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许多小伙伴小时候都掏过黄鳝洞,但是掏黄鳝洞可是个胆大心细的活,因为黄鳝会咬人不说,一旦掏到水蛇洞,除了会吓一跳外,掏黄鳝的兴致也一点也没有了。

但是,作为两种水生动物,它们在稻田中,还是同域分布的,那么如何去分辨黄鳝洞和蛇洞呢?这就得从这两种动物的习性说起了。

水蛇洞

水蛇顾名思义就是喜欢在水中栖息的蛇类,不过,水蛇不止一种,它们只是都属于游蛇科下的蛇类而已。从整体上看,亲水性的水蛇一共有6种,它们是红点锦蛇、虎斑颈槽蛇、白条锦蛇、双斑锦蛇、中国水蛇以及铅色水蛇

虽然水蛇的种类有点多,但其实我们只需要了解两种就行,因为除了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外,其他的水蛇习性与它们完全不同,剩下的这四种水蛇,虽然经常出现在水中,但其实,只是因为它们的食物主要以鱼类、蛙类、蝌蚪等水生动物为食,等到吃饱喝足后,它们就不会在水中逗留了,而是返回离水体不远的洞穴中休息,所以,我们在挖黄鳝洞时,是挖不到这四种水蛇的。

而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才是真正的水蛇,它们的吃喝拉撒睡基本上都是在水中完成的,而且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就是稻田和池塘,它们的主要食物以鱼类和小型蛙类为主,很少离开水面。

其次,这两种水蛇均为洞栖动物,它们的洞通常是在稻田或者池塘边上,不过,它们也有不同的习性,铅色水蛇属于夜行性的,白天通常在洞里,而中国水蛇则是不分昼夜,只要饿了就会出去觅食的。

由于它们的习性与黄鳝的习性高度相似,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误掏水蛇洞。

黄鳝洞

黄鳝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鱼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食用黄鳝的记载,尤其是在以前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的时期,黄鳝更是成为了许多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并且它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黄鳝形态与蛇有些相似,不同的蛇黄鳝体表是没有鳞片覆盖的,只有一层湿滑的粘液,而即便水蛇鳞片这个蛇类共同具备的特征依然还是存在的。

黄鳝是肉食性的鱼类,它们的食性与水蛇几乎一致,不过,在民间向来有蛇不敢吃黄鳝的说法,比如“蛇吃黄鳝、找死”,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哈,因为蛇吃黄鳝是正常现象,尤其是亲水性的蛇,它们会用毒液先将黄鳝杀死,再吞咽,不存在会因为黄鳝在体内乱动导致死亡的现象,而且蛇的压缩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只要不是太长的黄鳝,将它盘踞在腹中消化还是没问题的。

黄鳝的习性与铅色水蛇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夜间出来活动的,白天则藏在洞穴之中,而且由于黄鳝和蛇的身体都是细长型的,所以它们的洞都是比较深的,这也是人们容易误掏水蛇洞的原因之一。

黄鳝洞与水蛇洞的区别

虽然黄鳝洞与水蛇洞看起来非常的接近,但其实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

第一:大小。通过洞口大小来判断是不是黄鳝洞是比较靠谱的,因为黄鳝大都比较细长,而水蛇虽然也很细长,但要比黄鳝粗一些,所以,一些较大的洞口通常是水蛇洞口。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体重能达到1斤左右的黄鳝,它们的洞口其实就与水蛇洞口比较相似了,所以,这个方法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看位置。水蛇和黄鳝的习性虽然非常相似,但是它们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蛇是靠肺呼吸的,而黄鳝既可以用嘴巴呼吸,又可以用鳃呼吸。这个差异非常关键,用肺呼吸就代表着蛇需要随时呼吸空气,所以水蛇的洞口是离水面有一段距离的。

而黄鳝虽然可以用嘴巴呼吸,但是它们湿滑的体表需要水分来保持,所以它们的洞一般都在水下,或者正好在水面的交界处,这样既不耽误黄鳝呼吸,又能保持它们的体表湿润。

第三:看水。稻田中的水位也会存在因为雨水上涨或者因为干旱下降的可能性,所以,有些黄鳝洞可能离水面还有距离,此时就要看洞里的水情况了,只要有黄鳝的洞,即便洞口看不到水,挖开一点之后,也能看到里面灌满了水,而水蛇的洞一旦进入水面以下,就会被抛弃,因为,它们需要不时的出来呼吸,这显然是不利于休息的。

总结

黄鳝洞和水蛇洞确实容易搞混,以至于许多小伙伴有掏到水蛇或者钓到水蛇的经历,但其实,水蛇与黄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它们一个需要水,一个只是在水中捕猎而已,所以它们洞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在水下或者水面,一个在水面以上。

不过,好在游蛇科下的蛇类都是后沟牙毒蛇,这类毒蛇的毒牙在口腔的后方,很难将毒液像前沟牙那样直接注入到人体内,再加上它们的毒性比较微弱,所以这类蛇通常对人没有生命威胁。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辩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农村人,从小就爱在田埂上钓黄鳝来说,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下面,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题主及大家。

黄鳝和蛇都是爬游类动物,外表形状猛一看,也相似。两者都适宜在水中游动,但黄鳝和蛇相比较,黄鳝更是离不开水,而蛇大部分时间在陆地上游动,生活~

本人所处地区为江淮区域,常见的蛇类有这几种。一种是当地的水蛇,无毒。一种是乌梢蛇,也是无毒,但是游的很快,且个体在当地蛇类中最大。还有一种蛇叫火赤链,轻微毒,身上多为红色。最后一种蛇,当地土名称其为土革蛇,颜色如杂土,剧毒,书名为腹蛇,人若被其咬了,若不及时就医,会有生命危险~

当地的这四种蛇,水蛇和乌梢蛇这两种无毒蛇,数量较少,且只有白天活动多,偶尔在白天能看到此两蛇身影。火赤链和土革蛇,白天难见其踪影,一到夜晚,其就出来觅食,野外田埂上,走不多远就能见到,感觉数量很多,因为一个轻毒,一个剧毒,这对夜晚在田间野外作业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一大恐怖,也是一种实质性的对人生安全有威胁的存在~

眼下正是钓黄鳝的季节,黄鳝和蛇还有一共同点,就是喜欢藏身在洞中。钓黄鳝时,当然得分清什么是黄鳝洞和蛇洞,否则黄鳝钩将蛇捣出来,至少吓你一跳,万一被土革蛇咬了,那就太悲催了。所以,钓黄鳝时,一定得辩清黄鳝洞和蛇洞~

黄鳝洞和蛇洞,其实还是很容易辩别的。下面我将两者的洞作一比较,大家就能明白了。

一,田埂边的黄鳝洞,洞口大都淹在水中,蛇洞是旱洞,不可能淹在水中,就算原先的蛇洞因为涨水而淹在水中,这个蛇洞是不会有蛇的,因为蛇在水中不能待的时间长,否则会闷死的。而黄鳝不同,黄鳝冬天不但在含水的泥洞里冬眠,而且还要依靠水去觅食,依靠水中浮游生物当作食物~

二,黄鳝洞口淹在水下,这是便于黄鳝出来觅食,黄鳝体表有一层粘液,光滑又润滑,所以黄鳝很容易在淤泥中钻行,且会在松软的田埂边,或小河边,笼统的说,黄鳝喜欢在水边打洞,所以黄鳝洞大多是自己钻出来的,类似量身定做,黄鳝洞有多粗,黄鳝基本上就有多大。黄鳝每天钻出洞口觅食,久而久之,洞口会被黄鳝游出一个光滑的凹槽,洞口有光滑凹槽的,必是黄鳝洞无疑,这也是黄鳝洞最好辩认的特征之一。

三,如果发现一个洞口,有一半是淹在水中,可当你将黄鳝钩伸进去,洞的方向是向上方延伸,且黄鳝钩明显感觉不到水的存在,洞口也不光滑,那就请你及时抽出黄鳝钩,搞不好就是蛇洞,没有水的洞,肯定钓不出黄鳝~

四,有的钓友,发现田埂下的洞,即使是旱洞,也不放过,也习惯性将黄鳝钩伸进去试试。确实有些黄鳝洞,洞口可能因为缺水,而干露在外面,稍为用手扒一下洞口,就发现了水,只要洞内有水,绝大机率是黄鳝洞,当然也有可能是螃蟹,小龙虾,但绝对没有蛇。有的洞很深,扒开了洞口,里面黑漆漆的,也没发现有水,有的钓友就会伸进黄鳝钩探试,若是黄鳝钩的钩柄钩杆,不是很长,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尝试,若黄鳝钩伸进去,没有水的感觉,且感觉到粗糙感,甚至感觉到黄鳝钩有推动的感觉,那请你赶快抽出黄鳝钩,十有八九里面是蛇,安全第一。

五,当发现洞口有沫时,这是标准的黄鳝洞,沫是黄鳝繁殖时,类似小黄鳝生存的胞衣,发现厚厚的一层沫,说明小黄鳝已经繁殖出来了,沫下面极有可能有寸长的小黄鳝在游动。如果是在水稻田中,且水很少了,此时的大黄鳝可以钓上来,一旦因缺水,黄鳝洞中的水退回洞中,大黄鳝会吃小黄鳝,一是大黄鳝可能饿了,洞口没水,没法觅食了,二是可能小鳝苗太多了,洞中营养成份不足以提供整群小黄鳝成长。总之,洞中有小鳝苗,大黄鳝是可以作钓的,有的钓友认为有沫时的黄鳝洞,大黄鳝不能钓,我不认同。当然,在有固定水位的沫洞里,大黄鳝留着还是能起到保护小黄鳝作用的,看情况而宜吧~

六,郑重提醒,当发现洞口没有水时,用手扒开洞口也发现不了水,黄鳝钩伸没了,也感觉不到水,此时切不可伸手进去掏,里面藏蛇的机率很大,应果断放弃,切记!

此题就此作答,个人几十年的经验呈述,希望能给题主,条友们带来帮助。当然我说的肯定不会全面,有补充的条友,可在下方留言,知识同享共乐!谢谢!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小时候住在农村的我,捉过黄鳝,追打过蛇,围攻过老鼠,掏挖过蜈蚣,对这些小动物的栖身,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黄鳝是水性动物,以小鱼、小虾和蚯蚓等为主食,经常出没在水沟和稻田里,以及活动在田埂和田埂的垮坎里。聪明且狡猾的黄鳝,将洞口打在离水源不远处,且有杂草和杂物的地方,以待守捕捉食物。一旦食物从洞口经过,十次就有九次被拿下,美美地饱餐一顿。同时,有黄鳝的洞,里面有水源,且清澈,洞口有二分左右粗。此时,保准黄鳝就潜伏在里面,它丝毫不动。一旦有风吹草动,就立即行动,去捕捉食物,或是溜之大吉。

小时候,用二尺多长的细钢丝做成黄鳝钩,在钩上灌进蚯蚓,当作钩黄鳝的锈铒。每当去钩黄鳝时,将钩慢慢地插进黄鳝洞里,默不作声地守在洞囗。当看到钩柄摇摇晃晃时,马上用力朝外拉,那明晃晃的黄鳝就被拉

出。有时将伸进洞里的钩柄握住,一旦手被轻微震动,也能钩出一条黄色,有黑斑点的大鳝鱼。还有一种是手捉法,顺着清水洞朝洞里挤压,逼着黄鳝从进口退出,将其赶到浅水沟里,或是稻田里,将其捉拿。这种捉法,令种田人恼怒。因为你破坏了水沟和田埂,更糟蹋了粮食。

田埂上的蛇洞就不一样。大家知道,老鼠的天敌是蛇。蛇的主食是老鼠和田蛙等。它经常出没在稻田里,田埂和垮坎中。老鼠因为偷吃粮食,就经常活动田埂的洞里,稻田洞里。因此,老鼠打掏成的洞便成了蛇活动的地方。这些洞比黄鳝洞大些,圆滑较干燥,离水源较远些,且洞里没有水源。

老鼠给蛇"辅路搭桥”,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成了蛇的美食。有灵性的蛇,一旦发现老鼠出现在洞里,很快将其咬住。

浅谈见解,仅作参考。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尤其是有捕捞黄鳝或者蛇经验的人,都能够准确辨别黄鳝洞和蛇洞的区别。

哪么,蛇洞和黄鳝洞有哪些区别呢?

1.蛇虽然不是两栖动物,但是也能在陆地上和水里短暂的生活,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陆地的草丛里活动,只有幼体喜欢长期在水里活动。所以说,蛇洞一般在水面上,而且洞口比较干燥,因为蛇一般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但是不喜欢长期栖息在水下面。

2.鳝鱼其实与蛇有一些类似,尤其在形体上,但是区别更大,鳝鱼喜欢生活在浅水区里面,由于鳃已经退化,所以无法长时间生活在水下面,否则会缺氧窒息而亡。鳝鱼用皮肤和咽喉呼吸氧气,所以是鳝鱼喜欢温暖潮湿阴暗的地方,所以,它又不可能在陆地上面呆很长的时间。因此鳝鱼洞必须一个在水下浅水区,一个在水上面不远处,这正是由鳝鱼的特性决定的,比如经常看直播扣鳝鱼的直播或者视频的人,可以发现,哪些有经验的扣鳝鱼的能人,一只手在洞口猛戳,另一只手在水下洞里停着,不一会就会从另一个洞里抓住一条大鳝鱼。

总结:

可以看出来,蛇洞干燥,一般在水面上。鳝鱼洞潮湿,一般水面上有一个洞,附近水面下也有一个洞,所以这两者其实很好辨认。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所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这个在农村出来的人,只要抓过几次黄鳝的人,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田埂有黄鳝打洞,是导致农田漏水的主要原因,农民并不喜欢这种经常导致农田漏水和崩堤的生物,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经验。

一、看,经常抓黄鳝的朋友都会看洞口的形状,黄鳝洞一般都会是二个洞口,而且相距不会太远,而且大多数洞里会有少量水。而蛇洞相对较大,比较干燥无水。

二、摸,黄鳝洞用手往里面摸一下,就知道了,因为黄鳝洞壁是非常光滑的,就像其皮肤一样细腻,而蛇自己不会打洞,多是占的鼠洞,所以洞壁比较粗糙。

三、挖,挖开洞口,黄鳝的明显可以看到其经常活动的痕迹,黄鳝洞一般都是光滑弯伸的,视黄鳝的大小,其打洞的距离、深浅不一,而蛇洞相对来说,洞比黄鳝洞大,特别是在田埂上的距离不会太远,也不会太深。

总之,要想成为熟手成功区分黄鳝和蛇洞,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去抓黄鳝,一般抓个2~3次就会丰富的找洞及识别洞的经验了。再说,蛇洞远比黄鳝洞难找,遇到蛇洞的机率其实是非常小的,遇到毒蛇就更小了。

在农村田埂上捉黄鳝,怎么分辨哪些是蛇洞哪些是黄鳝洞?

儿时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勾起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想起以前抓黄鳝的日子,真的是非常快乐。以前小时候家里很穷,我都是跟着爸爸一起去田里抓黄鳝回来改善伙食,但有时候确实也会抓到蛇,因为它们的洞口不小心辨别,很容易混淆。经过长时间在田里抓,终于把黄鳝油和蛇洞的特征分辨清楚了。至今20年过去了,我们依旧夏天的时候还是会在田里抓,而此时陪伴我的是儿子,我想让他的儿童也是快乐的。下面由于来谈谈黄鳝洞和蛇洞的区别。黄鳝洞和蛇洞的区别。

作为资深的农村人,很多人还是会分不清黄鳝洞和蛇洞的区别,所以经常被蛇咬,也才因此每家每户都会配备搞蛇毒血清,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洞会如此相似,让人分辨不清呢?

一、习性不同

黄鳝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自己打洞方可在里面休息;而蛇却不会自己打洞,它比较"懒“,不会打洞,总是霸占其他动物的洞,将它们赶出洞,占为已有。

二、洞的位置

黄鳝的洞基本都是在水下方,不怕水淹盖。而蛇基本是在水面上或者陆地。这样两者就非常好区分。

三、洞的形状

黄鳝的洞比较紧凑且小,呈圆形,洞口比较光滑,而蛇的洞由于不是自己打的洞,相对比较粗糙,呈椭圆形,另外由于蛇的体型比较大,所以洞口相对也会比较大。

四、洞口数量及出口

黄鳝的洞都是两个口,且一高一低,两个洞口相离不远,正常是在田梗边。而蛇洞就一个出口,相对比较不规律。

我们要好好甄别黄鳝洞和蛇洞,当然在去抓黄鳝的时候,在洞口我们要先观察清楚后再作行动。抓黄鳝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有时候会导致判断失误,遭受伤害。以上是我个人的经验所谈,欢迎大家下方留言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