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卵生动物亲眼看见自己下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是什么反应?

会不会像电影哥斯拉那样,目睹自己下的蛋被毁掉后暴跳如雷狂性大发?

在自然界中,卵生动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数量最多的,因为鸟类、大多数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大多数的昆虫都是卵生动物,而不同的卵生动物其生态位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对卵的态度也不一样。

比如大多数的昆虫在产卵后就飞走了,完全不会管自己的卵会不会被吃掉,像螳螂还给自己的卵加上一层“防护”(卵鞘),而像蝉,它们的卵就在树皮下,有时候蝉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刚产的卵被蚋寄生也会无动于衷。

比昆虫大一点的动物,像两栖动物,它们对卵的态度也跟大多数的昆虫差不多,都是产完就走,不会留恋,比如青蛙、蟾蜍、大鲵都是如此。

但是,同样的跟两栖动物体型差不多的鸟类,它们对卵的态度就开始截然不同了,因为除了少数的巢寄生鸟类外,大多数鸟类都需要自己孵化卵,并且要育雏。

不过,比鸟类再大一些的爬行动物,它们对卵的态度就五花八门了,大多数的蛇将卵产在树叶堆或者草丛里就不管不问了,也有一些蛇它们是卵胎生的,卵直接在体内发育成个体,比如蝮蛇、部分的蟒蛇都是这种繁殖方式,还有一些蛇产完卵后会守护在一旁,比如眼镜王蛇。

另外还有一些蛇会自己孵化卵,比如多数的蟒蛇,虽然它们是变温动物,但是在孵卵时,蟒蛇可以利用肌肉收缩来产生热量,以保证孵卵的温度。正是这种孵卵的习性,会让一些蟒蛇死于非命,比如2016年4月14日发生在马来西亚北赖诗布朗西鸽区的一场森林大火就将一条蟒蛇和它的20枚蛇蛋活活的烧死。

除了蛇类外,鳄鱼作为一种爬行动物,它们一般是将卵产在河滩的沙堆里,在产完卵后,它们会将卵掩埋,一方面是保证孵化的温度,一方面是避免其他动物破坏,毕竟鳄鱼在产完卵后也是没有孵化的习惯的,只不过,它们会在水下不时的观察和守护而已。

由此可见,卵生动物对卵的态度各不相同,大多数的动物都属于放任不管型的,也有部分属于守护型的(鳄鱼、眼镜王蛇等)以及几乎寸步不离型的(鸟类),那么,这些守护和几乎寸步不离型的看到自己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卵生动物看到自己的蛋被毁,会怎么样?

对于大多数的卵生动物来说,它们是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卵被其他动物吃掉或者毁掉的,因为它们产完卵就走了。但是,对于守护型的卵生动物来说,它们通常会暴跳如雷,我们以鳄鱼为例来简单地说一下。

鳄鱼卵虽然埋在了沙土之下,但是总是有一些嗅觉灵敏的动物能够找到卵的埋藏地,在鳄鱼卵的天敌中,最常见的就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了。

比如世界上第二大的鳄鱼尼罗鳄,它们虽然连狮子都不放在眼里,但是总是有一些“小偷”会惦记它的卵,比如最喜欢偷尼罗鳄卵的就属尼罗河巨蜥了。

尼罗河巨蜥是非洲分布最广的一种蜥蜴,尤其是在尼罗河沿岸有庞大的种群数量,作为巨蜥属下的一员,成年的巨蜥体长可达1.9米,我们在一些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看到的与蜜獾对峙的就是它了。

一般情况下,巨蜥的猎物以昆虫为主,偶尔会去捕杀鸟类、爬虫类,甚至是吃掉一些动物的尸体,但是到了每年的旱季,也就是尼罗鳄产卵的季节,巨蜥会变得非常活跃,而且它们主要的活动地区就是尼罗河沿岸,而目的就是为了偷吃鳄鱼卵。

巨蜥是偷蛋时,会先观察水面的情况,水面没有波动时,它们会快速的跑到鳄鱼卵所处的位置,用粗钝的爪子快速的挖出来,然后咬住就跑。

在短时间内,巨蜥可以爆发出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往往鳄鱼刚冲到岸上,巨蜥就早已经逃之夭夭了。不过,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在尼罗鳄的繁殖期,也是尼罗河巨蜥死亡率最高的阶段,因为有些贪吃的巨蜥会现场解决,然后再叼着一颗卵跑,这显然就增加了鳄鱼捕杀它们的几率。

这是守护型的卵生动物面对自己的卵被吃时的表现,还有几乎不离不弃型的,比如一些蟒蛇和鸟类,它们除了偶尔的外出觅食外,基本上都在窝里孵蛋,所以只要有“偷蛋贼”它们几乎都能发现,比如下面这只倒霉的巨蜥就想着去偷蟒蛇的蛋,结果被蟒蛇逮个正着,一口咬住,最终成为了猎物。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卵生动物都有蟒蛇这个实力,像大多数的鸟类,它们的偷蛋贼可以分为两大类:借巢生蛋和强取豪夺。其中“借巢生蛋”就是像布谷鸟寄生苇莺一样,它们在繁殖期会把苇莺的卵推出去或者吃掉1-2颗,然后产下相同数量的卵,最关键的是它的卵颜色还会尽量的模仿宿主卵的颜色,下图就是布谷鸟根据不同鸟卵产下的相似的卵:

同样的作为被寄生的对象,苇莺也演化出了一定的识别能力,当它们发现自己的卵被“偷梁换柱”以后,它们会辨别出不属于自己的卵,然后扔出去或者吃掉。当然,一旦辨别不出,布谷鸟的卵会最先孵化,然后将其他的卵都推出去只留下自己,此时,苇莺就得给小布谷鸟当“妈”了。(下图为苇莺在喂养小布谷鸟,虽然小布谷鸟的体型已经比成年苇莺都大了,但是这种育雏的本能不会停止)

其次是强取豪夺。对于鸟类来说,能够偷它们卵的动物对于鸟本身都是强敌,因为最喜欢偷鸟蛋的就属树栖型的蛇类了,它们去鸟窝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而且面对蛇,成鸟也毫无办法,笔者小时候去田野里掏鸟蛋时,就亲眼目睹了蛇吃鸟蛋,而鸟妈妈只能在卵的上空焦急的鸣叫,没有任何的驱赶方法。

写在最后

卵生动物亲眼看到自己的卵被吞,它们的共同反应肯定是暴跳如雷,但是在生气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动作就取决于卵生动物的生态位了,生态位越低,只能忍气吞声,生态位高一些,还能驱赶,甚至杀死“偷蛋者”。

不过,生态位的高低虽然不能改变,但是卵生动物的产卵量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生态位越低的动物,它们保护卵的能力越差,所以它们需要用数量来弥补损耗,而生态位高的卵生动物,它们的产卵量也相对较少。

如果卵生动物亲眼看见自己下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是什么反应?

和人类一样也愤怒。

如果卵生动物亲眼看见自己下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是什么反应?

这个我还真见过。小时候在农村舅舅家,每到傍晚的时候一群鸭子就嘎嘎嘎地摇摆着回家。其中有一只鸭子把蛋下在了路中间,后面的鸭子没看见就把这只蛋踢碎了。然后一群鸭子包括下蛋的母鸭,一拥而上,把那只蛋吃得干干净净。

别的卵生动物不清楚,鸭子吃自己的蛋应该是没有感觉的

如果卵生动物亲眼看见自己下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是什么反应?

这要看是什么样的卵生动物,动物的不同反应也是不同,如苍蝇、蚊子、青蛙、蟾蜍大都不会去管自己产下的卵是不是被毁掉?因为它们把卵产下似乎就完成了工作。有些动物不然,如野外的大蛇,要是发现蛇蛋被侵犯,就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报复,还有老鹰护巢的举动。

淡水鱼中生性凶猛的黑鱼,不会像其它鱼儿那样甩籽之后就游荡四海,而是游弋在草丛里,实时对侵犯者实施攻击,绝对是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合格父母,可是人们发现了它们的这个特点之后,就以此来进行垂钓和捕捉,手段和心肠倒是有点残忍。

以前邻居家有一棵很高大的树,上面有很多的鸟窝,既有灰喜鹊也有花喜鹊,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会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爬上树去摸窝里的鸟蛋,这时候无论是灰喜鹊还是花喜鹊都会疯狂攻击上树的孩子,有的孩子会失手掉下树来,有的成了残疾,也有的因此而送命,所以,大人但凡遇到自家孩子上树掏鸟窝都会进行训斥和打骂。

常见的是家中饲养的母鸡,如果在抱窝的时候惹到了它,也会疯狂地攻击侵犯者,凶猛程度可以和空中的老鹰进行对峙,一些农村孩子,无事生非的惹到了抱窝的老母鸡,也会被啄得嗷嗷大哭,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阴影。

如果卵生动物亲眼看见自己下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是什么反应?

如果是直接看到肯定会啄你一下,如果没有那就没有啦!毕竟它们那种爬行动物的大脑能处理的信息有限的很,大部分都是生存的本能而已,如果连驱逐敌害的能力都没有它们早就灭绝啦!

至于高等级的神经活动,比如抽象思维,语言等那需要更多的神经元来协同处理才能完成,人类可是拥有所有动物中占身体比例最大的大脑和最活跃的大脑皮层,比如鸵鸟这家伙体重比人不少可是大脑呢?看看这个体型和脑袋的比例,它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有多大?

虽然鸵鸟比不上人聪明,但是还是要劝你没事也别招惹鸵鸟,它的奔跑速度有五十公里每小时以上,追上你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并且它的那两个大脚掌,你还真不一定打得过它,想吃它的蛋悄悄趁它不注意顺走一个就行,反正它又不会数数,丢一个它自己也未必就知道。

最后以人类之名,你可以用智商羞辱任何卵生动物,但是千万别轻易跟任何卵生动物动武,毕竟它们手无寸铁大脑还不发达也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这么多年,要是没两把刷子早就灭绝啦!比如拿走银环蛇的卵。

如果卵生动物亲眼看见自己下的蛋被吃掉或者毁掉,是什么反应?

鸡子当面拿他的蛋蛋,它会啄你,从屁股后就不会了,它会一直下蛋,补充被你拿走的蛋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