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繁殖的季节,大自然的空气中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开场白,来自于赵忠祥《动物世界》。从这个开场白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动物大都有固定的发情期,而且基本上都集中在春天

那么,为何动物会有固定的发情期,又为何只有在发情期它们才会交配呢?大多数动物的配偶不固定,它们又会不会得“性病”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三个问题。

大多数动物为何有固定的发情期?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动物都倾向于有固定的发情期,比如东北虎的发情期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狼的发情期集中在每年的1-3月,非洲水牛的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3-5月,喜鹊的繁殖期剧中在每年的3-5月等等。

从这些动物的发情期来看,基本上都集中在春天,显然,对于这些动物来说,固定的发情期是对生存有利的,这样这种习性才能被自然选择给保留,同样的发情期集中在春天对动物的生存也是最优的。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固定发情期和春天发情期的好处。

01 固定发情期的好处

首先,在自然界中,动物的繁殖往往要通过竞争,而这种竞争往往就是暴力,尤其是哺乳动物,在繁殖前,雄性动物都要通过与其他雄性决斗来争夺繁殖权,比如雄狮想要繁殖就必须打败狮群中的狮王取而代之。

但是,这种打斗是非常容易受伤,甚至是死亡的,要知道即使受伤对野生动物也可能意味着死亡(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杀,食肉动物猎杀能力会降低)。

上图中两只羚羊为了争夺配偶决斗,结果羊角纠缠在了一起,一只胡狼就能轻松地“一箭双雕”,因此,固定的发情期能够有效的减少雄性之间为了争夺配偶发生的争斗,这是有利于动物整个种群发展的。

其次,同一种动物,尤其是食草动物,它们有着固定的发情期就代表着繁殖期的聚集性,这样它们产仔的时间也差不多,这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增加幼崽的存活率,因为食草动物在产仔时是最容易被食肉动物捕杀的时候,此时同一种动物一大群同时产仔,在遇到食肉动物时,最多也就损耗个别的后代,但是如果分开繁殖,食肉动物天天蹲点吃幼崽,这种食草动物早已经灭绝了。

因此,固定的发情期对于整个动物种群和后代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这种习性才会被一直保留下来,当然,还有一些动物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它们全年均可繁殖,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天敌众多(比如老鼠,被捕杀量太大,如果还是固定的繁殖期,早就灭绝了)和繁殖机会来之不易(比如雄狮,好不容易打败狮王拥有狮群了,如果还是固定的繁殖期,它们可能还没来得及留下后代,就被取代了)。

02 固定的发情期为何大都集中在春季?

既然要固定发情期,就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了,而从整体上看,除了生活在热带的动物外(其实热带的动物也有许多选择了春天),其他气候带上的动物基本上都选择了春天,这是由两方面决定的:

第一:食物。春天万物复苏,这就意味着食物开始增多,虽然这对热带地区的动物影响很小,但是对于温带和寒带的动物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发情期后要经历妊娠期,动物所需的食物和营养要更多,而从春天开始,植物、动物的量开始增大,此时恰好能够满足动物妊娠期对营养的需求。(生活在热带的动物固定发情期与旱雨季的时间有关)

第二:温度。对于恒温动物来说,温度越低,所消耗的能量越多,而从春天开始,气温逐渐地回暖(热带请忽略),此时动物不需要去为了抵御严寒而消耗能量,同时,有固定发情期的动物要么妊娠期只有几个月,要么是一年左右,这样前者产仔的季节是在夏秋季,食物依然没有问题,而且还给了幼崽足够的时间长大来应对寒冬。

对于一年左右妊娠期的动物也是如此,它们产仔的季节集中在春季,此时对于幼崽来说食物充足,温度适应。

因此,固定的发情期是经过了自然选择后被保留的一种对动物生存有利的繁殖习性,而且它们将发情期集中在春季也是最优的方案,毕竟此时的食物丰度和温度是逐渐的增长的。不过,固定发情期并不适用于所有动物,这还要具体情况具体的分析。

为何很少听到动物得性病?动物会得性病吗?

性病让人“谈之色变”,我们之所以很少听到动物性病的消失,是因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学术性,而且是与人关系不太大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自然很少得到大众的关注,但是这并不代表动物不会得性病,事实上,在人类中传播的一些性病还来源于动物。

我们举个例子,在性病中最常见的就是“艾滋病”(HIV病毒)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艾滋病最早是在动物之间传播的,而不是人类。从已有的记载看,人类最早的艾滋病记录是在1959年的非洲金萨沙,当时有一份一直被保留的男性血液样本,从样本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最早的艾滋病病毒。

而在之后科学家们在非洲长达数年的溯源工作中,科学家们先是在生活在非洲喀麦隆sanaga河流域的黑猩猩身上找到了HIV-1病毒中的M、N两个亚型(HIV病毒分为HIV-1和HIV-2,其中后者非常小众,而HIV-1有四个亚型M、N、O、P)。

到了2015年,科学家们又从生活在喀麦隆的大猩猩种群中发现了HIV-1的另外两个亚型O、P,至此艾滋病的溯源结束,也就是说艾滋病其实是来源于非洲喀麦隆地区的大猩猩和黑猩猩,而传播的途径初步判断是一些非洲人捕杀大猩猩和黑猩猩受伤时通过血液传播的。

当然,除了艾滋病外,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海豚会得尖锐湿疣、考拉会因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的感染而引发尿道感染、甚至是失明、死亡等等。

写在最后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有固定的发情期是因为这是它们生存环境中最优的生存策略,而至于它们只有在发情期才交配,原因也很简单,它们把交配只是看作一种繁殖手段,无他。最后是动物性病,动物性病属于比较冷门的研究,关注的人不是特别多,也很少会被大众关注到,但其实动物也会得性病,而且像在人类中传播的艾滋病还源于野生动物。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

哺乳动物的生理周期类型分为两种:发情周期和月经周期

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包括生理功能和行为的周期性变化。雌性动物必须适应两个矛盾的角色,才能成功地繁殖后代。在某个时期内,雌配子发育成熟并触发交配冲动;另一方面,在交配过程后,雌性动物需要提供一个安静、平静的子宫环境,保证胚胎生长发育。哺乳动物具有相似的生殖系统,周期性变化释放各种性激素,如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大多数哺乳动物雌性的周期变化被称为发情周期,而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则经历月经周期。

发情周期动物和月经周期动物的主要区别

  • 发情周期动物如果在发情周期内没有受孕,会重新吸收子宫内膜。而月经周期的动物则通过月经排出子宫内膜。

  • 性行为:在发情周期的动物中,雌性只在发情周期的发情阶段有性交配活动。相比之下,月经周期的物种雌性在其周期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有性交配活动,即使没有排卵。然而,一些研究也表明,女性往往在排卵前有更多的性想法,更容易进行性活动。
  • 发情周期和月经周期的持续时间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灵长类动物的黄体激素分泌与非灵长类动物不同。生殖衰老也有差异,女性和一些灵长类月经周期动物有更年期,而在发情周期动物中,没有发现生殖衰老,几乎一辈子都可生育。
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动物也会感染性病。首先,从疾病病菌的角度来看,性病的传播途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旦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接触或者交配繁殖,病原菌很容易通过进出动物身体四个主要出入口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动物。身体的四个主要出入口途径是呼吸道,口,生殖器和亲代(母婴传播途径胎盘、产道或哺乳)。大多数温血动物都能感染衣原体和布鲁氏菌病,如下图。

大西洋宽吻海豚会得生殖器疣,狒狒会得疱疹,梅毒在兔子身上很常见(下图)。

人类的主要性传播疾病中有好几种都是来自动物

例如,淋病是由牛传染给人的;梅毒也是几个世纪前从牛或羊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是性传播;最近发生的HIV,是人类从黑猩猩身上感染的SIV。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全地球也只有人类是没有发情期的,全年365天处于发情状态。其他物种只要是两性繁殖的都有发情期的,特别是哺乳动物。

而性病就不提了,艾滋病源自黑猩猩啊。

其他性病之所以人类容易得,跟人类长期处于发情期有关,也跟人类的体质较差相关。

人类的自身生存能力太弱了,免疫系统也弱,伤风感冒等等一堆病症,而动物们长期稳定的食物和运动,保证了它们身体健康。性病就不容易侵染了。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动物发情期分春秋四季,人是“沾火就燃”随随便便,有悖造物者的初终,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能不得病吗?谢谢邀请!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因为它们得了性病也不说出去。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在发情期性交?为什么很少听说动物会得性病?

动物在发情期能分泌一种激素,增加抗体,加上发情期代谢旺盛,不利病源微生物生存,而人是高级灵长类动物,有一定的思维,随时随地都能发生激情,比如劳累过度时性交抵抗力下降,都有感染性病的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