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蚂蚁是世界数量最多的,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只要你想,在户外俯下身子总是能在视线范围内发现蚂蚁,或是一两只,或是一个整齐的队伍,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看到这些自然界的“大力士”们集体抬着一具远大于自己体型的猎物在有条不紊的赶路。小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观察蚂蚁,那时候就在想,如此小小的身体,连眼睛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它们是如何从很远的地方觅食完成后准确的回到家的呢?如果将它们带出几公里之外,蚂蚁还能找到家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在我国最常见,而且分布最广的蚂蚁就是铺道蚁了,我们在庭院里、路边以及田野中看到的通常就是它。铺道蚁体型很小,成年后的体长通常在3毫米左右,最大也不超过8毫米(蚁后的长度)。当然铺道蚁是切叶蚁亚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的模式种也是最常见的种是草地铺道蚁。

草地铺道蚁是一种体色以黑色为主的小蚂蚁,与其他的蚂蚁一样,它们也是杂食偏肉食的蚂蚁,主要以小昆虫为食,也会“饲养”蚜虫取蜜,喜欢吃甜食,这也是我们小时候一些甜食放在家里会招蚂蚁的原因。

小时候观察草地铺道蚁时,经常能够看到不同族群的铺道蚁混战,这是因为它们体型虽小,但凶猛好斗,不过,它们没有蚁酸和螫针,攻击就靠自己的上颚。这也是我们在用手拿铺道蚁时不会被咬伤的原因(体型小,咬上几乎没有什么感觉,而且没有螫针和蚁酸)。

铺道蚁的觅食范围通常在以蚁巢为中心的方圆100米内,不过,我也曾经看过从我家院子里去到外面菜园子里觅食的铺道蚁。虽然短短的100米,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100-200步即可走完,但是对于体长仅有3毫米左右的铺道蚁来说,100米就相当于我们距离概念中的十几里,甚至是几十里路了,毕竟小小的铺道蚁移动速度仅有0.03米每秒左右,走完100米,至少需要1个小时左右。

那么,如此远的距离,铺道蚁是如何准确的找到回家的路的呢?

首先,铺道蚁的出发和返程路线几乎是没有任何偏差的,这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果说,它们是用记忆力将路线整体地记下来的话,我有点说服不了自己。因为,蚂蚁的头太小了,更不用说用来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脑子了。再加上我曾经在铺道蚁的归路上设置过石头、细沙等障碍物,它们依然能够爬过去精准的返程,甚至有时候铺道蚁们高举着猎物,此时猎物已经阻挡了它们的大部分视线,它们依然能够准确的返程。因此,显然铺道蚁回家的路靠的不是记忆。所以,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

直到后来,接触的学术资料越来越多,我才弄清楚了铺道蚁的路线规划。首先,如果是一个新的蚁巢,附近的环境对铺道蚁都是陌生的,所以初次出征时,它们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路线,此时铺道蚁大都会分成几个小队,向各个方向探索。一旦第一次探索成功了,它们之后的路线就被固定了。这并不是说铺道蚁有多好的记忆力,而是因为铺道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持续地释放少量的“切叶蚁激素”,这是一种昆虫信息素,只要是在铺道蚁走过的路径上都有这种激素,这就是铺道蚁寻找家的方向的依据。

不仅如此,不同蚁群的铺道蚁释放的激素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即使在同一区域内有多个蚁巢,它们也不会回错家。

弄清楚了铺道蚁回家的方法,我们再来看一下人为的将铺道蚁放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会发生什么?

几公里外的地方对于铺道蚁来说就等同于把人从一个城市放到另一个城市的距离了,按照最近的1公里来算,以铺道蚁的移动速度(0.03m/s)来算,它一刻不停的走,也得18个小时才能回家。这是能够回家的情况,事实上,铺道蚁在被人带走的整个路径上一直在释放信息素,但是信息素都释放在了人身上,路径上没有留下任何的信息素,所以,将一只铺道蚁放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它被放下的一瞬间就明白了,它已经回不去了,因为周围没有任何自己留下的信息素。关于这一点,我曾经试验过,不过我只是将它带到了几百米外的地方,它就已经找不到家了。

那么,找不到家的蚂蚁会怎么办呢?它们并不会在原地打转,而是像第一次出蚁巢那样找一个方向移动,我猜它可能是在碰运气,万一在某处找到了信息素呢?不过,现实很残酷,它找不到。之后,它们的命运就很明确了,其他蚁群对于它的排斥是拉满的,所以如果它在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蚁群,下场只有一个-被杀死。即使没有遇到其他蚁群,也没有被天敌吃掉,它也会郁郁而终。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带出来的是一只受精的蚁后,那么它如果躲过了其他蚁群和天敌的攻击,那么它是可以自己再建造一个“蚂蚁帝国”的。不过,这个可能性比较的小。

因此,如果我们把一只蚂蚁带到几公里外,它大概率会死,因为没有留下信息素,它无法回家,只要回不了家,就会遇到其他蚁群(毕竟蚂蚁的数量和分布都太广了),其他蚁群并不会拉它入伙,而是会选择杀死它。

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奇乐动物园,问题我来答】

当蚂蚁被我们带走到几公里之外,那么它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死亡!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起来看一下!蚂蚁的分工

所有的的蚁科动物都被叫做蚂蚁。所以蚂蚁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动物。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蚁科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单独生存的蚂蚁至今还没有发现过!

全世界范围内蚂蚁有15000多种,在中国也有300余种。任何一种蚂蚁种群都是阶级分明,分工明确。它们一般分外蚁后、雄蚁、工蚁。

蚁后,我们都清楚是一个蚁群的“掌舵人”。它的主要任务是产卵,育雏以及发号司令,统管着这个大家庭。蚁后是蚁群里个头最大的,一生分为有翅、脱翅、无翅三个阶段!

雄蚁,个头一般,部分种类长有翅膀,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它的主要只能就是和蚁后交配,它们的寿命通常很短!

工蚁,是蚁群里数量最多个头最小的蚂蚁!它们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持整个蚁穴的运转。蚁穴里的所有劳动都是工蚁在做,包括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另外,兵蚁也是工蚁的一种,只不过是工蚁种中的体型较大的个体。工蚁和兵蚁都是雌性,但是都没有生殖能力!

蚂蚁的繁殖方式

蚁后能生育两种雌蚁,一种能生育,通常都是下一代的蚁后;一种不能生育,那就是工蚁。

当一个蚁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蚁后会提前繁殖出一部分会飞的雄性繁殖蚁和雌性繁殖蚁!到了时机成熟之后,这些繁殖蚁就会飞出巢穴,进行配对,这叫做“婚飞”!

“婚飞”可以说是一个蚁群的起点,飞出巢穴的繁殖蚁通常会去一个固定的地点交配,通常都是雄性先到,这样的地点可能已经被好几代蚂蚁使用过!

当两性繁殖蚁在交配点相遇,就开始蚁群的最开始繁衍。雄性把精子注入雌性体内,到达雌性的受精囊或者储精器官,通常这之后不久,雄性就会死去,雌性就成了寡妇。受孕的雌性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繁衍壮大,它们就是新蚁群的蚁后。雌性的余生便用这些精子进行繁殖,繁殖蚁就是精卵结合所产生的,工蚁就是无性生殖产生的!

信息传播

蚂蚁之间也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它们主要通过自身的分泌物来交流的。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依靠触角来进行交流。

它们互相触碰触角是因为它们的触角上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蚂蚁主要依靠它们来辨别气味,也用于碰面时的一些日常交流!

在找到食物时,它们会在路上留下气味,别的蚂蚁就会顺着这些气味找到食物,并不断加强这些气味!当食物被吃掉或拖走后,没有蚂蚁维持,气味慢慢会消失!

通常能被人类带走的都是工蚁,蚂蚁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当它们离开蚁群之后,没有同伴的帮助,它会慢慢死亡,一些大型蚁种可能存活时间长一些。它也不能加入其它蚁群,由于分泌物的气味不同,它会被杀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注奇乐动物园,带你看看动物界!

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蚂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动物。小时候笔者家在农村,调皮捣蛋实乃天性,有时会蹲下身子静静地看着蚂蚁活动,更多的时候则会用小树棍或者其它物体,拦在蚂蚁行进的路上,有时也会抓住一只蚂蚁,将其放到远点的地方,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反应。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将蚂蚁带到距离它们活动区域数公里之外的地方,在全新环境之下它们会发生什么?能否融入当地的蚁群而继续生活下去呢?

蚂蚁的种类及主要习性

蚂蚁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全世界的种类非常繁多,差不多有20多个亚科、280多个属、10000多种,其中在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的差不多有300种左右。不同种的蚂蚁,体型差异较大,比如最小的贼蚁,身长仅有0.2毫米,肉眼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辨认;而最大的蚂蚁-澳大利亚公牛蚁,身长可达到3.5厘米以上,比小点的甲虫还要大。在我国比较常见的蚂蚁类型主要有小家蚁、宽结大头蚁、黄毛蚁、棕黄家蚁等,身长一般在2-8毫米之间。

无论何种类型的蚂蚁,其身体结构都可以划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在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头部有一对触角。身体的颜色以黑色、褐色、深红色为主,有的种类呈黄色、浅黄色或者白色。

蚂蚁为群居性的昆虫,通常情况下都是成群结队地活动,主要生活在干燥的区域,一般在地下筑巢,蚁穴的规模都比较大,有着明显的功能性分区,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水和排水功能。蚁后居住在巢穴的主室内,主室要比其它“房间”大上十几倍,蚁群内的其它蚂蚁则分别居住在其它副巢内,有的“房间”还专门用于孵化蚁卵、放置食物等。有生物爱好者曾经在巴西找到一个废弃的蚁穴,灌入多达10吨的水泥才将其灌满,最后挖出来的凝固水泥,宛如一座巨大的地下“城堡”。

蚂蚁的食性很杂,不同种类蚂蚁偏好也不尽一致,比如有以肉类为食的肉食性蚂蚁、有偏肉类的杂食性蚂蚁、有偏素食类的杂食性蚂蚁、也有纯以植物为食的素食性蚂蚁。其中,素食的来原主要是植物的果实、种子等,大部分蚂蚁都属于这种食性。而有的蚂蚁,比如行军蚁、红蚂蚁等,则主要以小昆虫为食物来源,在群体作战下,一些体型较大的肉食性蚂蚁,甚至可以杀死青蛙、蜗牛、蛇、蟾蜍等体型比自身大得多的动物。

蚂蚁的社会化分工

蚂蚁是一种社会化分工协作非常强的动物,在一个蚁群内,不同类别的蚂蚁承担的工作相当分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在一个成熟的蚁群内,一般情况下都会包含着四种类型的蚂蚁,即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其中:

蚁后,是一个蚁群的核心和首领,主要负责产卵、释放强烈的信息素向蚁群发号施令。一个蚁群中蚁后的数量一般只有一只,其寿命相对很长,一般可以达到10年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50年。

雄蚁,专职与蚁后交配,交配之后不久就会死亡,根据蚁群的规模大小,一个蚁群中雄蚁的数量少则十几只、多则上百只。

兵蚁,是一种发育不完全的雌蚁,主要负责与其它蚁群进行战斗,维护整个蚁群的安全。其寿命较短,一般都不到6个月,短的则只有1个月。

工蚁,也是发育不完全的雌蚁,主要负责养育幼蚁、喂食蚁后和雄蚁、在外寻找食物等,是整个蚁群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多的“工种”,工蚁的寿命也很短,一般不超过10周。

蚂蚁的信息素

蚂蚁的任何个体都会释放出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主要由多种芳香类有机物混合而成,通过蚂蚁的腹部尾端分泌而出。在蚂蚁的社会性活动中,信息素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蚂蚁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信息素在蚂蚁的日常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

标记蚁群的独特属性:不同类别的蚂蚁所分泌的信息素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类的蚂蚁,不同蚁群的个体身上,所涂布的信息素也有差异。

标记蚂蚁的行动路线:蚂蚁无论是单独活动还是群体活动,都会在自己爬行后的路线上留下分泌的信息素,便于对路线的记忆。

标记猎物的方位:当蚂蚁外出寻找到食物时,工蚁除了在路线上留下信息素外,还会在猎物身上留下印记,方便以后呼唤更多的伙伴寻找和处理。

影响个体发育:在蚁群中,蚁后所分泌的信息素最多、强度最大,她所分泌的信息素不但可以起到统领整个蚁群的作用,还会有针对性地抑制相应群体的生长发育,从而控制整个蚁群的功能结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蚁后分泌信息素的控制下,其它雌性后代个体的生长发育都不完全,最终成长为兵蚁和工蚁。

如果把蚂蚁带到很远的地方

刚才提到了,在一个蚁群中,不同类型的蚂蚁,其所发挥的功能不同,那么其活动范围也不同,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蚂蚁,多数是外出寻找食物的工蚁,或者与其它蚁群开战的兵蚁,很难看到蚁后和雄蚁(雄蚁还带有翅膀)。而且不同类型的蚂蚁,其本身所携带和分泌的信息素强度也不一样,那么,把它们带到很远的地方,命运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

比如,如果有幸抓到蚁后或者雄蚁,由于它们平常都是依靠工蚁来觅食和喂食,缺乏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如果把它们放到其它区域,别说是几公里,就是离巢几百米的地方,只要原来蚁群中的工蚁或者兵蚁没有发现它们,只能忍饥挨饿。况且,它们体内所分泌的信息素最为强烈,如果被其它蚁群蚂蚁发现,由于信息素匹配不上,根本不可能被其它蚂蚁所接纳,结局就是被其它蚂蚁抓回巢穴当成食物享用了。

如果带走的是兵蚁,在蚁后信息素的控制下,其性器官不但发育不完全,而且演化成上鄂比较发达、口器却非常退化的模样,这样更便于其撕咬和拼杀,平时也需要工蚁的喂食。因此,兵蚁放到野外,虽然具有独立的活动能力,但却不能主动进食,即使找到食物也望食兴叹。另外,假如被其它蚁群内的蚂蚁发现,由于信息素也不匹配,也不能融入当地的蚁群,而且兵蚁的性情相对凶猛,被其它蚂蚁发现后免不了进行厮杀,几只兵蚁肯定不能抵挡其它蚁群大量兵蚁的进攻,后果可想而知,不是饿死也是战死。

最后就是工蚁了,虽然它们也会受到蚁后信息素的控制,但是当脱离蚁后一段时间以后,这种控制力会随着蚁后信息素的消退而降低,身体仍然可以继续发育,继而发育成成熟的雌蚁。另外,工蚁的口器没有退化,它们在野外是完全有自主觅食和进食的能力的,所以一般不会饿死。假如在此过程中遇到其它蚁群的蚂蚁,如果蚂蚁的种类不一样,那么信息素的差异,会使工蚁和兵蚁一样,被其它蚂蚁所攻击,由于反击能力很弱,直接就OVER了。而如果是同类型的蚂蚁,在原来信息素消退比较彻底时,会存在着较小的几率,与其它蚁群中的雄蚁交配和产卵,最后反倒有可能重新建立一个庞大的蚁国呢。

总结一下

总体来看,如果将几只蚂蚁带到很远的地方,有90%以上的可能它们都生存不下去,其中蚁后、雄蚁和兵蚁是100%存活不下去。工蚁由于口器没有退化,没有遇上其它蚂蚁之前应该可以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同时由于身体可以继续发育,则有较低的概率与其它同类蚁群中的雄蚁交配,从而继续存活下去。

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我想所有的动物的天性都会是一样:从零开始,天生我材必有用!生活解决温饭,然后朝理想迈进!

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离开群体七天死亡,蚁群和蜂群都一样的。蚁族是团队作业,工蚁寻食凭气味回家,也是凭气味辩认族群。

如果有几只蚂蚁被我们带走几公里之外,请问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谢邀,首先我不得不说“蚂蚁”这个看似弱小的生灵,却有着它的神奇之处。

我曾近距离,长时间的观察过这种弱小而又奇特的生灵。“蚂蚁”看似十分渺小,但它们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就它们的团队精神而言很难令人想象。

蚂蚁王国的战争

蚂蚁之间也会发动战争,但战争的起因我们无从得知。(应该是领土之争)场景相当于我们人类在古代,两国交战的主战场,其场面相当的惨烈。据我观察蚂蚁双方都伤亡惨重。(尸横遍野)却依然前赴后继的进行厮杀。至于这场战争因何而起,又是由谁来进行指挥的小编无从得知。只能由专业的人士来给予解答。

蚂蚁的智慧

细心的人会观察到,在蚁巢的周围有一个个的小土包。有的朋友一定会误认为那是蚂蚁的粪便。其实不然因为它却有着两个重要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我在蚁巢的旁附近放了几小块儿火腿肠的残渣进行观察,很快就有一只蚂蚁发现了那几块难得的美食。但蚂蚁的警惕性还是蛮高的。首先它在这块食物的周围转了几圈儿,并确认无任何危险然后快速返回蚁巢,(遇到危险会逃往它处而不会返回巢穴)。似乎是回去首领汇报它的意外发现。 很快众多的蚂蚁便鱼贯而出。只见它们齐心协力,把大于它们身体几倍的美食在很短时间内,运到了巢穴洞口。观察到此时我便更来了兴致,看它们是如何把大于洞口几倍的食物搬入洞穴。奇迹真的就发生了。只见洞口周围的浮土渐渐的在松动,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原来就在浮土的下面有一块大于洞口几倍小石板,

打开之后可以说是别有洞天。等它们把所有食物运入巢穴之后,很快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从外观上看根本看不出来,一个小小蚁巢竞然还有如此玄机。

蚂蚁巢旁边浮土的另一个作用是,等雨季来临蚁巢在雨水的冲刷之下。周围的浮土在水的作用下会变成黄泥,依附蚁巢之上并封住洞口,防止雨水渗入。目睹过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感叹。真的可以说是看似弱小的生灵,却有着超乎于寻长大智慧。

回提主的问题,如果蚂蚁被带到几公里之外。它们是无法生存的。因为蚂蚁有着超强的家族意识。一但离开这个家族面临的只有死亡。

以上是一个无聊的人,回答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欢迎参与评论并希望指出不足之处。表示感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