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雌性老虎都可以轻松猎杀的野牛为什么两头雄狮都难以搞定?
确实,在非洲大草原上两头雄狮都不一定能够拿下一头成年非洲水牛,但是说一头雌虎能够轻松猎杀野牛这就有点夸张了,不过在一定的情况下,成年的孟加拉虎确实能够单杀一头野牛。狮子和老虎是体型相近的大猫,为什么在面对“野牛”时,差距如此的明显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狮子捕猎的“野牛”和老虎捕猎的野牛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看老虎捕杀的野牛
现存的老虎一共有6个亚种,其中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而东北虎、马来虎以及苏门答腊虎的分布区域内没有野牛存在,就剩下印支虎和孟加拉虎的栖息地内有野牛的分布,而且在两种老虎的食谱中,野牛都是占比较高猎物之一。不过,相比而言,孟加拉虎捕杀野牛的频率要更高一些。
孟加拉虎捕猎的野牛,学名印度野牛,俗称亚洲野牛、白肢野牛。印度野牛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野牛之一,目前有两个野生亚种的分化:印度大额牛以及东南亚大额牛。
作为体型最大的野牛,雄性印度野牛的平均体重在800公斤左右,雌性的平均体重在550公斤左右。印度野牛是一种偏群居的食草动物,不过雄性大都离群独居,只有在繁殖期才会加入雌性组成的牛群。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非洲狮捕杀的“野牛”
之所以在野牛上打个引号是因为非洲狮捕杀的“野牛”其实不叫野牛,而是非洲水牛。非洲水牛是“非洲五大兽”之一,它与野牛是同科不同种的两种动物。作为非洲五大兽之一,非洲水牛的体型也很庞大,成年非洲水牛有着平均650公斤左右的体重(雌性的平均体重要轻一些在450公斤左右)。
由此可见,狮子和老虎捕猎的“野牛”并不是同一种动物 ,不过从两种“野牛”的体型数据看,老虎捕猎的印度野牛的体型要比非洲水牛大。
狮群捕猎非洲水牛是常有的事,那么孟加拉虎真的能单杀印度野牛吗?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野生纪录片,大部分出自非洲,在这些纪录片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狮群捕杀非洲水牛的场景。而我们却很少能够看到孟加拉虎捕杀印度野牛的场景,这就导致了许多小伙伴对孟加拉虎可以单杀印度野牛持怀疑态度。但是,毕竟孟加拉虎的主要猎物中就有印度野牛,所以,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首先,生物学家曾经对印度Nagarahole老虎保护区内的孟加拉虎粪便做过分析,分析发现在孟加拉虎的排泄物中有大量的印度野牛的毛发和骨头碎片。(如下图所示,右上为Nagarahole老虎保护区内孟加拉虎的食物构成,其中橙色部分为印度野牛)
其次,在孟加拉虎的栖息地内,从2009年到2014年,动物学家观测到的孟加拉虎捕杀成年白肢野牛的事件就不下几十起,其中有成年雌性孟加拉虎捕杀成功的案例,也有雄性孟加拉虎捕杀成功的案例。而被捕杀的印度野牛的体重区间在500-1000公斤之间。不过,孟加拉虎捕猎印度野牛并不轻松,它们每次捕猎的时间通常在半个小时左右,最长可达2个小时。
由此可见,孟加拉虎真的可以单枪匹马(独居动物)的猎杀体重数倍于自己的印度野牛。
那么,为什么老虎捕杀野牛的能力比非洲狮强?非洲水牛虽然是非洲狮的主要猎物之一,但是在整个非洲大草原上,每年杀死狮子最多的动物恰恰就是非洲水牛,而且狮群捕杀非洲水牛的成功率约在20%左右。由此可见,狮群猎杀非洲水牛确实不容易。但是,孟加拉虎在面对体型比非洲水牛还大的印度野牛时,反而能够单挑成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捕猎方式
上面我们说过,孟加拉虎捕猎印度野牛耗费时间很长,原因是孟加拉虎在捕杀时,先追赶。这是一场消耗战,方式也简单直接:敌跑我追、敌追我跑。在开始追赶时,首先就能把群居的野牛中较弱地筛选出来(跑得慢),在不断地追逐消耗下,原本就体弱的印度野牛(年迈、生病等因素)体力被透支。当印度野牛跑不动的时候,它也几乎没有了反抗的能力,此时“虎为刀俎,牛为鱼肉”。
非洲狮就不同了,它们由于是群居的,所以在锁定目标后(通常也是年老、疾病的个体),在围追堵截下,非洲水牛体力没有被消耗。此时,尽管狮子一拥而上,但是体力没有被消耗的水牛有着很强的攻击性,而且皮糙肉厚的,在狮子们费力地啃咬下,并没有伤到水牛的要害,所以,水牛一旦抓住机会就会逃走。这样狮群再去追赶,先前攻击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所以有时候就会放弃。
第二,攻击技巧
狮子群居有一个好处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在捕猎上就是一狮一口,慢慢磨。在捕猎时,狮群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无论是捕杀什么大型猎物,狮群的战术永远都是“人海战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猎物为主,然后纷纷跳到猎物背上。在对付像角马、斑马这样的动物时,这种慢慢磨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对付水牛这种体型庞大的动物时,这种慢慢磨,只会增加对方逃生的几率。
但是,孟加拉虎就不一样了。它是独居动物,没有帮手,所以只能先用消耗战(追逐)来降低对方的攻击力。在对方体力不支时,它会对准猎物的脖子来上一口,这样猎物就没有恢复体力再战的可能性了。此时,孟加拉虎只需要咬开肚子,大快朵颐就可以了。
总结狮群确实在猎杀非洲水牛时不如孟加拉虎单杀印度野牛,这并不是说印度野牛比如非洲水牛强悍,恰恰相反,印度野牛比非洲水牛还要大。之所以造成了这种结果,也不是说狮子的个体战斗力不如老虎,而是说两种动物的习性不同(群居和独居)造成了它们捕猎方式和技巧的不同,最终才形成了这个结果。
这就好比狮子和美洲豹一样,狮子体型明显大于美洲豹,但是狮子在面对鳄鱼时毫无办法,而美洲豹却是“鳄鱼杀手”。
一只雌性老虎都可以轻松猎杀的野牛为什么两头雄狮都难以搞定?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主要是捕食技巧的不同而已。我们知道狮子是群居动物,在猎捕时都是靠人多势众来进行的,因此它们在猎捕时,一般不太讲究猎捕技巧。而老虎就不同了,它是独居动物,猎捕动物,一般全靠单打独斗,自然更讲究些猎捕技巧。
我们可能看过美洲豹猎杀鳄鱼的场景,先偷偷潜伏,瞅准机会,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中鳄鱼的关键部位脖子,致鳄鱼无法反抗,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最终只能成为美洲豹的美味。而狮子就不行了,我们多看过一群非洲狮子,对付一个鳄鱼,恐吓乱咬,就是不懂得迅速咬住鳄鱼关键部位,让我们看者有时都为其着急。一群凶神恶煞的家伙,最后竟然眼睁睁看着鳄鱼连拼带打地游回水中去了。老虎的捕杀猎物技巧,有类于美洲豹,很会控制猎物的关键部位。老虎有四个突出的捕猎技能,应该优于狮子。一是老虎的咬合力应该比狮子的咬合力大。特别是老虎嘴前部上下的尖齿,又长又硬,犹如钢牙,一但咬中猎物,不管猎物皮肤有多坚硬柔韧,都会被咬破,深入猎物之骨肉,以致猎物会被咬得筋断骨折。二是老虎善于背后偷袭。老虎在捕食猎物时,会很耐心地等待最佳时机最佳方位,突然袭击,一击必中。老虎特别善于从猎物背后偷袭猎物,让猎物防不胜防。三是老虎捕食猎物很会捕咬猎物关键部位脖子。正在静止或奔走的猎物,老虎更会瞅准时机,从猎物背后一口咬中猎物的脖颈,致猎物颈断窒息而死。前一段曾看过一个视频,说是印度一孟加拉雌虎,十几年间曾独自猎杀了数十只鳄鱼,这对非洲群狮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四是老虎尖牙利爪,前掌拍打能力很强。惊人的咬合力,再加牙尖齿利,犹如刀切剑刺一般,猎物再坚厚的皮层也是抗不住的。再加灵活的拍打跃击能力,猎物是很难逃脱的。非洲野牛也是非常雄壮凶猛的草食群居动物,是非洲狮群主要猎食的对象之一,但非洲狮群因为猎杀野牛,每年也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至于一只雌性老虎可以猎杀一只非洲野牛,而两只雄狮有时也搞不定,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主要还是老虎有以上几点比狮子更为优越的捕猎技能所致,至于能轻松猎杀一头非洲野牛,那恐怕不会有那么轻松吧,毕竟非洲野牛体型大,力量大,又很粗猛,单只老虎猎杀起来是会竭尽全力的,是不会那么轻松的。至于雌性老虎为何会如此突出,难道正因为其是雌性的缘故?雌性老虎据说体型要大于同龄的雄性老虎,不知是否真实,还望专家们给予拨云见日。既然雌性老虎体型大,也许比雄性老虎会更凶猛有力吧,再加老虎原有的特殊捕猎技能,也许雌性老虎独自捕猎能力更强更大吧。
不过,据说究竟是狮子更历害,还是老虎更历害,至今仍无定论。老虎虽咬合力强,善偷袭,有捕猎技巧,凶猛异常。但雄狮体大威武,脖项又有厚厚的鬃毛,据说当狮虎相搏时,碍于雄狮脖项厚厚的鬃毛保护,老虎一口咬不中狮子的脖颈,往往会因此功亏一篑。
一只雌性老虎都可以轻松猎杀的野牛为什么两头雄狮都难以搞定?
一句话,獅子不如老虎。
老虎的前肢力量比狮子大,爪子比狮子的长而且有力,老虎捕猎水牛时,一般从后面跃上牛背,用前肢将水牛控制住,如果是体形较小的水牛,直接咬穿水牛矶锥骨,使牛瘫痪。体形较大的水牛,老虎会从牛背上侧翻到水牛的脖子下锁喉,总之快速的杀死水牛,狮子的前肢和前爪比老虎差太多,力量和长度都不够,跳到牛背后会被牛甩下来,会受伤,只能从牛屁股处开始,慢慢磨,狮子不多的情况下,牛会逃脱。
老虎比獅子灵活,牙齿比狮子长,老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会正面直接用前肢将牛头扭转,直接锁喉,狮子没这技能,都是后面的狮子把牛拉住后,前面狮子再把牛嘴鼻咬住,使牛慢慢闷死,时间很长,有时狮子忪懈的时候,牛就跑了。
一只雌性老虎都可以轻松猎杀的野牛为什么两头雄狮都难以搞定?
男人厉害没人称“公雄狮",
女人厉害称为是“母老虎"。
回答完毕![打脸][打脸][打脸][捂脸][捂脸][捂脸]
书归正传,雌性老虎负责生孩养家,雄性狮子,福字看家护院。社会分工不同。[捂脸][捂脸][捂脸]
一只雌性老虎都可以轻松猎杀的野牛为什么两头雄狮都难以搞定?
首先,雌性老虎没有成功捕猎成年白肢的案例,目前所有虎杀成年牛的视频图像,要么就是雄虎,要么就是未知,然后再来说说二者对牛的问题。
孟加拉虎面对的是白肢野牛,雌雄差异巨大,雌性500kg左右,雄性科考实测出过800多kg个体,极致可达1t。也是由于体型巨大,所以通常成年雄白肢是不把孟虎放在眼里而且会主动驱赶孟虎。事实上,印度仅有加齐兰卡公园的老虎对白肢雅各布指数为正,其他地区都为负,既主动避让白肢。不过,起码说明,硬件上,对付白肢是没问题的,甚至拉贾那种传奇虎王就是以猎牛成名。不过,这个称号就好像2000年后实测的最大东北虎号称猎熊者,母孟虎玛奇丽号称鳄鱼杀手一样,本身就是奇货可居才有的绰号,也说明了白肢并不是每一头虎的常规食物。虎生活在茂密的乔木丛林中,非常适合猫科捕猎,所以哪怕是重达230kg的地主雄虎,依然有条件把捕猎距离放到30米以内突然袭击,根本不需要冒风险和耗时间捕猎比自己大5倍的白肢。母虎就更不可能了,野牛是属于反抗比较暴力的食草动物,天生强壮但奔跑速度不行,就是靠能打而存活而不是能跑!捕牛和捕鹿完全也是两种技巧,有很多小老虎从没目睹过母亲或者父亲捕猎白肢,他自己也不会把白肢纳入食谱。但是如果有鹿类短缺的情况下,估计2-3代,那个地区的虎应该就都会捕牛了,硬件摆在这里,问题不是太大。身体上,虎是猫科中最适合捕牛的,猎牛案例少纯粹是没这个必要和经验问题。以现有资料来看,传奇巨臂虎王拉贾捕猎母牛的时候是直接上去锁喉,强行靠力量从正面掰倒母牛。其他虎捕猎成年公牛的情况并不明朗,预测也是从咬断腿开始。
狮子这边,主要面对的是非洲水牛,公非水无论极值还是平均,都比白肢轻200kg左右,母非水体重基本和母白肢持平。但,非水比白肢更难对付,因为母白肢一般以4-10头为一群,公牛单独行动;母非水群可达50-100往上,公非水也喜欢结盟行动,真正落单的非水,还是比较少见的。相比老虎,狮子可以说是猎牛专家了,一个中等狮群一年的猎牛数量,比99%的孟加拉虎一辈子猎的都多。因为狮群数量,通常由4-6头成年母狮,加上2头雄狮组成,这种实力和胃口,逼迫狮群不得不经常选择非水来当食物,而且捕猎野牛时,分工明确,有专门冲散野牛群的追逐手,有专门负责咬腿的限制组,还有耗尽体力后执行咬杀的咬杀组。母狮哪怕聚群对付百头的非水群也经常翻车被反打,分离出一头牛的话,一般拿下问题不大,但主要是占了人多势众的便宜,也有母狮单猎成年公牛的案例,但只有一例,不具备代表性。而雄狮,在流浪期间没有母狮帮助,猎物种类是非常受限的,要知道,斑马这种猎物可以说是母狮单猎的标签,但至今为止只有一例雄狮单猎斑马的事例。因为如同拉贾遇到的问题,雄狮既然成为了专职战斗的胳膊粗脖子短的肉搏体格,那跑得快的动物就只能看着了。而草原环境非常不适合潜行,狮群捕猎可以靠驱逐组驱赶猎物,等猎物奔跑几百米速度下来后,再由咬杀组执行绝杀,因为哪怕是猫科中最能跑的猎豹,都不具备90%速度跑几公里的能力,而对于鹿和羚羊来说,1km只能说是热身。而顶着个厚重鬃毛的雄狮,就更头疼潜行这件事了,所以流浪雄狮通常都是选择非水这种跑得慢但反抗强的猎物,甚至还会经常性捕猎长颈鹿,河马这种更大型的动物。通常来说,雄狮组成联盟走江湖,当然很少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单杀,他们要的是生存,要的是快速安全的解决猎物,能两个上当然不会一个上。不过雄狮中的熊男就是雄狮单猎非水的代表了,代表作就是单独一个面对面冲散非水群,然后选择一个追上,拌腿,放倒,咬杀一气呵成。而除了熊男,雄狮单猎成年非水也多如牛毛,只是公牛不多,看起来普遍都是直接依靠力量掰倒野牛,再咬杀,因为通常雄狮长成有200kg左右,母非水500kg左右,其实体重并没有和雄狮差距很大,捕猎比自己大2倍的猎物,除了加拿大猞猁和猎豹,对别的猫科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猫科的猎物重量极限是美洲狮创造的7倍。相比于老虎,狮子是会更多的选择非水当常规食物,当然翻车的也就多了,不开始捕猎就没有失败的可能,捕猎多了失败得就多,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总体来看,虎捕牛次数比较少,不会把野牛当常规猎物,也是因为自己是单独猎手而白肢太强大,有别的选择就不会猎白肢,虎捕白肢的概率基本和狮群猎象的概率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但一些虎,尤其是雄虎成功猎杀的白肢非常强壮,捕猎牛的重量上限比狮子高。狮子这边无论单猎群猎,猎牛的次数远比虎多,一方面是狮子本身数量就比虎多得多,另一方面狮群人多势众,不像虎那样瞻前顾后,狩猎安全程度也高很多。至于难度,虎猎牛的难度在于放翻野牛,因为白肢个体比非水大;狮子的难度在于把目标从百头的牛群中分离出来,因为非水数量太多。不存在谁猎牛强的问题,只是环境决定了二者的作战方式。
一只雌性老虎都可以轻松猎杀的野牛为什么两头雄狮都难以搞定?
野牛有大有小,知道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