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样板戏?

它的历史定位应该是怎样的?

我是60后,对样板戏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毫无夸张地讲,我是在样板戏的唱腔声中长大。

在学校念书,音乐课上就是学唱样板戏和红歌,每年逢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讲话》纪念日,学校都要包场看多部样板戏电影,写的作文题目是《学习样板戏、永做革命人》,春节家中墙面上贴的年画也是样板戏中的人物画,可以这样说,当年样板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现在还经常哼唱着杨子荣的:"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郭建光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杯酒,浑身是肝雄赳赳……"等朗朗上口的唱段,自娱自乐。

感谢样板戏陪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样板戏?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