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算不算野生动物?吃它会不会被抓?

海蛇当然是野生动物,而且在我国海域中分布的海蛇多达19种,它们大多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易危动物,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吃哪一种都会被抓。最关键的是海蛇大都有剧毒,冒着生命危险去抓一种吃了会被抓的动物,怎么看也不划算。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我国的海蛇。

我国的海蛇

海蛇是眼镜蛇科海蛇亚科下所有蛇的统称,它们之所以会被划入眼镜蛇科下,是因为它们是由早期的眼镜蛇进入海中演化而来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海蛇均为毒蛇。

由于蛇是冷血动物,它们无法调节体温,海蛇无法在寒冷海域中生存,所以如今的海蛇大都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中。而在这50种海蛇中,在我国分布海域中分布的海蛇就达19种,它们大部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海蛇有: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黑尾海蛇、长吻海蛇、平颏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半环扁尾海蛇、蓝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龟头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等等,其中以长吻海蛇最为常见,它的体长平均在60厘米左右,最大的特点是腹部呈鲜艳的黄色,因此又被称为“黄腹海蛇”。

海蛇的习性

根据习性,海蛇可以分为两栖和水栖两大类,两栖的海蛇在繁殖期需要上岸,在岸边的沙滩上产卵,不过,大多数卵生的蛇都需要母亲的孵化和守护,但是两栖类海蛇则只产卵后就离开,让自己的后代自生自灭,在海蛇亚科下扁尾海蛇属下的蛇类大都是两栖卵生的蛇类。

而水栖的海蛇一生都生活在海中,而它们并不会像两栖海蛇那样产卵,而是直接在海中产下3-4条小海蛇,属于卵胎生。在繁殖期,独居的海蛇们会聚集到一起,在海面上形成壮观的“群蛇乱舞”。

由于海蛇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水中的,所以它们演化出了与陆栖蛇类最明显的形态差异就是海蛇身体后半段比较的扁平,形似船桨,这样的形态有利于它们在水中游动。虽然海蛇生活在海里,但是它们依然不具备水下呼吸的能力,它们是通过鼻子呼吸海面上的空气,然后将鼻腔内的瓣膜关闭,防止海水进入,再潜入水下觅食的。当然,海蛇能在海里生存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那就是体表的鳞片,由于渗透压的关系,密集贴合的鳞片可以防止海水渗透进体内,同时也能防止体液从体表流失。

除此之外,海蛇在海中进食小型鱼类以及甲壳类动物时,不免会吞进海水,所以它演化出了一个排盐器官-盐腺,位于其蛇信下方。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海蛇不能喝海水,它是如何获取淡水的?

海蛇如何获取淡水?

在海中生活的鱼类,它们有鳃,在鳃中有一套过滤系统,可以将过多的盐分浓缩后排出体外,但是海蛇并没有鳃,舌下方的盐腺也非常小,只能是将捕食时一小部分的海水过滤,而这些水分不足以维持整个的身体所需,所以,海蛇需要找到淡水。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中,海水的盐度都非常高,如何获取淡水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Harvey Lillywhite博士的一篇研究论文帮我们找到了答案。哈维以及其研究团队发现,在下雨时,海蛇在海面上停留的时间会变长,而且海蛇还在大口地吞咽“海水”。这并不是因为海蛇的“盐腺”变得发达了,而是因为降雨属于淡水,大雨落在海面上,会将海面海水的浓度降低到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因此,海蛇平时是靠着吞咽食物时过滤的淡水、食物体内的淡水勉强生存,到了下雨时,它们才能真正酣畅淋漓地“大喝一顿”。

海蛇能不能抓?能不能吃?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了,在我国分布的19种海蛇都是“三有动物”,受法律保护,严禁私自捕杀和食用。其实,除了它们“三有动物”的身份外,海蛇的毒性也是我呼吁大家不要去抓的原因。我们以我国海域中最常见的长吻海蛇为例简单的说一下海蛇的毒性。

许多小伙伴认为世界上最毒的蛇就是海蛇,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在海蛇中,以贝尔彻海蛇和杜氏剑尾海蛇的毒性最强,其中贝尔彻海蛇的半数致死量(杀死一半以上实验体所需的最小毒液剂量,通常实验体为小白鼠,注射的方法为皮下注射,因为这种方法是最接近于毒蛇咬伤的方法)为0.155(单位:毫克每千克,越接近0,毒性越强),而杜氏剑尾海蛇是现存最毒的海蛇,其半数致死量为0.044毫克/千克。但是,在陆地上,毒性最强的内陆太攀蛇,其半数致死量为0.0021毫克/千克。因此,世界上最毒的蛇并非海蛇,而是生活在澳洲中部干旱地区的内陆太攀蛇。(身上黑白色圆环的海蛇就是贝尔彻海蛇)

虽然这些剧毒的海蛇没有在我国分布,但是长吻海蛇的毒性也不容小觑,从毒性上看,长吻海蛇的毒性是埃及眼镜蛇毒性的十倍,半数致死量达到了0.18毫克/千克,单次排毒量平均在150毫克,按照这个数据看,理论上长吻海蛇一口就能杀死约830公斤左右的生命体(相当于一头亚成年的象),更不用说是成年人了。因此,不抓海蛇并不只是因为它们是保护动物,主要还是为了个人的生命安全。

总结

海蛇在我国均为保护动物,严格私自捕杀,所以想吃海里蛇“野味”的小伙伴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海蛇均有致命的毒液,如果非要偷偷去抓,只要被海蛇一口下去,想吃海蛇估计要等下辈子了。

海蛇算不算野生动物?吃它会不会被抓?

我是欣城,海蛇是不是野生动物,这个问题有些明知故问了,在野外自然生长没有人为干预的动物肯定是野生动物的。

海蛇是一种眼镜蛇科的毒蛇,海蛇体形与陆蛇相似,最大的差异在其侧扁如摇橹的尾部,海蛇都为有毒但其头部多与无毒的陆蛇为椭圆形而非三角形。大部分都是有剧毒的,而且毒性还比陆地蛇来的强烈,想要吃海蛇必须要处理清楚,稍有不慎可能会得不偿失。

但奈何很多人管不住嘴巴,非要吃怎么办呢。

其实海蛇也是可以吃的,一些民间说法是吃海蛇可以有效祛除风湿等疾病,虽然没有得等有效证实,但耐不住口口相传,没吃过的都想要尝一尝。

日本人就十分钟爱海蛇海鳗,由于日本四周临海,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都来自大海里面,还有我国一些靠海的地方也都十分钟爱海蛇。

这里大家不禁要问,海蛇不是保护动物吗,咱们可以随便吃吗,对,海蛇是保护动物,一些还被列入了红色保护动物。

保护动物。

黑头海蛇,2000年8月1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长吻海蛇,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列入二级。

青灰海蛇,二级保护动物。

但海蛇的种类多达数十种,海蛇科有13属、38种中蛇类,西起波斯湾东至日本,南达澳大利亚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布,并不是全部都不能吃,有些是可以捕捞和食用还可以作为中药入药。

可以食用的种类。

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有毒,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海蛇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可以放心食用青环海蛇,只是答有所答,回答题主的问题而已。

前面也说了,海蛇大部分都是有毒的,而且是剧毒,不小心在被他们咬上一口,半个小时差点一个人就会死亡。如果在海上遇到他们并且还被咬了一口,那基本上算凉了。

所以欣城想说,有的海蛇可以吃,绝大多数,记住是绝大多数不可以食用,因为他们都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而且海蛇的长相都大同小异几乎差不多,不是很有经验的人根本无法识别他们,为了自己也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所以还是管好自己来的比较妥当

响应号召: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如果真的很想吃怎么办?

我是福建人,我们当地有一种鳗鱼长得很像海蛇,大家都叫他土龙,也叫蛇鳗,在菜市场就可以买到,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

它的头尖尖长长,和蛇类十分相似,远远看去和海蛇几乎无差别,另外体型也比海蛇大了好几倍。

这种蛇鳗不仅肉质鲜美,同时还可以治疗风湿等疾病,这个可不是听说了哦,用他拿来煲汤,那美味的香气是大补之物,并且吃这个蛇鳗可以无所顾忌,毕竟可以轻易买到,也不是会被人抓走,更不怕蛇鳗有毒。

所以非常推荐大家。(我猜可能题主是看到有人吃蛇鳗,所以才会疑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