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衣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养蝉?

农村树上经常见到蝉衣。

如果养蝉是为了卖蝉蜕的话,你一定能亏到怀疑人生,而且即便你去野外捡,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成本,但是想要靠这发家致富也是痴人说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蝉以及蝉蜕。

在夏季,除了蚊子和苍蝇外,最常见的昆虫就是蝉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分布于热带以及温带地区,有着超过2500多种种类,在我国蝉也是遍布大江南北,有着超过100种不同的种类,甚至在西北沙漠地区,也有它们的身影,面对这些沙漠蝉,估计沙漠植物要骂人了,毕竟它们好不容易才进化出优秀的缩水能力,但被蝉的刺吸式口器一下子就破功了。

在我国最常见的蝉无疑就是黑蚱蝉了,黑蚱蝉顾名思义就是通体黑色的一种蝉,不过眼睛不是上图那样橙红色的,而是淡黄色的,它的翅膀透明有着明显的黑色脉络(基部金黄色),它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而且是夏日历蝉鸣的“主力军”,并且也是养殖蝉中养殖量最大的一种。

黑蚱蝉

我们说的蝉蜕,也叫蝉衣,就是黑蚱蝉若虫羽化后留下的一个外壳。黑蚱蝉的成虫寿命平均只有15-20天,但是它的若虫寿命则长达2-3年。每年的7-8月份是黑蚱蝉产卵的黄金时期,它们与大多数昆虫一样,都需要雌雄交尾来完成繁殖,交尾后,雄性往往在2-5天内就会死亡,雌性的寿命要长一些,因为雌性还需要产卵。

在产卵时,雌性黑蚱蝉会在树上找一个细小的树枝,直径通常不超过2厘米,然后用自己尖锐的产卵器将树皮挑开,将卵产在里面。

正在产卵的黑蚱蝉

雌蝉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它选择多根细小的树枝产卵。当产完卵后,雌蝉就会离开,卵或在当年孵化,或在次年孵化,刚孵化的若虫通体白色,体长仅有毫米级别,所以,它们会随着树枝或者秋风落在地面上。

虽然此时的蝉若虫很小,但已经有了挖掘足,可以挖开松软的土壤进入地下,如果是掉落在水泥地上,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下图为不同发育阶段的蝉若虫,箭头所指就是刚孵化不久的若虫)

蝉的若虫在地下要度过2-3年(根据孵化的早晚)的暗无天日的生活,期间,它们靠着树根汁液为生,不断地长大,经过3次蜕皮后,它们就准备破土而出了。蝉的若虫非常聪明,在完成蜕皮后出土之前,会来到地面的浅表层,然后用挖掘足把地面戳一个很小的孔,用来感知外界的湿度和白天黑夜,一旦湿度较高,光线较暗时,它们就会爬出来,准备羽化了,此时一个个空空的“躯壳”在树干、树枝、甚至是灌木丛上,这就是蝉蜕了。

为什么说养蝉卖蝉蜕不靠谱呢?

养蝉的目的是为了卖蝉的若虫,我们这俗称知了猴,因为它是许多人夏日的“下酒神器”,而且作为一种昆虫,蝉的若虫无污染、纯天然、高蛋白,价格通常在一个1元钱左右。

但是,想要蝉蜕就得让知了猴变成蝉,变成蝉之后,除了山东少数的地方吃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均没有吃成年蝉的习惯,所以就只能卖蝉蜕了。

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蝉蜕从价格上看确实不便宜,正常的收购价在200-350元一公斤之间,如果是水洗的,价格会更高,能到300-450元,水洗的之所以比普通的贵,原因是知了猴从地下爬出来,身上是粘有少量的泥土的,所以不水洗实际上是加上了少量泥土的重量,而水洗晒干后,就是纯蝉蜕的重量。

蝉蜕之所以能卖高价,原因是它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药典中就是一味中药,而在如今的医学研究中,它有着以下药理作用:1.镇静、抗惊厥、解热作用;2.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3.镇痛;4.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5.降脂、降低血粘度、抑制体外血栓形成;6.止咳等。

蝉蜕的价格乍一看很诱人,但是要知道平均1500-1600个的蝉蜕才是一斤,而一斤蝉蜕平均也就能卖到200块钱,如果单纯的卖知了猴的话,能卖1500元,所以,养殖蝉如果靠卖蝉蜕的话,得血本无归。

同样的如果你想着去野外靠捡蝉蜕发财,那显然也是想多了。首先,在我们居住地附近的其实是没有多少蝉蜕的,原因很简单,夏天晚上你去树林里转一圈就知道了,里面找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都多,这导致了真正能羽化的知了猴其实是不多的。

其次,想要找蝉蜕就得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而这些深山老林,自己去是非常危险的,就算没有豺狼虎豹等猛兽,碰到头野猪也是有生命危险的。

总结

蝉蜕有人高价收购的原因是它可以入药,但是如果是晚上去找知了猴时遇到就带回来攒着卖了零花钱还行,如果想着靠它发财就想多了,另外如今的蝉的养殖业规模很大,没有人会傻到等它羽化后去卖蝉蜕,毕竟直接卖知了猴利润更大。

最后,虽然知了猴(蝉的若虫)有较大的需求量,但是近些年养殖规模扩大下,新手还是尽量不要入行了,毕竟这是个偏季节性的食材,而且人们以尝鲜为主。

蝉衣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养蝉?

蝉衣是俗名,各地叫法不同,学名叫蝉蜕。

蝉在夏未秋初将卵产在树稍的细枝上,靠吸食树皮内的汁液成活,半个月左右树枝干枯死亡。遇到大风天气,树枝折落地面,蝉卵幼虫进入土中,寻找到树根后,即附着之上,靠吸食树根汁液慢慢长大。经过三五年的生长,有的长达十年之久,成虫爬出地面,在附近草丛或庄稼,也或许在树木之上,蜕皮之后羽化为蝉。成虫的叫法也各有不同,在我们临朐县农村,称之为知了猴。知了猴蜕下的皮,就是蝉蜕,在七八十年代,供销社有专人收购蝉蜕,价格在每斤两块钱。

蝉蜕属中药材,性甘味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村里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经常将蝉蜕捻成碎片,掺在面粉中烙单饼吃;问其原因,回答说年老眼花视物不清,常吃蝉蜕有清心明目之功效。这才知道,原来这蝉蜕还有明目的效果,且无毒负作用。

蝉衣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养蝉?

蝉衣是可以当中药入药的。而且很多中成药里,也有蝉衣的成分。由于蝉衣的药用价值高,而且药用范围广,药业市场上大量需求。自然状态下的蝉衣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看到这方面前景的农户们,就开始养殖了。

蝉衣,在中药名里是叫蝉蜕的。这是成年知了褪去的外壳,呈椭圆形,中黄色,或者半透明。头部有触角,复眼突出,翅膀和肢体有的已经断裂脱掉,大部分是健在的。中空只有外壳,体轻容易破碎,无味,需要洗掉泥土后,晒干保存。

蝉衣有啥作用呢?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为,蝉衣有疏风散热,止痒,利咽,退翳,明目,解痉,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外感咳嗽,小儿惊风,因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皮肤病。

现代医学经过研究,发现蝉衣里富含甲壳质、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可以在临床医学上,起到镇痛,抗过敏,抗病毒等功效。于是,很多抗病毒抗过敏的中成药里,都有蝉衣的成分。

蝉衣有这么大医药作用,而且市场前景很好。这个知了养殖,基本算是特种养殖了。那些想返乡创业的兄弟们,可以考虑下养知了啊。毕竟,养鸡养鸭养猪的人太多了,竞争压力很大的。

蝉衣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养蝉?

在农村,好玩的东西很多,我小时候就喜欢捉蝉,捉到了就放在手上听它鸣唱,觉得很好玩。我家旁边种有柚子树,夏季可以捉蝉,秋季找蝉衣,一爬上树,蝉衣就已经固定在了树的枝条上,听父母说这玩意儿可值钱了,就是不好收集,太轻了,找大半天未必能集满一斤,长大后我才知道蝉衣的用途,原来真的很值钱。

蝉衣到底有什么用?

我相信不只是我被这个问题困扰,很多农村的孩子也很好奇,实际上,蝉衣就是中药上的“蝉蜕”,就是蝉褪掉的那层壳,可以理解为“脱掉的外衣”,故而名为“蝉衣”,它的用途表现在药用上,具有利咽,散风除热,透疹等的功效,它的作用和蝉本身的特点颇为相似,可以用于风热感冒,咽痛,喑哑等等,这些用处和蝉有莫大的联系。

就拿咽痛来说,蝉在树上叫个不停,民间称它“知了”,它的叫声预示着夏季的到来,这么能叫,说明嗓子很好,用它入药同样对嗓子有好处,对咽痛或是喑哑有好处。它有解痉的功效,我们想想看蝉衣以什么特点?它的爪子弯弯的,像钩子一样,很硬很锋利,有这种特点的中药,如钩藤,全蝎等等,它们都和“痉”有关,所以记起来很容易。

为什么一些人会养蝉?

养蝉的人并没有那么多,目前还是较少的,蝉毕竟是蝉衣的来源,能够得到一定的收益。据我了解,蝉蜕每公斤两百到三百元不等,单纯靠从树上摘取蝉衣,似乎不划算,质轻而难收集,若是养蝉,那叫显得比较轻松了。除了拿来制蝉衣,蝉是可以食用的,在某些地方,蝉就是一种较为昂贵的美食了,这就是人们养殖的原因。

蝉是节气更换的“闹铃”,听到蝉叫声,或许夏天已经到来了,看到蝉衣,也许秋季悄悄向人们靠近,蝉衣的用途,在药用上较为广泛,这也让人们有了养蝉的想法,可以为医药资源,注入了新生命。愿老邪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中药材,别忘了给老邪点赞,收藏。(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蝉衣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养蝉?

人们养蝉,是为了吃蝉蛹,我们这地方叫知了爬爬,就是蝉蛹在树根下,靠吸树根的汁液为生,隐世生活了三四年,刚从土里钻出来,准备脱去外衣,展翅飞翔,可是,不等他爬到高处藏身,就被人民照着手电,把它们抓回家腌上,用油一炸,喷香。

过去,我们村外面马路两旁,全是高大的杨树,还有一些柳树,每到夏天晚上,尤其是下过雨以后,家家户户,都打着手电,提着烧水的铁壶,一晚上都能找个半壶,差不多一两斤左右,差不多九点半以后,再找就很少了,我们小孩子,就点上一堆柴火,烧的旺旺的,然后,使着劲的踹那些杨树,那些褪了蝉衣的蝉,被树的震动吓醒,见到大火,就直直的飞了进去,我们等一会儿烧熟了,,再拿棍从火里把它们扒拉出来吃,因为那些知了爬爬比较金贵,有时候我们自己摸了,都舍不得吃,我们附近有个飞机场,一些军官或者可能是飞行员家属,拿鸡蛋换知了爬爬,一个换一个。

现在舍得吃了,却已经很少了,因为那些大树,早被卖了钱,而新种的一些树种,可能并不适合蝉的生存,也或者是现在到处使用农药,把很多蝉籽给杀死了,反正现在很少了,倒是听说现在不少养殖的,也都是为了卖蝉蛹,而不是单纯为了要那点蝉衣,蝉衣只是那些漏网之鱼留下的馈赠,的确可以入药,据说通风散邪,通七窍。

蝉衣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养蝉?

蝉衣我太熟悉了,因为小的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小孩子都会去树上抓,然后拿着当玩具玩,棕褐色的蝉衣皮薄薄的,小嘴巴尖尖的,小腿的小爪子抓人可疼了。

小小的蝉衣它不仅是我儿时的玩具,还是一味中药,但它还有一种用处就是制作“北京毛猴”。

北京毛猴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又叫半寸猢狲,起源于晚清。一说毛猴,很多人认为它是猴的一种。其实,它是北京的民间手工艺品,是民间绝活儿之一。因为其浑身披毛,长相、形态都很似猴子,所以被北京人称之为“毛猴儿”。

关于毛猴的起源,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传说在清朝京城一家中药店里,小伙计挨了老板一顿臭骂,心里委屈,想出出气。就用药店里的药材粘了一个尖嘴猴腮的“老板”,他用四味中药:蝉衣(知了壳)做头和四肢,辛夷(玉兰花骨朵儿),做身子,白芨做粘合剂,木通做道具,做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小猴子。就这样,在无意间小毛猴诞生了,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现在制作毛猴就用蝉衣和辛夷,白芨改成用胶,道具木通也用其他的东西了。

北京毛猴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就连老舍夫人胡洁青特为其题诗:“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