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看起来逃生速度慢,战斗能力低却没有灭绝?

在人类统治地球之前,猪生存在野外,充当野兽的口粮,一没逃生的速度,二没战斗力,三体肥肉多(最佳捕食对象),竟然没灭绝,是怎么生存下来的?难道是很能生?

这个问题典型的就是把家猪和野猪混为一谈了,确实家猪在人类的饲养下,吃了睡、睡了吃,几乎很少活动,所以造成了我们买的肉都是有一层厚厚的“肥膘”,甚至还有可以专门拿来炼猪油的“猪板油”。但是作为家猪的“前身”野猪可不是肥头大耳、满身肥肉的猪。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真正的野猪。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猪和野猪的关系

家猪是我们最常见的家畜,也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多的家畜,全世界范围内家猪的数量超过了10亿头,仅仅是我国就有4亿多头的存栏量。作为我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家猪早在9000多年前还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们那个时候还是野猪。

根据目前考古的资料现实,最早驯化野猪的是亚洲地区的中国和土耳其,时间大约在距今约9000多年前。不过,根据当时的猪形态看,它们与野猪更为接近,但已经具备了家猪的一些特征,因此这个时间被认为是野猪驯化的第一阶段。

到了距今8000多年前,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努力,我国勤劳的古人率先将野猪驯化为家猪。

人类驯养野猪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取稳定的肉食来源。因此,在一代代的人工筛选中,那些生长速度较快,生育能力较强且攻击性较差的就被保留了下来。在有限的食物中,想要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就需要减少活动量,这样家猪的体型变得比野猪越来越大,而且在筛选下,那些呲嘴獠牙的猪被淘汰掉(即使到现在还会给乳猪拔牙),最终才有了白白胖胖的家猪。

由于家猪已经与野猪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了8000多年,所以家猪形态已经与野猪有了极大的差异。但是,由于二者的基因只是部分的变异,所以二者依然可以进行繁殖生育,并且后代依然可育,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家猪现在是作为一个野猪的亚种存在的。(亚种是指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下产生了一定的形态差异,但不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类群)

家猪返野的问题。虽然家猪从形态上与野猪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但是家猪与野猪一样依然是杂食性动物,在缺少天敌的地区,家猪进入到野生环境下,依然是可以生存的。这一点与美洲和澳洲引入家猪放生的实际例子就能看出来了,在美洲,家猪回到野外后与后来被引入的野猪可以自由的繁殖,家猪体型大的基因与野猪结合后,美洲许多地区野生环境下的猪体型明显要大于野猪,而且澳洲同样也是家猪跑到了野生环境中,活的还异常的潇洒。不过,家猪跑到野外,确实会长出獠牙,体色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它们依然是野猪的亚种家猪,不过它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野生猪,依然是家猪,并非野猪。

真正的野猪

上面我们说了,家猪是因为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再加上活动区域较小,活动量少,才慢慢地在人工筛选下变得“肥头大耳”。但是,野猪从来只有“壮”没有胖,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现存的野猪一共有21个亚种,除去家猪外,其他的均为野猪,其中1种分布在非洲北部,6种分布与欧洲,其他的13种均分布在亚洲地区。野猪有名“山猪”,它之所以会得此称呼,主要原因就是野猪的栖息地主要以山林为主。在这种环境下,野猪每天清晨和傍晚都需要在10平方公里左右的领地范围内寻找猎物,活动量非常大,所以野猪只有皮下薄薄的一层脂肪,其他全部是肌肉。

在寻找猎物时,土壤中的蠕虫具有较高的营养,所以是野猪的最爱,因此野猪需要不断地翻土,再加上野猪有挖洞的习性,所以它们的獠牙(犬齿)由于经常使用,变得尖利且长(通常在5公分左右)。这两对獠牙不但是野猪的挖掘工具,也是它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一般情况下,一头成年野猪的体重都在150公斤以上,有些地区的野猪体型会更大,比如与东北虎分布重合的野猪体重最重可达800斤。当然,野猪的生存也不是仅仅是觅食,在食物链的位置上,野猪并非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能够威胁到它们的动物主要有老虎、花豹、狼群等等。不过,除了老虎,其他食肉动物只是偶尔捕杀野猪,毕竟野猪的战斗力非常强,捕猎有较大的风险。

所以,野猪在自然环境下,天敌并不多,再加上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头成年雌性野猪一年可生2胎,一胎幼崽数量大都在10只以上),因此,野猪在分布区,除了人为猎杀的因素,它们的数量非常稳定,尤其是在老虎数量急剧减少的今天,野猪在一些地区已经呈泛滥的趋势。

总结

野猪与家猪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战斗力方面,野猪的战斗力至少是家猪的几倍以上,它们有强壮的体魄,尖利的獠牙,40公里以上的奔跑速度(山林地区的奔跑速度),在自然界中,就连花豹都不能保证百分百能拿下成年野猪,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正是因为这样,在自然界中,除了人,真正能称得上是野猪天敌的只有老虎了。

因此,切勿将野猪和家猪混为一谈,因为在野外如果你见到野猪以为它跟家猪一样的话,可能会因此送命。

为什么猪看起来逃生速度慢,战斗能力低却没有灭绝?

家猪多温顺,犯浑撞伤敢吃人!野猪二毬,暴冲猛撞牙撩腹。1984,东北千斤野猪王将老虎冲撞的懵逼,一直被贴身追着撞腹,老虎的“偷袭、跳背断椎”绝技毫无施展之力!国外有野猪将花豹撞,挑的上下翻飞,最后塌腰在怀疑豹生中死去!鳄鱼凶猛,在野猪群中猎小猪,猪妈母性暴燃,群起嘴拱头撞,鳄鱼憋曲的怆惶下水,估计要将亲身所历的噩梦当教材让家族重新改写野猪的战力,以警示后代。

以对人类危害程度来分:一猪二熊三老虎;以野生动物战斗力来分:一熊二虎三野猪。野猪对人类危害主要以毁害庄稼程度,其次伤人,而熊与虎多居深山,下山较少;就战斗力来说,除了个例千斤野猪王敢力敌熊虎豹,其余的多是下酒菜。

人类中的老实人别惹,惹急了会让惹事的生不如死!动物中的猪不分家养野生,二毬劲上来就一条死筋“干就完了,不挑对手”。20年前报纸上有产仔老母猪饥饿过度,将喂食的老太太裹腹报道。这与猪是杂食性有关,记住,猪也吃肉啃骨,并非饲料野草。

野猪生存力强,年生二胎。4~12只。母猪双排扣,一边六乳头。农村最多的产仔有过I8头,又有“猪生I8多生象”之实。只不过生下的我见过报道但以死亡了之。可见猪的生育力强是难以被绝杀主因。加之野猪群居,成年母猪战力不弱,野猪王保护加持,群猪强大生育力加上群体战力,即使被虎、熊、豹击杀,也是以个体论死亡,猪群至多以宽慰的心态告慰死亡“猪胞”:兄台以身护猪群先亡,活着的努力多生以祭猪灵。我们猪族战力不如虎熊豹,但生育力不是盖的。

虎豹熊捕杀野猪,以偷袭让猪丧胆失魄,伺机扑杀,这就是常见的捕猪方式,多以幼老猪为主。虎豹也知壮年猪反抗力强,不愿在打斗中受伤。看过部纪录片,老虎攻击野猪群,野猪四散,唯一千斤猪王不动蔑视之。惹的一代兽王暴怒。

老虎一声虎啸,弓腰耸背,纵身跃向猪王,一招“虎爪问路”拍向猪王。猪王待爪风临近,先发一声冷笑猪哼,猪臀后坠蓄力,以千斤之躯加力迎虎王撞去。强大的猪体之风让老虎一颤,暗道不好,此猪功深莫测,半空凌身换位,躲过猪撞落地后,怒从心起,后肢发力,再次跃向猪王,意欲跃背上臀,虎口断猪椎。

虎王如愿上猪背还未张口,猪王倒地翻滚将老虎抛下身躲开杀着,快速贴身暴冲暴撞,巨牙撩腹,老虎拉不开距离只能连连后退。野猪王强大的推土机贴身打法加绵绵不断体力供给,让体重见劣势的老虎穷以应付。加之猪王常年松树擦身抹松油、滚泥巴,浑身如裹重装甲,老虎咬到身也难造成伤害。最终老虎败走。

猪不可貌相,外表温顺只是掩饰了战力不弱的虚像。野猪难灭,也与此有关。

为什么猪看起来逃生速度慢,战斗能力低却没有灭绝?

见过野猪长达10公分以上的獠牙吗?听说过几乎重达千斤的野猪吗?猪不是没有战斗力,它们甚至可以和一些猛兽搏斗一会,不过猪没有灭绝主要是因为强大的繁殖力。

印象中猪是一种蠢笨的生物,肮脏、胆小是它们的标签,但其实只是主观印象而已。论速度,猪的最高时速可达约56千米每小时,与之相对的,人类36公里每小时;论体重,最重可达千斤,一个人可按不住,甚至豹子也放不倒它,需要狮子老虎;论嗅觉,甚至比狗还强,它们的很多食物都是地下的植物根茎,依然能被它们闻到;论智商,能高过它的哺乳动物也不多,猪的远期记忆相当不错,而且有一些情感体验,之所以驯狗协助人类而不是驯猪,就是猪的智商比较高自主活动比较多,且猪的形象不讨喜;论生殖能力,一胎最多产十几头小猪。

各方面的特点使得猪是成为相当优秀的物种,猪的战斗力弱也是主观偏见,或者说干脆没见过。公猪可以跳过比自己高1.5倍的猪圈,公猪为了护崽会咬人,而且它们还记仇,能记住人的气味和危害,宰猪的时候没有三五个人按不住。现在的宰猪手段更先进,且集中化的宰杀有利于检验检疫,自己宰猪的情况少了些,但如果问家里宰过猪的,谁敢说自己可以一个人搞定一头成年的猪?

猪毕竟是体型属于大中型的杂食性动物,它的体型是在野外生存的本领之一,比它门体型小的物种多的很,比它们体型大的却相对很容易数过来,除了狮子老虎熊豹子群狼等顶尖猎食动物能捕捉野猪,换句话说将猪和这些动物联系起来本身也能说明它们的战斗力,人类单个个体还不足以与这些物种并列吧?体型最大的野猪就连熊、虎也得掂量掂量,不敢随意出击,毕竟是为了口吃的,不是为了送命。

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使它们在自然界立足,猪也有老少健康病弱,所以存在着比较大的实力差异,而它们不是猎食动物,是杂食甚至食腐的物种,这就导致它们在进化的历程中没有习得足够的战斗本领,依然是被猛兽捕食的对象,尤其是幼年老年衰弱的猪,很容易被捕食。但由于杂食且吃植物比较多,它们还是贴近自然界的生产者,因此数量比较多,而且繁殖能力很强,一头猪腹部有5-8对乳头,代表了它们的繁殖能力,一窝少则三万只多则十数只,强大的繁殖能力使得猪成为人类饲养的主要家畜之一,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肉食。

据说,甲骨文的“家”字就是类似于圈中猪,一个圈加一个“豕”,代表了我国远古先民对猪生殖能力的崇拜,对于那时的人类来说一个家族的人口数量越多战斗力越强,反而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更利于家族的生存。

为什么猪看起来逃生速度慢,战斗能力低却没有灭绝?

野猪怎么会“灭绝”?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中,野猪的生存能力是最强的。

一,野猪耐寒,耐热;有吃时吃得多,没吃时几天不食饿不死,耐饥。

二,性强悍、凶猛,极少天敌。民间历来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说法。可以说,除了手持猎枪的人类和体型相当的老虎、狮子外,其它动物基本奈何不了牠。

三,繁殖能力强。野猪和家猪一样,每两年可繁殖三次,每次产仔高达10头左右。

四,野猪食性特杂。未收获的各种粮食、瓜莱、植物块根、笋、树根树皮、各类杂草、野生菌类、乃至人畜粪便、动物尸体无不在其食谱之内,任何天灾都不会饿死。

试想想,还有什么动物有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

为什么猪看起来逃生速度慢,战斗能力低却没有灭绝?

人类之前的猪,是野猪。

适应能力、抗逆性、逃生和战斗力都极强。

你说的猪,是今天的家养猪。

把家养猪放到野外,就灭绝了。

为什么猪看起来逃生速度慢,战斗能力低却没有灭绝?

人类大量饲养不需太多功能,你见过野猪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