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边韶的学生编顺口溜来讽刺老师,边韶是如何应对的?
边韶是位东汉时期的陈留人(现河南开封市),字孝先,此人以文章学问闻名天下,教了数百个学生,在当地颇有口碑。
边韶曾经白天装睡,被他的学生私底下嘲笑道:"边孝先,肚子肥肥的,又不愿意读书,就想着睡觉。"他默默地听完后回道:"我这个人呀,肚子肥大,里面装的全是知识,想着睡觉,其实是在想书中的道理。在梦中和周公讨论问题,静下来的时候和孔子所想的一样。哪本书上说,学生可以嘲笑老师的呢?"嘲笑老师的学生低下头来,深为惭愧。
历史上,边韶的学生编顺口溜来讽刺老师,边韶是如何应对的?
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象边昭这样的庸师是不可能教出好学生的。
历史上,边韶的学生编顺口溜来讽刺老师,边韶是如何应对的?
边韶,口才出众文采飞扬,汉桓帝时,任临颍侯相,征拜大中大夫,在东观从事著作。再升北地郡太守,入朝授尚书令。在他还没有飞黄腾达的时候,在学堂里教书。
有一天,他传授经书,讲完课后,靠在椅背上,不知不觉间睡着了,还响起了轻微的鼾声。有一名调皮却又不失聪明的学生,看见先生的酣睡的模样,编了一段顺口溜:“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编完后,甚觉得意,就教给别的孩子学,大家悄悄地传唱。想不到嘻嘻哈哈的传唱声惊醒了边韶,看见先生醒了,学生们大惊失色,呆如木鸡,不敢言语。
也不怪学生害怕,在古代,学生是不能直呼先生的大名的,更别说编顺口溜嘲笑先生了。这要是一般的先生,必然板起脸来,好一通教训,大讲尊重师长的道理,少不得举起戒尺打学生的手板心,严重的甚至楸着耳朵去见家长,吐沫横飞地表达愤怒,让家长进行管教。
可是边韶不但没有变脸,反而笑着接学生们的韵调,张口唱出一段顺口溜:“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大意是说,我这位姓边字孝先的先生,虽然看起来大腹便便,但是肚子就像装四书五经的容器,装着一肚子的知识。我哪里是在睡觉,其实是在与周公孔子这些古人用意念相谈。那么我来问你们,嘲笑先生,出自哪一部典籍啊?
学生开始还在笑,渐渐低下了头,感觉很惭愧,主动从心里向边韶老师承认错误。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为他在育人,从心灵出发,让人反省,得到启迪和智慧。
历史上,边韶的学生编顺口溜来讽刺老师,边韶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嘲笑他的学生,边韶没有大动肝火,而是即兴和了一段顺口溜。令学生惭愧得无地自容,纷纷赔礼。
历史上,边韶的学生编顺口溜来讽刺老师,边韶是如何应对的?
边韶,是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才高八斗的大学者。
话说东汉汉桓帝掌握政权的时候,陈留郡有一个叫边韶的文化人,字孝先,他非常有文才才华,以写文章而闻名。因而,在没有当官以前,在陈留郡教授着数百名学生。边韶他除了很有才华以外,耍嘴皮子的本领也特别牛,说起话,讲起课来一套一套的,从来没有问题回答不出来的。不过他有个缺点,就是喜欢在白天睡觉。
东汉边韶因为经常在白天不脱衣服睡觉而被学生笑话。这也就是“边韶常被昼眠嘲”,又“边韶白昼眠”,东汉人边韶经常在白天睡觉。因为他长得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样子十分好笑。
有一天,他又不脱衣服打盹儿,他的学生就背地里编了句顺口溜来讽刺嘲笑边韶:“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意思是边孝先是一个大肚皮,不愿意读书,只想睡觉。没想到,边韶醒来以后,听到了这个顺溜,他立马编了几句顺口溜作出回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意谓,边是我的姓氏,孝是我的字,大肚子,是装有着都是学问,五经的竹箱子。我做梦梦到的是周公旦。我闭目养神时,可以和孔子有一样的心意和交谈,学生可以嘲讽老师,这规矩出自于哪本经书?学生听了以后特别惭愧。
在学生编出顺口溜来戏弄老师打盹,老师则巧用顺口溜给以巧妙作答,并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还反问学生,果真口才不一般。当然了,边韶这一番好口才是离不开其有着精深广博的学识,也是建立在这之上,也是激励着我们努力地去学习。
在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中,“大年少腹笥数卷,山谷笑其无文”,大年是赵令穰的字,腹笥,典故出自于《后汉书.边韶传》。“腹笥”,也就是肚子里的书,用它来比喻肚子里的才华和学识,笥,读音si,指的是古代盛饭或者衣物的竹器;而“山谷”就是黄庭坚。再有“大腹便便”的来历就来自于边韶的学生编的嘲笑他的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