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野生动物都有固定的发情期,而只有在发情期这些动物才会有繁殖行为,比如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只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之间,雌雄才会短暂的生活在一起繁殖。但是,反观人类就不一样了,因为人类从成年之后,是没有固定的繁殖期的,换句话说就是一年365天,均可以繁殖。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人类与野生动物繁殖期的差异化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动物具有固定的发情期有什么好处?在自然界的动物中,动物的习性看似杂乱无章,但实则都是它们在漫长的演化中留下来的,而这些习性必然是为了生存,繁殖习性也是一个道理,有固定繁殖期的动物,必然是繁殖期固定对它们自己以及后代有着较大的好处。那么,有哪些好处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减少同类间的冲突
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动物想要获得交配权,无论是群居动物还是独居动物、食肉动物亦或者是食草动物,都要经过同类同性之间的竞争。而为了争夺交配权,动物之间的争斗是惨烈的,为此甚至可能一方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优胜劣汰的角度看,这种争斗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动物一直处于发情期,那么同类间争斗的频率势必会增加,这对于整个动物种群来说显然是不利的(争斗中死亡,或者受伤后更容易被其他动物捕杀)。因此,大多数动物选择了固定的发情期,而同类同性之间的战斗也只有在发情期内才会频发,这有利于动物种群数量的保持。
第二:食物问题
大多数有固定发情期的动物,发情期大都集中在冬末春初(热带的动物大都集中在雨季),因为它们要为自己和下一代着想。我们分别说一下在冬末春初和热带雨季的动物,在看一些动物节目时,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么一句话“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许多动物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繁殖,是因为春天开始,食物开始变得充盈,食草动物有鲜嫩多汁的植物,食草动物的活跃也让食肉动物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此时,后代在腹中发育需要营养,这个时机刚刚好。
而且动物的妊娠期要么只有100天左右(比如老虎的妊娠期就在100-110天之间),要么在一年左右(比如斑马),而对于100天左右出生的动物,它们也有足够的食物,对于那些一年后出生的动物,它们出生时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食物也相对充足,这样后代的成活率就会增加。
生活在热带,雨季繁殖的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非洲大草原上,一年只有旱雨两季,一旦进入雨季,大多数的动物进入繁殖的高峰期,这些动物妊娠期短的,雨季尚未结束,后代就可以出生,而妊娠期长的(平均1年左右),也能在次年的雨季出生。
因此,有固定繁殖期的动物,它们会综合地考虑自己的妊娠期时间、季节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繁殖,以此来提高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几率。
第三:提高后代存活率
在非洲大草原上,大多数的食草动物都是群居动物,而且它们的繁殖期也非常接近。这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提高后代生存几率。因为越多的动物有相近的繁殖期,它们的后代在出生时,数量也就越多。而在食草动物们繁殖时,是最脆弱的时候,容易被食肉动物“一箭双雕”,因此,食草动物们集中繁殖,后代被捕杀的就占少数,大多数幼崽就能躲过自己最脆弱的时期。如果,没有固定的繁殖期,容易被食肉动物各个击破,从而大大降低后代的存活率。
小结:动物大都有固定的繁殖期,主要是由食物的丰度、减少冲突以及提高后代存活率决定的。
人类为什么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人类的演化从南方古猿开始算,到现在已经有300多万年了,对于原始时期,人类有无固定发情期目前已经无据可考了。但是,如今的人类早已经没有了固定的繁殖期,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
01 食物的保障。人类从300多万年前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因为在演化之初,人类面对野兽是被动的,随着人类大脑的不断演化,人类拥有了制造工具、使用火的能力,这使得人类变得不再被动。之后,在距今约1.5万年前,人类祖先首次尝试了驯化动物,这一尝试不得了,直接多了一个得力的帮手-狗,有了驯化狼的经验,人类祖先开始尝试驯化各种动物,随着人类驯化动物的增多,以及后来种植业的兴起,人类有了足够的食物来源。此时的人类已经不需要用固定的繁殖期来对应食物的丰度了。
02 牢固的配偶关系。人类之所以区别于野生动物,最大的一点就是人类有了文明,正是文明的产生,让人类有了更牢固的配偶关系,再加上食物逐渐得到保障后,人类的数量增加,不再像野生动物那样通过野蛮的手段来获取异性的青睐。因此,为了争夺配偶展开的自相残杀越来越少,此时人类也就不需要为了维持种群数量可以地固定自己的繁殖期。
其次,人类隐藏了自己的发情期(不会像野生动物那样有明显的生殖器官肿胀、散发特殊的气味等等),也让人类对于竞争获取异性失去了动力,因为即使竞争获胜,也不一定是女性的排卵期,这样也不会留下后代。所以,就需要更加牢固的配偶关系,这样才能大概率地留下自己的后代。
总结大多数野生动物都有固定的繁殖期,也就是发情期,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中它们要计算自己妊娠的时长与届时的食物丰度,这样能够保证自己在妊娠期获得足够的营养,也能提高后代的生存几率。除此之外,有了固定的繁殖期,动物为了争夺配偶发生的大战也会更少,这样更利于自己种群的长久发展。
而人类就不同了,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中,地位逐渐地提高,所以有了足够的食物来源,此后,为了让同性减少为了繁殖而带来的竞争,女性选择了隐藏自己的发情期,这样两性关系就会越加稳固,更加稳固的两性关系,为更多的同类提供了繁殖的机会,人类最终得以发展壮大。
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人类不也是动物么?只是智商高些,其它的求偶繁殖、生老病死、吃喝玩乐...与动物又有多大差异呢?
其实人类也有繁殖季,只是不用像动物那样要顾忌季节变化和环境安全性,因为人类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下一代安全成长。
动物们都有繁殖季,尤其是大中型的狮子、老虎、兔子、羊、大象等动物。随着春季温度升高,雌性动物都开始“发春”、“发情”,四处寻找配偶,与雄性动物交合,繁衍后代。
多数“繁殖季”动物中的雄性不受时间限制,但受到雌性动物的“发情”期的限制,就像人类的繁殖受到女性经期限制一样。因此严格来说,人类也是有“繁殖期”的。雌性动物们的“发情期”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一年两次,有的几年一次,人工饲养的一般一年多次。
动物的繁殖季都是受到季节温度、环境变化、食物多寡的影响,一般都在温度适宜、食物充足、环境安全时,它们才会进行繁殖,这有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所以大多数野生动物的繁殖季是在春、夏、秋三季,也有部分在冬季繁殖的。
在冬季繁殖的动物都具有耐寒、抗病性强、食物来源又广又杂、适应性强的特性。人类在寒冷的冬天会添加衣物,动物在长期进化中也学会了增长脂肪以及长出厚实的皮毛。像是耐寒的绵羊、山羊到了寒冷的冬天就长出厚厚的脂肪和厚长的皮毛,能在0℃左右的低温天气中生存;另外它的食物很广,树叶、树枝、树皮、藤蔓、果皮...都是它们的填腹之物。所以羊类能在干燥贫瘠的山地中觅食,乃至繁殖后代。羊类成熟得早,4~7个月就成熟了,并且多胎多产,成活率高,每胎可有2~3只;绵羊每年可有二胎,每胎可有4~5只。羊类繁殖季多数时间是春、秋、冬三季,寒带地区的羊群约是7月~第二年的1月,8~9月最活跃。如果是温带的羊群,它们的繁殖期并不明显,一年四季皆可配种繁育。
不过仍然受到母羊发情期的限制:母羊的卵巢功能活跃、滤泡发育成熟时就会有发情,接受公羊交配的请求;反之就是乏情期,此时如有公羊发起求爱行为,是会被拒绝的。
如果野生动物被人类驯化后,繁殖季不再受到环境、季节、食物的制约,会有所增加和延长,最后摆脱自然环境的约束,变成常年繁殖。就像常见的鸡、鸭、鹅、牛、猪、羊等,这些家畜一年四季皆可繁育。
人类的近亲灵长类的繁殖季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它们的繁殖季与人类也相似,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且将其比作人类(当然人类还有说媒、相亲、问名、迎亲等复杂的礼节)。
灵长类中的倭黑猩猩最接近人类的,是生存在非洲刚果南部的一种濒危动物,现在大约不到1万只。它们的繁殖方式也是一年四季都可发情,不像黑猩猩那样只在春秋季才是繁殖旺盛期。雌性在受孕后5~6年中都不再配种,孕期也有8~9个月,需要哺育一两年。但它们比其它灵长类更频繁交合,其实这也就是它们化解各种冲突的方式。如果一群倭黑猩猩在争抢食物时,只要它们每只短暂的交合一下就能冷静下来共享盛宴,即使是同性也是如此。
这样社交方式在人类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而其实跟人类的互相拥抱差不多。
人类也有繁殖季高智慧的人类自诩与动物不同,随着文明的提高,在繁衍后代上也更标新立异,将繁殖取了个文雅名字叫“婚嫁”,并且要经过重重礼节程序,才能进行繁殖,另外为了优生,会有法定婚龄。
与动物们一样也有成熟期,需要成长12、3年左右,大约开始发育了,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女性在就会有初潮,也就是经期;男性就会有遗精,开始长胡须。青春期的男女身体突飞猛长,各器官开始成熟,一般要到25~30岁才会成熟完全。
这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有各种心理上的变化,开始逆反父母和社会,开始努力抛弃以前百依百顺的稚嫩之气,用各种反叛行为证明自己的成熟和担当,交往的对象也开始倾向异性。他们开始出现了恋爱的萌动,男性会追求心仪的女生,而女生也会含蓄的接受,他们开始了一生中的初恋。
但离繁殖的婚嫁还有段距离。他们还要完成学业,要成就事业,然后在功成名就后就开始邀请亲友参加他们的婚礼了。这时大约已有30岁的他们正式婚嫁的大好时期,繁殖才正式开始。一晚的洞房花烛后,女性的腹部开始隆起,她受孕了,经过漫长的十月怀胎,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
总结:人类与动物的繁殖期是有相似之处的,都要受到雌性繁殖期的制约。而人类的女性经期一般是12~48岁左右,绝经后就再不能生育,而男性过了青春期后一生都能生育繁殖。那么动物除了没有月经期,其它不都与人类相似么?
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对于人类来说,所有季节都可以作为繁殖季,我们有强大的实力足以保证幼儿安全,由于智力高超,也很会寻找食物和取暖,而野生动物没有这能力,受季节影响比较大。自然界的生物由于地球绕太阳的活动规律形成了相应的习性,冬季在广泛的温带和寒带就比较缺乏食物,迫使一些哺乳动物和大量爬行动物都学会了冬眠,钻在洞里靠燃烧脂肪生存,它们就较少在食物十分短缺的时候繁殖;在一些热带地区虽然植物比较茂盛,能供应很多动物生存,可是又有降水问题的困扰,于是需要靠迁徙或者其他方式度过艰难的日子,在这个时间段繁殖也不是个好主意;一些爬行动物生存的地方虽然不缺食物不缺水,但是温度却可能由不适宜,有些爬行动物卵的孵化受温度影响,会影响到性别比例。大多数大型动物生活的区域多有某种限制自己生存发展的因素,或是因为食物或是因为水或是因为温度或是因为天敌等等,本身自己都性命难保,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能量去繁衍并保护下一代,环境影响和生存竞争使很多动物都倾向于在某个季节繁殖,也就是季节性的繁殖规律。现代人类没有明显的繁殖周期,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小,男性在性成熟后持续地形成精子,女性也以月为单位排出卵子,从生理上来看人类可以将每个月可以作为繁殖交配的时间,这是所有持续性繁殖动物的共同特点,这类动物的特点是成年雄性可以随时交配,因此基于繁殖可以形成复杂的社会性,性也起到了连接种群不同个体的作用。有研究还认为无繁殖季现代人类战胜了尼安德特人成为了自然界的主宰,人类这种不受季节影响的繁殖周期到底是如何形成并且如何影响人类演化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人类有充足的实力保证幼年个体的安全、为种群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其它庇护,这大概也是人类能够不受季节影响,而倾向于依靠自主的选择进行繁殖的原因。由于进化的原因,人类的孕期比较长,整整40周左右也就是将近10个月,而一年才12个月,无论何时受孕或者分娩,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去保证后代的存活率,以此来保证种群的延续。
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赵忠祥浑厚的男中音配音声中动物世界的繁殖季又到了,动物们都忙着在这个季节中完成重要的繁衍任务,这已经是动物世界的标准开场白,人类曾经也是动物世界的一员,但数百万年的演化中似乎有一个非常关键特征改变了,即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而人类似乎根本就没有,甚至随时都可以被挑起欲望!
动物的繁殖季?动物存在繁殖季的因素是多个的,比如受到生理性周期影响,或者受到降雨量以及食物丰富程度,甚至气候等因素,还有就是环境是否适合繁殖等,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 季节性繁殖动物
- 周期性繁殖动物
- 机会主义繁殖动物
季节性繁殖的动物一般会在幼崽存活率最大,以及食物最丰富的的季节中出生,那么繁殖季按母兽的怀孕周期倒退即可,而且种群中的大量母兽会在大致前后的时刻生产,这种案例在非洲大草原上经常上演,此时大规模的幼崽出生能保证天敌狩猎时的存活率,也能在食物最丰富的时期中获得最快的成长。
母兽的性成熟和发情周期会在此时启动,而雄性也会在同时有睾丸激素量增加等多种特征出现,所以此时的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暧昧的气息!
周期性繁殖的动物往往是环境相对比较固定,无论外界怎么改变,它们的繁殖周期都不太改变。
机会主义繁殖,按名字理解即可,即只要环境突然合适,这些动物马上就能调整自己的生理周期完成发情与繁殖过程,一般这些动物都生活在环境恶劣和变化剧烈的环境中。
纳米比亚的纳马夸兰沙漠的雨季
除开以上这些存在周期或者能适应环境而改变周期的动物之外,其他还有很多没有繁殖周期的动物,全年没有固定季节,除了怀孕周期以外,其他任何时间都可以完成繁殖!这些动物有:
- 老鼠
- 猩猩
把老鼠放在一起说是不是有点恶心?但老鼠几个月即可性成熟,一年可以繁殖数次,每次还能产仔十只,大概算算就是一个指数级增长,超级恐怖的一个事实,而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
另一个值得说的是黑猩猩,大猩猩的孕期大约260天左右,和人类是比较接近的,哺乳期2年,但2个半月后基本就能吃母乳以外的食物了。大猩猩有一个非常有趣事实,它们对异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如果不符合它的“审美观”,那么它们之间可能不会发生什么故事!
大猩猩中大约有会有10%比例找不到异性,这和人类也比较相似,但人类和大猩猩找不到对象的原因却不大一样,一般都是因为物质条件所致。大猩猩没有固定的发情季,雌性和雄性随时可以繁殖,母兽也有月经周期。另外大猩猩还有一个超丧的现象,就是雄性会猎杀母兽的幼崽,以便刺激母兽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人类为什么没有“繁殖季”其实上文也说了,并非只有人类没有繁殖季,我们比较难考证早期人类有没有繁殖季。动物有很多外在的因素而导致它们的繁殖受到季节或者食物以及天敌的影响,但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高智商创造或者改变这样的条件,也可以形成群体形成互相照应的团体,以应对恶劣的环境以及防止其他物种的攻击!
- 无繁殖季的智人打败了尼安德特人
应该很难说清楚尼安德特人为什么会在和智人的竞争中败北,但据说有一个说法是智人在演化过程中变得没有发情期,而且据说伴随而来的还有快感,由此发生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娱乐”活动而让智人的繁衍规模大大增加,这将直接挤压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空间,最终尼安德特人逐渐走向灭绝似乎能说的通。
但在现代人类的基因中含有比较高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如东亚人体内的尼安德特人 DNA 最多,大约有 2.3% 到 2.6%;西亚和欧洲人则为 1.8% 到 2.4%,所以早期智人的生活是比较混乱的哦,不同人种之间的大杂烩可能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经过数万年的发展,人类依然保留了那么多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 南方古猿有繁殖季吗?
科学界都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能被称为人的祖先),而在600万年前就已经和人类分道扬镳最后发展成现代猩猩却没有繁殖季,那么南方古猿有吗?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南方古猿就有,那么所谓的智人以没有繁殖季打败尼安德特人的理由子虚乌有!
南方源泉古猿(中)和现代人类(左)和黑猩猩(右)
如果没有,那么大猩猩这些物种为什么也演化到了无繁殖季,这些都是很多有趣的问题,但暂时可能不太好找到答案,毕竟留下来的都是化石,很多信息都无法求证了!
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没有交配季节的原因:
大多数动物都有交配季节,它们通常是在食物充足、阳光充足、繁殖能力充沛的时候进行交配繁衍。动物必须在自然资源充足和自身状态允许的情况下交配,否则生下来的幼崽会死掉。而人类不会,在现代科学的支持下,人类不必等到有季节性资源的时候才会想到生孩子。
作家兼职业媒人多米尼克 · 克拉克说,“人类没有真正的交配季节,这是因为人类一年四季都有性生活,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把性生活留到特定的时间。”人类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他们在任何时候交配都不是因为后代的缘故,而仅仅是因为对亲密关系和性需求增加了。
我们属于生物学上被称为连续繁殖的群体,这意味着我们全年都可以交配或繁殖。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如熊或花栗鼠,生育力和性活动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物种的雌性只在特定的时间有发情周期,这引起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如果不受孕,就会导致性活动增加。如果人类女性的卵子没有受精,大多妇女的排卵和月经都是正常的,并且不需要生理过程来促进性活动。
然而,人类仍然有一些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看到的相同行为,佛罗里达灯塔学院的人类动物学家克里西 · 凯斯说,“有一种理论认为,有些事情似乎是无意的,比如一个男人在酒吧里卷起袖子,让别的女人看到他戴着的名表,这是一种显示财富的方式,也是一种信号,表明他将成为一个好的供养者和伴侣。虽然大多数其他灵长类动物,并没有戴着名表,但它们可以显示出通过其他方式养育后代的能力。”这意味着,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之间的求爱模式有着相似性,尤其是灵长类动物,跟我们一样是社会性动物,依赖于群体成员的生存和繁殖上的成功,这表明社交和社交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人类可能有着交配季节的退化意识。
比如,在肯尼亚西北部游牧的图尔卡纳,超过一半的新生儿出生在春天,从三月到六月之间,专家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恶劣的环境,在三月到六月,这里的人可以得到大量的食物从而导致了高受孕率。
除了食物高峰期,人类隐藏的交配季节也可能受环境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生殖节律杂志》上的研究,当每天阳光照射约12小时,温度保持在10至21摄氏度之间时,女性更有可能排卵,而男性则倾向于产生更多的精子。
另外有研究:在捷克共和国,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的已婚女性的生殖能力,与季节性有很强的联系,大多数女性在春季生育。与此同时,研究中年龄在19岁以下或35岁以上、未婚、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更有可能随时交配生育。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有时我们失去了对某些事情的充分需求,但仍然保留了它,就像季节性交配一样,只是科学发展模糊了这些原始的东西。
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什么人类没有?
从理论上讲,人类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从广义上讲,人类也是一种动物,拥有着动物的某些特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只是人类相对于其他低级动物进化得比较快罢了,人类有了与其他低端动物不同的特征——思维,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性区别。
我们都知道,繁衍后代基本上是动物的本能,包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在内,而且大多数动物都会有繁殖季,但是研究发现人类在繁殖季这一点上和别的普通动物不大一样。为什么绝大部分动物都有繁殖季,为何偏偏人类没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看完或许你就能知道答案了。
动物的繁殖似乎就是动物界的一大使命,甚至有些动物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后就“功成身退”,离开了这个世界。据研究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的。由于动物本身进化的程度不高,动物的存在繁殖季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动物的生理周期、气候、生存环境等方面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综合各种影响因素考虑,于是有学者就根据动物的繁殖季分为季节性繁殖动物、周期性繁殖动物、机会主义繁殖动物三种。当然,也有些动物是不存在固定的繁殖季的,即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完成繁殖任务。
那么,人类既然属于动物中的一种,为什么不像别的动物那样子拥有繁殖季呢?这就要从区别人类与动物的本质特征来说起了。人类是一种有思维有智慧的高级动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去发明一些东西来改变气候、天敌等方面对自身的影响。研究还表明人类可以形成相互照应的团体来应对恶劣的环境和其它物种的入侵以保护自身的发展。所以人类没有固定的繁殖季,归根到底,人类之所以没有繁殖季,是因为人类自身进化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有思想有智慧,而且人类的生存不再像以前那样顺应自然。因而,人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的选择自己的繁殖期。当然也有部分人存在不繁衍后代的思想,这也是不冲突的。
原来,一般的动物之所以存在繁殖季,是因为它们的发育程度不高,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处于被动,它们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而人类之所以没有繁殖季,是因为人类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有思想有智慧,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处于上风,而且凭借自身力量去改善环境对自身的影响。这才与别的动物有了较大的区别。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人类在寒冷的冬天会添加衣物,动物在长期进化中也学会了增长脂肪以及长出厚实的皮毛。像是耐寒的绵羊、山羊到了寒冷的冬天就长出厚厚的脂肪和厚长的皮毛,能在0℃左右的低温天气中生存;另外它的食物很广,树叶、树枝、树皮、藤蔓、果皮...都是它们的填腹之物。所以羊类能在干燥贫瘠的山地中觅食,乃至繁殖后代。羊类成熟得早,4~7个月就成熟了,并且多胎多产,成活率高,每胎可有2~3只;绵羊每年可有二胎,每胎可有4~5只。羊类繁殖季多数时间是春、秋、冬三季,寒带地区的羊群约是7月~第二年的1月,8~9月最活跃。如果是温带的羊群,它们的繁殖期并不明显,一年四季皆可配种繁育。
大多数动物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交配繁殖。人类进化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全年交配并生育后代。然而,如果你观察人类出生模式,你会注意到大多数生日往往发生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对于没有正式交配季节的哺乳动物来说,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分娩发生在7月至9月之间。
就心理学而言,当天气开始变冷,我们还不习惯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渴望伴侣提供的身体温暖。女性身体的设计是为了保持子宫和器官所在的核心温暖。你有没有注意到女人的手和脚在冬天会变冷?这就是原因。因此,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他们对伴侣的渴望可能会更强烈。但是对身体温暖的渴望可能会升华为对浪漫的渴望,在深秋和初冬,人们看的爱情小说和电影比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多。
赵忠祥浑厚的男中音配音声中动物世界的繁殖季又到了,动物们都忙着在这个季节中完成重要的繁衍任务,这已经是动物世界的标准开场白,人类曾经也是动物世界的一员,但数百万年的演化中似乎有一个非常关键特征改变了,即大多数动物都有繁殖季,而人类似乎根本就没有,甚至随时都可以被挑起欲望!
动物的繁殖季?动物存在繁殖季的因素是多个的,比如受到生理性周期影响,或者受到降雨量以及食物丰富程度,甚至气候等因素,还有就是环境是否适合繁殖等,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 季节性繁殖动物
- 周期性繁殖动物
- 机会主义繁殖动物
季节性繁殖的动物一般会在幼崽存活率最大,以及食物最丰富的的季节中出生,那么繁殖季按母兽的怀孕周期倒退即可,而且种群中的大量母兽会在大致前后的时刻生产,这种案例在非洲大草原上经常上演,此时大规模的幼崽出生能保证天敌狩猎时的存活率,也能在食物最丰富的时期中获得最快的成长。
母兽的性成熟和发情周期会在此时启动,而雄性也会在同时有睾丸激素量增加等多种特征出现,所以此时的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暧昧的气息!
周期性繁殖的动物往往是环境相对比较固定,无论外界怎么改变,它们的繁殖周期都不太改变。
机会主义繁殖,按名字理解即可,即只要环境突然合适,这些动物马上就能调整自己的生理周期完成发情与繁殖过程,一般这些动物都生活在环境恶劣和变化剧烈的环境中。
纳米比亚的纳马夸兰沙漠的雨季
除开以上这些存在周期或者能适应环境而改变周期的动物之外,其他还有很多没有繁殖周期的动物,全年没有固定季节,除了怀孕周期以外,其他任何时间都可以完成繁殖!这些动物有:
- 老鼠
- 猩猩
把老鼠放在一起说是不是有点恶心?但老鼠几个月即可性成熟,一年可以繁殖数次,每次还能产仔十只,大概算算就是一个指数级增长,超级恐怖的一个事实,而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
另一个值得说的是黑猩猩,大猩猩的孕期大约260天左右,和人类是比较接近的,哺乳期2年,但2个半月后基本就能吃母乳以外的食物了。大猩猩有一个非常有趣事实,它们对异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如果不符合它的“审美观”,那么它们之间可能不会发生什么故事!
大猩猩中大约有会有10%比例找不到异性,这和人类也比较相似,但人类和大猩猩找不到对象的原因却不大一样,一般都是因为物质条件所致。大猩猩没有固定的发情季,雌性和雄性随时可以繁殖,母兽也有月经周期。另外大猩猩还有一个超丧的现象,就是雄性会猎杀母兽的幼崽,以便刺激母兽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人类为什么没有“繁殖季”其实上文也说了,并非只有人类没有繁殖季,我们比较难考证早期人类有没有繁殖季。动物有很多外在的因素而导致它们的繁殖受到季节或者食物以及天敌的影响,但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高智商创造或者改变这样的条件,也可以形成群体形成互相照应的团体,以应对恶劣的环境以及防止其他物种的攻击!
- 无繁殖季的智人打败了尼安德特人
应该很难说清楚尼安德特人为什么会在和智人的竞争中败北,但据说有一个说法是智人在演化过程中变得没有发情期,而且据说伴随而来的还有快感,由此发生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娱乐”活动而让智人的繁衍规模大大增加,这将直接挤压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空间,最终尼安德特人逐渐走向灭绝似乎能说的通。
但在现代人类的基因中含有比较高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如东亚人体内的尼安德特人 DNA 最多,大约有 2.3% 到 2.6%;西亚和欧洲人则为 1.8% 到 2.4%,所以早期智人的生活是比较混乱的哦,不同人种之间的大杂烩可能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经过数万年的发展,人类依然保留了那么多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 南方古猿有繁殖季吗?
科学界都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能被称为人的祖先),而在600万年前就已经和人类分道扬镳最后发展成现代猩猩却没有繁殖季,那么南方古猿有吗?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南方古猿就有,那么所谓的智人以没有繁殖季打败尼安德特人的理由子虚乌有!
南方源泉古猿(中)和现代人类(左)和黑猩猩(右)
如果没有,那么大猩猩这些物种为什么也演化到了无繁殖季,这些都是很多有趣的问题,但暂时可能不太好找到答案,毕竟留下来的都是化石,很多信息都无法求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