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蚯蚓下雨天出来后要到处乱爬?
在雨天,如果你去泥土地里溜达一圈,必然会发现一些很长的蚯蚓在地面上愉快地玩耍,但是,雨后,你同样也会发现一些蚯蚓没有爬回地下,被晒成了“蚯蚓干”。相信许多小伙伴都有同样的疑问:下雨天,蚯蚓为何会从地下爬出来?又为什么一些蚯蚓在晴天后不躲回到地下,被活活得晒死?带着这两个儿时的疑问,我们一起来聊聊被达尔文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动物”的蚯蚓。
达尔文最著名的著作虽然是《物种起源》,但是其晚年著作《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在科学界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达尔文的晚年全部都奉献给了蚯蚓。他在书中用到“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保持土壤肥力的守护神”等词汇来形容蚯蚓,这不禁让我们对这种随处可见、体型小巧的寡毛亚纲动物肃然起敬。同时,基本上我们对蚯蚓所有的疑问,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就结合达尔文观察的结果以及目前的科学研究来解答一下上面的两个问题。
蚯蚓下雨天为什么从地下爬出来?蚯蚓是环带纲寡毛亚纲下所有动物的统称,从习性上看,有超过90%的蚯蚓生活在陆地上,只有少量的蚯蚓生活在水中(水蚓)。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蚯蚓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之中。这是因为蚯蚓主要以腐烂的叶子为食,而且它们身上有一层湿滑的粘液,如果在地面上,体表会迅速地干掉,从而无法获取氧气,最终死于脱水和缺氧。
不过,在下雨天,蚯蚓们会一反常态,从湿润的土壤中钻到地面上。关于它们爬出地面的原因,目前有三个比较科学的说法:
第一:寄生虫说。在达尔文的《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一书中,达尔文认为:雨天蚯蚓之所以会爬到地面上,是因为寄生虫在作祟,这些寄生虫主要以孢子虫为主,孢子虫无法单独生存,它必须寄生在动物身上,但是对于寄生在蚯蚓身上的孢子虫来说,它们只能通过蚯蚓繁殖期进行传播。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孢子虫会控制蚯蚓在雨天(不会死)爬出地面,这样就增加了蚯蚓们相遇的机会,从而进行传播。不过,孢子虫导致蚯蚓雨天出来不适用于所有蚯蚓,因为科学家们曾经收集过雨天的蚯蚓,发现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被寄生虫感染的。
第二:繁殖说。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是它是无法自体受精的,所以蚯蚓的繁殖依赖于互相繁殖。但是,蚯蚓生活在地下,一层土壤相隔就可能导致它们无法见面,从而繁殖几率大大的降低。但是,雨天时,没有阳光照射,地表的湿度拉满,此时的条件已经满足它们来到地面上。而且湿滑的地表也有利于它们移动,此时它们就可以互相地寻找繁殖的对方,从而有利于繁殖。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因为蚯蚓在适宜的条件下,每月都可以繁殖,这就导致了它们在雨后出现的几率增加,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下雨蚯蚓就出来了”。
第三:雨天土壤环境的改变。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一位学者就提出,蚯蚓之所以雨天爬到地面上,应该与水的过量渗入会导致蚯蚓被淹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个说法随即就被推翻了,因为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说明,我们将一条蚯蚓放入水中,它并不会淹死,而随着下雨的停止和雨水的继续向下渗透,它们很快就不会处于水的环境中。之后,另一位科学家根据这个理论,继续研究发现,下雨时,土壤中的溶氧量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增加(雨水在地表形成了氧气与土壤接触的隔离层),或许是蚯蚓逃离地下的原因,因为随着溶氧量的减少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蚯蚓的呼吸会愈加困难。
小结:蚯蚓之所以在雨天(通常是清晨)爬出地面,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而决定它们爬出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寄生虫、繁殖以及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爬出来的蚯蚓为什么有些回不去了,会被晒死?雨过天晴后,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来不及”回到土壤中的蚯蚓,它们很快就被晒成“蚯蚓干”,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来不及”回去了呢?我们也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第一寄生虫。既然有些蚯蚓在雨天爬出地面是寄生虫搞的鬼,那么这些爬上地面,并且已经传播了寄生虫的蚯蚓,就成为了“行尸走肉”,它们的健康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撑它们再次挖土回到土壤中了。
第二光线。雨后转晴,通常是一个比较快的过程,尤其是在清晨的雨,在雨中,蚯蚓爬出了地面,但是什么时候该回去,并不是所有蚯蚓都有辨别能力,所以那些无法准确辨别光线变化的蚯蚓,由于没有及时地回到土壤中,恰好又暴露在太阳照射下,它们自然就会死亡。
第三所在位置。在雨后,地面上有产生一些积水,尤其是低洼的地方,这种地方土壤内的水分也非常的充足,相对的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也非常的少。此时,并不满足蚯蚓进入土壤生存的条件。所以,它们只能寻找新的地方,当太阳出来后,地面逐渐地变干,它们的移动速度减慢,往往还来不及到达适合的位置,就被晒死了。
总结蚯蚓确实有雨天爬到地面的习性,不过关于这一习性,说法很多,这是因为不同蚯蚓来到地面上的目的和原因不同,有的是因为寄生虫、有的是为了繁殖和迁徙、有的是为了离开氧气含量越来越低的土壤等等。
至于那些被晒干的蚯蚓,它们大都是因为不健康(寄生虫控制)、没有准确地识别光线变化以及所在位置导致的。
为什么蚯蚓下雨天出来后要到处乱爬?
雨天蚯蚓为何会从土里爬出来?本人喜欢钓鱼,常年用桶养殖蚯蚓,经常观察它们的动态情况,对蚯蚓的习性略之一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许多人认为是因为雨水灌入地下造成蚯蚓被淹,因而被迫爬出地面,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起初养殖蚯蚓到成功繁殖是一路摸索过来的,经历过失败,比如因养殖面积小,添加菜叶或果核过多,腐烂后土中水份过大,造成蚯蚓被泡而腐烂死亡,即便如此也没见蚯蚓爬出土来,所以雨水把蚯蚓淹出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那雨天蚯蚓为何会从地下爬出来呢?这就涉及到了蚯蚓生存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
第一,氧气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氧气,蚯蚓也同样如此,当生存环境恶劣缺乏氧气时,它们就会钻出土来乱爬。刚养殖蚯蚓时,我以为蚯蚓生活在地下,对氧气的需求并不大,因为我这边冬季天气特冷,怕蚯蚓冻死,就用塑料膜包上只扎了少量小孔,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蚯蚓不但从土里爬出来,而且沿着桶壁爬上塑料膜向小孔处聚集,至此,我明白了蚯蚓是离不开氧气的。
温度温度对蚯蚓的生存至关重要,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其时蚯蚓最喜欢的温度是零上六七度到十一二度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蚯蚓是最具活力而且繁殖率是最旺盛的。
二十多度蚯蚓也可以存活但活力不佳,几乎不会繁殖的,按人们常说的话讲,免强活着吧!超过三十度蚯蚓就开始陆续死亡。
去年我这边夏季温度就很高,我养殖的蚯蚓就成了愁事,即便放在楼道的阴凉处,蚯蚓依旧全部爬到桶的表面,乱做一团,用手摸一下感觉蚯蚓身体是温的,正常情况下蚯蚓身体是微凉的,几经折腾还是死掉了四分之三,最后保住的那四分之一还是换大盆,用风扇吹才保住的,心疼的够呛。
当然,温度适合的情况下,蚯蚓的繁殖力是超强的,食物充足时,蚯蚓几乎全天都在吃,典型的吃货,所以生长的也非常快,不久就恢复到了原有数量。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雨天蚯蚓爬到地面的主要原因是①雨天气压低,潮湿的地下会更加发闷。
②雨水再一淹,阻隔了空气与地下浊气的互换,不但地下缺少氧气,也会使地下产生闷热感。
因此蚯蚓就会感觉不适,生存受到威胁才会爬到地面。
为什么蚯蚓下雨天出来后要到处乱爬?
蚯蚓身体湿润是呼吸噐官,土壤空间水分大后失去空气,所以爬出来,但是又怕太阳和空气夺去身体水分死亡,急找背阴舒松土壤躲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