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这是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因为往往体型大,力气就大,所以比力气应该是牛大于马大于驴。但是这个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牛的力气主要体现在耕田上,而事实上,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地区,马耕田甚至比牛用得多。同样的驴和马虽然都能负重,但是二者的负重能力强弱也不是以体型为参考的。

那么,牛、马和驴究竟谁的力气最大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和驴谁的力气更大?

驴和马都是马科马属下的动物,属于近亲,因此二者是有几率可以杂交产下骡子的,只不过,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骡子属于高度不育的动物。

与其他的家养动物一样,驴和马都是人类祖先将野生动物驯化后的产物。从目前考古的发现看,驴比马早驯化了约1000年,不过从作用上看,马和驴都能负重和骑乘,那么为何祖先们驯化了驴后又驯化马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看中了马的奔跑能力,驴虽然也能奔跑,但是其速度比较的慢,所以在古代打仗时,驴主要用来运输物资,而马则跟着人冲锋陷阵。

力气的大小与负重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好比人抗重物,显然力气越大,抗的东西越重,所以,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驴和马的负重能力。

马从被驯化后,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作用,出现了超过200个不同的品种,在我国河曲马、伊犁马和三河马被称为中国三大名马,而且这三种马的身形矫健,属于常规的马匹。我们以河曲马为例,成年的河曲马体重平均在400公斤左右,体长平均1.5米左右,身高平均1.35米左右。

这种马经常用来骑乘,它的负重能力理论上是自身体重的20%左右,也就是平均80公斤左右。当然,这不是它的极限负重,但是超过了20%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马关节的损伤,进而减少使用寿命。

驴也是一样的,它也有多个品种,在我国有五大优良品种,其中以关中驴、德州驴以及泌阳驴作为常见,在以前的山东地区最常见的就是德州驴了。

不过,德州驴属于大型驴,拿它与中型马相比有些不太公平,所以我们以中型驴泌阳驴为例来看一下它的负重能力。泌阳驴的身高平均在1.25米左右,平均体重在220公斤左右,比河曲马小了整整一圈。

但是,它的正常负重平均在120公斤左右,也就是超过体重的一半,最大负重可以与体重接近,当然这只是负重,如果是拉车的话,泌阳驴可能拉着500公斤左右的车前行。

因此,单纯的对比马和驴的话,并不是体型更大,看起来肌肉更明显的马力气更大,而是看似不起眼的驴,它们的奔跑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负重能力强、耐力强、耐粗饲的特点远远强于相近体型的马。这也是马被驯化后没有替代驴的主要原因。

马和牛的“对决”

马比驴体型还大,力气都不如驴,那牛比马的体型也大,是不是马也能逆袭呢?这还要从马耕田说起。

马耕田在我国相对来说少见一些,但是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马耕田其实比牛耕田更加常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欧洲最常见的马耕田不是普通的马,而是挽马,挽马是一种大型的马,它们有着平均1.75米的身高、750公斤左右的体重,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负重的,尤其是以前的战争中,挽马的主要作用就是运送一些弹药、重炮以及粮草等超重的物资的(运输弹药是重型挽马,运送粮草是轻型挽马,上面的体型数据是重型挽马的)。

当战争结束后,挽马在欧洲成为了主要的畜力工具,它们耕田的速度要远快于牛,在当时地广人稀的欧洲,挽马用于耕田的效率显然要比牛要高很多。在我国古代也有用马耕田的先例,只不过马在以前属于重要的战争物资,一旦爆发战争,农民养的马就会被征用,所以,在以前我国用牛耕田更为常见。

牛是耕田能手,也是农业时代人们的好帮手,它们能耕田,能负重,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用于耕田的是水牛,而在北方,黄牛则更为常见。这两种牛,水牛的体型要偏大一些,平均体重在1000斤以上,北方的黄牛平均体重七八百斤就算比较重的了。

虽然牛的力气也很大,但是比起重型挽马来还是要逊色很多,毕竟体重上差了几百斤。不过,牛的力气比普通的马要大一些,与轻型的挽马差不多。

总结

牛、马、驴的力气大小并不是简单的以体型为参考的,事实上,驴的体型虽然是三种动物中最小的,但其实它的力气要比普通的马大一些,但是比起牛能负重千斤来还是逊色了一些。而且要比力气,马有重型挽马,它是比牛和驴力气都要大的存在。

因此,这三种动物力气的排序应该是:普通情况下,牛大于驴大于马、以各自较大的个体为例的话是马大于牛大于驴的。

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牛,马,驴,就像是三台发动机。牛是柴油机,有劲,但是频率低。马是汽油机,力气不如柴油机,但是频率高,做功也不少。驴是油电混动,省是最大的亮点。力气不是重点,要力气也没有,粗粮细粮都能吃。

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马的力气大,一些庸人认为牛力气大,是因为他们被错误的固有观点洗脑了。用牛来耕地,不是因为牛力气大,而是因为牛有六个胃,消化机能强,于是可以吃粗饲料,吃草料。马比牛精贵如果用来干活,非吃精饲料吃粮食不可,不然就会掉膘。马犁地是又快又好,劣势就是成本太高,特别是重型挽马,比如夏尔马,那是拉大炮和辎重的,犁地更是小意思。你这么想就明白,牛仔都是骑马套牛的,要是牛比马力气大,那还套得住?不连马带人拖翻在地?

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生产队的时候,我们队里养了一匹马、一头牛、一头驴,它们之间发生过一段爱恨情仇的故事。最后力气最大的牛也表现出了对特别能干活的驴子应有的尊重。

大洪水

75年我们那边发大水,一片泽国,好在大家都跑到河堤上躲避洪水。以人为本,牲畜就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平时舍不得杀来吃的猪牛羊马驴骡,有不少被淹死后顺着水流冲到大堤旁。

水性特别好的男人站在岸上,看到有飘过来的牲畜,就冲着船过去,把牲畜拉回来。河堤上整排的大杨树,当时正值夏季,长得正茂盛的杨树条,从树上折下来还是湿漉漉的,点火做饭一点不次于干树枝。

大家从来没这么放开吃过肉,我们那儿的老年人回想起来还啧啧称叹:当时的肉可真香,您们这些后辈们是体会不到当时吃肉的感觉的。

有一天从上游飘来一堆木头,浮木过来,河道里所有的船得赶紧拉到岸上,要不然大片的浮木会把河里一切漂浮着的东西都带走。浮木过去后,整个河道里除了浑嘟嘟的水,一片树叶、一块木板都看不到。

漂来的小牛和小马

老年人说可能是上游土山上的柏树林被冲下来了。有一次,浮木堆过去后,大家正站在岸上往上游看有没有浮木再过来,突然看到水里飘着一个庞然大物,上边还趴着两个小东西。

近了才发现原来是一只被淹死的老黄牛,身上驮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和一只稍微大些的马儿。两个小家伙被水冲得摇摇欲坠,几次要掉进河道里。

姥爷是队长,想到水下去后大家还得靠耕田过活,牲畜都淹死了,以后咋耕地呢!愁得眼睛都红了,别人吃淹死的牲畜肉,姥爷不愿意吃。看到两个还活着的小家伙,姥爷一下子来了精神,亲自抛一条竹筏下水,带着副队长一块去救两个小家伙。

一番努力,把小牛犊和小马驹都拉上了竹筏,后面跟着的竹筏又把大黄牛拉了回来。因为到处都是水,天气显得很冷,特别是泡在水里的小牛犊和小马驹冻得瑟瑟发抖。岸上的人点起杨树枝就给它们烤火。

历来百姓受灾,解放军都会上最前线抗灾,后来解放军来了,物资供应上了。再后来水下去了,大家带着小牛犊和小马驹回到了村里,在村子的遗迹前边又重新建了个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小马驹是和小牛犊一块被淹死的大黄牛驮着才保得一命,小马驹和小牛犊虽然不是一个物种,但有了共患难的经历,两个小家伙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一块吃草,睡觉也卧一块。有个老兽医说:真是奇怪啊,这只马儿怎么和牛一样卧着睡觉呢,笑死个人。

在树上出生的小驴子

村里原本还有匹怀孕母驴,人往河堤上跑时,没顾得上带走它,它踩着姥爷家的房顶,上到一棵大桑树上。桑树的树杈多,好多塑料布和飘出来的冬天用的棉被挂在树杈上。半个月后水退去了,树上像专门用被子和草搭建了个平台一样。

正觉得新奇时,从树上探出一个小脑袋,大家这回觉得惊奇了。找来一个蹄子,爬上四米多高的树杈,看到平台上的小驴和母驴,这下大家又觉得神奇了。

母驴就靠着大桑树上的树叶和被树枝挂住的杂草活了下来,并且生下来一只萌哒哒的小驴娃。姥爷看到一下子有了三只小牲口和一只大驴,别提多高兴了。

后来重新建了个牲口棚,把三只经历传奇的小家伙养在一起,希望它们快快长大,给村里干活。

率先上岗的驴儿

三个小家伙分成两派,小牛和小马关系好,它俩又比驴年龄大,同样年龄的牛马也比三寸钉枯树皮的小驴大,现在放一起看,小驴简直像个侏儒,好在它有驴妈妈,虽然小牛和小马不给它玩,它自己也不觉得难过。

有一天驴妈妈去世了。小驴一下子成了没人疼得孤儿了。这下可不好了,它似乎得了重度抑郁症,也不驴打滚也不叫,吃草之余总是望着夕阳西下,不自觉地发呆。管理员怕它出问题,觉得这么大的驴儿可以拉磨了,就给它套上驴套。

小驴拉着石头碾子围着磨盘一转就是一下午,连蒙眼布都不需要。这要是别的驴这么用,不戴蒙眼布这一条就不行,驴本来一直觉得自己在日行百里呢,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打圈转,估计能当场疯掉,把磨盘给你掀翻。不过这只小驴还没走出悲痛,想用忙碌来消耗悲伤,把眼泪化作汗水流走。

你别看驴腿细,没什么力气,可是它是老实人的性格,脾气温和,不把它惹急眼就行,特别会干活,耐力很强,能拉着磨走几个小时。干完活喂养也简单,什么杂草都能吃,喂驴比喂马喂牛可要省事多了。

那边的马儿看到小驴在围着磨盘转悠,时不时地发出不可理解的响鼻声,估计是在提醒小驴你绕圈呢,没有前进一点啊。小牛看小驴拉磨时也常发呆,感叹它的固执和愚蠢,时不时地发出哞地一声叫,估计是在骂它蠢呢。

牛马驴都会耕地

三个小家伙都长大了。马儿高大漂亮,牛儿健硕冷静。小驴从小就在工作的重压下,所以长得尤其小,其貌不扬,唯独叫声高亢,它扯着嗓门叫一声,隔壁村里的人都能听到。

马儿和牛儿都能耕地,因为它们都很有力气。马儿身手敏捷,一会功夫就能耕完一两亩地,然后就得让它歇息,要不然就干不动活了。牛儿走路慢悠悠的,缓步但能致远,每天能拿下两亩多地。

有人给驴儿也套上耕犁,只是它力气太小,拉不动犁子,还总是在地里打圈转,大家说驴子当自己又在拉磨呢。最后分派两个大男人和驴子一块拉耕犁,这才勉强可以犁地了。

牛儿每每和驴儿擦肩而过时,总是用大眼睛翻看瘦小的驴儿,有时候因为头扭得太很,脚步不自觉地往一边拐,需要人大声提醒它好好干活,它才回过神来。扶犁的人就该说它:你管人家几个人拉犁呀,把自己的犁子拉好不就行了。

牛儿被说后能老实一会,过不了多久再和驴儿擦肩而过时,它还会不自觉地往驴子那边看,让人很是无奈。我姥爷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牛儿心里已经埋下以驴子为敌的想法了,只是当时人们想不明白为什么。

马儿和驴子好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一向和牛儿走得很近的马儿,竟然有意接近驴儿了。尤其是把它们撒放在河坡吃青草时,马儿和驴儿总是走到一起吃,留下傻眼的牛儿。

终于有一天牛儿忍受不了丑驴在眼前晃荡了,平时慢悠悠的它,正在吃草呢,抬头看到和自己一块青梅竹马长大的马儿又和驴儿在那卿卿我我呢,气得它鼻子都冒热气了,一个冲刺过去,对着驴子的屁股顶过去一角。

好在驴儿比较幸运,因为它个头矮,只是一俯身,竟然从牛儿的肚子下闪了过去。牛儿万万想不到会驴儿能这么操作,它在前边河道旁紧急刹车,无奈惯性太大,翻个跟头掉到了河里。

牛儿爬出河道,更生气了,追打驴儿。大家都说这头牛干活很好,就是多管闲事了,驴马配骡子,也不是你一只牛能管得了的事啊,再说用你也不中啊。最后村里为了繁衍出更能干活的骡子,只好把牛儿圈起来了。

来年把牛放出来时,它似乎老实了许多,只是看到驴儿还是有些生气,虽然它鼻子冒着热气,但是不在追打驴儿了。它会给自己较会儿劲,少吃几口草,看着夕阳发会呆,到快回家时,它该反应过来了,连三赶四地大吃几口草。

来自老牛的尊重

后来马儿产下一只小骡驹,在磨房拉磨的驴子那个高兴啊,走路都带着风,四肢迈动的步伐都没有规律可言了,姥爷说它在得意洋洋呢,走的是舞步,忍不住给了它一鞭子,它才恢复正常。

牛儿那天在牛棚里卧了一天,什么也没吃。管理员还以为它吃到钉子了呢。第二天兽医拿着吸铁石在牛儿肚皮下走了好几遍,想探探哪里有铁钉,还把一根长胶管拿了出来。

牛儿立马就好了,慌慌张张地跑到牛槽旁吃起了干草。因为它以前体验过往肚子里送吸铁石的难受劲。兽医说牛儿没事,可能是看到马骡出生,它气得吃不下东西了。

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两个人,他们说姥爷队里养的驴子是一种罕见的驴子,现在快绝种了,想买走搞研究。驴子被带走了。二姥爷的儿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回村过年呢,他说现在外面都在搞改革呢,让发展工商业了,人家买驴应该不是搞研究的,就是杀了卖驴肉呢。

过了年去送二姥爷儿子上学,姥爷驾着马车一块去的,到城里路过一个新开的驴肉馆,好大的饭店,到里面转一圈,看到后院的墙上还钉着几张驴皮,有张就是对里驴儿的。

姥爷回来对老牛说你的对手驴儿已经被人吃了,你可得带好它的娃啊。那只牛像是听懂了姥爷的话,看了看马儿,又看了看活蹦乱跳的小马骡,牛儿的眼睛里渗出了泪水。

它时常带着马骡在河边吃草,有时候也会带着马骡到老磨房里看上几眼,像是在怀念那只比自己矮小许多,其貌不扬,但是干起活来像是一条好汉的驴儿。每每从老磨房里出来,老牛总是舔舐几下马骡,视为己出,这是对老朋友老对手最大的尊重。

写在最后

以我姥爷的话来说:牛力,马快,走不死的驴。要说力气大,牛还是最大的,要不然也没有九牛二虎之力这个成语啊。要说农用牲口的性价比,那就是驴子了,吃得少不挑食,还特别能干活。

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应该是驴吧!笔画多些

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牛,马,驴谁的力气最大。

这应该显而易见了,当然是牛了,牛憨厚,忠实是力量代表,有个成语不是形容人的力气大,力大如牛吗,可见牛的力气有多大。

马的长处不是力气而是耐力和速度,马不停蹄,一日千里。都是形容马速度和耐力的。

驴子就很尴尬了,没有牛的力气又没有马的速度,就只剩下脾气了,小时候爸爸打我,永远都会说一句:不信治不了你的驴脾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