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来回答。
一是从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人的思维来回答。
二是站在千年前王伦的角度,以当年王伦的思维来回答。
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有所不同。
如果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由于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我自然会痛痛快快地把山寨之位让给晁盖,否则小命都没了,还谈什么其它。
接下来便静观其变,也就是任由晁盖来安排。因为山寨是我开创的,如今不仅收留你,而且还让你来当一把手,就看你怎么来安排我的位置了。如果安排我作二寨主,我就当个甩手掌柜,一切都由晁盖说了算。但我的资历在那摆着,只要不管事,任凭晁盖他们折腾,就会平安无虞,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过太平日子,悠哉游哉,何乐而不为。
如果站在千年前王伦的角度,那就要考虑考虑了。因为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林冲这家伙能杀了我。尽管上山前我难为了他,但毕竟也是把他留了下来,他一个走头无路之人,理应感谢我才对,哪能恩将仇报呢?
但我也不会当即拒绝他们,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年代下,谁的拳关硬谁就是老大,晁盖等七人的能量明显超过我和杜迁宋万朱贵,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收留了他们,他们起码要感谢我,而且暂时还不会搞什么政变那些劳什子的小动作。这一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接下来,我会让晁盖来做二寨主,让吴用做三寨主,而且把林冲也提上来做个四把手,其它一切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一来,我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魁儡,成为一个挂名的寨主,挂就挂呗,咱弄山寨为的是啥,不就图个好日子过么,我王伦也不是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才帅才,即然有好日子过,也就达到了平生所愿,非要弄得鸡犬不宁实在没必要。
说到底,我王伦就是当个不管事但挂个虚名的太上皇。只要不争权夺利,只要一切都让他们说了算,晁盖他们也就不可能再生二心。
不操心,不费力,还不担什么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宋江上梁山,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与这个问题没有关系了。
如果你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你会怎么做?
施耐庵笔下的白衣秀士王伦,虽读诗书,却是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鸡肠鼠肚之人。他是在科举不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约了杜迁、宋万等人盘踞梁山,打家劫舍而苟图衣食。
他处事待人的宗旨,就是本事高于我者,一概不用。当初林冲上梁山时,他就借故推山阻四,害怕林冲上山抢了他的风头,后又想留下杨志与林冲做个对头以平衡山寨的力量,由此可看出他不仅心胸狭窄,而且心术不正。
当晁盖等一众豪杰上山后,他又故伎重演,结果导致了断金亭殒命。
作为读书之人,尽管本事不济,但应该识大体,顾大局,顺势而为,懂得变通。应该知道,识时务者为俊之说。
试想,他当初若善待林冲,后来又让贤于晁盖,自己退而求其次做个参谋又有何不美?至少能保全性命于乱世。说不定在后来梁山排座次时,还能名列朱武之后。
有人说,他当初应该杀了林冲。试想,他怎样杀,下药?就凭他和杜迁、宋万的本事能杀得了林冲?更不用说后来的晁盖等人了。总的说来,王伦之死,纯属咎由自取。
如果你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你会怎么做?
如果我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我会这么做:
一、除了林冲。林冲对王伦积怨已深,早就有谋反之意。攘外必先安内,除了林冲是必要的一步。
至于如何捉住林冲,办法有的是。比如下毒。
堂堂梁山泊寨主,几个厨子总是管得了的,为了万无一失,给厨子以重赏。蒙汗药是最难以防范的,下在酒里也好,饭菜里也好,是对付林冲的极好手段。
十字坡喝了孙二娘“洗脚水”的头陀,最后只剩下两把戒刀,一纸度牒。那两把戒刀在头陀变成人肉馒头,被人吃了以后,还夜间里常常啸叫,说明那头陀也是个杀人如麻的厉害角色。
任你林冲英雄盖世,喝了蒙汗药也免不了像十字坡酒店里,被剥皮做了人肉馒头的头陀一样的结果。
二、知会官府。梁山泊外有眼线,接到了朱贵发出晁盖上山的号箭,立即让水泊外的人知会官府,让官府派兵追剿,说明梁山泊人马将配合抓捕。
这一着,既是对付晁盖等七人的杀着,又为以后梁山泊无路可走时,预设了退路。一举两得。
官府接到信息,现成的便宜,不可能不捡。于是乎数百乃至数千人马杀向晁盖等七人。晁盖等七人只能往水泊内逃命。
三、迎战晁盖。梁山泊人马全伙出动,严阵以待,拦截晁盖等七人。
晁盖等七人内,真正会武功的只有晁盖、刘唐和阮氏三雄。阮氏三雄在智取生辰纲以前,连到梁山泊边上打鱼也是不敢的,说明他们不是梁山泊的对手。晁盖、刘唐两个人,再厉害也有限。况且水泊梁山,主要用的是水战,连阮氏三雄都奈何不了梁山泊水军,晁盖、刘唐会水么?
公孙胜虽然法力高强,但他的法力只能用来对付妖魔鬼怪,他是没有权力对常人施展法力的,他有“天条”管着,是不敢随意杀人的。假如他能随意杀人,那么《水浒传》里,梁山泊只用他一人就够了,还要一百八将干吗?
剩下一个吴用,任他“智多星”如何厉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能徒呼奈何!
官兵一到,与梁山泊军马两面夹击,晁盖等七人只能束手就缚。那样一来,我王伦还是梁山泊主。说不定捉住了夺取生辰纲的罪犯,京城里的太师蔡京大喜之下禀报了皇上,我王伦可能成为御赐的梁山泊主!
如果你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你会怎么做?
王伦本是一个读书人,因为功名不就,仕途不通,便去梁山为王的。当时,若我是王伦,在晁盖等七人前来投靠的情况下,我便会主动放弃寨主之位,重返家园,仍操读书旧业去追求功名的。理由很简单,一是自己不会武功,而晁盖一帮人十分强悍,即使有杜迁宋万朱贵等兄弟帮助也是制服不了的,再加上林冲素有积怨那就更可怕了;二是如果免强仍为寨主,估计也是没有什么威信的,到时六人并林冲结成一帮,只听晁盖令而不听自己令,又该怎么办呢?三是就是让位给晁盖,晁盖等人也不会放心,他们会时时提防自己死灰复燃,重为寨主。这样的话,弄不好便有性命之忧。所以与其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倒不如归去读书为妙。保命要紧啊。
如果你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你会怎么做?
其实一个“杀”字就全解决了,王伦却在人生转折点优柔寡断,结果翻了车,真是活该。
王伦是个心胸狭小的俗秀才,考不上功名,就跑到梁山泊里当了个拦路打劫的草寇。他手下的几个人都是三脚猫的功夫,也就能下个蒙汗药,欺负过路的客商,林冲上山后,王伦听说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心里就发怵,就想50两银子打发林冲下山。从这件事看,王伦就是个没胸怀、没胆量,更没有谋略,是个能力很差的小蟊贼。
然而晁盖一伙上山,给他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机遇。
晃盖一伙并非善类,个个凶悍,晁盖一个人能搬动一座塔,阮氏三雄自称:“老爷弟兄三个,从来只爱杀人放火。”而吴用又是个阴险歹毒之人。林冲上山目的比较单纯,只是需要找个容身之所;从吴用上山后说:“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为并。”的话可以听出,他们一伙上山明着是投奔王伦,实际早算计好制造混乱抢山头。
因此王伦不能对晁盖一伙留任何幻想,直接用药蒙倒,是唯一的选择。
晁盖一伙刚刚打劫了生辰纲,逃跑时也没有忘记带上财宝,将抢到的宝物装了十几箱子,带在身边。如果王伦将他们蒙倒做了人肉包子,那么这十几箱子财宝就成了梁山的财产,王伦小打小闹几十年也攒不下。小头领们不需要再拎着小刀欺负过路的客商了,梁山成了富足的山寨,王伦做为老大,可以躲在水泊中央舒舒服服享受了。
如果不想做草寇,四个头领把财宝分一分,个个都是小土豪,不用再过杀人越货的黑心日子,置办些田产,安安逸逸过田园生活。
如果王伦有宋江的心思,贪图功名,这是他金盆洗手最佳时机,把晁盖一伙人作为筹码,献给衙门,去抱蔡京、梁中书的粗腿,请求朝廷招安,求个一官半职,也不辜负他白衣秀士的名号。
因此王伦对待晁盖这伙凶残又阴险的人,只有一个字——杀!但是王伦太差劲了,胸怀、谋略、胆量一样没有,正如林冲说的:“量你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性格决定命运,王伦成不了大事,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你是《水浒传》中的王伦,面对晁盖等七人投靠梁山,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王伦,晁盖一伙八个贼人,抬着一大箱子金银财宝来到了梁山,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很好办。
晁盖一伙来了,当然要“隆重”接待了,宰猪宰羊,大摆宴席,大吃大喝,一醉方休。
先稳住晁盖一伙,让他们放松警惕之心。接着,便考虑留不留晁盖在梁山了?
王伦觉得不该留。理由有三:
第一、晁盖一伙是亡命之徒,什么坏事都干的出来,不得不防。
第二、晁盖一伙犯下了大案,抢了生辰纲不说,还杀了几百个官兵,犯下了滔天大罪,早晚官府会来追捕,若是留他们在梁山,必然受其牵累。
第三、王伦不会武功,而三个心腹杜迁、宋万、朱贵也都武功平平,而唯一武艺高超的林冲又对王伦怀恨在心。
王伦的选择是对的,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会这么做。江湖上,人心难测,所谓义气,不过笼络人心的幌子而已,王伦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岂能不知。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现了,王伦不想留晁盖,因为留下晁盖,无异于养虎为患。而晁盖一伙杀了官兵,等于自绝后路,已经退无可退了,离开梁山泊,就会陷入官府的包围,死路一条。
这时候,吴用站出来了。
吴用,狡猾狡猾的,阴险毒辣,擅长用诡计害人,他早就洞悉了王伦的小心思,知道王伦不会容留他们。
之后,吴用又透过林冲与王伦的只言片语,觉察出林冲与王伦之间的裂痕。
吴用便利用这个裂痕大做文章。
这天晚上,吴用找到了林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他们的难处,没别的地方可去了,可王伦又不愿留下他们。
林冲也是外来户,当年受王伦责难,对他怀恨在心,虽然时间长了,这份怨恨埋在了心底,但此番吴用旧事重提,又把林冲心底的那份怨恨捣鼓出来了。
旧恨,加上吴用的撺掇,让林冲失去了理智。
第二天,围绕留不留晁盖,林冲与王伦起了冲突,扭打起来。
这时候,吴用突然冒出来一句,“千万不要火并”,激发了林冲的杀戮之心,林冲拔出剑来,一刀结果了王伦的小命。
王伦谢幕了。
如果是你是王伦,会怎么办呢?我觉得王伦心太软了,要是心狠手辣之人,第一天晚上就要了晁盖一伙人的命了。
晁盖再厉害,吴用再有智慧,也难敌梁山几百人的围殴。
如果觉得围殴太低级,还可以下蒙汗药,或者把晁盖一伙灌醉,趁席间杀之。
杀了晁盖一伙,算是给官府立了大功,说不定还能能将功赎罪,从此走向仕途。
退一步讲,就算不去请赏,杀了晁盖,可以得到一大箱子金银财宝,够梁山十年的花销了。
杀了晁盖,获得如此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