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的同龄人,还记得生活最困难时候的场景吗?

在我的记忆中左邻右居大家生活都拮据,所穿衣服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不了再把给老三,母亲家务忙完了,就是端出针线盒,给孩子们缝补衣服,晚上坐在床边替小孩贴身衣小褂上逮虱子……

那时候,粮油、煤球、棉花、布料、猪肉、豆制品等都按计划或者凭票供应,逢年过节还会按人口摊些平时买不到的好香烟、瓶装酒、海带鱼等,总之买啥东西都要排长队,一排就是大半天。我家5口人靠父亲工资养活,母亲在山塘砸石子挣些钱补贴家用,我们姊妹也会在下午放学、星期天上山帮忙。农村大忙后,母亲就带我们到附近的庄稼田地拾穗头、拣黄豆粒,还挖过山芋。

说实话,那个年代十家排门情况差不多,首先生病有合作医疗,小孩念书学费一块多钱,在单位有公房,老百姓家有老房,住不下想盖屋,居委会就有权划块屋基,而且一家有难事,大家皆帮助,所以亦没有感觉到什么困难不困难……

六零后的同龄人,还记得生活最困难时候的场景吗?

我是68年的,生在贵州大山里,去公社或赶场要翻山越岭25里山路,童年时光是在半年饿饭长大的,说起来都是泪,往事不堪回首。

六零后的同龄人,还记得生活最困难时候的场景吗?

本人六三年的,由于小时候很淘气,冬天父亲给我做了一条棉裤,是便腰裤子,前后能换着穿,这样就会多穿几年了。裤子也是用土布手工缝的。大集体时,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分,诉以钱也不够花,家中父母亲和我兄妹五个人,粮食也不够吃。早晨就是无油的青菜充点饥,省点大米去外地换点红芋渣回来当粮食,这样能吃饱一点,时间也长一点。但那时候有一个好的现象,就是湖田被水淹退后,会有很多野鱼,而且稻田周围沟里也能挖到鱼鳅。但是每次搞此鱼回来,母亲总是说养一塘鱼吃一仓稻,种一园莱当一仓稻。唉虽然有鱼吃,但还是没油,年夜饭一只猪蹄,要到正月拜年客过后,十五元宵夜才敢动筷子。想想那时真是苦不堪言。

六零后的同龄人,还记得生活最困难时候的场景吗?

穷地方不要拉垫背的

六零后的同龄人,还记得生活最困难时候的场景吗?

我出生65年,在记忆中没有什么生活最困难的场景,我父亲在北京空军部队工作,母亲工厂工人。上幼儿园,上学都很顺利,粮食定量够吃,我母亲在我二兄弟很小时还订牛奶给我们喝。可能我们生活在城市,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生活过得稍为好些。所以也没什么困难的印象

六零后的同龄人,还记得生活最困难时候的场景吗?

谢诚邀回答:六十年代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物资是严重匮乏。在我记忆中那个年代隔壁左右邻居大家生活都非常拮据,穿着粗布衣裳,那个年代兄弟姐妹多,常常是所穿的衣服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不了再传给老三,衣裳是破了补了再穿。我们家五口人,爸妈都是臭老九,二人工资加在一起也只有60~70元钱,记得我家邻居她家当时条件就好多了,她母亲虽说也是臭老九,但她父亲是钢厂工程师,一个月工资96元,那个年代可是高工资哦!一个家庭130多元钱,养二个千金,没有哪家比她家日子好过,我们好羡慕。那个时候,国家进入计划经济票证供应年代,粮油、煤炭、猪肉、豆制品、布料等都是按计划凭票供应,凭票想购买点肉,都是天不亮出门去排队,肉是越肥越好。小孩子们只有盼到了过年才有新衣裳、好东西吃,那个时候住的都是平房,家家户户情况都差不多,夏天夜不闭户,也相安无事。不过那个年代左邻右舍一家有难事,大家都前来帮忙,在一起相处也还融洽,也没有感觉到困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