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朱元璋作为出身最低的皇帝,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最后消灭元朝大军,建立了明朝。

当上皇帝的他,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每天废寝忘食的工作。

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没食欲。明明眼前摆着各种山珍海味,但是他就是不想吃。

这可把那些伺候朱元璋的太监、宫女们给急坏了,皇帝整天不吃不喝,万一伤到龙体,这责任谁担当得起呀?

于是有胆子大的人问朱元璋:皇上,你到底想吃什么,这就让御膳房去做。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说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

皇帝一句话,累死一群人。此时,御膳房已经炸开锅了。

珍珠翡翠白玉汤?那是什么?谁知道?结果一群御厨没人知道怎么做,但是总不能问皇帝怎么做吧?

后来还是有个新来的厨师,自告奋勇说他来做。

此人真的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做汤。

他将珍珠磨成细末,放入燕窝、鱼翅、鲍鱼、海参等滋补佳品一起炖煮,然后用白玉碗盛放,并放入一些翡翠作为点缀。

几位大厨一看就连连摇头,这位新人却不以为意,自信满满地将他的作品端给了皇帝。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眼,便说不对,让人将这个厨师给赶出御膳房。

这东西怎么看也不会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就这水平,怎么好意思呆在御膳房。

那边有位大厨沉思了许久,说他来试试。

他用笋丁充当珍珠、芹菜叶充当翡翠、冬瓜充当白玉,与鲍鱼、海参、燕窝还有鸡等一起炖煮,最后将那些海鲜还有鸡去除,珍珠翡翠白玉汤完成。

朱元璋一看,恩,像那么回事。于是拿起小碗喝了几口。

朱元璋说道:这汤味道还行,不过还是远不如自己记忆中的味道。

那大厨沉迷厨艺,算是个厨痴,忍不住问了一句:皇上当年在何处吃到这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那到底是个什么味道?

朱元璋陷入了回忆中。

那时候他还很小,因为老家遭灾,一家人都没饭吃。结果时间一久,父母兄长都先后离世。

朱元璋想找地主刘德借钱埋了家人,毕竟自己一家给他做了一辈子佃户,自己打小就在给刘德家放牛,这么多年了,这点情分总还是有的。

然而,刘德这人不讲情分,认为朱元璋家里出事,又不是自己造成的,不愿意借钱给朱元璋。说白了就是知道朱元璋还不了,舍不得这钱。

后来还是同村的另一个地主刘继祖出钱将朱元璋的家人给埋了。

朱元璋没了家,但是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于是他去庙里当和尚,就为了有口饭吃。

寺庙的生活,并不比给地主家放牛好。

那些师兄都欺负他这个新人,什么杂物都要他做,吃饭他总是最后一个,剩下什么他就吃什么,如果没剩下的,他可能还要饿肚子。

后来,灾荒越来越严重,寺庙也断炊了,于是方丈让和尚们外出化缘,说白了就是讨饭吃。

但是吧,这讨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方丈将化缘的地方划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区域,很显然,长期受欺负的朱元璋被分到了最差的区域。

这地方有多差呢?两三天讨不到一顿饭都是正常的,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一周都讨不到饭。

朱元璋连讨饭都被人欺负,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有一日,他饿得头晕眼花,来到一户人家想碰碰运气。

开门的是一位老婆婆,她们家虽然也是穷苦人家,但是好歹还吃得上饭。

穷苦人家心地都善良,老婆婆一看朱元璋那样子,就知道他是来讨口饭吃的,立刻让他进屋坐下。

那年景,老婆婆家也没有什么吃的,此时就剩一块豆腐,一点青菜叶子以及一点剩饭。

于是,老婆婆便用这三样东西放锅里一起煮了一个饭不叫饭、菜不叫菜的东西。

朱元璋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闻到食物的香味,他立刻睁开了眼睛,接过老婆婆手里的饭,便狼吞虎咽起来。

他一连吃了五碗才吃饱。

吃饱后,朱元璋对老婆婆那是前额晚些,同时他好奇这是什么菜,竟然堪称人间美味。

老婆婆乱炖的菜,哪里会有名字?

她想了想,这米饭像珍珠、青菜叶子像翡翠,豆腐像白玉,于是告诉朱元璋这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于是,年幼的朱元璋记住了这位老婆婆和这珍珠翡翠白玉汤。

听完朱元璋的故事,大厨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声称那老婆婆必定是世外高人,这汤不是普通人做得出来的。

他建议朱元璋派人去寻访这位老婆婆。

朱元璋一听,觉得有理,这些御厨个个都是厨艺精湛之人,他们却做不出老婆婆那样的味道,那老婆婆必然是高人。

于是他下旨派人去寻找这位老婆婆,没过多久便把人给找到了。

朱元璋见到老婆婆,连忙问老婆婆还记得自己吗?

老婆婆摇头不知。

朱元璋赶紧把当年的事情又说了一遍,老婆婆这才想起来。

朱元璋表示还想再吃一次珍珠翡翠白玉汤,老婆婆笑着告诉朱元璋,他现在可不会喜欢这菜了,朱元璋不信。

于是老婆婆又按照当年的做法做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喝了几口,感觉还不如宫中大厨做的。

朱元璋大为不解,当年吃的不是这个味道呀!

老婆婆告诉朱元璋,当年他是太饿了,那时候无论给他吃什么,他都觉得比山珍海味还香。

现在朱元璋做了皇帝,每天吃得既饱又好,山珍海味都快吃腻了,这珍珠翡翠白玉汤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了。

毕竟这汤也就是用一些剩饭剩菜随便煮了下而已,味道可想而知不会很好吃。

朱元璋这才顿悟,由奢入简易,由俭入奢难。

从此之后,朱元璋非常注意节俭,御膳房的御厨也被开除了一大批,每天吃穿用度一切从简。

至于那位老婆婆,朱元璋让她住在宫里,由宫中赡养,直到其寿终正寝。

正所谓善有善报,老婆婆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时候救了年幼的朱元璋,那时候她可没有指望有什么回报。而到了她年纪大了后,这福报自然而然就来了。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朱元璋少时家贫,后来家乡发大水,16岁的朱元璋只好远走他乡四处乞讨。

古代穷人多,富人少,加上“为富不仁”,朱元璋三天两头讨不到吃的是常事。

有一次,朱元璋连着四天没吃一点东西,实在扛不住了,最终饿昏倒在了一家门前。

恰好这家的女主人王大娘是个热心肠的人,把朱元璋背进了家。然后用家里仅剩的几块馊豆腐、一些白菜帮子、菠菜叶子放到锅里乱炖一气,最后把半碗剩米饭倒了进去。

过了片刻,王大娘给朱元璋盛了一碗,闻到了饭香,朱元璋眼中有了光彩。他有气无力接过碗,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一碗吃完,又吃了一碗。朱元璋足足吃了三大碗。在一旁的王大娘直担心,心说可别撑着。

总算吃饱了,朱元璋抹了抹嘴说道“大娘救命之恩容当后报,只是不知道大娘做的这么好吃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大娘是个爱开玩笑的乐天派,心想,豆腐像白玉,白菜帮子、菠菜叶子像翡翠,剩米饭像珍珠。

想到此,大娘笑着对朱元璋道:这菜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同时也记住了王大娘。

到后来老朱参加了红巾军起义,经过15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暴元,公元1368年,老朱在南京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明太祖。

做了皇帝后,朱元璋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都吃腻了。

有一次老朱病了,没有胃口,什么也不想吃。这时他突然想起王大娘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来了。

多年没吃过了,老朱当即下令御膳房做着吃。御厨把珍珠翡翠和白玉加入燕窝汤里炖了一锅,老朱尝了尝觉得不是当初的那风味,摇摇头不吃。

这时有个安徽凤阳的王御厨毛遂自荐为皇上做碗珍珠白玉汤,老王心想,皇上对真正的珍珠翡翠和白玉不感兴趣,这说明用真的珍珠翡翠作汤不对路。

这家伙脑瓜挺好使,于是用仿品试试运气,他用鱼籽代珍珠,用红柿子椒代翡玉,用菠菜代翠玉,以豆腐代白玉,并浇以鱼骨汤,然后炖熟献给了朱元璋。老朱一尝有点味道,但还不是当初的原汁原味。

老朱虽然吃了一碗,但找不到当初的感觉,老朱说“不如当初的香。”这时派人寻找王大娘的人带来了王大娘,十几年过去了,王大娘老了,朱元璋亲自出迎。

“大娘,终于见到你了,以后别走了,就在宫里养老吧”。朱元璋诚心挽留大娘。

大娘落座后,朱元璋问:大娘,你还记得那道“珍珠翡翠白玉汤”吗?能否再为我做一碗,我可想吃这道菜了!

大娘一愣,随即想了起来,哈哈大笑道:“皇上,你现在可吃不下去了,”

老朱道:我现在吃什么都不香,总想吃大娘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大娘说道:“你现在做了皇上,吃遍了山珍海味,所以对吃的不感兴趣了”。

说实话,当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用白菜帮子,菠菜叶子和馊豆腐加剩饭做成的。当时你是饿,所以你吃的香。

现在让你吃你也不吃了。只是当初给你的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总怀念那种感觉。

朱元璋一听恍然大悟,大娘说的在理,从此王大娘留在了宫中养老,直到去世。

文/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1344年,朱元璋的爹娘熬不过这一年的饥荒和瘟疫,纷纷倒了下去,他在刘继祖的馈赠下安葬了双亲之后,和二哥分道扬镳。

他二哥头也不回地走了,却也没有熬过去,后来死在了谋生的路上。

他则在邻居的资助下去了皇觉寺,当起了撞钟念经的和尚,虽说也不能饱腹,可好歹也有一口饭吃,不至于会被饿死。

可是,后来兵荒马乱的,皇觉寺的收入也不好了,烧香的、送钱的人少了很多很多,主持一看皇觉寺的锅已经养不起这么多和尚了,于是便打发了许多和尚外出“游食”,说白了便是一路乞讨。

朱元璋作为一个入寺没多久的小和尚,别说熟背一整部佛经了,恐怕偈语也没记住多少,所以他理所当然地也成了被打发出去“游食”的和尚中的一个。

只不过,在那个遍地生狼烟的时代,除了少数所谓的“朱门”之外,又有多少人能有富余的剩菜剩饭施舍给他?

所以,朱元璋的乞丐生涯也颇为坎坷。

这一日,朱元璋灰头土脸地站在街头,面容苍白憔悴,眼神憔悴,嘴唇发紫,双腿微微颤抖,茫然四顾,浑然不知道应该走到哪去。

他已经连着三四日没吃过一口饭了,腹中已经饥渴不已,如果再没有好心人施舍他一口饭吃的话,他或许便挺不过去了。

他挪了挪脚,想走几步,找一个地方歇歇,谁知脚还没有挪动,他便眼前一黑,昏死了过去。

不过,贵人自有贵人助。

当时,一个阿婆瞧见了晕倒在地的朱元璋,几番犹豫之下,终于经不住良心的“催促”,生出了恻隐之心,将他带回了家中。

朱元璋在迷迷糊糊中不停地喊饿,阿婆心下不忍,想起来家中尚有一碗剩饭,一块碎豆腐,几根白菜叶和几根菠菜,于是将碎豆腐、白菜叶和菠菜给一锅煮了,再将饭一拌,舀到碗中,然后喂给朱元璋吃。

朱元璋下意识地咽了下去,又闻到了饭菜香味,所以悠悠醒了过来。

他醒过来后,仍对方才所吃下的饭菜回味无穷,只见他舔了舔嘴唇问阿婆:婆婆,您方才给我吃的是什么?真是又香又好吃!

阿婆见了他又馋又憨的模样,也乐了,所以笑着对他说:方才给你吃的呀,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虽然朱元璋不知道婆婆口中所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到底是什么,可不论怎样,她救了他一命。

后来,朱元璋经过15年的打拼,已经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可谓是吃尽了山珍海味,再也不用忍饥受饿了。

只是,他有一次生病了,胃口很不好,即便是色香味俱全的山珍海味摆在他的眼前,他也一口吃不下,也是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年轻时候遇到的那个阿婆,想起了她给自己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顿时馋了起来。

那个味道,真是令人怀念呀!

于是,他便吩咐宫里的御厨,让御厨做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

御厨一听,也蒙了,可是又不能对皇帝说自己不会做,于是便用珍珠、翡翠和白玉一股脑炖了一锅汤给朱元璋喝。

朱元璋喝了一口,脸色一变,这什么呀,不对,不对,不是这个。

然后,他又让人回家乡濠州找了一个普通厨师,这个厨师倒也机灵,知道朱元璋年轻时穷得叮当响,哪吃得起什么珍珠翡翠和白玉?所以便用豆腐菠菜之类的常见食材炖了一锅汤,朱元璋喝完后,吧唧吧唧嘴,有几分当年的味道,可还是不对。

思来想去,朱元璋最终决定派人去找当年喂自己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阿婆。

好在这个阿婆仍然活着,所以很快便将阿婆带回了皇宫。

朱元璋见了阿婆也很开心,笑哈哈地说:阿婆,当年承您给我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我一命,那味道至今难忘呀,近日生病胃口不佳,很想再喝一口您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不知您能不能为我做一碗?

谁知阿婆听了朱元璋的话,却想也不想地摇头道:皇上,不是老身不愿给你做,即便给你做了,你也喝不下去。

朱元璋一愣,为什么?

阿婆笑了笑:当年饿得晕倒,随便给你一口饭,对你来说都是山珍海味,可是如今你却已经尝遍了山珍海味......

朱元璋听完阿婆的话,心下恍然,阿婆的话太有道理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留作怀念罢!

此后,朱元璋再也不提想喝“珍珠翡翠白玉汤”一事,只是让人好生安顿好阿婆,让她能够安享晚年。

那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食材虽然远没有珍珠、翡翠和白玉的价值,但是,它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珍珠、翡翠和白玉。

所谓“一饭之恩,千金难保”,也大抵如此了。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元朝末年官员腐败,百姓穷困潦倒,屋漏偏逢连夜雨,饥荒和瘟疫对底层人民来讲无疑是灭顶之灾。在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位赤贫小子名叫朱元璋,他的父母刚刚去世,连安葬的坟地都没有,更别说收敛尸体的棺材。

在好心人刘继祖的帮助下,朱元璋顺利安葬了自己的父母,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只要能活着就不错了。朱元璋告别哥哥走上乞讨活命的道路,后来又遇到好心的邻居介绍他去黄觉寺出家当和尚,虽然生活艰苦一些,但不至于饿死乡野。

朱元璋总算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每天按时撞钟,来庙里许愿上香的香客会留下些许食物以及铜,全靠这些香火钱维持生计。后来随着社会更加动荡,来庙里上香的人越来越少,寺庙的收入已经不能维持和尚的吃喝。

于是,黄觉寺的和尚也要外出云游化缘,其实说白了,化缘的和尚与落魄的乞丐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乞讨食物以求活命,只不过和尚似乎身上带着光环,能够有一层最后的遮羞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元璋化缘连续几天都没能遇到善良的富裕人家,走着走着就饿晕在路上,如果朱元璋就这样成为饿死鬼,那就没有了以后的大明王朝。

一位姓王的大娘从朱元璋身边经过,看到他仍然有一丝气息,于是赶紧将朱元璋背回家中。王大娘家中也并不富裕,她将家中能吃得搜集在一起,有几块豆腐、白菜和菠菜叶。

王大娘将所有食材全部下锅煮,并且放进去一小把米粒,这是极为珍贵的粮食。没过多久,王大娘就将大杂烩端到朱元璋的面前,小心地喂朱元璋吃下,饿晕过去的朱元璋缓慢地缓过劲来,对王大娘连连感谢,双手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朱元璋毫不客气,连续吃了几碗,将锅中清个干干净净,久违的饱腹感让朱元璋心满意足,他问王大娘这是什么饭,王大娘笑着回答他说“这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王大娘口中说的珍珠就是汤里那一小把米粒,翡翠就是白菜和菠菜叶子,白玉就是那几块豆腐。

朱元璋的命运从参加农民起义开始发生转折,凭借着勇猛过人、识人极准、善心感人等综合实力,江湖地位不断攀升,经过十余年的东征西战,终于在1368年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被历史尊称一声明太祖。

人是极其神奇的动物。朱元璋从草根出身,受尽极寒折磨成为至高皇帝,终于不再为吃饱穿暖而担忧,但是山珍海味吃多了的朱元璋想要换换口味,于是想起王大娘那碗救命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想吃点“罕见食物”那还不简单,当御用厨师得到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圣旨后,立即着手准备,厨师用燕窝人参等上等食材精心为朱元璋做了份新菜式,没想到朱元璋尝后并不满意,说这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随后厨师进行多种尝试,但都不是朱元璋记忆中的味道,于是他命人立即回到家乡去找这位王大娘。幸运的是,王大娘还依然健在,她跟随来人在皇宫中见到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当即问王大娘是否还记得当年为自己做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自己的性命,这时王大娘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那个饿晕在路边的人就是当今天子。

王大娘笑着回复朱元璋自己当然记得,在朱元璋的追问下,王大娘说出这道人间极品味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王大娘最后亲自下厨,为朱元璋再次做了这道他想念已久的美味佳肴。

当朱元璋吃到后,他说这个味道和记忆中的味道不一样,于是询问王大娘真的是原汁原味原配方吗,王大娘回答说“当然是一样的味道,只是您的处境不同,自然味道也就差别很大。”

朱元璋恍然大悟,当时自己已经被饿得小命不保,任何一点食物都是美味,但是现在吃惯了山珍海味,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

朱元璋笑着认同了王大娘说的话,为了报答当年的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将王大娘留在宫中好生安置,有专门的人伺候在身边,安享晚年。此外,朱元璋还赏赐王大娘家中的儿子不少钱财,算是回报救命之恩。

从王大娘一碗美味救下朱元璋这件事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首先是好人终有好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王大娘在自身艰难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天天有人饿死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对饿晕在路边的化缘和尚伸出善意之手,足见王大娘是一位善良的人。最终,王大娘的善意之举也得到回报,正应了俗语“善有善报”。

朱元璋是历史上典型的从草根阶层奋斗成长的人物,在历经艰难成就大业后,朱元璋的生活环境在不自觉中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朱元璋不自觉地已经适应了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生活,早已忘记了当年饿晕在路上的感觉。

也正因此,朱元璋再次吃到王大娘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时,仍然不是记忆中的味道,那是缺少了环境,变化了心态。其实人的心态是在潜移默化、悄无声息中发生变化的,比如在职位上的提升,在经济实力上提高后,人的思想也会随之而变,不自觉之间已经不能和当初那个自己相比,因此经常回头看看原来的自己,警醒自己也是极为可贵的好习惯。

朱元璋虽然对功臣手段残忍、大开杀戒,但是朱元璋身上发生的很多故事都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引起思考,这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宝贵价值和财富。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公元1343年,濠州地区连接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导致民不聊生。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都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当时朱元璋家里不仅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好在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安葬父兄。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

有一天朱元璋出去化缘,结果走了很长的路都没有化到缘,朱元璋十分饥饿,竟然饿晕在路上。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住在一个老婆婆家里。

老婆婆见朱元璋醒来,就用家中仅有的一小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再加上一碗剩米饭在锅中熬煮成一碗饭汤,然后端给朱元璋吃。朱元璋当时已经十分饥饿,上来一口气就把那碗饭汤都喝了下去。

朱元璋觉得十分美味,便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苦中作乐,开玩笑的告诉朱元璋那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则默默记载心里,等到他体力恢复后,他便起身告辞了老婆婆。后来,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由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于南京正式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

当晚,在与群臣的庆功宴上,朱元璋突然想起来那个婆婆给他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他很希望在这个重要场合让群臣们都吃到这样一份美味佳肴。

但是,朱元璋却不知道具体的做法,他只好吩咐御厨给他制作。但是几个御厨都没有办法做出来当年老婆婆做的味道,朱元璋十分气愤,于是将他们全部都杀死。这件事传了出去,一时间珍珠翡翠白玉汤成了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

后来,朱元璋特意派人在民间寻找那个老婆婆,然而就是找不到,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婆婆在宫门求见。请上来一看,正是当年救了朱元璋的那个老婆婆。

朱元璋对婆婆十分尊重,他向婆婆深深的做了一个揖,比给对婆婆说:“婆婆,我一直都很想您,只是一直都找不着您。您当年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我到现在都十分挂念,然而怎么做也做不出当年您做出来的味道,不知道是何缘故?”

老婆婆笑着告诉朱元璋:“那只是用剩菜做的罢了。你当时十分饥饿,自然会觉得美味。但现在你已经吃过天底下的山珍海味,即便我再按照当初一模一样的做法来做,你不会再觉得这个汤有多好吃。”

朱元璋听后才恍然大悟,事后他恳请老婆婆留在皇宫,让宫中下人侍奉她养老,但是老婆婆却不愿意。

朱元璋只好派人在老婆婆的老家买了一座宅子给其居住,并且赏赐黄金万两,叮嘱地方官员,好好地照顾老婆婆。至于这道珍珠翡翠白玉汤,也成为朱元璋的日常菜单,时刻提醒着朱元璋要谨记过去。

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模有样,但它却是标准得民间故事。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它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当老婆婆把饭汤端给朱元璋吃的时候,朱元璋又不是傻子,难道会认不出着饭汤里面的这几样菜,他有必要去特意询问这是什么吗?

再退一万步说,即便朱元璋询问了,他会傻乎乎的相信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么?从小就在田地里干活的朱元璋,会认不出豆腐、菠菜和米饭这三样东西吗?

再者,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虽然他杀过很多贪官污吏,但却很少难为普通百姓,那些御厨只不过是做不出来一样口味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又是多大的事情呢?朱元璋虽然凶悍,但却不是杀人魔王,他绝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情来杀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都很少这样做。

最后,那个老婆婆告诉朱元璋的道理,我相信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还是那句话,朱元璋不是傻子,这种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不需要老婆婆告诉后才恍然大悟。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民间故事而已。

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朱元璋家中原本是一农民,经过不断努力成为皇帝。在登上皇位的路上,可以异常艰难,他从小父母双亡,导致自己只能去皇觉寺出家,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皇觉寺的人已经养不起朱元璋这么大一个小子了,所以他们选择了让他去各地化缘。

由于元朝末年各地都有人饿死的情况,所以他有可能三天都吃不上一次饭,不过有一次在晕倒路边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一位姓王的大娘救了他,就这样朱元璋此后登上皇帝宝座,至死也没有忘记了这位大娘。

民间故事:

朱元璋在一次饿晕的时候,倒的地方正好是王大娘家门前,当时王大娘一看这个人是个和尚,自己也是一个信佛之人,所以直接将这位小和尚拖回了自己的家中,由于家中只有王大娘一个人,所以将他放到炕上的时候非常的费劲。

朱元璋迷糊中一直喊着:“饿死我了,饿死我了”。听到这话的大娘直接将自己家中可用的食材一锅炖,当时盐在乱世是非常稀少的,贫苦的大娘家中自然也是没有的。

大娘索性就将豆腐、白菜帮子、以及菠菜全部放入了锅中。汤煮好后,小心翼翼的喂入他的口中。

当时的喝一口汤的朱元璋,立马有了精气神,直接坐了起来,狼吞虎咽的喝了起来。喝了一碗还不够,继续要,直到喝完第四碗才停了下来,朱元璋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先是感谢大娘并询问汤的名字:“谢谢您,这汤叫什么名字呢?”而大娘也是一个非常幽默之人便答:“珍珠翡翠白玉汤。”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随口念了三遍,并告诉大娘:“我记住了,今日的大恩容我日后再报”。大娘听到了他这样说,认为他只是在开玩笑,不过还是很礼貌的回了一句:“好,我等着你来报今日的恩”。

由于身体非常虚弱的原因,朱元璋足足在大娘家中养了半个月才走,走的时候二人谁都舍不得谁。

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红巾军的统领。

当时他的理想并不是割地一方称王称霸,而是志在大元的天下,成功的路上总是有很多的绊脚石。不过朱元璋只有两块,一块是张士诚、一块是陈友谅。

张士诚的话还比较好处理,他只懂得偏安一方享乐,并没有进取天下的雄心。而陈友谅就不一样了,此人的野心勃勃,与朱元璋一样有着进取天下的大志,他与朱元璋的交战中,互有胜负,不过最终朱元璋还是力挽狂澜将他杀死,成功登上了帝位。

开国建元之后,朱元璋大力寻找当初救济自己老婆婆,可惜没有一点音讯。直到一次朱元璋病重,想喝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时候,这位老婆婆才出现在皇帝的面前。

但是朱元璋下令制作不出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御厨都得死,这封诏书贴到了城墙上,王大娘看到后直接进宫面圣,朱元璋看到大娘后,立马恳求她制作一道当初的汤给自己喝。

不料大娘却说您当初是穷小子,现在是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自然喝不出当初的味道。听了这句话的朱元璋,恍然大悟,并非御厨没有本事,而是自己与当初的境遇完全不同。

朱元璋最终将这位大娘留在宫中颐养天年,也算是报答当初的情义吧!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互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