为“民办教师”,我们大队经过统一考试,一共招聘了10个民办教师。

当时教育部门也了解到“民办教师”的文化水平不够高,决定要对“民办教师”进行培训。以当时的人民公社《教育委员会》为单位,暑假期间集中学习两个月,教语文课的集中学习语文知识,教数学课的集中学习数学知识。按学生上课形式,每天七节课,上午4节,下午3节,学期结束,由县教育局统一出题印卷,公社《教育委员会》组织统一考试、改卷,并把每个“民办教师”考分记录存档。这样的培训,连续进行了三年。

一九八二年,县教育局对所有“民办教师”,进行了一次类似高考规模的全面考试。这次考试,教育局按分数高低,向参考的“民师”颁发了两种证书:一种是考试高分者颁发《民办教师任用证》,一种是考试低分者颁发《民办教师试用证》。后来随着师范生的逐渐进入,得《民办教师试用证》的“民办教师”先后一步步都下岗了。

随着师范学校的扩展,国家每年都拿出一定的招生指标,招收“民办教师”去师范学校学习,成为国家编职内公办教师。

1990年,教育部门要求年丰力强的“民办教师”,报名参加《电视师范(自学)中师班》函授学习,学期三年,学期满后,颁发《中师毕业证》。报名后,得来一大箱课本,大部分书集都是初、高中课本内容。我们每到周六、周日集中到完中学习两天,而且每学期还要统一考试一次,考试规则十分严格,就象高考一样。考分还要记录存档。

我考入正规师范学校之后,学习两年,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我在教育战线上整整工作了四十年。前十几年的时间,“民办教师”却实辛苦,一边教学,得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边还要不停地自学,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管理自家的责任田,总是起早贪黑地忙呼,还是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这其中的摸、爬、滚、打,酸、甜、苦、辣,只有当时的“民办教师”自己知道,没有经受过的一概不知道。

这十几年的艰苦经历,让我深知,不管有多么艰难困苦,唯有狠下功夫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于现代工作的需要。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使自己不断壮大起来,得到社会的认可。

教学工作的后二十几年,由于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教学也专心致志了,思想压力也没有以前大,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对以上问题的结论是:小学毕业文化水平的“民办教师”很少很少有,就是实际有,后来也要被教育部门各种考试,一次次的被淘汰掉。“民办教师”转入公办教师后,几呼不存在了小学毕业的“民办教师”,都是经过了层层考试的,经过了“过关斩将”的考验,是完全符合现代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当年的“民办教师”,不要以为“民办教师”没有经过师范学习,就都是素质差的老师。要看到他们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为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所以他们也是合格的教师。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