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人对蛇一般都有敌对情绪,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本能的会对蛇感到恐惧,而恐惧会让人本能的去驱赶,甚至是打蛇。其实,蛇本身的主动攻击性并不强,它们通常在遇到危险时才会主动攻击。虽然毒蛇比无毒蛇类的威胁更大,但是我们对蛇的害怕程度并不是根据有无毒性判断的,而是根据体型,相对来说,看到的蛇越大,人也就越害怕。那么,如果在野外看到大型的蛇类该怎么办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大型蛇类

俗话说“蛇大为蟒,蟒大为蚺”,也就是说一些大型的蛇类要么是蟒,要么是蚺,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即使在蟒科下也有体型很小的成员,比如球蟒成年后的体长也仅有1米左右。而一些蛇虽然不是蟒、蚺,但是它们依然有着较大的体型,比如眼镜王蛇就有着平均3-5米的体长。因此,大型蛇类并不是特指哪一个科,只要是体长比大多数的蛇都长,那么,它就是大型蛇类。

蛇是蛇目下所有无足爬行动物的总称,现存的蛇目下一共有18个科,超过3000种不同的蛇,除了一些个别的海岛以及南极大陆外,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仅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蛇种类就超过了200种,其中有六十多种为有毒蛇类。那么,在我国境内有可能遇到的大型蛇类有哪些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

我国的“大蛇”

在我国境内的200多种蛇中,能够称得上是大型蛇类的并不多。首先,毒蛇能够称得上是“大蛇”的就只有一种了,它就是眼镜王蛇了。眼镜王蛇是一种仅分布在亚洲地区的毒蛇,虽然它的毒液半数致死量(LD-50也就是能够杀死一半以上实验体的最小剂量)仅为0.35(毫克每千克),比银环蛇的毒性弱4倍还要多,但是它的排毒量却是银环蛇的50-100倍(排毒量平均300-400毫克,而银环蛇的排毒量为4-5毫克左右),因此,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毒蛇之一。

在整个亚洲地区,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以及东亚地区,相对而言在我国分布的眼镜王蛇要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眼镜王蛇平均要小1米以上,平均体长在3米左右。

除了毒蛇外,我国也是有大型的无毒蛇类分布的,它就是蟒科下体型第二大的缅甸蟒。缅甸蟒是一种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大型岩蟒,成年的缅甸蟒有着5米以上的体长,最大甚至超过了8米,当然这条8米多的缅甸蟒是人工饲养下的体型,在野生环境下,已发现的最大的缅甸蟒体长为7米。

在我国,缅甸蟒主要分布在四川、海南、云南、福建、香港等地的森林之中,虽然缅甸蟒大多数时间都栖息在陆地或者树上,但是它跟亚马逊森蚺一样都是游泳高手,而且缅甸蟒也是纯正的肉食动物,它的猎物主要以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主。与毒蛇不同的是,缅甸蟒的捕猎方式是通过牙齿咬住猎物,然后用身体缠绕将猎物勒死,最后整个的吞下。

在野外遇到大型蛇类怎么办?

在我国的野生环境下最有可能遇到的大型蛇类并不多,因为本身在我国分布的大型蛇类就不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眼镜王蛇和缅甸蟒了。但是,由于缅甸蟒主要分布在雨林中,很少出现在人类生活区域内,而眼镜王蛇的主要猎物为鼠蛇,由于鼠蛇的分布是根据老鼠的密度而定的,所以在一些老鼠密集的人类居住地内就有鼠蛇出没,当然作为猎食者的眼镜王蛇也会跟随鼠蛇出现。因此,眼镜王蛇比缅甸蟒更容易遇到。

首先是眼镜王蛇。眼镜王蛇虽然有毒且体型庞大,但是由于人为的捕杀,目前整个亚洲地区的眼镜王蛇均为易危动物,在我国眼镜王蛇还是二级保护动物。再加上眼镜王蛇在遇到威胁时,会直立起身体的1/3,攻击速度非常的快,并且还有毒性和巨大的排毒量,因此,遇到眼镜王蛇,千万不要主动的去招惹它,也别想着拿工具去驱赶它,因为很可能会激怒它,导致它主动攻击。

由于眼镜王蛇对人的主动攻击性不强,所以在野外遇到它,最好的就是不要打扰它,转身离开。

遇到缅甸蟒也是一样的。在我国,缅甸蟒的保护级别超过了眼镜王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它没有毒性,但是庞大的体型想要绞杀一位成年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一旦被它咬住,身体形成缠绕,人毫无逃生的机会。因此,遇到缅甸蟒也不要正面交手。

由于缅甸蟒受体型的约束,它的灵活性不强,所以在1米开外,人遇到缅甸蟒有足够的时间逃生(别说1米了还没看见它)。如果在半米之内,缅甸蟒为了自保必然会出手(嘴)的,此时,人如果被咬住,还有挣脱的机会,此时要不惜代价的挣脱,因为一旦被它固定住,下一步就是身体缠绕了,而一旦被缠绕巨大的缠绕力是我们无法挣脱的。

因此,在遇到缅甸蟒时,跑是最好的,毕竟它追不上你,如果被咬住,及时的挣脱,也能生还,但是一旦被缠绕,基本凉凉。

总结

目前在我国所有的蛇类均为保护动物,而且有些蛇还有很强的毒性,因此遇到蛇不要主动的去攻击。遇到大型蛇类也是一样的,毕竟大型蛇类的移动速度通常都很慢,比如眼镜王蛇全力滑行也不过只有8公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人遇到了有足够的机会逃走。

所以,遇到大型蛇类,最好的方式就是逃跑,不要与之缠斗。

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世界上的蛇类有3000种,其中毒蛇占650种。对于其中的绝大部分种类来说,人不在它们的食谱之上。

毒蛇里最大种类是眼镜王蛇,身长可以达到5米。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蛇类,如果在野外遭遇到眼镜王蛇,它们会直立起身体发出嘶嘶的声音,并且有可能会喷射毒液,但这并不是它们想要猎杀人类,而是为了自卫,所以这个时候只要躲开就可以了。

但是,像缅甸蟒、网纹蟒以及水蚺这样的大型蛇类,几十公斤重的哺乳动物确实是在它们的食谱上。

蛇是一种非常低等的爬行动物,它们的智力不高,所以不会有意识的躲避人类,如果大型蟒蛇遭遇人类的话,也很可能会把人类当成食物。

不过,蟒蛇仍然会评估猎物的大小,来决定是否猎杀,因为不成功的猎杀,会让捕猎者丧命。

蟒蛇一般不会猎杀比自己大的动物。因为蟒蛇吃饱了以后需要很长时间消化,这个时候它们的身体几乎无法动弹。

特别大的猎物有可能把蟒蛇的身体撑破,而让蟒蛇丧命。

2005年,在佛罗里达州,一条13英尺长的缅甸蟒蛇吃了一条6英尺长的美洲短吻鳄,肠子破了。死短吻鳄从蟒蛇腹部的一个洞里伸出来,在蛇的胃肠道里发现了成堆的鳄鱼皮。

2006年,马来西亚Jabor村的蟒蛇吃了一条怀孕的羊,但是羊的体积太大,根本就无法消化,蟒蛇反胃打算把猎物吐出来的时候被当地村民叫来消防员捕获。

成年人的平均体重在65公斤,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蟒蛇的平均体重。蟒蛇是打不过同体重的猛兽的,大部分的情况下也打不过同体重的人。

所以在野外遭遇蟒蛇的时候,不必特别惊慌,蟒蛇一般不会主动追击猎杀人类。为了避免冲突,只要绕道走开就可以了。

但是当人的体重和蟒蛇的体重相差较大的时候,蟒蛇有可能会主动猎杀人类。网纹蟒和缅甸蟒的大个体体重都会超过100公斤,这个时候对人类的威胁就相当的大。

一旦人类躲不开大型蟒蛇的猎杀,这个时候如何自保?

大型蟒蛇猎杀哺乳动物,和猛兽猎杀哺乳动物的程序是不一样的。

老虎捕食猎物主要就是靠爪子跟犬齿,犬齿刺穿动物的脊椎,瞬间就会让动物失能。

蟒蛇捕杀猎物第1步是先把猎物缠住。

蛇类缠绕猎物致死的原因一共有4种,分别是窒息、循环停止,脊柱脱位和红视效应。

哺乳类动物窒息到30秒就会呼吸困难,随后半分钟到一分钟之内,意识开始恍惚,这是脑细胞停止工作产生的状况;两分钟左右肌肉供氧不足四肢无力,到了4分钟5分钟以后,脑细胞就开始死亡。即使这个时候救回来,大脑也会形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循环停止,对大脑造成的损伤和缺氧类似。但是对脑造成的损伤更加迅速,因为缺氧的时候,血液里的氧气浓度是逐步降低的。循环一旦停止,脑部血液里的氧气会被迅速消耗。如果彻底阻断血流的供给,脑细胞在15秒钟之后就会大量死亡。

脊柱脱位造成的功能性损失几乎是瞬间完成的。间谍影片里面杀人的手段,就是突然扭断人脖子,造成脊柱神经的瞬间断裂,受害人一般连吭气的时间都没有就挂了。

红视效应一般出现在驾驶喷气战斗机飞行的飞行员身上。当飞行员用高过载负G飞行(也就是所谓的头朝下,重力加速度从脚指向头)的时候,血液会涌入大脑进入视网膜小血管,眼睛会看到一片红色。

蟒蛇绞杀对于猎物产生的红视效应,就是把血液挤进脑部。

大型蟒蛇的缠绕力是非常可怕的。

蛇缠绕在猎物身体上的时候,也是通过收缩肌肉使自己的身体膨胀,来向猎物施加压力的,这和向血压计的气袋里面充气是一样的道理。

美国生物学家使用一个充满了水的橡胶气囊模拟动物的躯干,让蟒蛇缠绕在橡胶气囊上,通过联通橡胶水囊的压力计来测量蟒蛇身体收缩时产生的压力。

根据他们的测量,缅甸蟒蛇产生的压强是0.17~0.42个大气压,网纹蟒产生的压强是0.08~0.53个大气压。

这些压强乘以蟒蛇的身体缠绕猎物时接触的面积,就是压力。

蟒蛇缠绕在人的胸腔上,可以施加大约800公斤到一吨的力。人每呼出一次气体,蟒蛇缠绕就会缩紧一圈,最后会把胸腔压扁,导致没有办法进行气体吸入而窒息。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大约在30秒钟左右才能完成。

所以一旦人类被蟒蛇缠住,这30秒钟是最关键的自救时期。

曾经有一条蟒蛇缠住一个豹子,豹子快窒息的时候,突然咬碎了蟒蛇的头。结果豹子成功自救。

所以人被缠绕住,自救的关键是要保持住攻击力最强大的那一部分不被缠住,这就是人类的双手。

如果此时手里有一把锋利的匕首,瞬间就可以割开蟒蛇的身体,人类可以对蟒蛇完成反杀。

如果是徒手,唯一自救的可能性就是30秒钟之内打碎蟒蛇的头。

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失败了,那就只能回忆一下过去的美好岁月了。

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看到大型蛇类当然是偷偷溜走啊,难道等着它来吃掉吗?如果实在跑不掉,或许“掏肛”是个不错的办法,这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人害怕蛇是刻到基因里的特性,不管大蛇小蛇,冷不丁出现在面前,常人都会被吓一跳,会意识的躲开。事实上,蛇类看到人亦是如此,蛇也怕人,只要你不主动招惹它,蛇类也是会躲开人类的。

全球蛇类大约有3000多种,毒蛇有650多种,其中我国总共有200多种,有毒的大概有60多种。人们耳熟能详的体型较大的蛇,除了蟒科和蚺科,也就眼镜王蛇了体型较大,或者说比较长。

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有毒的眼镜王蛇以及无毒的蟒科、蚺科里的大型蛇类,探讨一下人类在它们面前要如何逃生。

关于大型蛇类

怎么才算大型蛇类呢?又重又长的蛇应该算大型蛇类了,可是最重的不一定是最长的,而最长的蛇类也不是最重的。

很多人会想到绿森蚺,它确实是最重的蛇,但它不是最长的。有说绿森蚺可以长达20多米,但实际上超过6.25米的绿森蚺很少。长度上比较有优势的是网纹蟒,大部分可以超过6米,最长的网纹蟒发现于1912年,长度是10米。

不管是绿森蚺还是网纹蟒,为了方便后面的叙述,我们把它们都归为无毒大型蛇类。

蚺科共有17属75种,属于蛇类中比较原始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比较湿润的温带和半热带,蚺科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蛇类。蟒科现存8属28种,世界上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都有分布。

把蚺科和蟒科归为一类来叙述,是因为它们都属于无毒大型蛇类,而且捕食方式基本相同。蚺科和蟒科通常依靠自身的体型优势,靠力量将猎物紧紧缠住,直到猎物窒息而亡。

有毒蛇中的大型蛇类,非眼镜王蛇莫属了,中国最长眼镜王蛇长达3.8米,世界纪录是5.58米,是最长的有毒蛇类。

眼镜王蛇行动敏捷,头部灵活,受到威胁时可以将身体的前三分之一抬起,一条三米长的眼镜王蛇“站起来”有1米高。

眼镜王蛇的致命武器是它的蛇毒,不仅毒性强,排毒量还大,平均一次排毒量在200~500毫克之间。眼镜王蛇一口所能注入的毒液,能在3小时之内杀死一头成年亚洲象。所以眼镜王蛇的杀招与蚺科、蟒科不同,它靠的是敏捷的身手和致命的毒液。

虽然蛇类,尤其是大型蛇类,一般都生活在远离人群的环境中,但难免会有意外情况。如果人类遇到了大型蛇类,该怎么做才能逃生呢?

主动躲开,切勿招惹

开头我们就提到过,人类天生怕蛇,蛇类也怕人,一般情况下蛇见到人都会主动离去,人类并不在它们的食谱上。

所以见到蛇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开或者绕道而行,如果你主动招惹蛇类,它感受到了威胁,就难免会攻击人类来自卫。

而且不管遇到的是大蛇还是小蛇,都不要主动挑衅,不要觉得对方弱小,就认为可以轻易制服,因为它很可能是一条拥有剧毒的毒蛇。

此时千万不要过分依赖自己所谓的经验,认为可以分辨蛇类是否有毒,有时候你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很多人听说过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无毒的是圆头,但事实上这并不能囊括所有情况,就拿中国最毒的蛇银环蛇来说,它就是圆头的。

当然了,本文讨论的是面对大型蛇该怎么办。当遇到大型蛇时,一般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发现它,毕竟大型蛇还是比较显眼的。

像蚺科和蟒科,一般都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森林里,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不过有些蟒蛇会入侵到农户家中,捕食家里的鸡鸭之类来充饥。

福建漳州一村民家中,就遭遇了一天蟒蛇,村民发现它时,已经连吞了16只鸡。村民的处理方法就非常好,他没有自行驱赶,而是远离蟒蛇之后选择了报警,消防员赶到将这条3米多长的成功捕捉。

在农村也会出现眼镜王蛇误入家中的情况,如果在院子里遇到了眼镜王蛇,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远离并报警,把抓捕蛇类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士。

总之遇到大型蛇类后,不要主动惊扰到它,在它们感受到威胁攻击人类之前,跑的越远越好。确定安全之后选择报警,让专业人士来处理,以免大型蛇伤害到其他人。

“打蛇打七寸”并不适用

“打蛇打七寸”这句话再熟悉不过,我们所说的打七寸,指的是蛇心脏的位置。但是研究表明,由于蛇的结构特殊性,心脏的位置是会移动的,尤其在吞食过程中,蛇心脏的位置不停的变换。

在面对大型蛇类的情况下,普通人很难做到精准的打到七寸,恐怕只有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可以做到。而且大型蛇在力量和防御能力方面都要强悍很多,普通的工具很难伤到它们。

如果你妄图拿起武器跟大型蛇正面硬刚,恐怕七寸没有打到,反而会把蛇激怒,它会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所以“打蛇打七寸”在大型蛇面前并不适用。

“掏肛”或许可以一试

如果不小心误入大型蛇的领地,并且不小心激怒了它们,当大型蛇主动攻击人类的时候,一般很难逃脱。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设想,假如遇到大型蟒蛇或者森蚺,就马上躺地上装死,等蟒蛇将自己吞下后,再用刀具从里面把蛇切开。

但是很可惜,这样的设想无法操作,因为大型蛇类发现猎物后,无论是死是活都不会直接吞食,而是将其紧紧缠绕,确定猎物完全没有心跳了才会吞食。

所以躺地上装死的话,蟒蛇或者森蚺还是会把你缠起来,直到你彻底失去意识,它们能够感知猎物的心跳是否还在跳动。

不过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或许可以一试,就是当大型蛇类缠绕你时,恰好你能够着它的肛门,此时你狠狠的来一次“掏肛”,或许能够死里逃生。

蟒蛇的肛门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蛇类弱点,这里的神经密集,比较敏感,如果你用手指狠狠的捅一下,它很可能会落荒而逃,就算不逃,蟒蛇也会因为神经反射而把你松开。

蟒蛇的肛门非常容易找到,在它们的身体后部可以看到两个突起,这是蟒蛇的残足,四肢退化留下的痕迹。在残足的中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更大的鳞片,掀开鳞片就是它的肛门。

所以说,当被大型蛇类缠绕时,如果有机会找到并够着它的肛门,或许“掏肛”可以一试,死里逃生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

生活中大型蛇类比较少见,它们主要生活在远离人群的森林之中,如果真的遇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悄悄远离,千万不要主动招惹。

但如果无法逃脱,而且被大型蟒蛇缠住了身体,或许可以采用“掏肛”的办法,这也是唯一能够逃脱的办法。

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在各国文化中,都曾经出现过大蛇的身影,比如:引导亚当、夏娃吃下智慧果的蛇。我国文化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日本文化中的八岐大蛇等。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人类文明早期,大蛇曾经遍布全世界很多地方,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如今很少看到大蛇的身影,这也导致我们没有应对大型蛇类的经验。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们出门旅行,遇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呢?

遇到大型蛇类怎么办?

如果在野外遇到蛇,我们首先要区分它们是毒蛇还是无毒蛇。从外形来看,毒蛇的头一般较小,且呈三角形,尾巴也较短,从肛门之处突然变细。但这也并不绝对,因为有些没有毒的蛇头部也呈三角形。

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分是:毒蛇具有长而尖细的毒牙,而无毒蛇则是一排排的反曲牙,它们留下的伤口并不相同。

(无毒蛇的反曲牙)

但如果等到蛇咬到自己时才能判断对方是毒蛇还是无毒蛇,已经为时已晚。所以我们要提前预防它们。

一般而言,毒蛇的体型较小,无毒蛇的体型较大。但凡事都有例外,眼镜王蛇的体型就非常大,成年个体能达到3米以上,甚至是5米。

眼镜蛇的体型也不小,大多数品种的体型在1.5米左右,也有少部分体型能够达到2米。

眼镜王蛇生性凶猛,有食蛇的天性,甚至连自己的同类也吃,所以在眼镜王蛇周围很少有其他蛇能够生存。不过生性凶猛的眼镜王蛇并不会主动捕食人类,这是因为人类的体型较大,而它们没有撕碎肉类的牙齿,无法将猎物分解成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掉,只能整个地吞下。人类体型较大,即使它们捕捉成功也无法吃掉,因此它们不会浪费能量攻击人类。当然,体型较大的眼镜王蛇有吞噬人类的能力,所以还是要小心点它们。

除此之外,在眼镜王蛇的产卵期时,任何靠近它们巢穴的生物都有可能被它们当做入侵生物咬伤,也就是说,在育雏期阶段我们出入在野外时一定要小心行事,如果距离大型毒蛇较远,那么一定要转身就走。除此之外,还要穿好长衣长裤,如果有条件可以穿防蛇裤,以防万一。

遇到大型无毒蛇怎么办?

世界上有许多大型无毒蛇,比如:网纹蛇,森蚺、蟒蛇等。它们的体型非常大, 甚至能达到5米以上。

无毒蛇捕猎时,主要依靠肌肉的力量缠绕猎物,直到猎物窒息。一般来说,3米左右的蛇已经具备了使人类死亡的能力,而且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开。

但是无毒蛇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们的泄殖腔,如果使用硬物捅一下蛇的泄殖腔,它们就会因吃痛而松开猎物。当然,如果自己无法够到的话,可以请同伴帮忙。

其实,大型的无毒蛇基本上都生活在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这是因为它们属于变温生物,当它们体型越大时,对温度的需求就越高,正因为如此,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中才会出现像泰坦蟒这样体型达到18米的大型蛇类。

另外,体型越大的蛇,越难以攻击在陆地上行走的人。这是因为蛇没有脚,它们的行动需要依靠肌肉来完成。而体型越大,体重就越大,这就导致它们在地面上爬行时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就越大,所以速度较慢。

因此,一般体型较大的蛇都生活在沼泽或者水边,依靠水的浮力减轻重量,并在水中快速移动自己的身体,攻击猎物。

所以当我们想要去热带原始环境旅游时,最好不要靠近河水等地方。

驱蛇神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坚信雄黄可以驱蛇,然而现如今有许多实验证明了不同的蛇对雄黄的反应也不同。有些蛇害怕雄黄的味道,比如:眼镜蛇,但有些蛇根本就不怕,比如:五步蛇。

另外,根据蛇类研究专家介绍说,蛇对气味非常敏感,它们是依靠气味捕食,如果在身边放上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东西,或许能够驱蛇,比如:风油精。

但当蛇适应了风油精的味道后,或者风油精的味道有所减淡,蛇依旧会闯入人类的生活区。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野外露营时,将帐篷完全封闭。

如果不幸被蛇咬中,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记下蛇的特征,并且不要剧烈活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相应的抗毒血清。

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遭遇蛇机会可是不多,但对于农村长大的朋友,从小到大谁没打死过几条蛇?小时候大家都是熊孩子,碰到蛇有100种处理办法!

遭遇毒蛇应该怎么办?

全球大约蛇类大约有3000多种,毒蛇有650多种,其中我国总共有蛇类200多种,其中毒蛇大约有60多种,南方地区常见的毒蛇有眼镜蛇、竹叶青、五步蛇以及蝮蛇和银环蛇等!

一般来说蛇都比较胆小,很少会主动攻击人,所以遭遇蛇直接走开不予理会就对了,但很多时候蛇都是在“暗处”,比如在草丛中,或者路边,或者晚上的路中央,我们往往不经意间就会冒犯到它们!

因此出去野外时请穿长裤+高帮运动鞋,裤脚最好不要太宽松,裤子最好是牛仔裤这些比较厚实的裤子,不小心踩到蛇,一般都不会咬到脚或者脚踝,咬腿肚子可能性比较小,假如能穿上高帮靴子那是最好,只是夏天实在是太热,一般人都不太可能会用这种装备。

南方除了脚下还有头顶,因为竹叶青实在比较危险,或者北方的蛇岛蝮也是在树上,最好就是戴个草帽,要是能用养蜂人的帽子将脸遮起来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太麻烦了!

不明路况走路,比如草丛太密,或者夜晚太黑,不妨手里拿根树枝开路,所谓打草惊蛇就是这样来的,先驱赶下,大部分蛇都会跑掉。

如何区分毒蛇与无毒蛇?

眼镜蛇或者眼镜王蛇(过山峰)(都有毒)这些比较好区分,菜花蛇(王锦蛇)(无毒)也很容易分,乌梢蛇(无毒)也可以区分,但大部分蛇大家都分不清,一般按经验分,三角头大部分是毒蛇,椭圆或者钝圆头的都是无毒蛇!

不过这个标准好多都不准,比如银环蛇的头是椭圆,但它是我国第一毒蛇,所以这个标准只能区分部分,不能保证是全部!如果被咬了一口的话,则就容易区分了,因为毒蛇一般都是左右两颗大毒牙,咬痕很容易分出来。

假如毒蛇咬,应该怎么处理?当然首先不能慌,不能跑,不要喝酒,冷静如下步骤处理:

1、找根宽大一点的绳子,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20厘米处绑好,但是不能太紧,并且过段时间要松开一点,这是防止毒液流向心脏太快,但又不能让肢体坏死,所以有紧迫感足够;

2、如有条件,那么伤口用大量清水清洗,有朋友建议割开伤口用大量清水清洗到恢复血液本色,不过很多朋友应该没那勇气,也可以覆盖薄膜用嘴吸,或者直接吸也没事,只要嘴里没有伤口,另一个则是最好每吸一口用水含着洗洗,防止口腔黏膜吸收,其实毒液吞下去反而没事,最怕它直接进入血液,不过吸出毒液效果并不好,因为毒液中的蛋白质、多肽和大分子通过化学方式结合,吸不出来;

3、尽快就医,切记不可耽误,如果无法识别毒蛇与非毒蛇,那么就当毒蛇处理,如果能抓到咬你的蛇,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可以有针对性的处理。

彪悍美女散步被蛇咬伤,徒手抓活蛇上急诊

绝对不能慌,不能跑,要不然血液循环加快,反而会提早“毒发”,当然喝酒也会加快血液循环,切记!

遭遇大蛇,应该怎么办?

我国大蛇种类其实不多,一般眼镜蛇、菜花蛇、眼镜王蛇比较大了,不过除了“眼镜系列”的蛇绞杀可能会造成比较大困扰,但对于成年人绞死的可能性还是不太大,所以下文主要考虑遭遇蟒蛇该怎么办?

全球最大的是亚马逊的绿森蚺,最长可达7-8米,体重接近200千克,最长的则是东南亚的网纹蟒,级别其实和绿森蚺差不大,我国云南有分布,缅甸蟒分布则更广一些。

遭遇巨蟒,带把刀就能自救?

相信很多朋友都设想过这样的条件,假如遭遇一条巨蟒,那么当地上装死,然后等着蛇慢慢吞下,等吞到腰部时暴起一刀将蛇从嘴角切到腹部!

但很可惜这样的任务是完不成的,因为蛇在猎杀猎物时第一个就是将其绞死,它不管你会不会动,扑过来就是一口,随后就时长长的身体将你卷起来,然后用强大的绞杀战术杀死猎物!国外有个网友用老鼠喂蟒蛇时就拍下了绞杀老鼠的经典镜头,各位不妨一阅!

可怜的老鼠犹如求救

这个绞杀会让肋骨寸断,刺入肺部,压迫心脏,最后无法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之后再慢慢吞下,所以你如果不一开始就用刀的话,就没机会用了!

2014年12月7日的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播出了环保主义者保罗·罗索里(Paul Rosolie)被蛇生吞的画面,他穿好带降温背心的Tychem防护服,还有碳纤维的头盔带氧气面罩,然后被蛇吞!

结果刚开始没多久就被他自己叫停了,不是因为别的问题,而是蟒蛇的绞杀已经快让他的手臂折断了,所以不得已喊停,要知道那条蛇还没真正开始发力,而这位老兄还穿着碳纤维防护服!

有朋友出了个馊主意,有一种匕首可以一刀让蟒蛇毙命,也就是传说中的高压气瓶匕首,只要能一刀捅入蟒蛇的体内,那么高压气体瞬间充入,会造成剧烈的痛疼和不适感,蟒蛇绝对会放弃攻击而想把匕首弄走,甚至一刀能让棕熊毙命,但前提是能找到捅进去的机会!

所以遭遇蛇应该怎么办?

首先肯定是跑,最好拐弯跑,有几个原因,首先是速度其实不会比人快多少,所以跑还是希望的,另一个拐弯因为蛇的视力不太好,大幅度拐弯它可能会跟丢,蛇的颊窝只能感知近距离红外,跑远了就不灵光了。

如果跑不掉,或者死路,那么尽量往乱石堆里钻,不让巨蟒有绞杀你的机会,或者荆棘丛中也不错,只是你可能会遍体鳞伤,但总比被蛇吞了要好!

当然最后如果真的无法逃脱,那么也要拼死搏斗,匕首往蛇眼睛鼻孔招呼,但相信此时应该已经吓傻了!啥都不会干是最大的可能!

延伸阅读:蛇最致命的部位

对于巨蟒来说,力量才是最致命的杀招,但对于比较小的蛇,致命部位就可以讨论了,一般说的是蛇的三寸最容易抓,而蛇的七寸则用来打,因为这里是心脏,一击即中蛇必定毙命,但抓的话蛇的七寸并不会立刻死,还能回头咬你一口!

其他致命部位就不太容易把握了,有人说甩一甩蛇就能脊椎脱位了,但似乎不太有人敢,操心不强,但总比没有办法的好不是吗?

问题是没事情招惹它们干嘛呢?

看到大型蛇类应该怎么办?

村里有一户人家建新房时,在旧宅基地下挖到了一条约2米长、小腿粗的大蛇。为了施工安全,这家人把蛇打伤后拿到集市上卖掉了。但奇怪的是,新房子建好后,家里总会莫名其妙钻入喊不上名的蛇,家里3个在外面创业的孩子事业开始走下坡路。

一家子的状况打那以后做啥啥不顺,老人家整日愁容满面,在浴室洗澡的时候不幸摔倒,直接瘸了一条腿。

虽然把宅基地下的蛇打伤卖掉和后来发生的事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那家老人好像不自觉把这些串联到了一起。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人仍然不是很顺,以至于这家人懊悔地说:万分忏悔当时把蛇打伤卖了,如果能回到建房的时候,自己一定善待那条大蛇,把它放生自然。

(网图,和文中案例的蛇无关)

像这户人家的例子,如果我们平时碰到这样的蛇该怎么应对?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下大型蛇类的相关信息。

01:关于大型蛇类

在农村,像老人地基下这样体型的蛇很少见,基本都能称得上是“大型蛇类”。不过不同的人对“大蛇”的定义不一样,有的觉得只要体长超过一米都算大蛇,而有人认为像巨蟒、森蚺那样的才算。

一般来说,蛇类按体型来看,像蟒蛇、森蚺那样的才算得上大型蛇类。不过一些普通的毒蛇,在成熟后也能长到像成年人拳头、手臂甚至更大体型,这相对幼蛇来说就是大型蛇类。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你可以看到地球上最大的“蛇”类——亚马逊森蚺,在《自然传奇》中,它们是出镜最多的动物之一。成年的森蚺长度可以达到5米,有一些甚至可以长到10米,体重可以长到220公斤以上。不过普通人遇到森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在我们国家没有分布,并且全球森蚺的总数稀少。

而蟒蛇是仅次于蚺的第二大蛇类。常见的蟒蛇如网纹蟒,号称世界上最长、绞杀力最强的蛇,是仅次于亚马逊森蚺的蛇,目前记载最大的网纹蟒是长达14.85米。

而缅甸蟒,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91公斤;还有常见的球蟒、非洲岩蟒、黄金蟒、地毯蟒、印度蟒等,都是蛇界体型很大的蛇类,就不过多展开。

不过,蟒和蚺类体型虽大但都是无毒的,真正让人们忌惮的应该是那些有毒的、体型较大的毒蛇,如眼镜王蛇、黑曼巴蛇、响尾蛇等,它们不仅体型可以长得很大,还极具攻击性,毒腺中的一小滴毒液,可能就足以取人性命。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在大自然中安家落户,那么就难免会和大型蛇类邂逅,在面对这些蛇类的时候该怎么办?

01:绕道而行,切勿主动招惹

碰到蛇类不管有毒无毒,最好的办法就是绕道而行,不要无事生非,这样就会减少被咬伤的概率,国外有一些人就是这么丧命的。

在印度的农田里,剧毒的眼镜蛇在路中央歇息,拦住了印度小哥的去路,但不远处就有路可以绕道,他却非要去招惹眼镜蛇,后来不小心被咬到了小腿,毒液迅速扩散,没过多久他的小腿就肿了。

所以碰到蛇类,最明智的方法是绕道而行,如果绕不开,那么等待蛇爬走即可,切勿主动招惹。因为蛇类收到威胁时就会发起攻击,而且蛇类伤人就是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人类没有猫的反应速度,如果被攻击根本就来不及避让。如果蛇类剧毒、附近医院距离远、医院缺乏抗蛇毒血清,那么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02:善待动物,不要主动伤害

其次,如果蛇类没有威胁到我们,那么碰到蛇类应当善待它们,不要主动发起伤害。首先,很多大型蛇类都是保护动物,伤害它们可能会违法违规,是要面临相应惩罚的;

主动伤害蛇类,也会破坏生态的平衡,因为蛇可以协助人们捕食老鼠等,是生物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即吃老鼠,同时也是老鹰、秃鹫等大型鸟类的食物,在维护生态稳定方面至关重要。

因而人类应该善待它们,就像是开头提到的那家人,伤害它们之后会让自己形成心理负担以及心理暗示,不自觉会把一些本不相关的客观事情联系一起,不仅为自己徒增烦恼,还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

03:保持距离,优先驱赶,善用科学手段防范

如果你碰到大型蛇类挡道,并且也绕不开的时候,那么可以尝试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进行驱赶,而不是要伤害它们的性命。例如,找一根长的木棍敲击它们周围的地面,受到惊吓之后它们会快速爬开。

其次,如果蛇类频繁入侵你的住宅区,可能是它们被老鼠吸引过来了,也可能是家里的环境比较潮湿,适合它们藏匿,也可能是因为它们“误打误撞”闯入了我们的领地。再驱赶走它们后,我们可以弄一些雄黄撒在屋子周围,刺鼻的味道会让蛇类敬而远之;在农村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养鹅防蛇,也可以起到很不错的效果。

04:掌握自保常识,危急关头保护生命安全

面对大型蛇类,最后要做的事情是:多阅读相关的资料,可以快速判断出哪些蛇类有毒无毒,同时掌握一些咬伤后的自救、求救方法。

例如,看到蛇头呈现“三角形”的蛇,大多是有毒的;咬伤伤口呈两齿状,并且伤口周围的血液颜色有黑化、感到巨痛无比(有些蛇咬人不痛,但却是剧毒,如银环蛇)等,那就是毒蛇无疑;如果伤口是一排平平的牙齿,那蛇大概率是无毒的。

另外,被大型毒蛇咬伤后,自救四步请牢记:第一保持冷静,惊慌失措、跑动等行为,会让毒素更快蔓延;第二,结扎伤口,根据伤口绑紧身体的部位,防止毒素通过心脏更快遍布身体。

第三,清洗伤口,如果是剧毒蛇类,要尽快在伤口划开“十字”,用特殊工具吸出蛇毒;第四,紧急到医院注射血清,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等医生宣布没有大碍的时候才是安全,否则个人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对毒蛇的咬伤可能会做出误判。

总的来说:

无论是遇到大型的无毒蛇类还是剧毒蛇类,我们都应该知道“敬而远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这几个定则。我们平时没事不要招惹它们,就不会被攻击了;如果被咬伤,也一定要学会自救、求救。

如果要去草丛、树林等蛇类栖息地,记得做好防护措施,穿上厚胶鞋,让大型蛇类无从下口。在平时多掌握关于蛇类的知识,这样对我们判断毒蛇咬伤、生活中应对蛇类也有帮助。

就像开头打伤蛇后诸事不顺的案例还有很多......有一些也是老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虽然农村老人分享的这些案例有一定迷信成份,但也有可取、借鉴的智慧之处。

它启示我们:碰到蛇类远离它们就好了,冷血动物也不会对人产生感情,人类如果不无意侵犯,它们也不会主动找茬,惹不起的时候,躲起是最明智的措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