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鲫鱼是怎么出现的?

在我国的野生水体中,最常见的鱼有两种:麦穗鱼和鲫鱼,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体内都有着两种鱼,这一点喜欢钓鱼的小伙伴应该最清楚了。但是,像野外的水体,并没有人放鱼,为什么会出现野生鲫鱼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野生鲫鱼哪里来的?

野生鲫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鲫鱼、鲫瓜子,属于鲤科鲫属,在欧亚大陆的水域中,鲫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之一,无论是江河湖泊,甚至是小溪中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野生鲫鱼其实是原产我国的淡水鱼类(在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地区外,其他地区的淡水水域中均有自然分布),作为一种体型中等,肉质细嫩,而且还不挑食的鱼类(杂食性),野生鲫鱼被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大的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小问题,许多小伙伴可能也发现,一些人工挖的池塘或者是天然形成的池塘,原本是没有鱼的,但是过段时间就会出现鱼,而出现的鱼中极大概率就有鲫鱼,那么,这些野生鲫鱼是哪里来的呢?

鲫鱼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它不可能像弹涂鱼那样“一蹦一跳”的就从海中跳到淡水中,所以这些原本没有鲫鱼的水体出现了鲫鱼,必然是“第三方”带过去的。那么,有哪些方式能让鲫鱼“跳到”其他水域中呢?

第一:冲

在一个区域内,总有一些水体中原本是有鲫鱼的,只要是这样,在下大雨、发大水时,这些原本有鲫鱼的水体就会与其他水体相连,一些鲫鱼和鱼卵会被冲到新的水体中,而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只要新的水体内有植物和微生物,那么鲫鱼就是生存繁殖了。

第二:带

也就是说一些动物可以将鲫鱼的卵带到新的水体中,这样的动物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鸟类和两栖类。鸟类就是水鸟了,水鸟泛指一切在水域附近活动的鸟类,这类鸟主要的食物来源是在水中,以鱼类为主。当一些鸟在抓鱼时,身上或者是爪子上不免会沾上一些鱼卵,就这样这些鸟再次出现在新的水体上时,就将卵带入了新的环境中,于是便有了鲫鱼。除了带之外,鸟类的排泄速度很快,当吃了一些带有成熟鱼卵的鱼时,它们的排泄物种也会包含一定的鱼卵,这些鱼卵恰好排入新水体中,也会带来鱼。

两栖类动物能够带鱼卵的主要是蛙类,蛙类从有鲫鱼的水体中进入其他水体时,就可能会携带一些鲫鱼卵,这样也能为新的水体带来鲫鱼。

第三:放

有些人喜欢放生动物,鱼也是放生动物比较常见的一种,而且笔者发现,在放生鱼比较密集的地区,总是会出现一些拿着网兜抓鱼的人。有些刚被放生的鱼就被这些人抓走了,因此一些人为了放生的鱼不被抓走,就会选择一些野外的水体放生,这样鱼就出现了。当然,放生固然好,但切勿盲目,在放生之前,最好了解一下动物的原产地以及习性, 比如许多人喜欢放生巴西龟,这种行为其实不是在放生,而是在杀生,因为巴西龟不是我国原产物种,在野外它们没有天敌,而且还会大幅度的减少本地物种(比如鱼类和其他龟鳖类)。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分辨野生鲫鱼和养殖鲫鱼的方法

鲫鱼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鱼类,尤其是用它炖汤,汤色乳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野生鲫鱼相比较养殖鲫鱼来说,肉质更加的细腻,油脂较少,最关键的是野生鲫鱼的价格要比养殖鲫鱼要高,有许多不良商贩用养殖的鲫鱼充当野生鲫鱼卖高价,所以知道如何辨别野生鲫鱼还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从颜色上看,野生鲫鱼的体侧略微的发黄,有明显的金属光泽,靠近背鳍的低分鳞片大都颜色较深,而养殖鲫鱼体侧大都以银白为主。

其次,养殖的鲫鱼通常身体上半部分的肉较厚,腹部较小,而野生鲫鱼的身体比较的均匀。最关键的是,鲫鱼由于体型大都比较小,所以在售卖时通常是多条一起售卖,此时如果发现鲫鱼的个体差异不大,大都为养殖的,毕竟养殖的鱼苗大都是同一批喂养,而个体差异较大的,一般都是野生的。

总结

其实不光是鲫鱼,许多没有鱼的野生水体中突然出现了鱼大都是有以上三种情况:发大水时冲过去的、动物带过去的以及人为放生的。在网上,有许多小伙伴对“草生鱼”深信不疑,但草就是草,属于植物,而鱼是鱼,属于动物,二者没有互生关系,只不过有水草的地方大都有鱼是真的,这是因为水草能够为孵化的鱼提供食物。

野生鲫鱼是怎么出现的?

野生鲫魚是怎么出现的?作为农村老农我只能说,有水就有鱼。

特别在我们农村,每到夏天,一出现连阴雨,那真是沟满河平。特别过去的干坑,只要有水。当然啦,只要坑里水到春节过后不会干坑。到开春坑里的鲫魚都会有四指长,鲤鱼一筷子长的多的是,二三斤的鲤魚也不在少数。

几年的干坑,下雨了坑里水不到一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鱼,还这么大的魚。古人有句俗话,“千年草籽,万年鱼子”自然有水就有魚啦。当然啦随说坑水是下的雨才有水,可以说在夏天下雨时,多种魚还真会飞。如鲤鱼,白鲢在雨水中飞是正常的。

听老人讲,草籽在水坑中时间长了,会长出小魚。鱼子干旱的时间长了会长出草。真真假假只是传说。但是有一点我们都知道,大坑有水后,最多的一种鱼叫”草生“,还有一种叫”小白鲢“。草生人们都说是草生的,小白鲢都说是蚂蚱子生的。这样的传说也没人考证。

野生鲫鱼是怎么出现的?

鲫鱼是最野的鱼,小时候,我甚至从我们家的水井里打到过鲫鱼。

小时候,村里没有通自来水,家家户户吃水都是要打井水的,我们家就一口井,不过是新打的井,所以水质还可以,自然也没有鱼这些东西,但是村里有一些年头比较长的井,里面确实是有鱼的。

过了几年,有一次我去井里打水,打的时候就听见水桶里有动静,我以为是什么虫子掉进去,结果打上来一看,水桶里竟然有两条小鲫鱼,这还真是让我非常意外,因为我确定我们的井里是没有鱼的,我赶忙把这两条鲫鱼交给了母亲,问这鱼是从哪来的,母亲对我说道,这没什么可奇怪的,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尤其是鲫鱼,到处都是,当晚母亲把这两条鲫鱼给我煎了,味道还是相当鲜美的。

从那以后,我也就相信了,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虽然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但是好像确实是如此,比如说一个废弃的水塘,从来没有人养过鱼,但是里面还真是有鱼,而且大部分是鲫鱼鲤鱼这一类的鱼,有的甚至个头都不小,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其中的奥妙。

这首先得要说一下鲫鱼的繁殖能力,鲫鱼的繁殖能力相当强,繁殖一次可以生出成百上千的鱼卵,而这鱼卵的生命力相当强悍,抗压能力也强,不需要在水中也能存活,甚至在干旱的土壤中也是可以存活的,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间隔上很长时间都有存活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很多鱼卵没有在原处孵化,却可以在别的地方进行孵化。

首先就是鱼卵的搬运工,主要是各种鸟类,他们在捕捉鲫鱼吃的时候,或者吃鲫鱼卵的时候,身上就会附着一些鲫鱼的鱼卵,然后这些鸟儿在到处飞,鱼卵就会跟着鸟儿飞往各地,然后碰巧落到一些水域,比如说一些废弃的池塘,这样鱼卵就有了孵化的条件,很快就会孵化产生新的鲫鱼。另外很多鲫鱼的卵是不会被消化的,可以随着粪便继续移动,有时候人也可能会成为载体,将鲫鱼的卵播撒的更远。

其次还有自然条件的问题,尤其是大风天气,鲫鱼的卵非常的轻,如果碰到大风的话,是很容易被刮走的,而且飞行的距离可能还很远,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相邻的两个鱼塘,一条鱼塘里有鲫鱼,那一条鱼塘里从来没有养过鲫鱼,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没有鲫鱼的鱼塘也会出现鲫鱼,这就是因为鱼卵飞了过去,所以孵化出了新的鲫鱼。

另外鲫鱼的卵还会随着洪水,一些植物等各个载体进行扩散,首先上游的鱼卵游到下游那都是很正常的,有时候由于洪水的原因,许多鲫鱼的卵都是可以跨越陆地的,当然有一部分永远留在了陆地上,最后面临着死亡,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最后幸运的到达了有水的地方,然后就孵化出了新的鲫鱼,而鲫鱼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有点水就能存活下去,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污水也可以存活,所以自然而然的很多水域就会出现鲫鱼。

但是由于鲫鱼的这种特性,很多不太适合鱼类生长的水域都会出现鲫鱼,比如一些污水坑,还有一些没有被治理的小河等,都会出现鲫鱼,很多人也会去钓鱼,也很容易就能钓上来,但是野生鲫鱼其实是并不适合食用的,因为体内的污染物实在太多了,寄生虫也非常多,所以如初中果要吃野生鲫鱼的话,还是要特别关注一下水域的整体情况,不要随便吃,否则吃坏肚子就不好了。

野生鲫鱼是怎么出现的?

俗话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说的是草籽在经过千年的变化依旧可以生根发芽,鱼籽在经过万年的时间遇水仍然能够孵化出鱼苗来~

那么究竟是这样吗?其实草籽只有在自己适合的环境中才会生根发芽,外界环境不适合生长时会长期的处于休眠的状态,这就让草籽的保存时间更加的长,而鱼籽的有着一层保护膜,可以很好的保护鱼籽,所以鱼籽能够存活很长的时间...

小水塘之所以没人放养鱼苗会出现野生鲫鱼可能是水塘与地下水相连接,地下水里面就有小鱼和受精卵,水坑肯定就会有鱼类了,还可能因为下雨,把干燥的鱼卵冲进水塘,鱼卵遇水孵化出小鱼;还有就是人类的活动,无意间带进去的鱼卵...

总之不会平白无故自己生鱼的

野生鲫鱼是怎么出现的?

鱼卵能存活上亿年,只要是条件适合就可以孵化。

野生鲫鱼是怎么出现的?

千年草籽,万年鱼籽。只要有水,就会吸引鸟类,鸟类羽毛和爪子就会携带鱼籽到有水的地方,从而传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