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为何不能趁机种树?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出现了许多湖泊!这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这些湖泊并不是由降水直接导致的,而是今年塔里木河的降水量是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再加上高温融雪的水进入河中,导致了河水的泛滥和外溢使得大量的水进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从而形成了这些湖泊。

看到这些湖泊,许多小伙伴有了主意:趁机种上树,不就能改变沙漠化了吗?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因为沙漠之所以植被稀少就是因为没有水,这下水解决了,可不就能种树改善沙漠环境了吗?但其实,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沙漠湖泊种树的可能性。

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中种树能活吗?

在沙漠中种植物,显然不能是普通的植物,必然是沙漠植物,毕竟它们经过漫长的演化已经适应了沙漠的环境,种上之后成活率会更高一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植物是非常稀少的,主要以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为主,所以植物我们选好了,接下来就是种了。

怪柳

有了植物,剩下的就是水和土壤了,水从表面上看,有了这么多湖泊是解决了,但事实上,也没这么简单。首先,沙漠植物直接种在湖里显然是无法存活的,所以就只能种在水边,其次,选择植物不能选择幼苗,因为它们的根系不发达,根本就吸收不到水,除非放到水里(活不了),这就只能选择长得较大的植物。

第三,较大的植物需要挖很深,因为沙漠的上层是没有营养的沙子,植物根本从里面吸收不到影响,只有在沙层下,还能吸收到正常土壤中的养分,这样植物就能活一段时间了。

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原因有三个:

第一:“水消失”。塔克拉玛干这些湖泊是溢出的河水形成的,这些河水一段时间后就会蒸发或者渗入地下,从而消失掉,此时的植物几乎是孤立无援的,缺少了水,即便是较大的植物,由于是移植过去的,所以也会很快的死掉。

第二:会“动”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所谓的流动沙漠就是沙漠受风力的影响会一直迁徙,这种沙漠有两个特点:风大、沙层较厚。将植物种在这样的地方,它们是很难落地生根的,因为风大会使得移植的植物很难稳定生长,其次流动的沙层会将原本在沙层下方的根系露出来,在烈日的暴晒下,造成植物死亡。

第三:严苛的环境。虽然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植物,但是大多数植物集中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沙漠里面的植物是非常稀少的,而且它们均在一个沙丘的底部,因为沙丘底部离地下水比较近,作为一个年降水量只有平均100毫升、蒸腾量却高达3000毫米的沙漠,植物想要生存必须要依靠地下水。

但如今的一些湖泊恰恰就在沙丘底部形成的,植物无法种在里面,只能种在湖泊的周边,也就是高处,这里离地下水非常的远,一旦水蒸发掉了,它们就无法获得地下水了,从而造成死亡。

因此,虽然如今看来沙漠中的这些湖泊附近是种树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好机会,但其实,这些湖泊会很快消失的,届时种植的植物很少能存活 ,除此之外,在沙漠中盲目的种植植物,还会加剧沙漠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沙漠种植植物的“副作用”。

沙漠种植植物的“副作用”?

我们假设种植的沙漠植物一部分存活了,这也不是件好事,因为它们是有“副作用”的,早在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的曹世雄教授就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Excessive reliance on afforestation in China"s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Lesson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就对植树造林进行了科学且系统的研究。

教授通过调研发现,一个地区环境的修复至少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虽然表面上看,在沙漠中种上一些树是有效果的,但是其实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这是因为沙漠种植树木的死亡率太高了,至少要在70%以上,而这些树木在死亡之前,是会吸收沙漠中的水分,然后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到大气中的,这使得原本蒸腾量就巨大的沙漠更加的雪上加霜。

简单地说就是在沙漠中人工种植的一些树木,会减少沙漠的水含量,当这些植物死亡之后,会加剧该地区的沙化,同时如果是在一些原本就有沙漠植物的地方种上植物,这些植物还会影响沙漠本土植物的生存,毕竟如果环境能达到要求的话,沙漠植物早就自己繁殖了,还哪有空间给人工种植的植物。

除了科学的研究外,其实沙漠中出现湖泊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事情,比如在巴西就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千湖沙漠”,这个沙漠中有大大小小上千个湖泊,比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湖泊既多又大,而且里面还有鱼虾。

但是,从来没有人在这里种植物,原因很简单:几乎不活,因为千湖沙漠每年的1-6月是雨季,降雨量非常的充沛,此时沙漠的凹陷处就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同时周围的两条大河(Parnaíba河与Preguias河)也因为河水泛滥注入到这些湖泊中,同时带去了一些鱼虾。

但是,这是季节性的,一旦雨季过后,这些湖泊会很快地消失,接下来就是长达半年的极度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种上了植物活了半年,也熬不过下半年去。

总结

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今的众多湖泊,从表面上看,是可以种植植物的,但是作为一个形成了超过2000多万年的沙漠,种植植物并非如此简单,当湖水蒸发后,蒸腾量大、流动的沙漠都会让这些植物极难生存,而且即便生存了,这会让原本沙漠的土壤水含量进一步下降,甚至如果这些植物根系够到了地下水,还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更严重的干旱,最终植物还是死路一条,还会影响其他的本土沙漠植物。

所以,沙漠有了短暂的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种树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为何不能趁机种树?

沙漠湖水淡,

四季不会变,

经常有干旱,

成活是关键,

树木要研究,

适应能力走,

很多地方行,

从外向里同,

科学也证明,

防风暴力评。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为何不能趁机种树?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是流动沙漠,在定向风的作用下,沙漠的移动趋势倾向于风吹的方向,不断迁移的沙漠。不适合植树造林。

气候不适宜,高温天气,土壤干燥。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为何不能趁机种树?

感谢邀答。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惊现众多湖泊!这与今年长江中下游的大旱天气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是否说明雨带转移还是生态变好呢?

前不久跟我南疆的一个同学聊天,他说今年当地的降水确实增多,出现了久违的洪水现象。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罕见的洪水直接把这个干旱的沙漠变成了一片“水乡”,让我们不禁恍惚楼兰古国的复苏。

为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发生洪水?

据气象专家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强降水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种极端现象。七八月份气温上升时,新疆大部分地区主要的水源补给就是靠高山积雪融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天山雪峰冰雪大量融化,导致沙漠出现洪水泛滥的景象。在大雨和融水两相结合的作用之下,大水灾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异常气候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南疆地区,据记载历史上南疆一带就遭遇过多次的洪水现象。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都出现罕见的高温与寒潮现象,在气象专家看来‬,造成全球气象异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

异常气候会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极地冰川逐步融化,生物种类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其次,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异常气候将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的需求、病虫害加剧;气候变暖将导致草原面积减少,荒漠化有扩大的趋势,严重减少人类的耕地面积。

最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冰川消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区有被淹的风险;异常天气加剧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不趁机种树?

由于沙漠渗水速度快,蓄水能力差,而且塔克拉玛干地区蒸发量大,积水停留时间不会太长。而树木的成活需要有固定的水分,常年的风沙也会吞噬树苗的成活。因此短时间内的一、两次洪灾,还不足以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更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我们也不必期望沙漠变绿洲。

这种现象是否得以延续,我们还需要观察。地球是否处于冰川后期,地球正逐步加热呢?这些还需要气象专家来解释。毕竟我们知道河南的简称为豫,考古发现黄河流域是有大象的踪迹存在的。我们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也是发生在长江流域,为什么那个时期大象能够出现在这些地域,说明那时候的气温是偏高的。

不管怎样,近代工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的温室效应,是异常气候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应对极端天气,人类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对异常气候的预测和防范。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为何不能趁机种树?

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缘孔雀河周边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1981年到2000年),当时,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流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直有很多湖泊,湖泊周围有大片大片活着的、或者已经死去但仍然屹立着的胡杨树、芨芨草。每到秋季景色如画,风景秀美,但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古老和沧桑感,正如: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遗憾的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流着流着就消失了,所以才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罗布泊不知道何年何月就干枯了,乃至神秘的楼兰国也不知何年何月就不知去向了。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但是可以想象,楼兰国的消失是不是与罗布泊的干枯,以及那里常年无雨、水源短缺有关呢。

那时候,我每每站在孔雀河畔,目睹汹涌澎湃的河水从铁门关流出,刚进库尔勒市就被截流一部分用于灌溉,主流流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我老在问自己、也问周围的人,这么大的水流怎么就滋润、浇灌不了干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呢?

其实仔细分析,主要原因是人类在沙漠周边过度的开垦、种植。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还在沙漠边缘,几乎没有流入沙漠,就被人类截流灌溉了,所以才造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内的罗布泊长期干枯,沙漠内的生态环境恶化,动植物在其难以生存,被称为进去出不来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

我说怎么多,主要是想说,大自然有其自身生存的规律,人为的改造只会破坏生态平衡,破坏自然规律。过度的开垦、种植树木,表面上看是保护生态,往往是适得其反,是破坏沙漠的自然环境。现在和将来,尽管沙漠中出现了众多湖泊,没有必要种植树木,而是让其自身修复、调节吧,尽量减少人为的行为。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为何不能趁机种树?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这么多湖泊,越来越证明我的想法。

1,整个中国的降雨带北移,今年江南如 湖南,江西等地,长达三个月的干旱。到目前为止,湖南江西等地方没有降雨的迹象。这以后会不会成为惯例,我们不知道。

2,根据报道,黄河水越来越清,泥沙减小。黄土高原正变得山清水秀。北方的风沙也越来越少,少有沙尘暴的报导。原来的沙漠化,荒漠化完全得到改善。

3 唐朝以前的时候,北方可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物产丰饶。那个时候北方的气侯可能比较湿润。现在经过1000多年,可能又到了这样一个湿润气候周期了。如果是这样,想想都觉得激动,整个大西北都将成为 肥沃的好江南,壮哉!壮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