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经常偷盗动物幼崽,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狮子是非洲的“草原之王”,除了落单的时候,几乎没有动物敢招惹它们,但是在非洲有一种狒狒,它们就敢“狮口拔牙”-偷盗狮子的幼崽,它们就是非洲最成功的野生灵长类动物之一-草原狒狒。

那么,草原狒狒为何被称为是非洲最成功的灵长类动物呢?它又为何成为了“偷娃狂魔”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草原狒狒

狒狒是猴科狒狒属下灵长类动物的统称,一共有5种:阿拉伯狒狒、几内亚狒狒、东非狒狒、豚尾狒狒以及草原狒狒,这五种狒狒除了阿拉伯狒狒喜欢栖息在有悬崖峭壁的半沙漠地带外,其他的几种狒狒都喜欢栖息在森林边缘的草原上。

尤其是草原狒狒,它们几乎只在草原上才能够看到。从外观上看,草原狒狒面部无毛呈黑色,面部两侧有白色的鬓毛,剩下的毛发均以黄褐色为主,因此,它又被称为黄狒狒。

我们在开始说过,草原狒狒是非洲最成功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大群。灵长类动物虽然大都是群居的,但是草原狒狒的群居往往是以大群形式出现的,一个草原狒狒群平均就有几十只狒狒,目前已观测到的最大的草原狒狒群成员多达200只。而且与其他群居动物一样,草原狒狒群中也有“狒狒王”作为领导者,成员对首领的高度服从性也使得它们应对危险的能力更强。

显然,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数量越多,在对抗食肉动物时越有利。

第二:机会主义者。一种生物想要成为优势物种,对广食性非常的重要,这一点草原狒狒就做得很好,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其他灵长类动物会挑三拣四,而草原狒狒对找到的食物没有任何的挑剔,不管是植物的树叶、树皮、花、果实还是种子,它们统统来者不拒,对于肉食,它们除了会吃掉可见的昆虫外,还会捕杀小型脊椎动物以及捡食其他食肉动物吃剩的猎物。

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这种习性能够让草原狒狒更有对抗自然变化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样,草原狒狒才成为了无危动物。(下图为啃树皮的草原狒狒)

第三:减少内斗。野生灵长类动物的内卷很严重,著名的“贡贝黑猩猩之战”就是族群的分裂导致的。而草原狒狒的雄性之间会尽量地避免打斗,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情况下,雄性与同族群不熟悉的雄性相遇时,其他的灵长类动物通常会反感,甚至是攻击,而草原狒狒为了避免这个现象,总是会趁着小狒狒在雄性身边玩耍时,主动上去保住小狒狒,然后爱抚几下。

这个动作类似于我们人类主动抱其他人的孩子,这是一种示好的表现,所以,减少内斗,让草原狒狒更加团结,数量也不会因为内斗而减少。

第四:“妇女和孩子先走”。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草原狒狒不免受到狮群、鬣狗群、花豹等食肉动物的威胁,因此在面对危险时,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成为了关键问题,因为保护了雌性和幼崽,就等于保护了整个种群的延续。

在这方面,草原狒狒绝对是值得学习的,首先,它们会把雌性和幼崽围在中间,之后打头阵的不是老弱病残,而是族群里的首领和强壮的雄性,最后面才是战斗力较弱的雄性。这种战术不但保护了雌性和幼崽,也减少了战斗力弱的雄性的损耗率,大大提高了整个族群的存活率。

因此,通过不挑食的习性,让草原狒狒有着足够的食物来源,通过大的集群,让它们有了对抗大型食肉动物的能力,通过减少内斗和保护弱势群体,让它们的种群得以稳定的发展壮大,最终早就了非洲最成功的灵长类动物-草原狒狒(无危物种)。

“偷娃狂魔”草原狒狒

早在2020年,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中,工作人员发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几只草原狒狒路过狮子领地时发现了一只小狮子,其中一只狒狒直接去把小狮子抱在怀里,然后迅速的跳上树,其他几只狒狒看到了,纷纷要抢着抱。

有了这次现象,动物学家们开始注意到草原狒狒,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动物学家们发现,草原狒狒(主要是雄性)不止会抱狮子的幼崽,花豹、鬣狗、羚羊、斑马这些动物的幼崽只要被它们发现,都会抱走。

那么,草原狒狒为何对其他动物幼崽如此的“钟爱”呢?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本能的社交行为。上面我们说过,雄性狒狒为了减少内斗,会主动地先抱起另一只雄性狒狒的后代来示好,这是草原狒狒很常见的一种社交行为。因此,有可能是雄性狒狒看到其他动物幼崽时,这种本能被激发出来,然后抱起了幼崽。

第二:为了吃。虽然这个原因很残忍,但是这是事实,因为在草原狒狒的食谱中,小型的脊椎动物也是它们的捕杀对象,因此,草原狒狒“偷娃”很有可能是为了吃掉它们,虽然开始是玩耍,但是最终还是要进入它们的腹中。

第三:报复行为。作为一种聪明的灵长类动物,草原狒狒偷走食肉动物幼崽最大的动机可能是报复,因为草原狒狒生活在草原上,与食肉动物摩擦较多,虽然大多时候它们能够击退食肉动物,但是这种仇恨埋在了狒狒的心里。

于是出于报复,草原狒狒会趁着成年动物外出或者是雌性单独照顾幼崽(母狮在生产前会离开族群,等到小狮子出生后一周左右才会返回族群,在这期间母狮需要捕猎,这是草原狒狒偷幼崽的绝佳时机)。

第四:单纯地玩。好奇是灵长类动物共有的一个特点,对于我们现代人类来说,打发无聊的时间有的是方法,比如手机、电脑、看书、追剧等等,而对于草原狒狒来说,它们也有无聊的时候,此时如果能够遇到一只动物的幼崽,抱起来把玩一会显然也是正常的。

总结一下

草原狒狒是非洲最常见的狒狒之一,它们有着庞大的种群数量、和谐的群居模式。在它们的习性中,确实有偷其他动物幼崽的习惯,所以称它们为“偷娃狂魔”一点都不为过。

而它们“偷娃”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报复、好奇、吃以及本能的社交行为,不过如果是它们偷走了食肉动物的幼崽,多半是为了报复,因为食肉动物的幼崽只会出现在它们领地之中,而进入食肉动物的领地风险很高。

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经常偷盗动物幼崽,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说起动物幼崽,无论是软萌的小猫小狗,还是那些猛兽狮子老虎的幼崽,实在是太可爱了,都会激起我们想要抱走的欲望。

产生情感,似乎是人类的专长,但对幼崽的喜爱,灵长目其他动物草原狒狒同样表现得非常热情积极。

“温馨”的一幕,就发生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动物园的导游库尔特·舒尔茨亲眼目睹这一景象。

清晨,舒尔茨和游客经过草原狒狒活跃的区域,正准备拍一些照片。在等待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狒狒的怀中有一只小狮子。

小狮子看起来出生没多久,很弱小,跟着狒狒上蹿下跳,过马路,爬树,还在不同树之间跳来跳去。

狒狒群中因为多了小狮子这位“新成员”,变得躁动不安。

最后小狮子被狒狒安置在树枝上,狒狒似乎“母爱泛滥”,坐在小狮子边上,并给它梳理毛发。

怪异的是,这是一只雄性狒狒。

一阵梳洗后,狒狒抱着小狮子消失在人类视野中。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狮子王》中,辛巴出生不久,就被狒狒(也有人认为是山魈)照顾,并被神圣地举起。

难道现实中,狒狒和狮子之间,真的存在跨物种的友谊吗?

小狮子最终的命运将是如何呢?

首先,小狮子有可能再回到狮群吗?

是不可能的。

狮子是狒狒的天敌,狮子的体型、重量、强壮的肌肉,以及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足以杀死一只成年雄性狒狒。

但是,狒狒是社会化的群居动物,一个群体可以包含数十只甚至上百只成员。

狮子再强大,也无法和一群狒狒抗衡。

最为重要的是,狒狒会爬树,而狮子不会,关键时刻,狮子只能在树下干着急。

因此,小狮子很难被救回来。

那狒狒会抚养小狮子吗?

在大自然中,确实存在跨物种养育的案例,流传较广的就是狼群养育人类孩子,被称为“狼孩”。

全世界已知的狼孩有10多个,比较有名的就是印度的2个狼孩,被狼群养育,最终被人类安置在孤儿院。

但对于狒狒来说,养育狮子,就是“养虎为患”,等狮子长大后,就会将狒狒视为猎物,这是它的本能。

既然注定是个祸害,何必要将小狮子养大呢?

最终的结局是:小狮子被当成玩具,最终虚弱死亡,还有可能成为狒狒的食物。

小狮子是很虚弱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母狮子的保护之下,只有母狮子外出觅食的时候,才会将小狮子藏在隐蔽的巢穴中。

狒狒的视力很好,在树上就能看到母狮子和小狮子,等母狮子离开后,就会趁此机会“偷走”小狮子。

天气炎热,小狮子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现象,被当作“玩具”抱来抱去,扔来扔去,它会变得很虚弱,最终死亡。

还有一种更残酷的结局,就是被狒狒咬死,极端情况下,还会将其当作食物吃掉。

为什么狒狒会偷走狮子的幼崽?

原因其实很简单:长大后你会和我为敌,我既然斗不过你,那就趁你还没长大,就消灭你。

现实中,狒狒不仅会偷狮子幼崽,还会偷豹幼崽。

对待豹,狒狒也是同一招数,偷走,并与幼崽玩耍,最后杀死,要么吃掉,要么将豹幼崽随意丢弃。

相比于狮子,豹对狒狒的危险性更大,是狒狒的主要捕食者,它们会通过爬树杀死狒狒。

最后

童话终究是童话,《狮子王》里塑造的动物乌托邦,显然和现实中的大自然大相径庭。

没有感情笃深的狮子父子,只有为了成为“狮子王”的自相残杀;

也没有跨种族的友谊,只有被亲眼目睹,狒狒恶毒杀死狮子幼崽和豹幼崽。

大自然是残酷的,即使再痛心疾首,人类也不应该去干预,这就是大自然生存的法则。

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经常偷盗动物幼崽,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狒狒偷盗其它动物的幼崽,就是出于邪恶的报复心理!

狒狒是种群在一起生活,狒狒不是食肉动物,成年的狒狒体重六十多斤,身高一米,狒狒不是森林里的强者,相反狒狒是森林里的弱者,在没有危险的时候,才会从树上下来,狒狒一生在树上的时间,可以占据百分之六十,狒狒是灵掌类动物,比较聪明,在高高的树上躲避天敌,躲避在树上的狒狒,也会经常遭受到攻击,豹子就是爬树高手,在追杀狒狒的时候,也会追到树上。

狒狒从树上到地下,那就更危险,会吸引更多的捕食者,比如野狗,狮子,甚至熊也会攻击狒狒,这些猛兽都会给狒狒致命的一击,狒狒生存的环境,太苛刻,能存活下来的狒狒种群很少。

狒狒的家族成员,那也是各司其职,有担任警戒的狒狒,一旦发现危险,会提前通知狒狒种群,四散而逃,狒狒就这么点本事,在强敌环绕的草原,狒狒就是猛兽的一盘肉,正因为狒狒没有自保的能力,尤其是带着小狒狒的种群,遇见危险了,狒狒想要带着小狒狒一起逃命,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小狒狒一旦落入到猛兽的口中,成年狒狒也只能哀嚎着,远远地走开,它救不了自己孩子的命,小狒狒丢掉性命的概率太多,有的大狒狒在逃跑的时候,把小狒狒背着,跳跃在树林之间,小狒狒抓得不紧,会被摔到地上,活活的摔死,失去孩子的成年狒狒,会很伤感,也忘记不了小狒狒。

失去孩子的成年狒狒,却有着当父母的心愿,在遇见其它动物的幼崽,狒狒就会偷来,拿其它动物的幼崽,当自己的孩子养着,狒狒的母爱对其它动物幼崽,那是最邪恶狠毒的,失去了孩子后的狒狒,就喜欢偷其它动物的幼崽,做一回母亲,狒狒不会永久的照顾其它动物幼崽,狒狒在尝试过当母亲后,就会杀死偷来的其它动物幼崽,而且豪不留情。

狒狒对待其它动物的幼崽,也是邪恶的,也是自私的,落到狒狒手里的其它幼崽,绝对没有活下去的概率,甚至有的动物幼崽,还会被狒狒用残忍的方式杀死,有的狒狒会把其它动物幼崽,直接活活摔死在石头上,这就是狒狒对待其它动物幼崽的邪恶心里,它不是真的爱,而是要活活折磨其它动物的幼崽。

狒狒这是纯粹的报复心理,狒狒失去了当父母的机会,狒狒找到机会就会报复其它动物,偷走其它动物的幼崽,让其它动物也尝尝失去孩子的痛苦,狒狒玩耍够了,就会整死其它动物的幼崽,满足自己的报复心里,而且狒狒不分青红皂白,无论什么动物的幼崽,只要狒狒抓住了机会,就会偷走,狒狒报复其它动物的方法,那真是够狠辣。

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经常偷盗动物幼崽,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古老的非洲大陆,生活着很多叫狒狒的大猴子。狒狒生性凶猛,算是最能打的猴子了。不过在野生猛兽众多的非洲大陆,狒狒的战斗力相对于狮子和花豹那就不够看了,狒狒是弱势群体,团结力量大,狒狒抱团取暖,所以群体数量巨大,经常达到两三百只。

狒狒是不服输的猴子

别的猴子都住进了茂密高大的森林里,靠着在树梢间灵活走位,到处攀跳翻飞,让捕食者无从下手。而狒狒呢,它就拒不接受猴子们的命运安排,它们偏偏生活在稀树草原上。

在非洲某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里,一大片草地上,中间稀稀拉拉生长着几棵树,草地上斑马、羚羊、角马成群,自然就生活着众多的捕食猛兽,狮子、花豹、鬣狗、野犬,浅浅的河沟水塘里还有凶猛的鳄鱼,这些个猛兽都是杀手。

这里有一群狒狒,有上百只,面对众多的捕食者,狒狒表现得明显比别的猴子们勇敢得多。玩的就是心跳,狒狒喜欢在大白天的夏日像人一样拱着腿坐在草地上,像个在思考着什么的小大人。所以狒狒的屁股蛋上总是有两块斑,一看就知道它经常坐地上磨出了茧子。

狒狒放哨

有只狒狒,它一只手撑在地上,另一只手若无其事地在鲜嫩的草地上扒拉着,时不时会扯下几根纤细的嫩草叶塞到嘴里,全程不带低头看上一眼,可见狒狒对吃草有多么不喜欢。对的,它们像大部分人一样,也是讨厌吃素,喜欢吃肉。

狒狒群周边有一大群黑斑羚,黑斑羚比猴子高,容易看到远处走过来的捕食者,刚好弥补狒狒个头低不容易看到远方的缺点。

黑斑羚看不到色彩,它眼中的世界是黑白色的,这样花豹、鬣狗、狮子在它们眼中就是一个色的。要是狮子等捕食者从草丛或灌木丛里搞偷袭,往往容易把黑斑羚拿下。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狒狒的厉害了,灵长类动物在树上进化时来回跳跃,对判断力要求高,所以进化出可以判断色彩的眼睛,双目在面部前,可以判断距离。

有了这双好使的眼睛,简直把狮子花豹们反感坏了。经常可以看到狮子或者花豹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用草丛和灌木掩饰自己,悄悄地接近羚羊群。

这个时候黑斑羚是很难发现捕食者的,但是狒狒可以发现,因为它能看到色彩,任凭狮子和花豹百般小心,精心隐藏,只要一探出头,在狒狒眼里就成一笑话了。

绿叶中出现黄狮脑门或者花斑豹头,在狒狒眼里太明显了,这时候狒狒会吱叫一声,短促而快捷,这就是黑斑羚和狒狒都懂的语言,大家赶紧逃跑,让狮子和花豹抓瞎。

羚羊跑得都快,狒狒直接爬树。这个时候要是一群狒狒,花豹觉得自己对付不了狒狒就独自走开了,毕竟在非洲草原上能胖揍花豹的动物比较多,它也习惯失败了。

要是一群狮子被狒狒搅黄了大餐,狮子们得多恨狒狒啊。作为非洲草原的一哥,狮子们很少受这样的委屈,总想收拾一下多管闲事的狒狒。

狒狒恶心狮子

这一天有只放哨狒狒坏了狮子们的好事。反正大餐也没了,这群狮子就站在树下,看着树干上坐着的那只放哨的狒狒,恶狠狠地抬头盯着它。

我觉得这只狒狒学过心理学,它淡定地坐在大树枝上,不往下看狮子,可能它自信狮子上不来,也可能是它怕看到狮子凶恶的眼神吓着自己了。

两边对峙上了,狮子最后躺在地上睡着了,狒狒还胆大到悄悄地爬下树,躲在树后面偷偷监视几只睡着的狮子,想偷偷跑过去抓狮子一把。

看有只狮子醒了,这只狒狒哧溜一下子又爬到树上去了。狮子觉察到了这只胆大包天的狒狒的小心思,你竟然还想搞偷袭,看我不收拾你。

这只狮子往树上爬,虽然狮子爬树本领一般,但是雌狮子还是能爬树的。战战兢兢地往上爬了五六米高,突然一阵心惊肉跳心慌气短,赶紧又狼狈不堪地下来了。

猴子淡定地坐在树上,还知道往这只狮子身上撒尿恶心它。可见狒狒是高智商动物,它竟然知道通过羞辱狮子来达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狮子被气得在地上咆哮,最后还是无奈地走开了。

狒狒的报酬

狒狒发现捕食者就发出危险信号告诉黑斑羚,这已经成为常态了。狒狒群中专门有几只狒狒当放哨员,有的爬到树上,有的蹲在黑斑羚背上,这样视线更好。

狒狒帮了黑斑羚这么多,那它们图什么呢?确实有所图,狒狒就像公司里的中层管理者,上边对我有压力,我就压给基层员工。我被狮子剥削了,我就在羚羊身上赚回来。

狒狒吃东西比较挑食,它吃草得吃嫩草,吃树叶得吃嫩树叶,就这还嫌弃呢,其实狒狒更喜欢吃肉,像树上的鸟地上的兔子都是它喜欢吃的。当然黑斑羚也是狒狒喜欢吃的,大的搞不定,专抓小黑斑羚。

有天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黑斑羚在吃草,原本人畜无害给大家放哨报警的狒狒,突然抓住这只小黑斑羚吃了起来,大黑斑羚过来救自己孩子,还被狒狒打了几巴掌,最后只能看着狒狒把小羚羊吃掉了,才绝望地走开了。

狒狒被狮子盯上了

别看狒狒吃小羚羊时很凶,和狮子比简直不值一提了。那群老是被狒狒搅黄捕猎计划的狮群,终于看透了,狒狒不死,狮难未已。

狮子们再看到狒狒和黑斑羚群的时候,它们不先去追跑得快的黑斑羚,反而在被发现后, 一块去围剿喜欢放哨的狒狒,这下可惨了,狒狒一个不注意就会被狮子抓住吃掉。

后来狒狒发现这群狮子太邪性了,它们暴露时,不抓紧时间追黑斑羚,却一个劲地追捕狒狒,吓得狒狒们不敢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了,因为自己跑得慢,所以尽量距离树近点,一旦有问题,好尽快上树。

后来狮子发现再想抓住狒狒很难了,这群家伙越来越机灵了,有点风吹草动就赶紧放哨报警,有几次狮子刚开始准备接近,远没有到发起进攻的距离,狒狒已经大叫一声拉了警报,狮子们刚打卡就下班了,又得饿肚子了。

狮子们又好气又好笑,看着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狒狒它们也无奈,虽然狒狒变得疑神疑鬼,但是确实很难被捕到了。

终于狮群转移了目标,把捕食方向放到了体型更大的角马和斑马身上。慢慢地放松了对狒狒的关注。

狒狒偷小狮子报复

狒狒是有心眼有想法的动物,它不会庆幸你放过我了就好,它会想着报复。因为够聪明, 它们知道在狮子最不经意间偷袭。对付不了你们,还对付不了你们的小崽崽吗?狮子幼崽,一不小心就被狒狒偷走了。

终于有天狮群里有只雌狮带着三个小狮子走过狒狒的领地,狒狒们恨狮子,但是都装着若无其事,很得兵法中实则虚之的要领,趁着雌狮不注意,跳下去拿起一只小狮子就跳上树。雌狮在树下咆哮,压根不被狒狒理睬。

可能灵长类动物和人一样,喜欢养宠物吧,狒狒把小狮子当宠物小猫,走哪里都带着它,在树上爬时,还得腾出一个手抱着狮子,特别麻烦。狒狒还给小狮子梳理毛发,想在它毛发下逮几个虱子。

要是不了解还觉得这个狒狒蛮不错呢,它还会收养走失的小狮子。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狒狒就像天龙八部里四大恶人中的叶二娘一样,别看它把小狮子当宝贝一样带着,它就是把小狮子当玩具呢,小狮子只吃奶吃肉,狒狒自己想吃肉还吃不到呢,最后小狮子不是被狒狒饿死就是被一不小心摔死。

在残酷的野生环境中,狒狒和狮子毕竟是死敌,狒狒想尽可能地消灭狮子幼崽的想法是刻到基因里的,放走一只狮子可能未来被该狮子咬死十只狒狒呢。没办法,这就是天敌。

偷娃狂魔为啥这样做呢?

我觉得狒狒偷娃不只是消灭对手,可能和它们的调皮性格有很大关系。

喜欢撸猫撸狗的猴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猕猴,另一种就是狒狒。这种动物的共同点就是都特别调皮。

杂技团里耍猴,用的猴子就是猕猴。以前民间养猴训猴得多,我见过人家把猴子拴窗户上,它看到路过的小狗仔小猫就会抓住人家,就是不让人家走,非拉着人家陪它玩。总是把小狗小猫气得直叫唤。可能猕猴太调皮,本身就是高智商群居动物,它有养宠物的意识吧。

动物园里有只黑猩猩,自己吃苹果时,还知道把苹果分享给旁边的乌龟吃,虽然因为太心不在焉,压根没瞄准乌龟的嘴,乌龟最后吃了个寂寞,但是这足以说明这只猩猩有饲养宠物的意识。

美国有个研究员,教一只叫可可的猩猩打手语,它真掌握了一千多个手语单词,还会用手语说话。这只猩猩就养过一只宠物猫,最后猫死了的时候,它非常难过。

写在最后

我觉得狒狒偷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想要抓个毛茸茸的小动物当宠物玩。另一个原因是它想消灭一个捕食者,这样有利于自己种群的生存。

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经常偷盗动物幼崽,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非洲草原上一只成年狒狒正在石头上玩弄着一只幼年羚羊,此时的小羚羊已经奄奄一息了。但狒狒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甚至还用力撕扯起了小羚羊的身体,这一幕被一旁的羚羊妈妈全都看在了眼里。

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狒狒手里像个玩具一样不停被摆弄,羚羊妈妈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小羚羊的气息越来越微弱,狒狒却故意要在羚羊妈妈面前示威,一边玩弄着手里的小羚羊,一边不停伸出手臂去阻挡羚羊妈妈的进攻。

奈何,狒狒在上,母羚羊在下,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狒狒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在母羚羊面前直接一口咬住了小羚羊,用力撕扯掉一块肉,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此时,母羚羊内心肯定是崩溃的,几度想要从狒狒手中夺回自己的孩子,无奈都没有成功。

最终母羚羊放弃了,得意洋洋的狒狒则开始津津有味地享用起了这顿美食。

有读者朋友可能会好奇,狒狒是怎么在母羚羊的精心保护下捕获到这只小羚羊的呢?为何母羚羊在面对狒狒时完全没有机会救下自己的孩子呢?其实,狒狒捕获小羚羊的方式并不光明,它有一套绝佳的捕食手段——偷!没错,狒狒喜欢偷,别说是羚羊了,就连狮子、猎豹的幼崽都是狒狒偷的对象。在动物界,狒狒是出了名的“偷娃狂魔”!

不过要想弄清楚狒狒为啥总喜欢偷其他动物的幼崽,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这个外表跟人类有几分相似的动物。

狒狒,确切来说这是一个通称,它是狒狒属下的动物统称。具体来讲,狒狒有5种,分别是阿拉伯狒狒、几内亚狒狒、东非狒狒、草原狒狒以及豚尾狒狒。体型上,狒狒几乎都差不多,体型较大,成年狒狒的体长可50厘米至114厘米,类似一个儿童的身高,体重也可以达到60千克,接近成年人的体重了。

狒狒也是昼出夜伏的动物,白天出来活动,晚上就栖息在大的树枝或者岩洞中。它们能发出很大的叫声,喜欢群居,每群的数量在十几只到百余只不等,庞大的种群数量也为它们捕食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力量支持。

狒狒是杂食性动物,既吃树上的浆果也会捕食小型的动物作为美食。曾有人拍到过这样的画面,一只成年狒狒本来正在采食树上结的野果,突然发现了树下的一群羚羊,其中有一只还是幼崽。于是狒狒放弃了树上的野果,最后成功捕获小羚羊并饱餐了一顿。

你要以为狒狒只敢偷食草动物的幼崽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胆子大到连狮子、猎豹的幼崽都敢偷,甚至在抱走这些幼崽后它们会故意在母狮子面前炫耀,让它们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为何狒狒要偷动物的幼崽呢?仅仅是为了好玩吗?答案是否定的,狒狒这么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为自己营造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减少肉食动物带来的生存危机。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狮子、豹子、野狼、狒狒等野生动物,数量繁多的生物种类在极大地丰富草原的生态系统时,也为各种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带来了激烈的争斗。

狮子、猎豹是肉食性动物,奔跑速度快、猎食能力强,一旦猎物被瞄准,几乎很难从它们口中逃脱。狒狒作为草原上的一员,自然也是这些动物食谱上的名单之一。但狒狒可不会这么任由它们欺负,打不过大的,就拿小的下手。

很多记录片中都曾记录过这样的画面,成年狒狒趁着母狮子外出捕猎之际,偷偷溜进它们的领地,将躲在岩石或洞穴中的幼年狮子抱走。然后玩弄于鼓掌之中,待其玩腻之后再大快朵颐。这种做法看似有些不光明磊落,可实际上它们也是不得已为之。

将动物幼崽偷走,然后再吃掉,既在敌人面前显示了自己不好欺负的底气,又能减少敌人的数量,提高自己生存环境的安全性。

二、为了生存的需要,幼崽或体型偏小的动物更容易捕获。前面介绍过狒狒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不光吃植物的果实,肉也受到它们的喜爱。为了生存,它们会想尽办法来找到充足的食物让自己吃饱。

虽然狒狒的体型不算小,但在狮子、猎豹面前它们还是要逊色不少,这也导致它们没有把握一定能成功捕猎到一头成年狮子或猎豹,搞不好自己还有可能被它们吃掉。所以,聪明的狒狒就把眼光瞄准了体型偏小、攻击能力弱的幼崽身上。

以狮子为例,成年的母狮子在外出捕猎时,会将幼崽放在岩石后或洞穴里,此时的幼狮只能祈祷自己不被发现安全等到妈妈回来。而狒狒呢,就会专挑这个时候偷走小狮子,打不过大狮子欺负起小狮子来可是轻而易举。偷回来的小狮子在玩弄得差不多之后就会被它吃掉,这也是杂食的狒狒为自己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

三、狒狒自身的“报复心”在作怪,偷走幼崽来解除同伴被猎杀的仇恨。在自然界,向来都是弱肉强食。狒狒虽然体型偏大,但比起狮子,它还是要逊色不少,捕猎能力自然也不及狮子。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相遇,狮子往往会占上风,狒狒毫无悬念地成了狮子的美餐。

在目睹了同伴被狮子吃掉的惨状后,狒狒内心是充满仇恨的,可是在体型庞大的敌人面前它又显得束手无策。据记录,一只成年的非洲狮体型可达到3.2米,体重更是高达240千克,而一只成年狒狒体重基本在60千克,如此悬殊的身长体重差距,导致狒狒不可能在成年狮子面前轻举妄动。

但狒狒不傻,打不赢大的,就拿小的出气。狮子捕杀成年的狒狒,那狒狒就去猎食幼年的狮子,总之不能让自己吃亏,也要让心里的这股仇恨得以发泄。

四、大规模的群居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使得它们有底气来应对食肉动物的威胁。狒狒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去偷其他动物的幼崽,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狒狒是群居动物。前面介绍过,一个种群的狒狒数量少则十几只,多则上百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也为它们猎食动物提供了便利。

虽然一只狒狒不足以应对来自狮子的威胁,但一群狒狒就要另当别论了。群体的力量不可估量,大家分工协作,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趁机偷袭敌人、随时警惕来自敌人同伙的威胁,大家井然有序的分工使每次的猎食行动都能大获全胜。对狮子这些敌人而言,个体的力量再强大,也抵不过寡不敌众的单薄,成为手下败将也似乎理所当然。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狒狒被称为“偷娃狂魔”的主要原因在于为了生存环境的考虑,偷走动物幼崽、减少来自敌人的威胁,这是狒狒的一种生存策略。当然,狒狒的“报复心”和群居的生存方式也是促使它们敢偷走其他动物幼崽的诱。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是狒狒作为野生动物的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这也启示我们,要保护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到更多的自然奥秘,也才能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动物,尊重生命。

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经常偷盗动物幼崽,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狒狒是动物界的偷娃狂魔,狒狒不仅偷其他动物的娃,就连自己内部的娃也偷

狒狒是灵长类动物,猿目亚科,狒狒一共有5个种类,狒狒和狮子一样都是属于群居动物,不过不同的是,狮子内部是没有明确等级的,同样,狒狒内部却是有着明确等级划分。

狒狒内部通常都是一只雄性,几十只或一百只雌性,狒狒内部的所有雌性其他(除了较高等级的雌性)都是雄性首领的“妾室”,低等级的雌性一般情况下都是保不住自己的孩子。

它们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会被其他母狒狒给拐卖走,如果低等级狒狒不及时给小狒狒喂食,那小狒狒如果再二十四小时之内吃不到奶就会被饿死或者遗弃。

狒狒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高等级狒狒认为自己比那些低等级狒狒地位高,自己有那个权力欺负低等级狒狒。

同理,狒狒也是有领地意识的,雄性首领狒狒不允许别的雄性狒狒到自己的领地里,除非是想挑战自己。

狒狒和狮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开战的,不过,集体行动的狮子敢追捕狒狒,单独出去生育的母狮子却不敢这么做,因为母狮子还有小狮子,母狮子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小狮子被狒狒抓住后,狒狒会怎么对待这个小狮子?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小狮子的命运会非常悲惨,狒狒杀死小狮子不会吃掉它,只会报复,报复的原因有很多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