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千斤的鲟鳇鱼能值多少钱?
2015年5月23日,一位渔民在黑龙江抚远小河子段捕鱼时,捕到了一条“巨无霸”,据渔民表示,当时拉网时只觉得非常的沉重,起初以为是网到了石头,之后渔民叫了几个朋友一起拉网,拉上来一条超大的鲟鳇鱼,体重重达700斤,是一条野生成年雌性鲟鳇鱼。
这条鲟鳇鱼打破了以往最大鲟鳇鱼的记录,不过仅仅在三年后,这个记录被再次刷新。2018年5月19日,同样是黑龙江抚远市的三位渔民像往常一样去江里打鱼,在收网时,他们也遇到了2015年那位渔民一样的情况,几人费力将渔网上来时,一条大鲟鳇鱼映入几人的眼帘。
到岸后,经过实地测量,这条鲟鳇鱼竟然长达3.59米,体重更是达到了1028斤,堪称鲟鳇鱼王,很快这条巨物被打捞上岸的消息就引起了抚远市水产局与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的注意。
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到达现场后,花22万元高价买下了这条千斤重的鲟鳇鱼,之后将鲟鳇鱼带回单位后经过细致的检查,发现鲟鳇鱼并没有受伤,接下来,保护协会要通过人工繁育,让这条鲟鳇鱼继续繁殖,为补充鲟鳇鱼的野生种群做贡献。
当然,过千斤的野生鲟鳇鱼是有价无市的,这是因为野生鲟鳇鱼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21),是严禁捕猎和售卖的,我们能在市面上看到的鲟鳇鱼都是人工养殖的。
在2016年时,江苏的一位游客在哈尔滨一个渔村吃饭就吃了一条人工养殖的鲟鳇鱼,14.4斤(中段)5731元,一斤单价为398元,这还是人工养殖的,放在以前野生的鲟鳇鱼至少是这个价格的翻倍,所以,理论上过千斤的野生鲟鳇鱼价格至少在50万,甚至上百万一条。
鲟鳇鱼虽然能长很大,但想要长到1000斤,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所以这种鱼显得尤为的稀有,而且虽然在人工养殖下,鲟鳇鱼的生长速度要更快,但是养殖户显然不可能让鱼长大这么大,毕竟要考虑回收成本的问题,所以,市面上鲟鳇鱼能达到50斤就算是大个体了。
那么,鲟鳇鱼的价格为什么如此之高呢?它又为何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水中活化石”鲟鳇鱼鲟鳇鱼也称鳇鱼、黄鱼、牛鱼,它的学名是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中华鲟同属鲟科,不过,中华鲟是鲟属下的鱼类,而达氏鳇是鳇属下的鱼类。达氏鳇早在白垩纪,也就是距今1亿多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且经历了上亿年的时间,达氏鳇的形态与原始形态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作为现存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成年的个体体长通常在2米以上,体重平均200公斤以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达氏鳇体长达到了5.6米,体重达到了一吨。当然,它只是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在同同属下,还有一个巨物,它就是欧洲鳇,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欧洲鳇体长超过了6米,体重重达1.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达氏鳇仅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嫩江之中,喜欢栖息在沙质的水底,一共有3个种群,一个是喜欢栖息在河口的黑龙江河口种群,一个是完全栖息在黑龙江干流的河道种群,还有一个是栖息在沿海淡水水体内的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种群。
从外观上看,达氏鳇有着黄褐色略带绿色的体背,白色的腹部,身体前半段比较粗壮,越靠近尾部越细,它的背部和体侧有5行菱形骨板,其中以背部的骨板最大,约有12-15个。达氏鳇有一个背鳍,位于身体后半段,靠近尾部,口大,吻部比较尖,呈三角形,底面有两对触须,中间一对向前生长。
达氏鳇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谱中几乎囊括了所有比它小的鱼类,而且它们甚至会攻击比自己小的同类,所以,除了人类和它们本身,达氏鳇是没有自然天敌的。
达氏鳇的寿命比较长,它们的平均寿命在50岁以上,最大寿命可达百岁,而且达氏鳇的生长周期也比较长,它们的雄性在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雌性更是需要至少16年才能性成熟参与繁殖。不过,好在达氏鳇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它们性成熟之后就有25万粒卵的绝对怀卵量,体型越大的雌性怀卵量越大,像体重达到千斤的雌性,一次就能产下约400万枚卵。
没有天敌的达氏鳇为何成了极危物种?达氏鳇的极危其实与鲟科下其他鱼类的遭遇惊人的相似,最主要的就是过度捕捞,不过,人们过度捕捞达氏鳇是出于两个目的:
第一是吃肉。作为一种大型的鱼类,达氏鳇原本就比其他的小鱼更容易被渔网捕获的,奈何它本身又是软骨鱼类,连鱼骨都能吃,鱼肉更是无需多说,肉质鲜美还有其他鱼类不具备的特殊口感,这使得达氏鳇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一种“紧俏货”。
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的唐朝,达氏鳇就被作为一种专门谨献给皇帝食用的名贵鱼类,捕捞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捕鱼工具也在不断地升级,这使得到了近代,达氏鳇的捕捞达到了顶峰,由于达氏鳇本身生长周期较长,所以,过度的捕捞使得它们很难自然的繁殖,数量开始骤降。
第二是吃卵。相信小伙伴们都听过“鱼子酱”,这就是鱼卵做成的,虽然多数的鱼卵都能做成鱼子酱,但是上等的鱼子酱都是鲟科下的鱼类的鱼卵,尤其是欧洲鳇的鱼卵被称为“黑色的黄金”,因此,欧洲鳇也成为了极危物种。
虽然达氏鳇的鱼卵等级没有欧洲鳇高,但是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达氏鳇因为吃鱼卵被捕杀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大量开始的。
但是,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到了2000年,达氏鳇就成为了濒危物种,它们在我国的自然分布地也有多条大江,变成了仅在黑龙江干流。
不过好在从1997年,我国开始着手达氏鳇的人工繁育,并且在1999年获得成功。但是达氏鳇的野生种群因为数量急剧的降低,生长周期较长,幼鱼的成活率较低(数量太多,容易被其他鱼类吃掉),所以,数量依然在下降,最终成为了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总结过千斤的鲟鳇鱼(达氏鳇)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长成,而人的过度捕捞压根就没有给它们生长的机会,所以如此大的鲟鳇鱼通常都在上世纪出现,本世纪一共就出现了一条,而如今能发现几百斤的个体已经是非常罕见了。
从整体上看,鲟鳇鱼虽然从古代就被人捕捞,但是由于它体型大,捕捞难度也大,所以鲟鳇鱼的真正噩梦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因为人们又发现了除了肉以外,另一个具有高价值的东西-鱼子酱。
过千斤的鲟鳇鱼能值多少钱?
鲟鳇鱼是我们黑龙江古老的软骨鱼类,至今已有两亿年的繁衍史,也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体重最大的鱼类。最近,黑龙江抚远市的三名渔民从黑龙江里捕到一条千斤重的鲟鳇鱼被收购,接下来我们详细给大家讲讲,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几经辗转,我们联系到了渔船的船主,53岁的马红军,他告诉我们,5月19日中午,他和往常一样带着两名伙计开船去江里捕鱼,在船开了1分多钟后,开始撒网。可起网时,三个人一起拉了半天却没拉动网。有着30多年打渔经验的老马推测,网里的是个大家伙,他连忙告诉伙计用裸勾勾住大鱼身体固定好,拖上岸边再把鱼捞上来。
担心鱼半路挣脱,1分钟的行程,他们开了五六分钟。船靠近岸边后,老马赶紧张罗岸边的渔民过来帮忙。没想到这条大鱼太重了,最后十多个人合力才将它拽上岸。
先用800斤的磅秤称重,装不下,又换了更大的秤,毛重显示这条大鱼重达1028斤,净重996斤。凭借多年经验,马红军一眼就看出这是条雌性鲟鳇鱼,他用“探子”一看,鱼腹中满满的鱼子。
当地的水产专家告诉我们,这条鱼是鲟鳇鱼科里的达氏鳇鱼,目前在抚远十分罕见。以经验推算,这条鱼的年龄应该在一二百岁。
我们了解到,这条千斤重的大鲟鳇鱼捕捞上岸一小时就被当地的水产部门以22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将在当地水产部门进行繁育。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猜中的呢?提到这条大鱼,老马面露喜色,因为这一条大鱼的收入顶得上他两年的收入了。
我们还听当地渔民说,十多年前,有渔民曾捕捞过一条1300多斤重的鲟鳇鱼,当时卖了40多万元。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野生鲟鳇鱼是否可以捕捞?我们问了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水产专家,捕鱼业在抚远属于支柱产业,合法渔民在春渔期捕捞各种鱼类都是合法的。
捕捞上这条大鲟鳇鱼的老马是当地国营渔场的职工、正式渔民,而且目前处于捕鱼期,所以这次捕捞是合法的。
(图片来自新晚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