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他背叛师门,投靠政敌,还娶了政敌的女儿;他爱慕公主的侍女,却无法承诺终身,最后相隔天涯;邻居少女爱慕于他,可他却独自离开,一场爱恋无疾而终。

《锦瑟》是他的绝笔诗,千百年来,没人能真正读懂,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有人说,这是一首写给初恋的情诗;有人说,这是一首写给妻子的悼亡诗;还有人说,这是一首自传诗,是李商隐的人间绝唱!

梁启超先生曾说:

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或许,了解了李商隐这苦闷至极的一生后,就能读懂《锦瑟》了吧!

01悲情初恋

李商隐,公元813年出生于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擅长写爱情诗和无题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也晦涩难懂。

李商隐出生于贫寒之家,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早早就为他启蒙授学。

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

李商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小聪敏好学,展现了极高的文学天赋,14岁便能写诗

在大唐璨若星河的诗坛,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都是少年天才,都曾名动长安。李商隐亦是天才,若不出意外,他也会入长安,求取一份功名。

可是,现实过早地将李商隐拖入了泥潭,让他明白,如今的他只能暂求一份温饱,读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李商隐的童年是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

3岁时,祖父去世,李商隐跟随父亲去了浙江生活。10岁时,父亲与大姐二姐又接连去世,母亲变卖了仅有的薄产,带着一家老小,历经千辛,才将父亲的灵柩带回了河南老家。

然而,当他们回到河南老家时,等待他们的是没有房、没有地、没有钱的窘境。所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便是如此!

原本,李商隐应该是皇室宗亲,可这个身份并没有带给他实质性的好处,更何况,李唐皇室也从未承认过他的身份。

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孤儿寡母,居无定所,漂泊无依,身为长子的李商隐不得不用羸弱的肩膀撑起门户。为了生计,他帮别人抄书、舂米来补贴家用,闲暇时,他也从不懈怠,努力读书。

生活的艰辛让少年从此多了一份坚韧,他无数次遥望着远方,内心无比失落,那个魂牵梦萦的长安啊,离他如此遥远,他何时能去到那里。

16岁时,为了生计,李商隐去洛阳投靠了亲戚,谋求一份更加高薪的工作。洛阳离长安很近,很多达官贵人都会在洛阳生活,李商隐也遇到了他人生的贵人——令狐楚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与吃苦耐考的品质,将他招进府中,成为了儿子令狐绹的伴读。令狐楚更是待他如亲子,教他读书,带他出入名流云集的宴会,结交权贵,为他铺路。

李商隐也发奋苦读,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入仕为官。李商隐深知自己出自寒门,无人可依,只有饱读诗书,才能有入仕为官的可能。

第一次,他进京参加科举,失败了,而好友令狐绹却依靠着父亲的帮助,成功考中了进士。

李商隐嫉妒吗?应该是有的。他寄人篱下,跟随令狐楚,从洛阳到了太原。但是,令狐楚如父亲般的照顾,让他无法去真的嫉妒。

第二次,失败了!

第三次,失败了!

第四次,失败了!

少年内心极度苦闷,可他不能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他就会变回原来那个为了生计挣扎求生的布衣,他不甘心!

少年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地写下: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公元833年,为了能静心学习,20岁的李商隐拜别了恩师,前往王屋山修道学习。在王屋山修道的不止李商隐一个,还有大唐的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每每出行总是排场很大,仆从如云。在众多的仆人当中,李商隐一眼便瞧见了一个小道姑,个子娇小,头上绑着高高的道髻,东张西望,甚是娇憨可爱。

少女的灵动瞬间击中了少年的内心,再难忘怀。李商隐多番打听得知,少女名叫宋华阳,是公主的侍女,他想,若是能再见一面该多好。

一日,李商隐读书时不觉有些疲累,便出门散步,在清幽的山间小径上,少女的身影忽然闯进眼帘,巧笑倩兮,一下便攫住了少年未生波澜的内心。

少年说:“你好,我叫李商隐,请问姑娘芳名?”

少女娇羞不已,芳口一吐:“我叫宋华阳。”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很快,二人便坠入了情网,常常相约在山间幽会,听潺潺的溪水,看云卷云舒,少女活泼娇俏,少年文采斐然,这大约就是爱情的模样!

可是,这段地下情犹如疯狂生长的藤蔓,终将要活在阳光之下。没过多久,宋华阳怀孕的消息传出,公主震怒!

宋华阳身为公主侍女,本应该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可她偏偏遇到了李商隐,有了不该有的爱情,可这情不能为世间所容。

最终,宋华阳被遣送回宫,李商隐也被驱逐下山,此生不负相见。

少年痛彻心扉,他无力反抗皇权的威压,多年以后,他每每想到这段情,他都会无比后悔,若是当初,他不畏前程,不管不顾地带她远走高飞,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时间也不会倒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少年多想再见一眼梦中的姑娘,可是,他们之间横亘着千万条鸿沟,便让青鸟为彼此传递相思吧!

年少时,我坐在课堂里,听老师念着这首诗,我只道是李商隐的诗如此美好,让人移不开眼。可如今,再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仿佛能看见美好背后那一抹悲情的色彩。

好似,这世间只有悲剧才能拥有如此感天动地的力量,如果没有痛彻骨,也不会有如此极端的美好,若是能了解李商隐的心境,大概也不负他的苦难了。

我想,宋华阳这个名字,会成为李商隐一生的梦魇,夜深人静时,他应该总能想起王屋山上那个娇憨可爱的小道姑吧!

02辜负柳枝

李商隐错失初恋,一度让他一直消沉,他最无力的事,莫过于没有能力照顾他心爱的人,他想,若是功名在身,也许就不会这样了吧!

23岁,李商隐回到洛阳,寄居在堂兄李让山的家中,准备参加第五次科举考试。他终日在家埋头苦读,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唯一让他放松的,便是隔壁院子中传来的袅袅琴声。

李商隐的邻居是洛阳有名的富户,家中有一个女儿名叫柳枝。柳枝已经17岁的年纪,长得亭亭玉立。但是,与别的大家闺秀不同,这姑娘总是风风火火,调皮顽劣,摘花上树,一样不落。

大家都说,这个疯疯癫癫的丫头,早晚嫁不出去。少女喜爱乐器与音律,总是一边弹奏一边吟唱,每当歌声传来,犹如风吹海浪般,让人心生愉悦。

一日,哥哥让山正摇头晃脑地读着李商隐的诗: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柳枝听罢,急急地问道:“这是谁写的诗?”

让山自豪地说:“这是我表弟李商隐写的。”

李商隐的诗总是晦涩难懂,可是柳枝却读懂了少年的心境,她将腰带挽成了结,让让山带给了李商隐,请他为自己写诗。

第二日,李商隐路过了柳枝家门口,只见柳枝打扮得娇俏可人,香扇掩面,望着李商隐露出弯弯的眉眼,轻声说道:“三日后,你来河边找我,我点上最好的香等你,我们一起过节吧!”

17岁的少女娇羞默默地望着少年,终是一缕情思,长出了花朵。

柳枝,洛中里娘也。……生十七年,涂装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三日后,李商隐早早起床,准备梳洗前去赴约,可他在房里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行李。唯有桌上摆着一张纸条:我把你的行李先带走了,想要的话就来追我吧!

李商隐这下慌了神,他的书籍资料都在行李中,他想当初因为没有功名权力,他负了宋华阳,如今,他不想再负了柳枝,若是金榜题名,再来迎娶柳枝岂不更好。

于是,他只能放弃赴约,追着好友而去,这大概是老天跟李商隐开得最伤神的玩笑。

那天,柳枝满怀少女心事,等了又等,可是却等来了李商隐去了长安的消息,一段爱恋,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没多久,哥哥让山也去了长安,李商隐见到让山,便急急地问柳枝的消息。让山失落地说:“你走后,柳枝便嫁给东诸侯,成了他的妾室。”

柳枝出嫁的消息让李商隐猝不及防,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个风风火火,咋咋呼呼的姑娘会嫁入高门大户,成了一房妾室,那样拘谨的生活,她如何受得住。

他还记得,少女立于窗扇下,看着他笑意盈盈,许他以博山炉待的样子。怎料如今,她冷冷抽身离去,没有一丝转圜的余地,何等决绝。

一年后,李商隐一路风尘仆仆自长安而来,送让山东归洛阳。一路上,两人有说不尽的柳枝,聊不完的旧日时光。那个以罗带乞诗的姑娘,他还尚未兑现承诺,她便已经嫁了,让他如何心安。

到了临潼,与让山分别之际,他写下《柳枝五首》,托让山带回洛阳,题写在柳枝的故宅上。他接受了柳枝的罗带,就应该为她赋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少女已经不在,所爱已隔山海,这承诺来得太迟,一经错过,便是一生。

命运给了李商隐两次选择爱情的机会,他都没有抓住。第一次,他还没有准备好,便想要拥抱爱情,于是,他失去了宋华阳。

第二次,他想要准备好一切,再来给柳枝爱情,可是他不知道,爱情不会回首,失去的也再难回来,柳枝不是普通的女子,她一转身,便是一辈子。

好在,错失了爱情,还有事业给予抚慰。

公元837年,经历了四次科举失败的李商隐,终于在24岁时,金榜题名,进士及第。然而,这一次的高中,离不开好友令狐绹的帮助。

令狐绹与李商隐16岁相识,两人相伴苦读。年少时的感情最是真挚,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是依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令狐绹见李商隐多次科举不中,于是在第五次科举的时候,疯狂暗示考官,李商隐是我的好朋友,李商隐是我的好朋友,李商隐是我的好朋友……!

于是,那一年,李商隐终于考中了,令狐家对他可谓是恩重如山!

可是,令李商隐没有想到的是,他往后的人生都会被这份恩情裹挟,将他推入万劫不复之境,这份情他还不清,也躲不开。

03背叛师门

那一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令狐楚希望李商隐能成为他的幕僚,可李商隐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说想先回家探亲。

往后的半年里,虽然令狐楚多次写信催促,可是李商隐始终没有明确的回应,这让令狐楚心生失望。

直到12月,令狐楚病入膏肓的消息传来,李商隐才匆匆赶来,见了恩师最后一面。面对年少时的好友,令狐绹想起了父亲殷切期盼的目光,那份情谊终究是消磨在了李商隐的躲避中。

令狐绹以为,没了令狐家的提携,李商隐只能变回曾经的穷小子,可他没想到,新科进士,就如同现在的高考状元,在哪里都是香饽饽。

一日,韩瞻邀请李商隐过府相聚,大家喝酒吟诗好不快活。席间,一位容貌清丽,举止端庄的女子引起了李商隐的注意。

女子是王茂元的小女儿,虽出生将门,却谦和有礼,满腹才华,最重要的是,她弹得一手好琴,是位难得的佳人,不觉间,李商隐已心生爱慕。

王茂元对这位新科进士也颇为欣赏,有意邀请他入幕府从事文字工作。为了能见到日思夜想的王小姐,李商隐欣然应允了。

虽然入了王府,但是碍于身份的悬殊,李商隐从来不敢吐露内心的感情,只能将情寄托在诗句上。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昨夜星光灿烂,凉风习习,我们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设宴。虽然,我没有彩凤的翅膀,但是我希望我的心和你一样,能点点相通。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我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莫要和春花一般竞相开放,免得我的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没过多久,王茂元便看穿了李商隐的心思,他也信任李商隐的为人,决定将小女儿许配给李商隐。

那一年,李商隐迎来他的人生巅峰,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婚姻,李商隐几乎覆灭了入朝为官的理想,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去。

彼时,大唐王朝已经江河日下,朝堂上,牛李党争愈演愈烈。令狐家属于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而王茂元则属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之间不断交恶,势同水火。

在令狐绹心里,自己的父亲尸骨未寒,李商隐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投靠了王茂元,加入了李党,丝毫不念及往日恩情,实在是背恩无行之小人!

他决不会放过李商隐!

公元838年,李商隐进京参加吏部考试,他下笔如有神助,本以为胜券在握。可是,到了放榜之日,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经过多番打听,才得知,考官以“此人不堪”,将他除名。

李商隐背叛令狐家的事情早已传遍了京城,他的落榜也是令狐绹的手笔,他有口难辩,唯有自己咽下这份苦果。

他回到家,见到笑脸相迎的妻子,他叹息地说道:“对不起,我没考中。”

王氏柔柔地回道:“没关系,是他们有眼无珠。”

看着曾经是高门贵女的王氏,如今陪着他清贫度日,李商隐的心中无比愧疚,他更加发奋苦读,以待来年。

第二年,李商隐依旧自信满满地去了长安。这次,他轻松通过了考试,并且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可是一个美差。

可是,仅仅只过了三四个月,李商隐就被降级,发配去了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当县尉。基层的工作十分辛苦,与上司政见不合也让李商隐身心俱疲,不久后,他便辞职回乡了。

见到落寞归来的李商隐,妻子王氏仍旧是没有丝毫怨言,她说:“平平淡淡过一生也挺好的,你不要再勉强自己。”

可是,李商隐终究是忘不了自己的仕途。

公元846年,李商隐被重新启用,回到长安任校书郎。可是没过多久,唐武宗驾崩,唐宣宗继位。

一时间,朝堂上风起云涌,唐宣宗早就不满李德裕大权在握,于是立刻起复了牛党的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将李德裕逐渐排挤出朝廷。

李商隐明白,令狐绹不会放过他的!

于是,他果断辞去了校书郎的职位,跟随郑亚远赴桂林,成为了他的幕僚。郑亚可是李党的人,李商隐的行为让令狐绹怒不可遏,直接写信将他痛骂了一番。

在桂林的日子,李商隐总是埋首公务,他无瑕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他惦念着疾病缠身的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孩子,他只想更努力一些,他们的生活就会更好一点。

公元848年,郑亚被贬为循州刺史,幕府解散,李商隐失去了工作,只能回乡。

然而,家中早已一贫如洗,曾经的千金小姐,如今荆钗布裙,却没有任何怨言,只说了一句:“回来了!”便为他洗手做羹汤。

李商隐心中是有愧的,人到中年,40岁的他依然一事无成,无法撑起一个家。

公元848年,李商隐的远房亲戚卢弘止,邀请他前往徐州,担任节度判官。李商隐不愿离开家与妻儿,但是看着瘦弱的孩子和病中的妻子,他清醒地认识到,他需要钱。

是啊,如果不是身不由己,谁愿意四处漂泊。

好在,在徐州的日子里,卢弘止对李商隐十分不错,工作轻松,薪水也很高,李商隐着实过了一段十分开心的日子。与友人喝酒吟诗,骑马打猎,好不快活。

但是,一年后,卢弘止就病逝了,李商隐的工作又没了。李商隐再次踏上了归途,一路上风餐露宿,可是,只要想起快要见到妻子了,他的内心又无比安宁。

一个雨夜,李商隐歇在客栈,看着窗外如丝的细雨,雨打芭蕉,他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妻子,寸寸相思倾泻而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他想起离家前,妻子的脸庞,虽然消瘦,但是言笑晏晏,仿佛岁月从来不曾苛待她。他想,快能见到妻子了,真好!

可是,赶至半路,李商隐却接到了妻子离世的消息,他痛彻心扉。赶到家中,孩子嚎啕大哭,再也没有了妻子的柔声安慰,厨房,卧室,院中都没有了妻子的身影。

无数个孤寂的夜晚,月星疏离,风吹树林,沙沙作响,但是李商隐难以入眠,不觉痛哭出声。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房中曲》

回想起当初琴瑟和鸣的日子,只是锦瑟还在,伊人已逝。

料理完妻子的后事,李商隐带着孩子回到了洛阳崇让宅。这里的一草一木是这么的熟悉,他与妻子在这里相爱,在这里成婚,成为人人羡艳的一对,如今只剩他一人了。

李商隐是绝望的,如果说仕途的打击让他苦闷不已,那么妻子的离世,让他的心犹如槁木般枯萎,死寂一片,再难跳动。

半年后,为了生计,李商隐将孩子托付给了长安的亲戚,自己则背上行囊,远赴四川工作。

这一年的冬天,寒风瑟瑟,雪也比往年来得早些。此时的李商隐已经来到了离长安千里远的四川。往常,不管再远,妻子都会按时给他寄来家书与衣服。

而如今,他只身一人,于这茫茫天地间,再也没有收到妻子的牵挂与问候……

四川的春天,春意盎然,花团锦簇,李商隐却无心欣赏这些,他总是呆呆地坐着,没有言语,仿佛是入定了一般。

上司柳仲郢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担忧。他给李商隐介绍了一位姑娘,没想到李商隐断然拒绝了。

李商隐是绝望的,妻子的离世是他第三次错失,他千里迢迢赶回故乡,只为见妻子一面,可是等来的却是妻子离世的消息,那一刻,他憧憬的未来彻底坍塌了。

公元858年,李商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十分孱弱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他为晚唐吐尽了灵魂中的最后一丝灵气,最终随风而化,享年46岁。

04最后

《锦瑟》到底是写给谁的?

也许是写给宋华阳的,写给柳枝的,或者写给王氏的,亦或者是写给他自己的。

很难想象,一个寡恩无行的诗人,怎能写出如此情深不寿的诗句。也许是这三个女子温暖了他的人生,他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的一生总是在错失,错失爱情,错失友情,错失恩情,他被人猜疑,被人误解,这是李商隐自己造成的,亦是当时的时代造成的。

他在人生的终点写下了这句话,或许是在追忆曾经美好的爱情,亦或许他终是明白了,没有遗憾的人生,终究是不完整的人生。

有人问,为何《锦瑟》那么美,那么朦胧?

因为遗憾轮回了千年,却总是笑而不语,痛而不言,成了他一生的负累!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谢大师兄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喜爱诗句的朋友,相信对这首千古名作都不会陌生。

短短数行的诗句里,影射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四个典故,使整首诗作显得更加深情重意,读来叹息、无奈、凄美。

至于名作背后的故事,众多说法不一。一度传闻是写给一个叫“锦瑟”侍女的爱情诗,也有人说是作者睹物思人,写给己故妻子王氏的悼亡诗。

无论写给谁,这首《锦瑟》能够得以保存流传,已是幸事。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首作品的背后,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美丽又凄美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据(庄子的齐物论)载,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感到迷茫,不知是庄周为蝴蝶,还是蝴蝶为庄周。不知是谁梦谁?故说迷。

二,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传说古代蜀国君主杜宇称号,因无法治水,被迫让位,退隐西山,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啼声悲切,望帝三月退隐,杜鹃春天鸣叫,故说春心。

三,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大海,月明,古人认为海里的珍珠与天上的月亮能够互相感应,月满珠就圆,月亏珠就缺,珠有泪,传说古代南海鲛人(神话中的人鱼)哭泣时眼泪变成珍珠,

四,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山名。陕西省蓝田县,以产玉闻名,中唐诗人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王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也,”这里比如自己的美好愿望已化为云烟。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谢谢悟空君邀请回答,李商隐《锦瑟》一诗,是作者晚年之作,它构思精巧,用语华丽,语意伤感,寓意深长,写出了作者寄居异地的落寞情怀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开篇就用责怪诘问的口气来抒发自己胸中的怨气。自己满腹经纶却得不到赏识,美好的年华如这锦瑟的琴弦一样在虚空中度过。接着用历史典故来陈情,庄子做梦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不知道是蝴蝶还是自己,感叹人生如梦,变幻难测。蜀王杜宇死后化作子规鸟,在春天鸣声悽厉,大有伤春之意。下四句感怀和叹息,用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的珠与玉来比喻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但人生就是白驹过隙,现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当时年少轻狂根本没感觉,只觉得一遍惘然。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己惘然。

李商隐本为一代才子,凤流多情,常怀叹春惜春伤春之感,这是一首典型伤怀惜春之诗,感叹人生如梦,自己满腹才华得不到很好的施展而叹气。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李商隐是唐朝朦胧诗的顶尖大师,他的朦胧诗一般以无题为主,主要是抒发自己那些懵懂无知无疾而终的爱情,抒发自己低沉郁闷怀才不遇的人生,抒发一些我们谁也探寻不到的心底的秘密。所以李商隐的诗歌非常难懂。元好问就评价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大家都觉得李商隐的诗好,都能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的味道,但是要你去说他到底写了什么,这个就很难了。

这就是李商隐的诗歌的妙处。如果一首诗歌如一泓清泉,清澈见底,被人看了个底朝天,这大概就是没有任何味道的说明文了。诗歌的最大妙处是在似懂非懂之间,是那种花非花雾非雾的状态,这在文学批评上叫做陌生感。

李商隐的朦胧诗难懂,他的无题诗更难懂,而他的这首传世名作锦瑟,更是难懂之中的最难懂的诗作。

历来好多大家都对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做过一些猜测。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的样子。比如苏东坡说这首诗写的是就是瑟这种乐器。还有人认为这是李商隐抒发自己一生的不如意,和屈原写芳草凋落、美人迟暮一样,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写给自己深爱的妻子的。有人根据李商隐多情种子的特点,说 是写给令狐家里一个歌女的。总之是聚讼纷纭,但我觉的梁启超先生说的好,李商隐的锦瑟等诗,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我读了就觉得美,令我精神上感到愉悦,这就够了。这才是欣赏诗歌的正确方法。我们没有必要去刨根问底,只要心灵与诗歌达到了些许的共振,得到了一些感动和感悟就够了。

所以,我们欣赏李商隐的锦瑟,我们只要有那么一点心灵的涟漪就够了。

但是,李商隐在善于用典的诗人。在诗歌中意象和用典,都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意象和用典一样,也是沉浸着作者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说,诗人用什么典,这个典故的背后有什么深刻的情感,这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探寻的。只要你理解了典故背后的故事,这样就能很好地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与他实现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境界。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成为现代文就是: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每弦每节都叫人思念似水华年。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李商隐这首诗,用的语言极为迷离朦胧,营造了一种迷离的境界。这个境界首先运用的是意象的艺术,比如锦瑟,沧海月明,蓝田玉暖等。更为重要的,这些意象的背后,是一个接一个的用典,这是把意象和用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第一个典故是锦瑟。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伏羲让素女鼓瑟,这个瑟是有五十根琴弦的,因为音乐太悲伤,伏羲就让她赶紧停止,但是素女还是一直弹奏,伏羲就把瑟给摔了,变成了二十五根琴弦。李商隐在这里用这个典故,很显然就奠定了这首诗的悲伤不能自止的意思。

第二个是庄周梦蝶的故事。这是来自于庄子。说庄子梦见自己成了蝴蝶,而蝴蝶在庄子的梦中也在做梦,梦到自己成了庄子。庄子醒来之后,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子。庄子的本意是讲逍遥的哲学,讲人与物其实是一体的,是物化。而李商隐在这里,很显然是想表达,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梦而已。这也就是后来的苏东坡所说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如梦啊,这是悲凉的,虚幻的,让人无法把握无从琢磨的事情。这也体现了李商隐对自己的一生的总结。自己如此努力,但是如此的失落,到头来不过是如秋云易散、美梦难圆的梦而已。

第三个是望帝春心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望帝派一个叫鳖灵的人去治理水患,但是这个人和自己的妻子私通,然后自己就辞去帝位默默离开。这个时候,子规不住哀啼。但是望帝依然怀有春心,也就是对爱情的向往。李商隐在这里,是不是在怀念年轻的时候,那些无疾而终的爱情呢?好玩的国学认为,这是有极大的可能的。

第四个典故是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南海有一种鱼,这个鱼很悲伤,经常哭泣,眼睛里面能哭出珍珠来。这种悲伤,几乎就是李商隐一生的翻版。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不可自拔,一生在痛苦的碌碌无为中度过,在他看来,他大约就是南海的那条能哭出珍珠来的鱼儿吧。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李商隐在其中的好多种复杂的情感。有对爱情的追忆,有对一生茫然无措的悔恨,所以,这首诗应该是他一生的总结,包含了李商隐不愿意说出的一万种复杂的情感。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里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这首诗以首句″锦瑟″两字标题,实际是无题诗。对于本篇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悼亡″、″音乐″等等。从诗意来揣摩,认为是自伤身世的说法还是占主流的。首联以锦色起兴,引起对″华年″的追忆,有无限伤感之意。颔联以庄周和杜宇的典故比喻自己道路的坎坷,往事如梦幻一般。所遭遇的不幸,无处倾诉,只好如望帝托杜鹃诉说春心,自己托诗篇诉说不幸。颈联更以怀才见弃,理想破灭的切身感受,来抒发难言的隐痛。尾联慨叹一生遭遇、怅惘失意,心潮难平。全诗运用比喻和象征,情意含蓄,感慨深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