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牛吃蛇吗?这个世界怎么啦?
2020年10月,澳大利亚的一位制冷师盖兹(Andrew Gertz)在外出检修设备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头牛在公路旁行为怪异,它不停的甩动头部,嘴巴里还叼着一条细长的东西。看到这一幕后,盖兹将车停在路边,走进一看,牛嘴里竟然叼着一条蟒蛇。
他赶紧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罕见的一幕,在牛嘴中的这条蟒蛇是一条成年的沃玛蟒(Aspidites ramsayi),原本盖兹以为是蟒蛇激怒了牛,牛才发狂将其杀死,但接下来的一幕让盖兹目瞪口呆:这头黑牛看到蛇停止挣扎后,竟然嘎嘣嘎嘣的把蟒蛇当“辣条”吃了。
盖兹将图片发表在了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表示:牛不是吃草的吗?为什么会吃蛇,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啦?但其实,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牛不但吃蛇,还吃鸡呢。
2014年,印度孟加拉省钱迪普尔镇的一位农场主家中出现了怪事,自家鸡棚里的小鸡接连的失踪,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竟然连续少了48只小鸡。起初农场主以为是鸡棚里遭了黄鼠狼,所以放置了一些夹子,结果夹子一个都没触发,小鸡还是少,为了弄清楚真相,农场主安装了摄像头。
这才发现,原来这些小鸡都是被自家的牛吃掉的,每天的傍晚,母鸡会带着一群小鸡从牛附近经过,而这头牛总是会趁母鸡不注意一口咬住一只小鸡,然后咀嚼吞下,就这样在一个月内,牛吃掉了48只小鸡。
不过,在人们的印象中,牛是纯正的食草动物,所以它去吃蛇、吃鸡,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正常的,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是纯正的食肉动物,就算是北极熊、老虎、狮子也会吃浆果,也没有一种动物是纯正食草动物,就连兔子都会吃鸟,长颈鹿也会啃骨头,马还会吃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真正的食性。
长颈鹿在啃水牛的头骨
牛吃肉其实与祖先有关牛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当然我们可以说是鱼,但鱼并不准确,因为鱼确实是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但是从鱼到哺乳动物,中间还差了多个进化的环节。首先,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由早期的楔齿龙类演化而来的,而楔齿龙类是合弓纲的一个重要演化支,合弓纲由是羊膜动物两个演化支中的一个(另一个是蜥形纲)。
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最早的羊膜动物是Casineria kiddi,这是一种出现在距今约3.4亿年前,长得跟小蜥蜴一样的爬行动物。
而最早出现的哺乳动物是以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为代表的小型动物,它们出现在距今约2亿年前,此时的原始哺乳动物形态其实与爬行动物有些相似,最大的区别就在牙齿上,因为爬行动物的牙齿大小都差不多,而哺乳动物的牙齿已经开始根据不同的功能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了。
也就是说吴氏巨颅兽是最早的哺乳动物祖先之一,它们当时的体型只有几厘米长,跟小老鼠有些相似,偏昼伏夜出的生活,食性上为杂食性,不过主要以昆虫为食。
吴氏巨颅兽复原图
在整个的恐龙时代,哺乳动物被恐龙压制,所以演化非常的缓慢,直到恐龙灭绝,哺乳动物的体型还跟老鼠一样大小,食性依然是杂食偏重昆虫。恐龙灭绝之后,空出了大量的生态位,这才给了哺乳动物高速演化的机会。
到了距今约5900万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后的600万年后,第一种食草的大型哺乳动物出现了,它就是冠齿兽,它的肩高平均在1米左右,体长平均2.5米,习性像如今的河马一样半水生。
到了5500万年前,最早的偶蹄目动物演化出来了,这才有了如今的牛,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点,牛的祖先本身就是杂食性动物,这代表着它们既能消化植物性食物,也能消化肉类食物,虽然在之后的演化中,它们的草食比例越来越高,以至于到了现在几乎全部是草,但是它们的肠道只是在演化中更能适应粗纤维、低热量的植物性食物而已,并不代表消化肉类的能力消失了。
不过,相反的是虽然同样有着杂食性的祖先,老虎、狮子等食肉动物由于高度的食肉,消化道的改变,已经不能再吃草了(浆果还是可以的)。
牛其实一直在“吃肉”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牛为什么吃草,却能挤出高蛋白的奶?虽然植物中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但是量太小了,这显然不足以支撑牛挤出富含蛋白质的奶以及全身富含蛋白质的肌肉来。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答案很简单:牛一直在吃“肉”。
只不过,牛吃的肉我们几乎是看不到的而已,因为牛之所以能够消化粗纤维、低热量的植物,原因就是其消化道内含量大量的微生物。
牛有四个胃,食物最先进入的是瘤胃,而在瘤胃中,其实就完成了一半的粗纤维分解,而这就是微生物的功劳,不过,这只是牛消化系统的第一站,当消化的差不多时,分解一半的食物夹杂着大量的微生物通过网胃和瓣胃最终进入到皱胃中,牛的皱胃又被称为“真胃”,这是唯一一个具备分泌胃酸能力的胃。
当微生物和食物进入到皱胃后,皱胃分泌的胃酸会将微生物杀死,进而将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并在肠道被吸收掉,这就是牛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微生物
而牛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在天然的温床中(瘤胃)是可以一直不断地大量繁殖的,所以,牛虽然表面上很少吃肉,但其实它一直在“偷偷的吃肉”。
所以,牛吃蛇、吃鸡就不让人意外了,当牛的体内的微生物量较少时,蛋白质的补充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此时它们就会出现主动吃肉的情况。(下图为被人发现后,牛丢下吃了一半的蟒蛇跑掉)
总结其实在自然界中,不止牛会吃蛇,还有许多我们认知中的食草动物会出现进食另一种动物的行为,这是我们对食草动物的认知还不够导致的,事实上,没有纯正的食草动物,只是正常情况下,它们能“自给自足”罢了,当无法满足时,它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大口吃肉。
你听说过牛吃蛇吗?这个世界怎么啦?
牛吃蛇你听过吗?一个养殖10年的牛主人告诉我:牛要是在太饥饿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吃蛇来补充身体的能量。
牛作为食草动物,在大家的认知中,牛是不可能吃蛇来填饱肚子的,除非这头牛疯了,否则正常的牛看到蛇一样食肉动物基本会被吓跑,生怕被蛇咬一口。
那么有小部分的牛为啥要吃蛇呢!难道是肚饿了还是怎么样?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澳洲母牛牛吃蛇的事情。
澳洲母牛吃蛇在澳洲的一个农场里,有头肥胖的母牛在草原在咀嚼一条蛇,附近的村民在远处看到这一幕,以为这头母牛在吃草,走近一看发现这母牛在咀嚼一头一米长的毒 蛇,还吃得津津有味,让村民怀疑这头牛肯定是疯了。
也就这件事情,村民有点怀疑吃蛇这些牛的肉质肯定会出问题,但经过检查发现吃蛇这些牛的肉质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有的人说:吃蛇这牛肚子肯定是饿了。
也有的人说,牛吃草吃腻了,吃蛇是换种口味。
还有的网友说,肯定是这蛇平时惹到牛了,要不然牛不可能去咀嚼吃了它。
而当地养殖10年的牛主人说,出现牛吃蛇的现象,主要是蛇要有牛缺失的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
下面带大家谈谈牛吃蛇这个问题!
牛为什么要吃蛇吗?在大自然当中,物种遵循食物链的规则,比如: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很少会出现食草动物吃肉的情况,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很多食草动物无法进食,就有可能出现牛吃蛇填饱肚子的情况。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牛作为食草动物,它为啥要吃蛇?
①补充身体微量的元素,矿物质,维生素
牛是吃草动物,如果饲养员长时间喂养的草料或者饲料,无法满足牛需要的营养物质,牛就通过其他方式补充这些营养物质,从而产生吃肉的念头。
比如:鸡生完蛋后,身体缺磷,钙元素,它们就会用嘴巴啄食自己的鸡蛋或者别的鸡蛋壳来补充磷,钙元素。
那么牛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牛缺微量的元素,矿物质,维生素,那么牛会想法子补充身体的营养物质。
而蛇经常出现在草丛中蠕动,很容易闯入牛的领地被牛给咀嚼吃掉,如果牛第一次尝到甜头,那么它们就会认为蛇也是它们食物的一部分。
就会出现牛吃蛇的情况,主要是蛇的营养物质要比草香太多了,但是牛也不能长时间吃蛇,因为牛的胃部主要消化植物纤维(也就是消化草),有少量的蛋白酶能分解肉类。
所以牛吃少量的蛇没有任何的毛病。
②食物缺乏
在食物欠缺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乱套,就拿我们人类来说,如果长时间没有食物,我们会吃树皮,草之类的物质填饱肚子。
那么牛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牛没有草吃了,自然就会饿肚子,再加上蛇容易咀嚼,像吃辣条一样吃掉,就成了牛的晚餐,不过这种跨物种捕食的现状,只是出现一些特例的牛。
大多数牛是不吃蛇的,因为大自然的食物链的规则是:食肉动物是吃食草动物的,很少会有食草动物会吃食肉动物的,否则生物圈就会乱套。
③摄取优质的蛋白质
在大自然当中,草类植物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物质,很少会有蛋白质之类的含量,只能靠牛本身的身体机制将草吃了,将身体内部营养物质转化成蛋白质。
所以牛吃蛇也是摄取优质蛋白质的一种方式,主要是草类的营养物质太单一了,营养物质比上肉类丰富。
④蛇偷袭牛,被吃
蛇的领地意识很强的,如果牛无意中吃草吃到蛇的附近,这肯定会引起蛇的攻击,再加上牛的身体巨大,对付一条1米多的蛇,只需要一脚就搞定了。
如果恰好牛的肚子太饿了,将踩死的蛇吃掉尝试到第一次甜头,大脑就对这蛇这种食物显得非常深刻,就会出现多次牛吃蛇的现象。
不过牛吃少量的蛇,身体的蛋白酶是可以消化掉的,如果摄入过量的蛇,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所以牛吃蛇也是有弊端的。
肉类能被牛消化?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牛的内部结构。
牛跟其他动物不同,它有4个胃,其中瘤胃是处理草类食物,因为瘤胃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帮助消化掉草类含有的植物纤维,木质素。
但是肉类瘤胃是无法分解的,要想分解肉类食物,需要经过其他三个胃,毕竟其他三个胃能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将蛇类的动物给溶解掉,从而将这些肉类成为牛的营养物质。
那么为啥牛不经常吃肉呢?难道是肉的蛋白质不香吗?
回答:牛的其他三个胃,虽然能分泌蛋白酶,但是分泌这种酶也是有限的,只能维持消化少量的肉类食物,一旦过量摄入,就会导致牛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
写到最后:牛不会无缘无故去吃蛇的,主要跟所处的地理环境恶劣或者身体营养不足有关,才导致牛去吃蛇维持身体营养物质的平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