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知了猴是蝉的若虫,它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这一点从夏天晚上树林里的光影交错就能看出来了。今年的夏天,笔者也回老家待了几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几乎吃完晚饭就会全家出动,去村子附近的树林里抓知了猴,有的人几个小时甚至能抓上百个。

不过,大多数人一晚上也就能抓十几个,多的几十个,这比起我们小时候的收获来简直无法相提并论,记得小时候,我跟弟弟两个人拿着手电筒,仅仅是在村子里转一圈就能抓上百个(不太敢去村外的树林,里面更多),所以,知了猴如今少了,与人的大肆捕捉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那么,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多年磨一剑的知了猴

知了猴是蝉生长的第二个阶段,虽然蝉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其实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基本上是在知了猴这个阶段完成的。从每年的7月下旬开始蝉就开始寻找细小的树枝,然后用尖锐的产卵器将树皮挑开,再把卵产在里面了。而且蝉非常聪明,它们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所以一只蝉会有多个产卵点。

正在产卵的黑蚱蝉

蝉的卵孵化时间并不一定,以我们最常见的黑蚱蝉为例,较早被产下的卵(比如七月份)通常会在当年孵化,而较晚产下的卵会在第二年的夏季孵化,孵化的若虫由于体型较小,会随着枯枝或者风掉落到地面上,此时的若虫虽然很小(只有不足1厘米),但它们已经具备了挖掘足,可以挖开松软的土壤进入地下。

当年孵化的若虫会在地下待三年,次年孵化的会在地下待两年,在此期间,它们会完成4次蜕皮,长成我们常见的知了猴。(下图为常见的蝉之一蛁蟟的生长过程,它比黑蚱蝉要小,叫声类似于“无忧~无忧~哇”)

在地下得知了猴主要以吸食树根中的汁液为食,因为它们的嘴巴类似于蚊子的嘴巴,属于刺吸式的口器,只能吸食液体,不能吞咽和咀嚼,就这样,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待2-3年(黑蚱蝉),它们会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悄悄的爬出来,完成蜕变。

因此,蝉的生命周期比较长,其实是它们数量减少的一个前置因素,因为每年人都会去抓,但它们需要2-3年才能繁殖一代。

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

除了人为的大肆捕捉外,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与下面三个方面有关:

第一:树木。记得小时候,无论是村子里还是村外,大树而且是成片的大树都是非常常见的,而蝉的生存非常依赖高大的树木,因为高大的树木不但能够给足够多的蝉提供栖息地,还能提供食物,而且大树的树根盘根错节,当知了猴进入土壤中时,不需要多费力就能看到可以进食的树根。

但是,随着我们逐渐地长大,许多大树都被砍伐掉了,先是村子里的,如今的村子里很少能看到大树了,之后是村外的,一些树林、河堤上的大树都被砍伐殆尽,这些大树曾经是蝉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树木的减少,是知了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地面。当卵孵化为若虫后,若虫要飘落到地面,然后挖开土壤进入地下,在以前,这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在如今,大量的知了猴死于无法进入土壤,这与地面的硬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今的农村街道整洁,水泥地面更是从院子里到了外面的路上,这使得许多知了猴在孵化后,根本挖不开地面,无法进入土壤,最终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第三:农药的使用。农药是昆虫的克星,在以前知了猴几乎不会受到农药的困扰,毕竟它们栖息在大树上,与农田相隔比较远。但是如今不同了,由于树木的减少,许多蝉羽化后会飞入农田,果园吸食打了农药的植物汁液,从而导致无法留下后代。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入侵物种得越来越多,一些地区高大的树木会被一些入侵的昆虫危害,比如美国白蛾,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喷洒杀虫剂,从而导致蝉死亡,无法正常的留下后代,而且一旦沾上了农药,即使在树皮下的卵也无法正常孵化成知了猴。

写在最后

记得二十多年前,去摸知了猴,我曾经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一次性发现了四十多个,但是这种“盛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见知了猴确实少了,这除了与人大肆的捕捉有一定的关系(并非主因,因为以前的人摸的也很疯狂,但蝉和知了猴照样不少)外,主要原因还是树木的砍伐、路面的变化以及农药的使用有关。

而且不仅仅是知了猴,以前常见的蜻蜓、青蛙、蚂蚱也都变得数量稀少了,这显然是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

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这跟吃蝗虫,吃田鼠,吃蛇有什么区别?吃的多了就能滋生出养殖产业,还刺激消费呢,还能解决部分就业和拉动内需,吃,继续吃,以后科学家再转基因成一年四季的知了猴,再吃出来来几个托拉斯,肯得猴,麦当猴,走向国际

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绝大多数人是因为听专家说,知了猴子是“害虫”,专吸树的营养!还有营养学专家说,知了猴子含高蛋白,蝉蜕更是药材,所以就引得人们去捕捉的啦!

🙉🙉:哇塞!蝉有嫩大用途类!以后人工养殖场会很多耶!

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只要人类惦记上什么物种,什么物种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以前的吃鸟肉,让曾经被称之为四害的麻雀差一点绝迹,要不是国家加以保护,现在的孩子恐怕连见到麻雀的机会都没有了。

现在又兴吃知了猴,人们又把手伸向了它们。人是一个很聪明的生物,想要到手的东西,他们会研究它们的生活规律,活动习性,轻而易举的让它们束手就擒。每到雨后晚上,树下的手灯乱照,一晚上下来,有捉三五十个的,有捉百二八十个的。反正就是喜气洋洋,满载而归。

一张小口吃天下,人的嘴还真的厉害,以前每到夏天树上的知了猴子乱叫的现象,现在却很少能听到了。

做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无限度的捕杀,会使自然失去平衡,最终受害的恐怕还是人类自己。

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请口齿留情,不要把好的东西吃光啃净啊。

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知了猴”学名为蝉,《西游记》里的唐僧是金蝉子化身,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说明在此书作者吴承恩生活的时代,人们就在捉蝉、吃蝉,到现在数百年了,蝉也没有灭绝,所以我们不要杞人忧天了!

你如何看待现在大肆捕捉知了猴的行为?

这个怎么叫问题,知了猴本身就是害虫,大肆捕捉不但消灭了害虫,人们又享受了美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