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我大伯家就有一个鱼塘,离我家不远,所以吃鱼基本上不需要去买,大伯的家的鱼塘主要以草鱼为主,还有少量的鲢鱼和鲫鱼。不过,奇怪的是我从来没在大伯家的鱼塘看到过鱼卵,每次出鱼后,大伯还得购买鱼苗,再放进去。
当时,我也曾问过大伯:为什么不让鱼自己产卵繁殖?大伯说:养殖的鱼一般是没有鱼卵的,至于原因大伯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在后来了解的动物知识多了之后,我终于知道了原因,其实不光是草鱼,包括草鱼在内的四大家鱼养殖都是没有鱼卵的,究竟原因无非有两个,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说一下。
四大家鱼的生长习性四大家鱼的食性有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草鱼是草食性的,青鱼是肉食性的,鲢鱼是植食性的,鳙鱼则是杂食性的,虽然它们的食性有差异,但是在人工养殖下,食物有保障的前提下,它们的生长速率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我们不妨以草鱼和鲢鱼为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它们的生长习性。
在养殖中,青鱼和鲢鱼都是放10厘米左右的鱼苗的,放鱼一般是选择在春节前后,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一年就能达到上市的标准,当然想要更大的个体,需要两年的左右的时间,此时草鱼的体重平均在3.5公斤左右。
但是,达到上市的标准只是说它们的体重够了,并不代表它们真的可以繁殖了,正常情况下,草鱼性成熟在3年左右,也就是说3岁的草鱼才能产卵,但是人工养殖下,最多2年就出鱼了,它当然是没有鱼卵的。
鲢鱼也是一样的,鲢鱼在食物充足下(肥水养殖),要比草鱼的生长速度更快,其出鱼的周期也与草鱼差不多,甚至比草鱼还要快,但是它的性成熟年龄通常也在2-3年,所以,鲢鱼也是没有给足够的发育时间,所以几乎也是没有鱼卵的。
环境相关其实,四大家鱼养殖也有超过3年的,按理说这应该满足了它们性成熟的年龄了,但是在鱼塘中(注意是鱼塘哈),它们也极少会产卵。这其实是一个困扰了养殖户多年的问题,但是在上个世纪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四大家鱼的养殖史在我国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因为在唐朝之前鲤鱼才是最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从唐朝开始执政者因为姓李的原因,宣布全部禁养鲤鱼,才有了之后的四大家鱼。
但是,一直以来,四大家鱼的养殖基本上靠的都是在它们的繁殖季节,从野外水体中捕捞鱼苗来持续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养殖需要追求利益,所以大多数养殖的鱼类无法到繁殖的年龄,一方面是在养殖的鱼塘中,四大家鱼很难自然繁殖。
为了弄清楚原因,在上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们在分析了大量的养殖鱼类样本后发现,这些养殖的鱼只要达到3龄左右,性腺是正常的,但就是在该繁殖的时候,它们没有产卵的行为。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在鱼塘中的雌性四大家鱼也会正常地产生卵细胞,但是卵细胞无法发育成熟,而未发育成熟的卵是不会被卵生动物排出体外的,所以,这就是它们不产卵的原因。
不过,研究人员只是找到了不产卵的因素,还没有找到导致这个因素的根本原因,之后,研究人员通过对野生水体中四大家鱼的环境、习性等研究发现:四大家鱼的繁殖期通常集中在4-7月,而且它们通常会集中在下大雨后产卵,这是因为大雨过后,河流湖泊的水流速度比较快,因此,鱼塘中的静水不满足四大家鱼在流动的大水中产卵的环境选择。
其次,养殖的四大家鱼往往密度是比较大的,而四大家鱼产卵时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这关乎了鱼卵的孵化率,而鱼塘中的水质相对野生的水体要差很多,再加上一些药物的使用,这使得鱼塘中其实并不太适合四大家鱼产卵了。
正是因为以前养殖的四大家鱼很少产卵,人们再次养殖依赖于野生水体的捕捞,所以野生的四大家鱼数量其实是在逐渐减少的,不过,在找到原因,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推行了人工繁育,方法就是建造生态鱼塘,尽可能的模拟流动的野生水体,这解决了依赖于野生水体的鱼苗作为养殖补充的难题。
写在最后养殖的四大家鱼没有鱼卵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给它们足够的生长发育时间就上市了,这就跟“家猪放生野外会长出獠牙”是一个道理,并不是家猪没有獠牙,只是人工养殖下,没有给它们长出来的时间。
除此之外,鱼塘属于静水,而且水质相对野生水体要差很多,所以不满足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条件,这也是它们很少产卵的原因。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别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国内的专家们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才找到答案:因为静水池塘中养殖的四大家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缺少水流、水温等生理性刺激,雌鱼的卵母细胞只能发育到第IV期,无法向成熟的第V期过渡,自然也就无法顺利排出卵子。
而在自然条件下,每逢春夏之交,江河中的四大家鱼都会向中上游洄游,此时往往伴随着雷雨天气,江水随之暴涨,水流也会加速。水流、水温的变化就会通过鱼类皮肤上的侧线系统将刺激传递到大脑,家鱼的体内最终会产生性激素并作用于性腺,雌雄亲鱼就会相互追逐、产卵排精了。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鱼类学家,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专注于研究鳙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结果苦心钻研了9年,最终还是没有研究出解决这一难题。由此可见,在缺少大量基础研究的前提下,想要顺利解决家鱼的繁育问题是多么的艰难!
▲▲鱼类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是最基础的生物学研究之一,但相关的研究难度也很大。
我国四大家鱼的人工繁育难题是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被老一辈的水产专家们攻克的。其中,鲢鱼和鳙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是在1958年突破的,青鱼和草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则是在1960年突破的。在此之前,我国江河沿岸的渔民都是自然水域中捕捞野生的鱼苗,然后再转移到池塘中进行养殖的。
这样虽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产量,但是鱼苗的供应并不稳定,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而且产量也比较低。等到一个完整的养殖周期结束后,还需要重新采集野生的苗种,如此往复循环,人工捕捞成本比较高。
▲▲巨型青鱼
▲▲草鱼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经验的养殖户完全有能力自己繁育家鱼的苗种,相关的繁育技术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标准的行业规范,催产激素的种类、用量和使用方法都有明确的说明,繁育苗种的门槛并不算高。
相关研究表明,只要水温保持在20~24℃,流水刺激3天左右就能刺激四大家鱼发生自然繁殖。但是想要提高繁殖成功率和亲鱼的产卵率、鱼苗的成活率,需要注意的细节性问题就比较多了。
▲▲卵子成功受精后,就会发育成早期胚胎。
要想提高家鱼的繁殖效果,需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 1.掌握好催产季节和时间。
一般来说,在长江流域生活的四大家鱼会在每年的5月初~6月中旬进入繁殖期,而在华南地区,家鱼繁殖期还要再提前1个月左右。一般的经验规律是,气温越高的地区家鱼进入繁殖期的时间就越早。
这里还有两个辅助判断的小技巧,每天清晨的最低水温稳定在18℃以上或者亲鱼的摄食量明显减少,这时候往往就预示着亲鱼的性腺即将成熟(或者已经成熟)。
- 2.亲鱼的选择也很有讲究。
一般来说,家鱼第1次性成熟的时候卵子的质量普遍比较低,排卵量也不高,因此最好选择第2次或第3次性成熟的亲鱼。
如果满足这些条件的亲鱼个体有很多,那么还可以再进行下一轮筛选,主要从里面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活力好的个体。雄鱼要求精液呈乳白色,入水即散(如果精液呈淡黄色,则表明精巢已经开始退化,这样的雄鱼应弃之不用);雌鱼要求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生殖孔红润。
- 3.选择合适的催产剂。
市面上的鱼类催产剂主要有3类,分别是鱼类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LRH-A)。购买催产剂时一定要看清保质期(有效期),坚决避免使用过期的催产剂。
另外,催产剂的用量也要把握好,按照说明书来进行配置,一般来说雌鱼的注射用量是雄鱼的2倍。注射催产剂时既可以采用肌肉注射,也可以采取体腔注射。前者操作简便,也更加安全,不易伤害亲鱼,后者容易伤害亲鱼,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但见效也更快。
所以如果有催产经验,可以优先选择体腔注射的方法;如果是新手,为保险起见还是选择肌肉注射的方式比较好。
总之,虽然在静水池塘中家鱼无法实现自然繁殖,但是通过人工的技术手段也同样能达到繁殖的目的。在卖鱼的时候,可以将其中大规格的家鱼挑出来,留作种鱼,之后在人工繁殖的时候就能减少一定苗种成本了。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青草鲢鳙俗称四大家鱼,是我国鱼塘主主要养殖鱼类。
而有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自己平日里去菜市场买四大家鱼,却很少买到带鱼子的,这里恶魔有答案分享。
1、青鱼。
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等,栖息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而市场上卖的青鱼主要都是2-3龄,4-7斤之间,虽然青鱼可以长到很大条,但是体型过大的青鱼需养上七八年,甚至十多年,抛开饲养成本不说,到了那个时候,青鱼的肉质还不如2-3龄的鲜嫩,会显得很柴…
2、草鱼。
在自然界中,草鱼一般是三到四年性成熟,体重在四到五公斤时产卵。它的繁殖时间通常是在四月到七月之间,其中五月份最多,属于盛产期。不过也要根据地区来定。若是在华中地区,性成熟在四到五年,体重在五公斤。而东北地区,性成熟更晚,在六七年,体重在六公斤左右。
3、白鲢。
白鲢鱼有鱼籽,只有三年以上的母白鲢鱼才有鱼籽,因为白鲢鱼长的比较快一般一年左右都有好几斤了,还未长到三年就捞起来卖了.长到三年的很少!
所以你是很难买的到的。
4、鳙鱼。
鳙鱼也叫大头胖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
性成熟为4—5龄,雄鱼最小为3龄。繁殖期在4—7月.
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成熟 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
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产卵期与草鱼相近。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
图中草鱼是我本人于去年九月在河中作钓所得,重两斤一两。
有识货的朋友吗?说说这草鱼成色咋样?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我们常说的四大家鱼是指淡水食用鱼中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这四种鱼,在淡水鱼类中这也是我们吃的最多的四种鱼类,如你细心观察的话,我们平时吃那些养殖的四大家鱼很少有见到有鱼卵的,那为什么养殖的四大家鱼没有鱼卵呢?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与鱼的生存环境和鱼的繁殖习性有很大关系,正常来说想让四大家鱼怀卵的话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行,而且是缺一不可的,要不也不会出现怀卵。
- 年龄:想让鱼怀卵首先这条鱼必须要是性成熟的鱼才行,正常来说这四种鱼性成熟的年龄都在4龄左右,在长江流域以4 年的鱼为主,珠江流域的鱼则性成熟会提早一些,有些3年的鱼也可以达性成熟,而在北方则可能会晚于4龄。
- 体重:人工养殖下想让鱼怀卵则鱼的体重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重量,要不也不可能有鱼卵,正常来说怀卵的鱼其体重至少要在3公斤以上,体重过轻则也不易出现怀卵。
- 水流:这个是主要的一个因素,自然水体中的鱼之所以会怀卵,就是因为水体是游动的,水流可以刺激到鱼的性腺发育,这样才能够让鱼出现怀卵。人工养殖中如是在水流足够的水体中养殖,鱼也同样会出现怀卵。
- 温度:想让鱼怀卵则水温不能过低,如果水温过低的话鱼体内的卵发育会受阻,特别是初次怀卵的鱼很可能卵粒停止发育,这样鱼卵会变的很小,不仔细看时很难看见,一般情况下鱼卵要在水温15度之上才会发育。
- 充足的营养:营养跟不上来时鱼的性腺发育也会变缓甚至是停止,因此想让鱼能够有卵,则平时的投喂一定要跟上来,保证鱼的营养需求才行。
性别:说了这么多,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的,因为只有母鱼才会怀卵,如果养四大家鱼的塘中全是公鱼那注定是没有鱼怀卵的。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我们知道,农村养殖的四大淡水家鱼是青鱼、草鱼、白鲢、鳙鱼。
青鱼一般生活在鱼池最底层,主要以螺蛳、蚌类和水中的昆虫为主食,是典型的鱼中肉食动物。而草鱼是青鱼的近亲,喜欢在水域边缘水草地带活动,以水草为主食。白鲢鱼栖息与水的中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又叫胖头,也是属于水中中上层活动的鱼类,以浮游水生动物为主食。
养殖的四大家鱼,渔民为了经济效益考虑,一般在养殖一两年的鱼就要售卖出去,有的渔民年年干池卖鱼,不会考虑鱼是否产卵的问题。
四大家鱼也是可以产卵的,但是鱼产卵与鱼龄有关,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四大家鱼的产卵情况:
青鱼:人们习惯叫它青鲩或者叫乌青。青鱼个体很大,一般养殖十几斤是很常见的,野生环境中上百斤的青鱼也出现过。繁殖期在四月下旬到六月,青鱼最小性成熟的鱼龄为6冬龄。
草鱼:草鱼个体比青鱼要小些。产卵期在4到6月。草鱼产卵一般要四龄鱼,浮游产卵,产卵与水草。
白鲢:白鲢鱼鱼池很多,也比较乱,但肉质鲜美,所以白鲢鱼通常被加工成肉糜,然后坐鱼丸等鱼产品。生殖期4到6月,成熟年龄为四龄鱼。
鳙鱼:鳙鱼最大特点是鱼头很大,胖头鱼。性成熟鱼龄最小是四龄鱼。
所以,从以上分析,不是四大家鱼不产卵,而是需要四年的鱼才可以产卵,但是渔民养鱼不会养这么长时间才卖鱼的。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
养殖的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这个有时候,的确让人很奇怪,四大家鱼是常见鱼,什么时候买的,里面都是没有鱼籽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
首先,上市的四大家鱼,基本上都是达不到性成熟的鱼,就拿我们经常食用的草鱼来说,正常性成熟的草鱼要5~6年以上,你看下人家养殖场里,除了专门育种的,谁会养那么久。
我们再看下鲢鳙鱼,鲢鳙鱼在四大家鱼里算性成熟最早的,但是也是需要3年以上,而鲢鳙鱼在养殖中算长的快的鱼,在高密度养殖下,一般不会超过2年就上市了。
下面再说一下,为什么四大家鱼不在静水中产卵?那是因为四大家鱼对产卵条件要求非常严,自然环境下,必须是要涨大水,山岩交错水流喘急,水温在18度以上,而且水流要长。水流短鱼籽易在静态中沉入河底死乏,而只有在漂流状态,才会处于半悬浮状态成活。
现在,我国基本上都是在人工建造的繁育场里进行的四大家鱼繁育,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四大家鱼必须的产卵条件,比如迴游弯道,急流水,起长的河道等等,再将性成熟的四大家鱼放入里面,刺激它们产卵。然后在这个人工河道中,进行人工孵化。
好了,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鱼卵的知识我就介绍这么多,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同建议或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