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那么坚硬,为什么熊猫不怕扎了嘴?
大熊猫并不只吃竹子,而且竹子也不是它们的最爱,毕竟作为一种食肉动物,粗纤维低热量的植物显然没有肉好吃,只是大熊猫啃竹子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百万年了,所以,它们在野外的主食是竹子罢了。
大熊猫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万年前的始熊猫,当时它的祖先还是一种纯正的食肉动物,只不过,在漫长的演化中,大熊猫的祖先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演化路线,栖息地也从平原逐渐的转移到了高山,食性也从纯肉食逐渐的增大了植食性食物的比例。
最关键是在植物性食物比例增加时,熊猫的祖先将目光放在了竹子上,这个选择非常的关键,因为竹子相比较其他植物来说纤维更粗,更难消化,热量也低,所以竹林中,除了竹鼠能以竹笋为食白白胖胖外,其他的动物通常都离竹林远远的,也就是说竹林属于一个开放的生态位。
于是,这就成了大熊猫的安乐窝,在这里,只有偶尔的豺群能威胁到幼年的大熊猫,至于狮虎豹通常是连影子都见不到的,而大熊猫本身就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肉动物,所以它们成功的躲过了竞争,做起了竹林中的“肥宅”。
从目前大熊猫牙齿化石的研究看,大约在距今200万年前,大熊猫还是小种大熊猫时,食谱就几乎被竹子给占据了。
虽然吃竹子的生活让大熊猫从800万年前成功地存活至今,但是竹林环境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可以捕食的猎物太少了,而且大熊猫还不擅长挖掘,所以吃只竹鼠都得瞎猫碰上死耗子,不得已下,大熊猫只能靠量取胜,它们一天至少要吃掉30斤的竹子,逐渐的大熊猫成为了一种竹子占食物比例达到了99%的食肉动物。
竹子除了热量低,难消化外,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在咬的时候,它的外壳是比较锋利的,这一点可以参考我们吃甘蔗时,不剥皮直接啃,必然是满嘴被扎出血的结果。但是,大熊猫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熊猫的最爱虽然如今的大熊猫主要吃竹子,但其实它们从牙齿结构、消化道上来看依然与其他熊科动物一样,所以在它面前放鲜嫩的竹子和一块肉,甚至是一盆奶,它们优先选择的一定是后者。
而且即便是竹子,它最爱的也不是竹竿,而是竹笋,竹笋也就是竹子的幼芽,作为一种坐拥成片天然竹林的动物来说,大熊猫获取竹笋要比我们容易多了。
而且竹笋是竹子中最有营养的存在,这一点只要看我们人类吃啥就明白了,只不过,天然的竹笋属于季节性的,它们在春夏季出现,所以,大熊猫爱吃竹笋,但想要一年四季吃竹笋除非是在人工饲养下。
大熊猫的第二选择其实,即便是在有竹笋的日子里,竹笋也不是大熊猫的全部食物,因为竹笋是有限的,而且去掉外壳后,可食用部分与大熊猫一天几十斤的食物需求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熊猫还有第二选择,那就是嫩叶和嫩枝。
对于植物来说,显然是刚生长出来的部分纤维最细,而且它的含水量也比较高,而嫩叶和嫩枝就是大熊猫除了竹笋外的第二个选择,显然这些食物是不可能伤到大熊猫的嘴巴的。
最后才是竹杆虽然竹杆是大熊猫最不喜欢的竹子部分,但是在野生环境下,食物匮乏时,它没有挑剔的权利,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而吃竹杆确实会有划伤嘴巴的风险,但是大熊猫用自己的方法将这种风险降低到了极致。
首先是固定竹子,粗壮的竹杆如果在嘴巴里转或者是移动的话,那么确实会划伤嘴巴,于是大熊猫在数百万年的吃竹子生涯中,逐渐的去演化,终于演化出了固定竹子的工具-第六指。
大熊猫的第六指称为伪爪,因为它不像其他的趾一样带有爪子,而且也不像其他趾那样分如此多的关节,灵活性也更差一些,但这对于大熊猫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这个伪爪能够很好的将竹杆固定住,这样在放到嘴里进行咬或者咀嚼时,竹杆就不会乱动了。
其次,大熊猫在吃竹杆时,并不是整块地咬下,然后咀嚼,而是像我们吃甘蔗一样,先用“手”拿着再用嘴巴将皮给剥掉,这样能伤到口腔的部分就去除掉了,只留下内部的芯啃食。
总结大熊猫吃竹子没错,竹子外皮确实也很坚硬,但是作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如果大熊猫经常被竹子划伤的话,相信它们早就灭绝了,所以,且不说大熊猫主要吃那些无法划伤自己的竹子部分,就算是吃坚硬的竹杆,它们也会剥皮再吃,所以就不会扎伤嘴巴了。
竹子那么坚硬,为什么熊猫不怕扎了嘴?
谢谢邀请:
熊猫生长在云南,外貌活泼可爱,温柔顺良,给人们一种,和蔼可亲的印象,但是如果当它受到攻击之后,它的战斗力不容勿视,它可直立行走,前面的一双脚,灵活力大,爪子拍抓下去,可撕破动物或人的皮肤,二公分深,而且带皮一起抓下,还配合嘴咬,连狼都不会去捕猎它,远离它。
它的生活主要食物,就是竹子,喜欢吃竹叶,枝杆,连竹杆也可象吃树枝一样,啃吃,它的牙非常锋利,咬合力很大,野猪一般也是远离它,这就是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的防护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