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首先纠正一下哈,麻雀并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二级”和“二类”的区别还是很大。国家将动物的濒危等级不同分为了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其中一级比二级要濒危,比如东北虎、大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而原鸡、黑熊等等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它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中的分级。而一类、二类保护动物则是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就是“三有名录”中的分级,相比而言,在该名录下的动物要比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要多,分布也相对较广,但是由于人为的关系有一定的灭绝危险,比如野猪、刺猬、狐狸、黄鼠狼、狼等都在该目录之下。简单的说非法猎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只就够刑事,而三有动物,比如麻雀,20只以上才构成刑事。
那么,麻雀为什么在“三有名录”中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麻雀是有益的鸟类?麻雀一直以来被人视为“害鸟”的代表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成群的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作物的田里,而且它还是杂食性鸟类;二是固有的印象。
下面我们分开来了说一下这个两个原因真伪。
第一,麻雀主要以农作物为食?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里,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不可否认的是,麻雀确实会吃农作物的种子(粮食),但是,粮食绝对不是麻雀的主食。
首先在每年的3-8月份是麻雀的繁殖期,通常麻雀一年最少可以产两窝卵,最多4窝,在此期间,由于麻雀要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育雏,而小麻雀孵化后只吃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以禾本科(大多数的谷类农作物)植物上的昆虫(鳞翅目下的飞蛾、蝴蝶幼虫和成虫为主),所以,它们的存在能够减少农业的病虫害。
只有到了秋冬两季时,麻雀才开始由肉食转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主。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却是吃粮食,但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完成后,它们去哪吃粮食呢?
因此,麻雀实际上对农作物的“利大于弊”,所以它绝对是一种益鸟。
第二,固有印象
麻雀是“害鸟”的固有印象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因为它被划入了“四害”之中,与老鼠,蚊子和苍蝇同级别,而原因就是人们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在缺衣少穿的那个年代,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所以抢粮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据统计,在麻雀没有从四害除名之前,全国范围内捕杀的麻雀数量超过了10亿只。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因为大多数昆虫缺少了天敌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后,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小结:从麻雀的食性特点上看,它们虽然会以粮食为食,但是只是少数季节,而且它们能吃粮食的时间太短了,总体而言它还是以昆虫和草籽为食的,因此,麻雀并不是“害鸟”,而是“益鸟”。
麻雀有什么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首先是经济价值,这里说的经济价值并不是说买卖带来的经济价值,而是麻雀存在本身给人们带来的经济价值。由于麻雀的繁殖期较长,而且整个繁殖期它主要以害虫为食,这样能够给农作物减少很大的病虫害,这就是它最大的经济价值。
至于科研价值就更简单了,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些独二无一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在任何的一个生态中,都有其完整的生态链,生态链的各个位置相互制约,维持了平衡的生态。一旦是某一个物种急剧减少,必然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这一点从20世纪50年代大面积灭杀麻雀造成的害虫泛滥就能看出来了。
其次,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下的鸟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27种不同的麻雀,而整个文鸟科下一共有140种鸟类,如果麻雀不被保护而灭绝的话,整个文鸟科20%的鸟就消失了。
关于“害鸟”和“益鸟”个人的看法人们将对自己有利的鸟称为益鸟,将对自己财产有威胁的鸟称为害鸟,这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因为,纵观这些会吃农作物种子的鸟,它们几乎清一色的就是杂食性鸟类,而且在繁殖期,它们主要的食物就是高蛋白的昆虫,也就是害虫,相比起它们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吃一些农作物的种子,它们都是功大于过的。
客观的说,我们不能因为一种鸟吃几粒粮食,就将它们疯狂捕杀害虫的功劳给抹杀掉,因为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现在的粮食农药的使用将会更加的频繁,量也更大,最终人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们再换个角度,原本鸟类都自由自在的飞翔在旷野之中,饿了就落在草丛里找食物,但是,随着人类对土地的开垦,树木的砍伐以及农药的使用,它们究竟还有多少纯天然的野生食物可以吃呢?不吃就会饿死,吃了又被当做害鸟给杀掉。
总结麻雀之所以被列入“三有名录”中受到保护,是因为人们发现了麻雀的“功”,而且在早先大规模的捕杀下,麻雀的种群数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过,看了本文,你可能就不会再对麻雀产生如此强的敌意了,不过它们本就如此,它们没有改变,而改变的是人们的看法。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关于,麻雀,那是我童年的记忆和乐趣!
现在基本看不到麻雀了,只经常听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中生活过几年。
有种稻谷的地区,就能经常看见麻雀了。那会儿,麻雀总是在稻谷还没收割前会去偷吃一点。对它,我外婆可有办法了。
不知道,你们以前有没有用过收听机,就是用磁带放进机子可以听歌的。
磁带有些坏了,外婆就让我们帮它拆出来,然后在田的两边插上棍子,再帮磁带绑上去。
这样一来,有微风吹来的时候,磁带会发出呼呼的声音,麻雀听到这声音就不敢靠近了。
风越大,声音叫得越大。我最喜欢看到一群麻雀要飞向田里去,还没到的时候听到了呼呼声,就吓得马上掉头走开了。
别人家,都想不出这个办法来。经常用棍子驱赶。还有的人,那会穷,用自己做弹勾打麻雀,然后就地捡起来烤着吃。
至于,后来为何变成二级保护动物。其实,很简单的,不就是麻雀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破坏它们的家园的,很多程度上就是我们人类所为了。
麻雀也不是就是害虫的,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麻雀也不例外。
麻雀的存在,也帮助了很多昆虫的减少。
总而言之, 喜欢的,请点右上角关注一下哈,也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反正都是鸟类专家订的,怎么说怎么是,百姓不太懂,说麻雀吃害虫不假,可己被农药代替了,谷子现在艰难种了,原先种的多,能分散麻雀群体,现在谷地少了,麻雀一窝蜂来了,假人,放炮,敲鼓,什么法都用,可伤脑,小米价高可能跟这有关,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尊规。至于二类二级一点不明白。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过去我们对生态认知浅薄,在一段时间内对麻雀进行过毁灭性地捕杀。
195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知识》“麻雀”就列于其中,如图所示全民捕杀麻雀。诚然,麻雀对人们生活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地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定位为害鸟也不为过。
但事实上麻雀对生态的益处远大于这些许瑕疵,毕竟它也需要生存,麻雀是大部分鳞翅目虫类的天敌,我们也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慷慨一些。
而张劲夫也指出“生物的益害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而如今麻雀数量急剧减少,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绝迹。
而麻雀却也伴随了人类生活数万年了,所以为了保护生态,为了保护人类自己,将麻雀列入了我国三有保护鸟类。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1⃣️国家现在把麻雀归类为二类保护动物,而不是二级、每级里面可分成某类。
2⃣️麻雀在解放后定为四害:麻雀,老鼠,苍蝇,蚊子、现在的四害已经重新定为:老鼠,苍蝇,蚊子,蟑螂。
3⃣️为什么当年将麻雀定为四害之首,因为新中国解放后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资源奇缺,百姓不能达到温饱,而这个麻雀特别喜欢吃小米,田野中成熟的小米被麻雀连吃带遭塌,几乎减产一半,于是人们扎假人,挂红纸,让小孩子到田头赶麻雀,麻雀在饥饿的人们心里就是争夺食物的害鸟、凡是出生在五十年代以前的人都应该有所经历吧!
4⃣️由于全民除四害,麻雀的数量少了,可是又发现没有麻雀的地方虫害多了,虫害的副作用不低于麻雀,原来麻雀是既吃粮食又吃虫子的杂食鸟,想为麻雀平反那就生产农药。自然界某个物种的生存都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农药喷多了,虫子必然少了,当今即使把麻雀归纳为二类保护动物,规定捕食麻雀就违法,但是麻雀总是不能像解放初期那样泛滥成灾。
谢谢!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现在越保护越少非常少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