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

今天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了几张旧粮票,应该是老人省吃俭用留下来的,在那个年代60斤粮食应该够吃一个月了吧?可是现在已经不用粮票买米买面了,这个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粮票是那个年代历史的见证,也是经历过那个时间段人们的一种情怀,粮票的往事值得回味。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粮食市场的开放,称奇的是,民生离不开的粮票在一夜之间,静悄悄地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的视线中永远地消逝,同时无声无息被淘汰的还有布票、肉票等众多票证,连壹分贰分伍分硬币和纸硬也遭遇边缘化,直到自动停止了流通。

现有的粮票只有收藏价值,唯有那些存世量少和稀有的全国、地方、军用等各类粮票,有众多专业玩家购买收藏,普通的粮票好好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值钱的那一天…

(图中是我保存的粮票)

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

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国家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活用品丶生产资料采取凭票供应。遗留下来的各类票证已不在流通,并以纪念收藏,随历史而消逝。而今,以属怀旧的心态,追忆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哪个年代,农民种地要完成国家的定购任务,工厂要按规定完成指标。生活中有布票丶粮票丶糖票丶肉票丶煤油票丶柴油票等。就连出行代步大金鹿自行车也要凭票购买。实践证明,计划经济的模式,不能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有改革开放,才有国富民强!

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

粮票,还有各种在60年代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足以证明那个时期物资的极端匮乏,什么东西都是凭票、凭证供应,这当然是在中国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引起的。

现在重点说一下题主说得有关那时的口粮供应问题,首先说,如果那时每人每月能供应60斤粮食的话,就没有必要凭票凭证供应粮食了。问题是国家那时没有那么多粮食,大家每天都张着嘴等吃,所以平均到每个人的粮食只有按定量供应了,我记得最低时每人每天0.38斤,还有半斤、六两、七两,好一些的时候供应8两,这个8两供应了好几年,以至于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人一天的标准口粮,也就形成了人们俗称的“八大两”。

那时的“八大两”显然是不够一个年轻壮劳力一天吃的,因为那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样的副食品供应,仅凭主食填饱肚子还是很将就的。所以那时就应运而生了很多的“代食品”,什么是“代食品”?最直接的就是说,凡是人能吃的东西诸如瓜菜类、薯类、野果类、糠麸、藻类等等,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把玉米芯、坚果壳、稻草等都拿来粉碎了充饥,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这是那个时候的真实状况。

现在回到问题的原点,题主问得问题是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我的回答是,但愿永远不要用上那个东西,现在拥有那个东西的应该只是玩儿玩儿收藏而已,其实让我以及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现在再看到那时的粮票只会勾起无尽的伤痛,同时说的是现在人们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

有作用,一是考古,二是历史见证 ,给后人留下评判大集体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国家强弱对比的依据。除此之外一文不值。

谢谢推荐头条首页!

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

别无它用,只能收藏。

以前的粮票还有用吗?

工人交的是剩余利润,农民交的是任务。两项载然不同,工人有固定工资,农民没有,农民完成任务吃剩余粮,余多多吃,余少少吃,没有保证。工人有厂房,有工具,有工作服。而农民土地,工具都是自已的。工人有节假日,农民没有,工人有退休金,农民没有。天地差别!并且还有很多义务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