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23种鳄鱼,它们广泛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淡水水域中。在它们的原生环境中,这些鳄鱼几乎都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最起码称它们是“水中霸主”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如此多的鳄鱼中,只有湾鳄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其他鳄鱼即使强大,也没有泛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多数鳄鱼没有泛滥成灾的原因

鳄鱼是当之无愧的“水中霸主”,在水中通常只有它捕杀其他动物的份,而且作为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鳄鱼在恐龙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地球上了,因此,它们的生存能力和捕猎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目前来看,除了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鳄鱼都没有泛滥的趋势,相反的一些鳄鱼还成了极危物种(扬子鳄、恒河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人为捕杀。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人们因为一些动物身上的一些价值而捕杀它们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比如要穿山甲的鳞片就捕杀它、要犀牛角、大象牙也捕杀,而鳄鱼对于一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皮。鳄鱼身上覆盖着一层带有鳞片的皮,这层皮非常的坚韧,这在一些人眼里成为了制作皮具的上等品,

正是因为这样,许多鳄鱼遭到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偷猎,虽然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了三种可以养殖的鳄鱼,但是偷猎野生鳄鱼依然是存在的。因此,人为的过量捕杀,使得鳄鱼非但不会泛滥,还会逐渐地濒危。

第二:天敌约束。在现存的23种鳄鱼中,不乏一些体型较小的鳄鱼,这就导致了即使成年后,一些鳄鱼依然受到天敌的威胁,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的美洲豹捕杀鳄鱼,这其实就是一种小型鳄鱼-眼镜凯门鳄,它们的成年体长平均不足2米,最大个体也就2.5米,所以在体型庞大的大猫美洲豹面前,简直就是“辣条”。除了美洲豹外,就连黑凯门鳄、森蚺也会捕杀眼镜凯门鳄。

因此,一些小型鳄鱼成年后也有多种天敌的约束,是它们无法泛滥的主要原因。

而大型鳄鱼往往成年后没有天敌,比如尼罗鳄,但是这并不代表鳄鱼的卵和幼年鳄鱼没有天敌。首先,鳄鱼通常会在河滩上挖个坑把卵产在其中,虽然雌性鳄鱼会经常照看自己的卵,但是它也要生活、觅食,所以当它不在时,一些蜥蜴、鸟类、灵长类动物以及浣熊等动物就会悄悄的扒开,将卵吃掉。当鳄鱼妈妈发现再上岸时,它们早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个被“偷蛋的魔咒”就连最大的鳄鱼湾鳄都没能幸免,当它的卵也会被巨蜥和野猪偷吃。

因此,鳄鱼的繁殖能力虽然很强(比如眼镜凯门鳄一次可以产下40枚卵),但是这些“偷蛋贼”得频繁光顾,使得它们能孵化的卵是非常少的,这进一步的控制了鳄鱼的数量。

除了卵和成体被天敌威胁外,幼年期是鳄鱼天敌最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但是巨蜥、野猪会吃它们,就连水中的大型肉食性鱼类、水獭、各种水鸟,甚至是大型的鳄鱼都会是幼年鳄鱼的天敌。

因此,鳄鱼虽然强悍,但是其卵和幼年期的天敌众多(部分鳄鱼成年后也有天敌),受这些天敌的约束,它们的数量只能维持稳定,无法泛滥,再加上人为的捕杀后,它们才沦落到成为保护动物的地步。(下图为大蓝鹭吃小鳄鱼)

我们再来看一下湾鳄在澳大利亚泛滥是怎么回事?

湾鳄是现存23种鳄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后湾鳄的平均体长在4.5米左右,平均体重在350公斤左右,最长可达6米以上,最大体重超过了1吨。

除了大,湾鳄还是现存的鳄鱼中唯一一种可以在海里生活的鳄鱼,因此它常见于热带地区的河口、红树林、沼泽以及潮间带。

从分布上看,湾鳄从东南亚沿海至澳大利亚北部都有它们的身影。(下图为湾鳄的分布图)

早在20世纪初,湾鳄在澳大利亚的数量是非常稳定的,但是随着欧洲市场对鳄鱼皮的需求量加大,体型最大、皮韧性最好的湾鳄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极品”,从而遭到了大量的捕杀。就这样到了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的湾鳄就骤减了98%。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澳大利亚开始着手保护湾鳄,并且建立了一些专门的保护区,这让湾鳄得以喘息,而且有了人工的保护,湾鳄强大繁殖能力的加持(每次可产20-90枚卵),湾鳄卵孵化率以及幼鳄的存活率直线上升。

就这样到了20世纪末,澳大利亚的湾鳄数量迅速增加到了100000多条,进入21世纪末,澳方对湾鳄的保护力度并没有因此减弱,所以时至今日,澳大利亚本土上已经有了超过25条湾鳄。

由于湾鳄作为现存最大的鳄鱼,成年后是没有天敌的,甚至一些大个体的湾鳄还能够杀虎,早在2011年,野生动物学家在孙德尔本斯观察到了一次湾鳄大战孟加拉虎,最终这头9岁左右的母虎被体长4.5米左右的湾鳄杀死(水中非陆地)。

所以,湾鳄的泛滥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同时对人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无奈之下,澳大利亚再次出动了“鳄鱼猎人”,一方面对成年的湾鳄进行一定量的捕杀,一方面收集湾鳄的卵进行人工孵化,人工饲养。

总结

鳄鱼从古至今都没有泛滥过,这是因为鳄鱼虽然强悍,但是在自然界中,有许多能够威胁到它们卵和幼年个体的动物,这样相互制约下,生态是平衡的,所以不会出现泛滥成灾的现象。

但是,澳大利亚的湾鳄确确实实是泛滥了,这是因为他们对湾鳄进行了长时间的保护,这让它们卵的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直线上升,再加上它们成年后没有天敌,超强的繁殖能力,才造成的。

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首先生态位、总体实力和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是不直接挂钩了,也就是说假如你再强,再厉害,假如总体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行也玩儿不转,但是鳄形目确是个个例,现代鳄形目中的老大咸水鳄和老2尼罗鳄数量都超过了10万,是现代为数不多的数量如此之多的顶级掠食动物,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泛滥的地步,但是南美的眼镜凯门鳄和巴拉奎凯门鳄倒是泛滥的比较严重,虽说这俩货平均体重都不到30kg,但是繁殖能力相当牛逼,这俩加在1起保守估计都超过1000万了,甚至1度北上入侵了美国的佛罗里达

图片从上至下:

咸水鳄-尼罗鳄-黑凯门鳄-恒河鳄-巴拉奎凯门鳄

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鳄鱼虽然强大,但是它们的卵是许多动物的猎食对象。另外,虽然刚孵化出来的小鳄鱼会受到鳄鱼妈妈的保护,但是稍微大一些,可以自己捕食的时候,鳄鱼妈妈就不会管它们了,这时小鳄鱼的攻击性和反抗能力较弱,仍然难以应对许多天敌。因此鳄鱼没有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鳄鱼🐊繁殖率,成活率低。他们在幼年也有许多天敌,伤亡较多。

鳄鱼那么强大,为什么没在各流域泛滥成灾?

由于特殊的生理特性,野生鳄鱼的存活率是野生动物中最低的动物之一,多数鳄鱼还没成年,就已经被其他动物吃掉了。

狮子和老虎都会感到头疼的鳄鱼,按说作为食物链最高端的动物存在,应该生活得很惬意,甚至会有泛滥的趋势。但真实情况却是,好多种的鳄鱼却一直处于易危或者濒危状态。

鳄鱼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他们存在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强大的繁殖能力,水陆两栖的适应能力,同级别中强大的实力,都是它们能生存繁衍到现在不可缺少的能力。

但即使有强大的繁衍能力,鳄鱼依然没有泛滥成灾,其实主要原因只有两个——自然选择和人为。

1.首先说一下自然选择的原因。

成年的大型鳄鱼没有天敌,但幼年鳄鱼和未孵化的鳄鱼卵却是很多动物的美食。

鳄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悍,每次产卵20-80颗(视品种和年龄)不等,但是这些卵需要在陆地上进行孵化,而且孵化的周期很长,大概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这使得鳄鱼蛋的安全,充满了不确定性。

鳄鱼会用腐烂的杂草在河边树荫或者岩石旁边筑巢,在巢穴旁边产卵,然后将卵掩埋起来,会经常往上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很多动物都会吃鳄鱼卵,体型中大型的蜥蜴,禽类,龟类,水獭等,都会偷取鳄鱼的卵。

前几年有过一个非常火的视频,一只蜥蜴趁鳄鱼出去捕猎时,靠近了鳄鱼的巢穴,被一只鸟阻拦并进行警示,鳄鱼妈妈听到警示以后,及时赶回来才没有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种卵被偷盗的现象,要持续3个月之久,传说中,只有2%的鳄鱼卵才能成功孵化,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鳄鱼卵存活率极低。

经过三个月的孵化,小鳄鱼终于破壳而出,但是新生鳄鱼面对的危险并未就此结束。

当年鲸头鹳火遍全球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人疯狂吹嘘,鲸头鹳是鳄鱼的天敌,因为它们会以幼年鳄鱼为食,其实以鱼类为食的中大型的鹳类、鹈鹕、鹭类,都可以对幼年鳄鱼造成威胁,甚至水獭等动物也可以捕食落单的幼年鳄鱼。鳄鱼没成年之前,可以说是步步危机。

鳄鱼成年以后,也并非无敌,并不是所有的鳄鱼都是像湾鳄、尼罗鳄和河口鳄那样庞大又凶狠,更有侏儒鳄、扬子鳄、凯门鳄这种或者体型很小,或者没什么攻击力的鳄鱼。比如说我国特有的扬子鳄,就是那种攻击力比较弱,胆子比较小的鳄鱼。凯门鳄则属于中小型鳄鱼,经常沦为美洲豹的美食。

总体来说,还是环境对食肉动物目自然的淘汰机制,或者繁殖能力差,或者天敌数量多,如果只论强大就能泛滥成灾的话,那老虎、狮子等动物界的陆地霸主,不也应该泛滥成灾了。食肉动物泛滥,势必导致食物链下游动物的减少,然后食肉动物没有食物,然后灭绝。只能说,我们的大自然,真的神奇,它一直在用一些微妙的机制,平衡着整个生态。

2.人为因素

只要一提到动物为什么会灭绝或者减少,人类的活动就不得不提及。

人类的活动和发展,本身就是对野生动物的一种冲击,更不要说,那些有利用价值的动物。

鳄鱼,别看外表凶猛异常,但是除了水以后的鳄鱼,不管是速度还是爆发力都会大打折扣。而且鳄鱼还有一个致命特点,嘴长但是下颚力量小。别看它咬合力吓人,但只要套住鳄鱼嘴的前端,它根本张不开嘴。所以,鳄鱼可以算是凶兽中最好捕获的动物之一(再好捕获也是凶兽,没专业工具和经验的人,保证试试就逝世)。

从9世纪开始,人类就开始大量捕捉鳄鱼,鳄鱼皮制品,至今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即使体型最大的,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湾鳄,也差点在上世纪初被杀绝迹。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湾鳄养殖技术的成熟,湾鳄才在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没什么天敌的地区重新壮大起来。

但是,虽然鳄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满足不了人们对鳄鱼的需求,野生鳄鱼也一直被偷猎,如果不是很多国家出政策进行保护,自身繁殖能力又确实很强的话,那多数鳄鱼早就已经濒危了。

总结:

鳄鱼的卵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才能孵化,鳄鱼自身生活习性的问题,既不能将卵产于悬崖峭壁或者树上,也不能将卵藏在水中或者洞中。体积大,数量多,又隐藏困难的鳄鱼卵,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偷蛋贼”们最理想的猎取对象。经过这种“自然淘汰”,鳄鱼的数量也被严格的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

而鳄鱼皮制品在人类社会的紧俏,随着人类大量的捕杀,一度让很多种鳄鱼数量出现严重下滑的趋势。别说泛滥成灾了,如果不是人工养殖鳄鱼的成功以及各国政府对鳄鱼的保护,现在恐怕不会还有23种野生鳄鱼存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