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也将面临今后养老问题,谈不上有什么想好不想好,最好根据生活实际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人一旦上了年纪,意外与变数很多很大,再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那些社会上幸福的养老机构和舒适的养老形式,我也羡慕想往,但自己经济实力不允许,都是那么有高额退休金作支撑的老人享用的,对于我们普通工人阶层不足3000块钱的养老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年养老随遇而安最好。
老俩口独自生活,互相帮衬,互相搀扶,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增负担,自己晚年没病没灾就是享福,在世上再存活二三十年就知足满意唉。就算不是建议的建议吧。
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自己想想有和用,只要身体健康,不要生病,有个好身体,样样可以去做,自己买莱烧饭,也要有条件,好的条件可以旅游,好的养老院,差的条件保重身体是关脡,身体好!可以回农村种地锻炼身体,最好自己有住处,有钱自己要怎样老都可以,想多也没用,过一天算一天,有子女不用担心,好的建义老了去养老院,以后的发展前途只有养老院了!
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都老了。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解放初期的公私合营,经历过解放初期的大跃进,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历过恢复高考制度,经历过计划生育,经历过改革开放,经历过企业下岗,经历过企业倒闭失业,经历过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经历过自己缴纳医疗保险。最后办理了退休。这就是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老人人生经历。这部分人现在确实都老了,受了一辈子的苦,奋斗了一辈子。说实话,许多老人疾病缠身,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陪护。养老该咋办,有谁来陪护,子女陪护吧又不在身边,养老金偏低老人又住不起养老院。这是现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想过多次。但是,确实没有啥好办法。不管用啥样模式养老,都跟自己的经济基础说事的。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老人可怜。失独老人更可怜。期待还有更好的养老政策出台。渴望有一个幸福快乐晚年🙏🙏🙏
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三零,四零都没空考虑!
1、老龄化时代的当今,五零六零是小笑嘻。
2、咱家里二零出生的都全自理,上午浏览头条,下午为边区孩子编织毛衣。
3、如今顺口溜:
古稀小弟弟
八十站满地
九十不稀奇
百岁全自理
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们不能遗忘了农民对新中国的贡献,农民的养老问题吵了这么多年一直没什么结果,为什么呢,主要是国家高层根本就没下决心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就像好多城里人说的国家没那么多钱,或者说国家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让农民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有就是没交养老保险,哪里来的养老金可以领等等。
借此我就我个人对此事的认知来谈下这个问题,先说目前国家有没有能力给所有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500元以上的养老金,这个500元以上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最低农村生活保障,当然有条件的省份可以更高些,然后在此基础上依照每年的物价上涨水平逐年提高。那么做到这样的话需要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目前全部农村60岁以上老人大概有1亿左右吧,我不能确定,就按1亿算的话一个月需要500亿,一年就是6000亿,这个数字挺吓人的,不过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适当提高农村社保缴纳金额,剩下部分再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大概30%左右,也就是2000亿,为什么要国家和地方来填补这30%呢,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民的农产品价格与经济增速严重脱节,这直接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几十年,这种情况以后也很难改善,因为国家为了成市人的生活成本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不得不出此下策,还有就是教育医疗民生等所有的优势资源都倾向于城市,这就是农民长期以来所受到的国家待遇,所以需要补回来,20万亿的财政收入,拿出2000亿元搞定农村养老问题应该没多大压力,这也是欠农民的,应该还给广大农民。
再说说所谓农民没有交养老保险,哪来的钱发养金,我国从养老制度实行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那时候国家困难,只给机关事企业单位职工加入社会养老保险,因为在这之前,所有中国人没有交货过社保,需要国家兜底发放,也是从那时起所有职工开始交社保,面对这样的国家级民生大事农民只有羡慕的份,因为这个好政策没把农民一齐纳入,农民不但没有社保政策,而且还要继续交农业税,交爱国粮,两极分化从那时起就算正事开始了,城里越来越富,农村越来越穷,直到现在30几年了,国家富有了,很多有点良心的人开始提起农村养老问题,认为国家欠农民的太多了,社保制度对农村迟到了30多年了,难道还要继续迟到下去吗,我想不会的,为了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国家强盛,公平公正,相信国家已经着手这件事了,希望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政策
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50后60后今后养老你想好了吗,有什么好的建议?对于50后60后人员的养老问题,其实不同性质的人,养老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我这里之所以用性质而不是阶层来作为定义,主要还是50后和60后,养老的待遇差别太大,有的人甚至没有养老金,所以养老问题是比较大的。
对于50后60后的人员,有的属于机关干部,有的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属于企业职工,而大部分是属于农民。因为50后、60年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加上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都是在70年代或是80年代参加工作,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没有市场化的用工方式,农民不可能到城市里打工,参加工作要不就是国家正式招工,招工的对象仅限于城市居民,要不就靠个人上大学后毕业分配,但是这部分人比较少。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50年、6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的是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有部分人既有缴费年限,又有实际缴费年限,相对来讲这部分人的养老金还是比较高的,养老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50后、60后,实际上大多数是农民。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或是中期,他们正是处于年轻力壮的年龄,但是外出打工的人员虽然也比较多,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要缴纳社会保险,所以很多人虽然有打工的经历,但是由于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而无法享受退休待遇,有的虽然缴纳了部分养老保险,但是由于社保知识缺乏,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而无法办理退休,或是养老金待遇比较低。
对于50年代初期的农民,虽然能够赶上国家制定的新农保的社保政策,属于新农保制度实施之前已经年满的60周岁的50后,至少每月可以领取100多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50年代后期或是60后,社保意识比较强的,部分人办理新农保或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现在差不多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部分多少也会有100多元到几百元的养老金。而对于到现在还没有年满60周岁的60后,还是要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因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距离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人员,是允许一次性补缴的,所以对于这部分人员还是就要缴纳或是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才能真正实现养老的愿望,尽管养老金不高,但每个月也还有一点盐巴钱,在农村维持的基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综上所述,对于50后、60后的养老问题,对于办理退休,每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依靠养老金来养老是完全没有问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属于体制内退休的人员;对于缴纳了职工养老保险,又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他们的养老问题也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也有自己的养老金;对于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人员,或是没有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这部分人是50后和60后中养老比较困难的人员,只能依靠儿女来养老。对于城市中的50后和600后,没有养老金的人员,除了依靠儿女来养老以外,部分人只能依靠政府救助或是慈善机构的救助来养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