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惯孩子最离谱的是什么样?

小区里一位老太太掉进人工湖差点淹死,当大家知道是她15岁孙子推的人时气的要报警,老太太却哀求说:他还是个孩子啊,求大家放过他吧。

我之前也跟大家介绍了,我所在的小区里中老年人比较多,因为小区附近挨着一所学校,所以为了方便照顾学生,有很多陪读的家长也住在我们小区里。

小区里学生多,而我作为小卖店的老板,自然是每天能见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学生,听到各种小区里的大小八卦事。去年我们小区里,就发生了一件挺轰动的事情,以至于后来那个学生来我店里买东西时,我都谨慎的防着他,生怕他做什么坏事。

去年10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小卖店里清货,在库房里就隐约听到小区里人声嘈杂,乱哄哄的,没多会儿隔壁火锅店的老板娘就一脸八卦的跑进我店里喊我,让我赶紧跟她一起去小区里看热闹,说是一个老太太被人推进小区人工湖了。

东北10月份的天已经转凉了,虽然没有下雪,但湖水也是冰凉,这么大岁数的老太太掉进湖里,人估计以后也是要落病了。我赶紧喊老公帮着守店,跟着火锅店老板娘就往小区人工湖那边快速走去。

等我们走到人工湖时,周围已经围了好多小区居民,老太太已经被小区保安们从湖里捞了出来,60岁的老太太被冰凉的湖水冻得脸色煞白,直打哆嗦,嘴巴都泛青了,老太太身上穿的一身运动装早就湿透了,跌坐在湖边的大树旁,感觉一碰就要晕倒。小区保安给老太太找了一件棉的军大衣披在她身上,周围几个阿姨帮着打了120。

小区保安问老太太是否知道是谁推她下水的,老太太哆嗦的摇摇头,一直说:没人推我,是我自己不小心掉水里的。

我们小区这个人工湖虽然不大,但是水挺深,因为是观赏湖,夏天湖里种的有荷花,所以周围没有安装围栏,只是立着一块“请勿靠近,防止落水”的告示牌。保安们听到老太太是自己落水的也是直皱眉头,幸亏被捞的快,否则老太太不出3分钟肯定得溺水而亡。

就是这个人,推老太太下水的!我给逮着了,这臭小子还想跑!刚还跟我喊呢!”正当大伙儿议论纷纷时,一个中年大叔拧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

那男孩涨红着脸,嘴里还一直骂着难听的脏话,挣扎着不停反抗,看年纪约莫也就15岁的样子,瘦高个头,满脸桀骜不驯。

“我刚就在湖边,我看到了,就是这个臭小子一把把这老太太推进湖里的!推完就跑,得亏被我抓到了,这么小就害人,长大还得了,今天就送他进派出所!”中年大叔死死地拧着这男孩的胳膊,大声呵斥道。

别,别,不关他的事,是我自己不小心掉进湖里的,千万别送他去派出所,他还是个孩子啊”原本还闭着眼睛靠在树旁哆嗦的老太太,听到中年大叔的话后,猛的睁开眼睛,激动得喊道。

那男孩听到老太太的声音,眼神也变得阴狠起来,表情扭曲,看上去根本不像个孩子该有的样子,让人心里发寒,挣扎的冲老太太吼道:你个老不死的,都怪你!等我爸妈回来,我就跟他们说你虐待我,不给我钱花!这次没淹死你,下次一定弄死你!

在场的我们听到这男孩的话后,都震惊不已,真的很难想象这么狠毒的又大逆不道的话是从一个15岁孩子口中说出的。当场就有几个居民听不下去了,都开口指责男孩为何如此说话,而中年大叔拧着男孩的胳膊,气愤的反手朝他头上抽打了两下。

老太太看到男孩挨打了,哭着抹着眼泪心疼的喊道:别打了,别打了,他还是个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后来在大伙儿的询问下,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男孩是老太太孙子,男孩在附近学校上高中,父母在市里做生意比较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就让老太太在这租房子照顾他。而今天是因为男孩为了给主播刷礼物,偷了老太太500元被发现了,两人在湖边理论争吵时,这男孩一怒之下把老太太推下湖。

老太太裹着军大衣颤歪歪的走到中年大叔跟前,连连哀求着大伙儿放孩子一马,说孩子还小,一时糊涂做错了事,怪自己要是早点给钱也不会落水了,恳求大伙儿不要报警,否则孩子一辈子全毁了。

看到老太太那声泪俱下的可怜模样,再加上老太太都如此“袒护”孙子了,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老太太这么宠惯孙子,我们作为外人又能说些什么?

中年大叔只能无奈放开那男孩,男孩自由后满身戾气的看着我们,居民中有一个阿姨走出来一脸严肃的警告他说:你是三十二中的学生吧,我也是学校的老师,如果你以后再欺负你的奶奶,我会如实禀报学校。你的奶奶和父母惯着你,我们不会惯着你。

男孩听完脸色大变愤恨的小声嘟囔一句转身离开,而老太太抹着眼泪也在众人的搀扶下乘120车去了医院治疗。这件事也轰动了我们小区,以至于后来大伙儿在小区里遇到这祖孙俩,也在背后指指点点的,而那男孩当时那满脸戾气的模样和字字戳心的狠话也让我无法忘记,之后男孩也光顾过我家小店,我都谨慎的防着他,害怕他再做什么坏事,毕竟家里大人惯孩子太离谱了。

家长无限制宠惯孩子会带来哪些危害?

俗话说: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让人讨厌的孩子是如何形成的,那必然是家长给放纵出来的。

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也变好了,家长们童年时吃过的苦都不愿意自己孩子来尝试,所以竭尽所能的把最好的都奉献给孩子,久而久之,就在无形中让孩子越来越娇纵宠惯。

而家长们在生活中对孩子盲目的、不加节制的、不讲道理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成为了溺爱,在旁人看来更是离谱的,不可理喻的。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都是不利的,恃宠而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家长无限制宠惯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危害。

1、一步步把孩子培养成“巨婴”。

社会中很多“成年巨婴”,几十岁的人了在家不务正业,啃老,依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实,这也是父母教育失败的产物。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会让孩子性格上变得过度依赖父母,自己没有动手能力也缺乏主见。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就算步入社会了,什么事还想依赖父母的帮助,像个“婴儿”一样,在家呼风唤雨,在外很难生存。

2、性格变得狂妄自大,没有感恩的心。

从小被父母宠到大,惯到大的孩子长大后都没有感恩的心,他们心里不会去感恩父母。因为在他们心里,总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是理所应当的,价值观从而受到了影响,孩子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理所当然承受的,导致他们不知道去关心别人,不会为他人着想,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一些“熊孩子”当众殴打、辱骂父母事情,对孩子感到可气,对父母也感到可悲,在孩子殴打辱骂自己时,这些父母都不会还手还嘴,任由孩子打骂,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已经没了善良的心,在家被惯成了什么样子?

3、对父母无限制的索取,却不知道回报。

被父母宠坏的孩子,他们大多数会无限制的向父母索取,哪怕是想要天上的月亮,也必须要求父母为他们摘取,一旦自己的目的达不到,轻则无理取闹,撒泼打滚,哭闹不止,重则就辱骂父母,更有甚者还会用生命来威胁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心里,已经摸清了什么是父母的“软肋”,父母稍有反抗,他们就会用软肋来胁迫。

这种孩子长大后也是不知道如何回报他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不为他人考虑,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人生也不会好到哪里。

父母该如何正确的爱孩子?

1、有错就该指出,赏罚分明。

孩子犯错了就该严厉的指出,在很多父母眼里,对孩子都有无限的包容心,觉得孩子年纪还小,犯点小错误没关系,长大后就行了。

其实,这样的想法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这会让他们渐渐不分黑白对错,很容易走上歪路。要从小树立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要正。

2、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做一个好人。

好人不容易做,但父母依旧要从小去引导孩子一心向善。“谢谢”和“对不起”很容易,从小的教育很重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这也是做人的基本。

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任意打骂的人,还能奢求他会对社会做出什么功效吗?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从善的心,让他们懂得感恩,宽容待人很重要。

结语。

“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个“熊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你身边惯孩子最离谱的是什么样?

我是幼师,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最让我震惊的最离谱的是一个三岁多的小男生,给大家说说这个小男生做的离谱不道德的事。

这个小男生入园第一天,穿了一身名牌,长得很帅气,爸爸开着路虎带着大粗金链子来送他,特别高调,我很耐心和孩子爸爸沟通了一些入园事项,孩子和爸爸一直点头说会听老师的安排,我看到孩子态度挺好就没有想太多,就收下他了,没想到小男生后面做的事直接毁三观。

吃饭捣乱,大声说话,今天推倒这个明天弄哭那个,午睡不睡,别的小朋友睡觉他挠人家脚心,这些我都忍了,最忍不了的是,这个小男生偷看小女生尿尿,掀女生裙子,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和他妈妈沟通,想着我们一起教育孩子,没想到妈妈在群里骂我们老师没事找事,冤枉她儿子,破坏孩子名声,我是私下和他妈妈说的,他妈妈直接在群里说这个事,真不知道他妈妈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园长了解情况后,直接给他办理退园,退园当天,小男生和爸爸来拿被褥,这个孩子趁老师和他爸爸交流的功夫,在另一个孩子的储物柜里尿了尿,原因是之前他俩闹过矛盾,当时都震惊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品行这么恶劣,他的爸爸发现后不但没有训孩子,反而鼓励骄傲的眼神,看着孩子这个样,我很心痛,不知道孩子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后来在区里老师开会,老师们一交流,发现这个孩子附近的幼儿园都去过,没有超过两个月就给辞退了,现在孩子已经八九岁,听说父母管不了,给弄到封闭式学校去了。

子不教,父之过,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管教,不立规矩,等大了,想管也管不了,最终受害最重的还是孩子啊。

你身边惯孩子最离谱的是什么样?

这是在说我吗?

身边的人当中,惯孩子我排第二,没人敢争第一。

十七岁女儿休学在家,好吃好喝供着,说话小心翼翼,生怕触发她的情绪而大闹天宫。

用欺骗的手段网贷四万多元,因还不上款而畏罪离家岀走。深夜辗转奔波,折腾四五小时在几百公里外找到惊惶惶的女儿,不能责骂,好言安慰,让其不要自责,不要自暴自弃,妈妈相信她依旧是个好孩子。

无休无止的买买买,七八千两只猫一只狗,三千的小比熊养了两日后说送人就送人。

已经有了一个三千多的手机,逼着妈妈另买一万多的苹果12。后来又买了四千多的IPAD。还去买两千多的游戏账号,八千多的游戏装备。

说好了去海南养病,租房一年,住了一个半月,说回就回。损失的钱财毫不在意。

骗我带她去广州旅游,原来是见认识几天的男网友。

……

说多了都是泪呀。

至亲好友让我送去医院封闭病房约束行为,终生不得出。心痛我一个女人永远泡在苦水里不得解脱,奉劝我这样牺牲不值得,余生应该为了自己幸福好好活一回。

可这是我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呀,放弃了女儿,那偷来的幸福和安宁,我又怎能安心享受。

不如化身斗士,积蓄力量和勇气,和大黑狗搏斗一场,从心魔的魔掌下救出我可怜的女儿。如此,才不负余生,不负母女缘分一场。

真不知道如此种种困境,有多少父母还能选择继续爱?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指着我鼻子,痛斥我惯子如杀子。

可是我女儿她只是生病了(重度抑郁症,后来有些转燥),正是因为从前缺少爱和温暖,缺少心灵营养,所以才崩溃生病,如今好多好多行为都只是症状而已。

所以作为单亲妈妈,我擦干眼泪,平复焦虑的心,每天学习心理学,调整认知,稳定情绪,提高非暴力沟通能力,好好说话,自我疗愈。

都说全家生病,孩子吃药。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妈妈不要着急去改变孩子,先致力于调整自身生活状态,每天充实快乐,过得有趣、有劲、有奔头,人生快活的样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无声的引领。

现在的女儿,状态好了许多,情绪稳定,通情达理,对身边的人开始有了关心,情感在慢慢复苏,理性消费,开始拿着计算器计算收支平衡,自尊水平逐步提高,对未来有计划有行动。感觉,当初那个聪明活泼、努力上进的小小少年要回来了。

所以,女人一生,对自己生的人永远不要放弃,越不“乖”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爱。

特别是生病的孩子,他不“乖”的时候,边惯着边治疗,再不离不弃地爱他温暖他,稳定他的情绪,保护他的安全,慢慢地,时间就会抚平他的伤痛,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和决心。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康复的双相情感障碍者,他说很感谢贫穷的农村老父亲,当初为了满足儿子发病时期的冲动消费,四处筹钱。他现在康复了,一切都好起来了。

所以,特殊情况下,该惯就惯吧,给孩子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人生很长,不用慌张,慢慢来,一切都会有转机。

历劫过后,幸福相拥,再话当年,不过恶梦一场,闹剧一场。

你身边惯孩子最离谱的是什么样?

要说惯孩子,我们家生产该系列产品,已经好多年了……

我弟弟小时候,三岁。一天,这个小男孩在床上玩,蹦来蹦去。突然,他站立不动了。目光呆直,我奶奶立马低声喝到:别出声!

众人皆静!

只见这个小男孩,居然光明正大的在床上尿尿。连裤子都不脱。因为,他知道,马上会有阿姨为他换裤子,马上会有保姆会收拾床。马上会有奶奶会给他洗干净屁屁……

这一切享受,就是在他尿完之后开始进行。

但是,他忘记了一件大事。他可怕的,唯一不惯着他的姐姐,今天就在家中。(姐姐平时在姥姥家,只有周末在家)而他尿的就是姐姐的小床。姐姐看见此情此景,“马上”走到他近前,论开了巴掌,给他一个大耳贴子!

挨了打的弟弟,目瞪口呆的看着姐姐,居然没哭。他足足愣了半分钟,才“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奶奶在一边气的直跳蹬!“你怎么动不动就打弟弟大嘴巴呀!”

“大嘴巴是轻的。下次就是抄家伙了。老二,你听着,要是再敢在床上尿尿,我拿擀面杖敲你!”

委屈的弟弟呜呜的找妈妈去了。奶奶教训我说:“弟弟小,你怎么不懂得让这他呀!”

我当时说了一句思想水平特别高的话:“我只认真理!真理就是在床上尿尿就得挨打!”我爸爸在一边支持我。他说我的理论水平高。

我也觉得那时才上中学的我,理论水平不低。我奶奶和妈妈太惯着孩子了!

不久,我听妈妈说,我一巴掌治好了我弟弟随地大小便的毛病。

没想到,这么惯孩子的,还不是登峰造极。等我弟弟有了孩子之后,弟媳妇的娇惯,更让人瞠目结舌。

大猴子三岁时,居然还不会吃饭。他被我强制送到了公立幼儿园。那里老师管理的不细致。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自立能力。

弟媳妇没法子改变我的决定。她只好教大猴子突击学习上厕所。好歹是过关了。但是,上幼儿园一天后,老师找家长了。

“你们家孩子怎么不会吃饭呀!他什么都吞!”

原来大猴子今天看到了外星生物:一个整个的香蕉。

他呆 住了。以前,他在家吃的东西都是细小的块块。他从来没有见过整个的水果。比如,一整个的香蕉。

邻座的小朋友姐姐,自告奋勇给大猴子剥开了香蕉皮。大猴子看见其它小朋友都在啃食着香蕉。他吃不上,着急呀!一下子,大猴子被刺激的野心大发,他抓起香蕉放在嘴边,坑吃一口,咬下来一大块,然后,直接伸脖子就吞了。

可怜的大猴子,做为一个不合格的灵长类三龄幼崽,竟然还不会使用牙齿。妈妈没教。他以前吃的东西都是粉碎机捣碎的糊糊。因为他不喜欢嚼东西。可现在,他只能一抻脖,全咽了。

这直接导致这个幼崽,晚上回家排不出便便了。

三岁还尿炕的爸爸,养育出了三岁还不会咀嚼的儿子。

天呐!严重的种群退化呀!气的我直跳脚。大猴子妈妈也挺害怕。怕儿子明天再吞咽下去什么,花生米之类的东西。只好连夜教孩子突击学习吃苹果🍎。嚼苹果!

“隔壁的猴都比你儿子聪明。”我气的大骂!大猴子妈妈低着头,不言语了。因为他们家隔壁是北京动物园。

那些被娇惯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办?

我以前有一个大学师哥。我特别喜欢他,他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总觉得他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有一次我递给师哥一个苹果。师哥拿过来,坑吃一口,用雪白的牙齿,把苹果咬下来一大块,然后奋力的咀着。汁水四溅,刚毅果断。我看的着迷。

下一个登场的是我前夫。还是一个大红苹果,递到他的手中。他看了看,不吃。要找地方洗一洗。这也就罢了……

洗完之后的他,举着苹果,拿出手绢擦拭干净。再拿出一把红色的瑞士军刀,掰开小刀,悉心的把苹果削皮,切块,在用军刀的小叉子叉起一小块苹果,举在我面前……

拆分一个苹果。这位空军军官需要足足五分钟!

在这个苹果实验中,我后来的男朋友表现更糟糕。他还要加上一个找器物的步骤。找一个玻璃碟子,把切块的苹果摆在碟子里,加上果叉,撒上蜂蜜,再准备一杯白开水,以便在吃完苹果之后漱口……

整个过程耗时八分钟!

这都是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的宝宝。野性何在呀!竞争力就是不行呀!我看着都着急!

再说大猴子,在爸爸妈妈,姥姥姑姑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三岁的时候,终于学会了自己咀嚼食物,吃饭饭了。大家欢欣鼓舞呀!

妈妈看着坐在小椅子上,拿着小勺子吃饭的宝贝儿子,激动的眼含热泪,喜极而泣!

她抱着宝宝晃呀晃呀,亲了又亲:“妈妈的宝贝长大了!”

我在一边看着,实在是不明白!

至于吗!

你身边惯孩子最离谱的是什么样?

这天,正在店里无聊中,突然,一个小男孩手里抱着一张小圆凳子,飞快地从我的店门口跑过。

速度太快,让我吓了一跳,担心这万一碰倒了我门口的模特,那可不得了,模特倒了不说,万一砸到他了怎么办?一旦被他们讹上,那可是笔不少的钱啊……想到这,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于是,我赶紧从店内走到门口,看到眼前的一幕,又被吓了一跳[震惊],只见这孩子,把圆凳子放在我店门口的模特边上,双脚穿着鞋子踩在凳子上,然后双手扶着我的模特,不停地在凳子上兴奋地跳跃……因为动作太大,所以模特跟玻璃门不停地碰撞,发出“咣当咣当”的噪音……

真为他捏了一把汗,也害怕玻璃门被他撞烂了,于是急忙上前把模特扶着(模特倒了可不得了)一边还耐心劝导他说:“小朋友快下来,这样好危险,等下摔跤了会流血的,很疼很疼的,快点下来,别跳了,太危险了呀!”

可是无论我怎么说,他都不理会我,嘴里还兴奋地喊着:“哦哦哦哦……奶奶,我跳高高咯,我跳高高咯……”

顺着他的视线,我看向隔壁店,里面有个胖女人,估计就这孩子的奶奶,本以为她会担心孙子摔跤立马冲出店来,可万万没想到,她依然悠哉悠哉地挑选衣服,时不时向孙子投来宠溺的微笑,任由他“咣当咣当”不停。

真是郁闷!这大妈的举动真是匪夷所思……孙子都像窜天猴一样了还不管?到时候他摔跤了可别讹我啊……我在心里愤愤道。

心里虽然狠狠骂着,但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我还是努力劝说那孩子“不要再跳了,太危险了”,并装腔作势地想要把模特往店里硬拽。

估计是以为我要来真的,于是这孩子生气地跳下凳子后,双手立马把凳子举起来后,猛向我这方向砸来……

我吃了一惊[汗]这小子脾气也忒大了吧?无奈他力气小,凳子没砸到我,滚到了空地上,我呵斥道:“你干嘛呢?你是谁家的孩子脾气那么大?没人管吗,等下我报警了,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坐牢!”

其实,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想震慑一下他,其次也是想让隔壁店内的奶奶听到,想要告诉她“你家这熊孩子得管管了!”

可不知是因为我的声音太小,还是因为这奶奶太专心,她根本没听到我对他孙子的“呵斥”,正在店里跟老板娘大声地讨价还价呢。

可能是有些惧怕我犀利的眼神,熊孩子突然抱起那个圆凳子就跑了,然后又把凳子搬到隔壁店门口,用手扶着墙,又穿着鞋子踩到凳子上,上下不断跳跃着,嘴里不停地大声喊叫,制造各种噪音……而他的奶奶依然是视而不见,还时不时投来一阵宠溺的目光。

哎哟我去!她这般眼神俺真的看不懂了,这样惯着孩子真的好么?

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反正这熊孩子也不在我的店门口,摔了磕了碰了也不用我负责,那我才懒得管他呢。

刚想转身回店里,突然听见右边男装店的老板娘嚷了两句:“我的小凳子呢?我的小凳子哪去了?咋找不见了呢?”

我突然发现这熊孩子踩的凳子那么眼熟,哦,原来是从隔壁男装店拿的。

于是,我大声回了男装老板娘说:“小凳子在这边呢,被这孩子拿跑了。”

老板娘急忙走出店外,看到那孩子穿着鞋子踩在凳子上跳跃,气就不打一处来,快步跑过去就把那孩子提了下来,嘴里厉声说道:“谁让你拿我凳子的?还穿鞋往上面踩,你是谁家熊孩子?还有没有人管了?”因为声音太大,引来了路人甲乙丙丁侧目而视。

或许是听到有人开骂她孙子,担心孙子受到欺负,只见那个胖女人把手中衣服用力一甩,快速走到店门口,大声冲着老板娘吼道:“你说谁家孩子没人管,你什么意思啊?你是在说我孙子没教养吗?[发怒]”

“原来有大人在啊[抠鼻]说你们孩子呢,把我的凳子拿走不算,还穿鞋在上面踩,请问你管过吗?”老板娘气呼呼地回道。

“拿就拿了,孩子还小,他懂什么?拿走凳子你会瘦几斤吗?真是小题大做!”胖女人不甘示弱怒吼道。

“你以为凳子你家的吗?孩子小不懂,那大人也不懂吗?刚刚他还在这里晃人家的模特,“咣当”了那么久,你管过吗?”老板娘气得脸都憋红了。

“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再说他摇了你家的模特吗?这家老板娘都不说你说啥?真是多管闲事!”胖女人狮吼声提高了几个分贝,就好像母老虎随时要干仗的架势。

“是闲事吗?他不踩我家凳子我管他干嘛?孩子还小没人管,长大了总会有人替你管,等着看吧!”老板娘气得说话都发抖了,从没遇到过这么不讲道理的人。

我走过去,小声告诉她:“不要跟这种人计较,免得气到自己!”并把她拉了回来,在商场内吵架,我怕会影响大家的生意。

“踩凳子怎么了,踩坏了我赔,你那烂凳子能值多少钱?再说他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你不知道吗?难道你家没有孩子吗?不会是你自己生意不好,迁怒于我孙子吧!”胖女人依然不依不饶咆哮着,嘴里叨叨个没完……

“你……有你这样惯孩子的吗?!”老板娘气得说不出话来,用手捂着胸口,很难受的样子。

“别吵了,再吵我叫保安了”,对胖女人说完这句,也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我把老板娘劝回了店内休息。

“叫保安我也不怕,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怕,真是的,我惯我孩子怎么了?我爱惯他怎么了!你跟一个小孩子过不去,孩子懂啥,这是孩子天性,孩子顽皮是聪明,我孙子聪明怎么了,碍你事了?你们犯得着这样咄咄逼人,祝你们衣服全部卖不出去……”即使我们已经回店里了,依然听到胖女人还在外面叨叨个没完……

“咣啷”随着外面一声巨响,随即便听到孩子嘶声裂肺的哭声,然后就是胖女人的哭喊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急忙走出店外看个究竟,只见地上散落着一些碎玻璃渣子,那熊孩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手上都是血,胖女人捂着孩子的手正抢天抢地叫唤着哭喊着……

原来,那孩子趁奶奶正在吵架不注意,把她刚买的几个玻璃杯从包装盒里拿了出来,摔在地上,说要放鞭炮[汗]玻璃摔碎了不说,由于用力太猛,一个重心不稳就摔倒了,玻璃碎片扎到了手上……

看着那一地的碎玻璃渣,听着孩子哇哇大哭,我有些揪心,急忙从店里拿了个扫把过去,准备把玻璃渣扫走,替给胖女人一根干净纱布说:“快把孩子的手包一下,赶紧送去医院看看,孩子哭得难受……”“是啊是啊,别哭了,快带孩子去看看……”旁边几个围观的老板娘也附和着说,胖女人看了我们一眼没说话,就抱着孩子就跑出了商场,直奔医院而去。

注:文中所有图文无关

………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我见过身边最惯孩子的奶奶了,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是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计前嫌给予帮助,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国度,我想,只要每个人心中有爱,世界才会充满爱。

结语:

爱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天性,但是过度溺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不及时纠正,那么孩子永远都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爱孩子固然没错,但是也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将孩子抚养长大,还要让孩子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

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你身边惯孩子最离谱的是什么样?

要说最惯孩子,那就当属老早我们园区里面的麻嫂了。

其实麻嫂长的挺漂亮的,雪白干净的,个子也高。她老公很丑,但是她老公老麻头脑灵活,是做生意好手。夫妻俩个批发生意做的很好,就一个儿子娇生惯养的很。

小麻十几岁的时候,吃穿都是最好的,那时候上学不好好念,整天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麻嫂是讲都不讲一下,觉得家里有钱,孩子不念书也没有什么。

小麻回家问麻嫂要钱,麻嫂一给就是5千一万的,有人給老麻说这样下去不好。老麻觉得反正就一个孩子,也随他去。

小麻稍微大点学会了赌钱 ,整天晚上出去,有时候没有钱了,打电话给麻嫂,麻嫂竟然还送钱去。开始赌的不大,后来有人看麻嫂这么惯孩子,就和小麻赌大的。小麻说没钱,那些人就借给他,有天晚上小麻输了十万,他们就带着小麻回来找麻嫂要钱,不给钱就剁小麻的手。麻嫂吓得赶紧给了钱。

那些人看麻嫂给钱这么爽快,都和小麻赌钱,反正每次输了,麻嫂都在后面付钱。

后来生意不好做了,麻嫂的千万资产被小麻败的一塌糊涂,才恍然醒悟,是她惯了孩子。可是这时候已经为时太晚,几套面门房都卖了出去还不够。不得已,她和老麻带着小麻去了北方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